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10077253丛书名: 民族精神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探讨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对策。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实施背景,主要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等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出的新要求;第二部分,社会不同领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制度和机制保障研究,主要研究教育、文化、法律、传媒、思想政治工作等领域如何改革制度、机制,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第三部分,社会不同群体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实施策略和路径研究,力图对中小学、大学、企业、部队、城市社区、农村社区、涉外等不同群体进行深入考察和分析,探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内容、途径和方法。本书可供各级政府、大中小学以及企业、社区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和民族精神研究时参考。
目 录
前言
一、从多学科视角,全面、准确地把握民族精神
二、分析和认识社会各群体民族精神教育的基本状况
三、研究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制度、机制
四、探索社会不同群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对策
第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一、经济学视角下的民族与民族精神
二、市场经济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容性
三、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第二章 经济全球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与民族精神的研究现状
二、经济全球化对民族精神的冲击
三、经济全球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冲击
四、应对挑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第三章 科学技术发展与当代中华民族精神
一、科学技术与民族精神关系的研究述评
二、科学技术发展对民族精神的提升
三、科学技术发展对民族精神的呼唤
四、科学理性与当代民族精神建构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建构和导向
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政治体系必须承担的职责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对民族精神的建构和导向功能
三、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努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第五章 大众传媒对弘扬民族精神的制度保障和主流引导
一、大众传媒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研究现状
二、民族精神面对信息化、网络化和传媒文化的强烈挑战
三、民族精神与新闻媒介功能实现
四、大众传媒对弘扬民族精神的制度保障和主流引导
第六章 思想政治工作: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一、社会转型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淡漠倾向及其原因分析
二、思想政治工作是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三、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第七章 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中“民族精神”本土化资源的曲折发展历程与作用
一、清末修律中“礼”、“法”之争开启中国法治现代化的历程
二、法治现代化进程中不同法律文明的冲突
三、法治现代化中民族精神与西方法治文明的结合
四、后现代发展理论中的法治现代化中民族精神的地位
第八章 改革各层次教育,完善民族精神教育体系
一、完善民族精神教育体系
二、积极推进各层次教育改革,落实民族精神教育目标
三、构建完善和谐的民族精神教育体系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
第九章 对中小学民族精神教育的系统思考
第十章 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
第十一章 中国企业对民族精神的和弘扬
第十二章 城市社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第十三章 乡村文化重建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第十四章 军队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路径研究
第十五章 涉外群体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一、从多学科视角,全面、准确地把握民族精神
二、分析和认识社会各群体民族精神教育的基本状况
三、研究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制度、机制
四、探索社会不同群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对策
第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一、经济学视角下的民族与民族精神
二、市场经济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容性
三、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第二章 经济全球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与民族精神的研究现状
二、经济全球化对民族精神的冲击
三、经济全球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冲击
四、应对挑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第三章 科学技术发展与当代中华民族精神
一、科学技术与民族精神关系的研究述评
二、科学技术发展对民族精神的提升
三、科学技术发展对民族精神的呼唤
四、科学理性与当代民族精神建构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建构和导向
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政治体系必须承担的职责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对民族精神的建构和导向功能
三、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努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第五章 大众传媒对弘扬民族精神的制度保障和主流引导
一、大众传媒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研究现状
二、民族精神面对信息化、网络化和传媒文化的强烈挑战
三、民族精神与新闻媒介功能实现
四、大众传媒对弘扬民族精神的制度保障和主流引导
第六章 思想政治工作: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一、社会转型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淡漠倾向及其原因分析
二、思想政治工作是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三、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第七章 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中“民族精神”本土化资源的曲折发展历程与作用
一、清末修律中“礼”、“法”之争开启中国法治现代化的历程
二、法治现代化进程中不同法律文明的冲突
三、法治现代化中民族精神与西方法治文明的结合
四、后现代发展理论中的法治现代化中民族精神的地位
第八章 改革各层次教育,完善民族精神教育体系
一、完善民族精神教育体系
二、积极推进各层次教育改革,落实民族精神教育目标
三、构建完善和谐的民族精神教育体系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
第九章 对中小学民族精神教育的系统思考
第十章 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
第十一章 中国企业对民族精神的和弘扬
第十二章 城市社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第十三章 乡村文化重建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第十四章 军队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路径研究
第十五章 涉外群体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在线试读
第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一、经济学视角下的民族与民族精神
由于学术界存在所谓政治民族(political nation)和文化民族(cuhural nation)的区分,为了分析的方便,在进行本节的讨论之前,我们需要首先界定民族的含义。以下若非特殊指明,我们谈到民族时,都是指政治民族。它一定与国族(nation-state)观联系在一起。但我们会放宽民族国家中(one people,one nation,one state)的一般假定,允许在一个民族国家中存在多个族群。也即在我们以下的讨论中,谈到民族时,我们一般给定其是一个拥有空间(space)和族群(ethnics)集合的群体。
(一)民族的经济目标
由于民族是一个多维度概念,即使沿着政治民族的分析思路,我们仍然会发现,认定一个民族的本质性特征仍然存在着诸多角度。但在这些已有的从客观特质、主观意识或综合角度等不同视角给出的种种有关民族定义中,对民族的经济特质的挖掘的定义和解释却并不多见。目前仅见于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给出的定义中,提到了民族的经济特征。斯大林指出一个民族的经济内涵是“共同的经济生活”。虽然斯大林对何为“共同的经济生活”的描述有失之粗疏之嫌,但这一论断却清晰地表明,尽管民族依存根源可能来自血缘的、地理的乃至文化的诸种因素,但一个民族成员间在经济利益上的关联性和民族整体经济利益整合性是不容忽视的。
从经济角度审视民族,我们应当承认:民族首先应当是一个经济实体。所谓经济实体,是指民族本身具有经济产出的功能,它通过组织民族成员从事物质生产,来获得本民族生存发展所需的相应的物质条件,并在这种物质条件下,构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民族上层建筑。
……
一、经济学视角下的民族与民族精神
由于学术界存在所谓政治民族(political nation)和文化民族(cuhural nation)的区分,为了分析的方便,在进行本节的讨论之前,我们需要首先界定民族的含义。以下若非特殊指明,我们谈到民族时,都是指政治民族。它一定与国族(nation-state)观联系在一起。但我们会放宽民族国家中(one people,one nation,one state)的一般假定,允许在一个民族国家中存在多个族群。也即在我们以下的讨论中,谈到民族时,我们一般给定其是一个拥有空间(space)和族群(ethnics)集合的群体。
(一)民族的经济目标
由于民族是一个多维度概念,即使沿着政治民族的分析思路,我们仍然会发现,认定一个民族的本质性特征仍然存在着诸多角度。但在这些已有的从客观特质、主观意识或综合角度等不同视角给出的种种有关民族定义中,对民族的经济特质的挖掘的定义和解释却并不多见。目前仅见于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给出的定义中,提到了民族的经济特征。斯大林指出一个民族的经济内涵是“共同的经济生活”。虽然斯大林对何为“共同的经济生活”的描述有失之粗疏之嫌,但这一论断却清晰地表明,尽管民族依存根源可能来自血缘的、地理的乃至文化的诸种因素,但一个民族成员间在经济利益上的关联性和民族整体经济利益整合性是不容忽视的。
从经济角度审视民族,我们应当承认:民族首先应当是一个经济实体。所谓经济实体,是指民族本身具有经济产出的功能,它通过组织民族成员从事物质生产,来获得本民族生存发展所需的相应的物质条件,并在这种物质条件下,构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民族上层建筑。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