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1146110
1.《东京梦华录》是一部适读性非常强的史料笔记。它号称“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又被戏称为“北宋东京汴梁生活指南”,为每一个读者打开了窥视宋人生活的窗口。跟随作者孟元老,读者们可以看到一千年前那座繁华的大都市,它的城墙街道、河流桥梁、宫苑官署、店铺园林,看到隆重的朝廷大典、热闹的民间习俗、诱人的美食、狂欢的节日,还可以看到生活在这座城中的皇帝后妃、王公贵戚、文武百官、细民百姓,他们一天到晚的生活日常,一年四季的劳作游乐,从中可以体会出北宋城市文化的繁荣、人民生活的安稳、太平岁月的和美。
2.三全本《东京梦华录》*的特点是注释详尽,力求将北宋东京汴梁从纸上的平面的城还原为立体的有温度的城。所以三全本《东京梦华录》的注释不仅通过引用大量资料对字词、名物、典章制度等进行了准确的解释,还引用了很多相关轶事、诗文,使得一座座城门、一条条街巷、一幢幢屋宇都鲜活起来。当那些冷冰冰的名词和人们熟悉的苏东坡、欧阳修、李纲、宗泽、高俅、蔡京、福康帝姬、小刘后等相联系,这座城就仿佛一个老朋友,从历史烟尘中慢慢走来,微笑着出现在今人眼前。为了让枯燥的名物解释更有趣、更让人印象深刻,注释中还引有一些趣事,如卷十“驾宿太庙,奉神主出室”对北宋历代皇帝出席重大典礼时乘坐的玉辂(显庆辂)的注释、卷二“朱雀门外街巷”对印祥池即凝祥池的注释等。
3.三全本《东京梦华录》明白揭示了孟元老的“隐微写作”方式,如同对层层叠压的开封城的考古一样,揭开了《东京梦华录》风俗志、地理志外表下,探讨北宋灭亡,批判徽宗朝政的真正用意。对这层用意,历来就被人或深或浅地谈论,但多为含糊其词,从来没有被认真地探究过,三全本《东京梦华录》通过“前言”中的系统论述、“题解”中的专题讲解、“注释”中的细节展示,首次将其明白揭示了出来。
《东京梦华录》,宋孟元老撰。本书采用笔记形式,记录了北宋,主要是徽宗政和、年间东京汴梁的方方面面,从都城城门建制、主要河道桥梁到皇宫建筑,从皇城内外官署方位到城内主要街巷、店铺,从朝会郊祭等朝廷大典到婚嫁产育等民间习俗,从饮食起居到岁时节令,从歌舞百戏到市井百态,几乎无所不包,描绘了东京汴梁这座十一世纪上半叶*繁华的城市,从中可以感受到宋代繁荣的都市经济与丰富的市井生活,是研究北宋都市经济文化的重要历史文献。
《东京梦华录》作者孟元老为北宋遗民,此书撰成于南宋绍兴十七年,正是北宋灭亡二十年之际,所以书中也借记叙当年盛世繁华而一抒怅恨之情,因此在南宋偏安江南一隅、继而亡于蒙古铁骑的特殊时代背景之下,引发亡国之人的情感共鸣,南宋中后期出现的《西湖老人繁胜录》《都城纪胜》,以及宋亡之后追忆都城临安的《武林旧事》《梦粱录》等,均与其体例相承、手法相近、内容相仿,学界常将这些著作命名为“梦华体”,甚至直到晚明张岱的《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仍可视为《东京梦华录》之余绪。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东京梦华录》不失为一部开宗立派的著述。
