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8048370
翁序自序在黄土沟中——山陕旅话 骡队 在古火山口旁 小石口之夜 问路难 分水岭上 店中三怕 冀家沟的雨 黄河峡谷 羊家湾 羊家湾到府谷 府谷琐谈 化石的长城 神木古禽龙的足迹 在沙漠中 行路难 小北京 在黄土沟中 黄河渡口 旅店中的雨夜 在丛山中 溯汾河而上 太原的一瞥满游追录 引子 葫芦岛 到东戈壁 二龙索口 昂昂溪 肇东的失望及归途戈壁初恋记 参加中亚考察团缘起 到哈达庙 骨化石的探寻 向戈壁走去 狼帐篷的生活 归程参加中法科学考察团漫记 起身前的纠纷 离情 “又是一回!” 四里崩风雪 在泥泞中挣扎 “你伺候他们几年了?” 孔雀落之夜 吃不饱 大队西行 又到乌尼乌苏 向着荒凉的旷野走去 陷在深沟中 又在戈壁过生辰 狂风怒号中旅行 额济纳河畔 “就是土匪!” 由天仓到酒泉 还是向西 绕过安息前进 到哈密之日 恐怖的哈密 冒险前进 炎热天气到“火州” 火坑中的烦闷 横穿天山 迪化之形形色色 白杨沟之游 迪化的烦闷及其他 与迪化作别 塔城闻见 十一天的去国 又回到北平参加中法科学考察团的总感想校印后记
分水岭上且说这分水岭不过一小小的市镇。住户连商店不过二三十家。种种数不清的庙宇很多,然而我立刻看到这地方的迷信和我家乡大不相同。这里没有什么关帝庙,没有什么观音庙,而大半代以老君庙和老子等相似一类的庙,足征道释在山西北部势力不小,在别的地方很少可以看到,但在这里却格外浓厚。
一个大庙中,有一个学校。我们进去看时,找不见教员和管理人,一班年龄不齐肮脏不堪的——有的还有辫子——学生,坐在几个很大的炕上,虽然窗大开着,而里边的臭气还时时扑鼻。他们读的书,固然有什么新式教本,而四书五经一流的国粹,还放在桌上。我把这种现象,和三十年以前内地情形相比,得不着什么分别,我于是不禁又动了一点凄然之感了。
我们所住的旅店,尤其简鄙原始。店主人盛意,请我们住他们的上房,但一进房门,便闻到令人欲呕的恶臭。于是我们决定住在大门旁的耳房。第二早起来,床布单的血迹和身上的伤痕,都表示着分水岭臭虫的胜利。
早晨一早出店门,到田地里吸一吸新鲜的空气,苍蔚的山岭,插在晴朗的天色中,一会儿骡队的一切也预备好了,静待出发。德日进告诉我:“这是一天最好的时候。”店中三怕在旅店中头一个难事,你受也得受,不受也得受的,上已提及,就是臭虫。臭虫差不多个个旅店中都有,真可称之为旅店的标准动物,不过有时运气较好时,臭虫或者少一点罢了。关于这一种恐怖,我们常常设法免除,然而完全达到目的时很少,有几次迫得无法,睡在人不睡的地方,如放草料的小屋,但同时又有别一个可怕的事代替了。
第二可怕的,更是无法免除,就是骡马粪臭。中国北方的旅店,凡是旅行过的人,没有不知道的。山西南部及河南西部等地的店的构造,大致是中间一个大院子(稍好的店有一“腰房”——过厅专为饲牲畜之地),常是为马粪盖满,而四周围以备旅客住居的房子。山西北部的店稍微改良的,就是住人的地方和住骡马的地方分开,但若收拾得不清洁,也是免不了这一怕的。
第三怕更可怕,就是店主人。这样的店,照理似应该便宜而不应过分地要求,或苛待旅客,而事实上大得其反,东西顶坏,代价顶贵,甚至有时还暴厉非常。所以民间有谚谓“走不尽天下的路,吃不尽店家的亏”!我们从大同起,到北平止,无一日不在三怕之中,及今回忆,尤有令人不寒而栗之慨。因约记数语以志鸿爪,以见我国衣食住行中之“行”之一般云云。
冀家沟的雨我们出外旅行,最怕的不是上述之三怕,乃是怕天时变更,常常下雨,使我们不能出外工作,而蛰居于小店中,饱受那“三怕”之苦。最令我们不能忘记的是在冀家沟的几天。