在《东京梦华录》的“梦华体”表层叙事之下,还隐藏着孟元老二十余年目睹的徽宗朝桩桩件件历史事件。比如描写东京高大雄伟的城墙,隐含着徽宗采用蔡京的意见改筑外城,改太祖的曲折城墙为四面笔直,大大降低了其防御功能,靖康年间金兵攻城时,正因其笔直,一砲之下,整面城墙都摇摇欲坠。其他如在记述正旦朝会、南郊祭天等朝廷大典中,隐含着徽宗改制礼乐,新制《大晟乐》、改建新的三层祭天圜丘(青城斋宫)、颁行《政和五礼新仪》,颇有以圣君自命的意味。正是这表层与底层的叙事相结合,《东京梦华录》探讨了北宋百年繁华一旦兵火皆成梦幻的原因所在。
前言
自序
卷一
东都外城
旧京城
河道
大内
内诸司
外诸司
卷二
御街
宣德楼前省府宫宇
朱雀门外街巷
州桥夜市
东角楼街巷
潘楼东街巷
酒楼
饮食果子
卷三
马行街北诸医铺
大内西右掖门外街巷
大内前州桥东街巷
相国寺内万姓交易
寺东门街巷
上清宫
马行街铺席
般载杂卖
都市钱陌
雇觅人力
防火
天晓诸人入市
诸色杂卖
卷四
军头司
皇太子纳妃
公主出降
皇后出乘舆
杂赁
修整杂货及斋僧请道
筵会假赁
会仙酒楼
食店
肉行
饼店
鱼行
卷五
民俗
京瓦伎艺
娶妇
育子
卷六
正月
元旦朝会
立春
元宵
十四日车驾幸五岳观
十五日驾诣上清宫
十六日
收灯,都人出城探春
卷七
清明节
三月一日开金明池、琼林苑
驾幸临水殿观争标锡宴
驾幸琼林苑
驾幸宝津楼宴殿
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
驾幸射殿射弓
池苑内纵人关扑游戏
驾回仪卫
卷八
四月八日
端午
六月六日崔府君生日、二十四日神保观神生日
是月巷陌杂卖
七夕
中元节
立秋
秋社
中秋
重阳
卷九
十月一日
天宁节
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
立冬
卷十
冬至
大礼,预教车象
车驾宿大庆殿
驾行仪卫
驾宿太庙,奉神主出室
驾诣青城斋宫
驾诣郊坛行礼
郊毕驾回
下赦
驾还,择日诣诸宫行谢
十二月
除夕
幽兰居士记录旧所经历,为《梦华录》。其间事关宫禁典礼,得之传闻者,不无谬误;若市井游观、岁时物货、民风俗尚,则见闻习熟,皆得其真。余顷侍先大父与诸耆旧,亲承声欬,校之此录,多有合处。今甲子一周,故老沦没,旧闻日远,后余生者,尤不得而知,则西北寓客绝谈矣。因锓木以广之,使观者追念故都之乐,当共趁“风景不殊”之叹。——(宋)赵师侠《东京梦华录》跋
若幽兰居士华胥一梦,直以当《麦秀》《黍离》之歌,正未可同玩。况昔人所云“木衣绨绣,土被朱紫”,一时艳丽惊人风景,悉从瓦砾中描画幻相,即令虎头提笔,亦在阿堵间矣。庶几与《洛阳伽蓝记》并传,元老无遗憾云。——(明)毛晋《津逮秘书》本《东京梦华录》跋
《东京梦华录》在很大程度上给人的印象是购物的向导,美食的指南,习俗的惯熟,技艺的汇览……但所有这些,是站在市民的平凡、琐细的日常生活视角而发的,因而形成了一种新的整合的、充满多种成分的历史文学的认知体系。换言之,《东京梦华录》抛弃了正史官样文章的途径,在宋代文学丛林里开辟出了一条以上下通晓的语言记述市民日常生活,回忆都市繁华的笔记小说的创作道路。——伊永文《以《东京梦华录》为中心的“梦华体”文学》
《东京梦华录》是中国笔记文学中的经典。对两宋历史研究者来说,它*是书,这是能够反映宋代经济社会具体情况的翔实资料。对我们来说,它又是一幅有温度的风情画卷,能让我们体验宋代的文化特质,感受宋人的生活态度。——“得到”解读《东京梦华录》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