冀家沟是山西保德县一个小地方,但在地质上及脊椎化石上,是很有名的。因保德是三趾马地层,及所含化石最著名的地方,而尤以冀家沟一带为最著。
在脊椎动物化石,未经科学家搜集以前,这里的化石坑早被开掘,以之作龙骨用。居民每到秋后至春初闲暇的时候,大半从事这样工作。开的有许多化石坑洞,地面上及山坡早已搜集净尽了。开采出来的东西,虽也有比较完整的,但大部分把大的打碎成小的块,以便易于收藏。他们似也有分类的法子,就是把牙存放在一起,所谓龙牙,骨头又存放在一起,所谓龙骨。因为龙牙的价值比龙骨高些。在冀家沟一带,几乎家家都存有一堆这样的货物,每到一年一定的期间(大约是春初),有龙骨商人来此收买,以转运于全国各地。所以保德是供给外地龙骨和龙牙一个很重要的地方。此地化石,经科学家亲身采集,以民国九年、十年问奥人斯丹斯基(Zdansky)为始。斯丹斯基不但在保德采集了极丰富的材料,且在附近地方如以北的河曲,隔一带河而归陕西的府谷也采了许多东西,这东西的大部分,现在已经研究完竣了。
我们这一次去的目的,固在考察地质,但采集化石标本也是重要目的。我们到保德县城不久,即直去冀家沟,以便从事采集。不料我们初到,接连下了好几天雨,我们住在一个很小的土窑内,饮食起居都不方便,一种苦闷的情况,真令人难以笔墨形容。
但是我们最大的苦闷,还不在此。我们来的时期,正在秋初,秋禾初长,农事还很忙,一般冬天以采龙骨为副业的人,我们得不到他们的帮忙,而经大雨以后,所有化石坑洞,均为水灌满,尤是我们根本不能采集,因为化石坑洞,都是内低外高,雨水当然易于流人。
因此种种原因,所以我们冀家沟一行,不曾得到我们所预期的成绩。可是我们偶尔也得到很好的标本,聊胜于无。
雨止后本即想成行,可是事实上,我们还得受一受店中的苦闷,因为路都被雨水冲坏了,到处旋涡水沟,骡行尤其困难。原来山西西北一带——陕北也是如此——既无森林,一般农民耕地尽力地在山坡上种,又不筑堤涧等收水的工程,所以天旱的时候,固然缺少水分,地里的养料,不能被吸收;即是有雨,而雨水的大部分,都很快他流,由高处向下,初成为细流,既又归于小沟,由小沟集成大沟,而入于附近的河中。因此每次大雨以后,好像把地皮冲洗了一回,不但田地中肥料养分被冲洗以去,有时连田禾本身也为之冲倒。所以每次雨不但于田禾无益,而且有害,只有很细小的雨,田禾才能得到实在的益处。可是这样细小的雨,往往太不够用,其总结果是无论雨多雨少或天旱,这一带照例是荒年,不能丰收,除非在特别合宜的情形下,才可以有一次丰收,至于上边所述流人河中的水,又为沿海平原地方每年秋末水灾的大原因,更是十分显明的。
黄河峡谷山西、陕西间黄河两岸的情形,和潼关以东不同。潼关以东,黄河虽尚流于两边较高的平原中,但都为土质——黄土或三门系的泥沙,有时候有些上新世的东西。再到郑州以东,两边更低,甚有许多地方,河床比四围平原为高,所以易于泛滥,常闹水灾。山陕问的黄河,流于峡谷中,两岸高出约五十至一百多公尺以上,都是古生代或中生代岩石造成,而红色土及黄色土,多遮于高原顶部,或挂于峡之半坡,在岩石较软的地方,如由三叠纪页岩、砂岩造成的部分,此等现象,不十分显著。但岩石较硬如奥陶纪石灰岩,则峡谷性至为显然,成为一种特殊的风景,前者如保德附近,再向北不远,以至巡检司以南,黄河穿奥陶纪石灰岩,成为黄河峡谷极壮伟的一部分。黄河流至韩城的龙门,又穿斯纪的石灰岩,所以也造成相似的风景。P18-23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