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5362861
1、判断和决策研究领域奠基人罗宾·M. 霍格斯全新之作,行为科学领域的又一重要发现,我们为什么学到错误的经验以及如何纠正它们。
2、这是一本跨学科的决策指南:聚合行为科学与经济学,通过对经验的科学解析,提升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等场景下的预判力,激发反思力、感知力,进而提高行动力。
3、本书提供完备而系统的两大思考工具体系:从两大角度带你深度审视经验,精进从经验中学习的方式;重构经验认知,找到应对真实世界的捷径。
4、作者用引人入胜的故事、详实的案例、通俗不晦涩的语言,告诉我们经验为何是一位伟大的老师,如何运用它才能更可靠的生活。
这是一本有趣而富有启发的智慧之书。
本书索亚和霍格斯向我们展示了经验如何塑造我们的直觉,引领生活的方向,当然他们还展示了人们有时候因为过于依赖经验而犯错的故事。我们因此了解此类错误需要付出的巨大代价,同时掌握了避免犯错的方法。
经验的确可以成为可靠的老师、亲密的朋友和重要的盟友,正因为它是信息的主要来源,会帮助我们形成个人的喜好与看法,这就是为什么要用批判的眼光看待经验和它所处的环境如此重要。本书着力于教会读者成为自己的经验教练,学会从外部审视经验的教训,并提供处理经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可行办法。
引言 经验是强大的老师——直到它变得不可靠
章会撒谎的故事
当经验沦为过于武断的论述,我们要成为通过实验来论证的决策者
第二章 丢失的洞察力
认识到经验束缚了创造的潜力时,我们要有意识地设计出相应的机制利用经验的力量
第三章 对风险视而不见
当经验中隐藏着风险时,我们提高统计学素养,从经验隐藏的风险中得到更好的启发
第四章 有名无实的自由选择
当经验限制了选择的自由时,我们要提升敏锐度来重新考量选择
第五章 “的”解决方案
当经验提供了虚幻的成功秘诀时,我们要有批判性地接纳经验,了解决定成败的关键差异
第六章 被阻断的幸福
当经验成为幸福人生的绊脚石时,我们了解经验如何塑造幸福感,做出更满意的人生选择
结语 经验教练的智慧
致谢
经验是强大的老师——直到它变得不可靠
你是否盲目地信任自己的经验?
大多数人都会,因为这些个人经验塑造了我们的喜好,培育了我们的直觉,并引导我们进行关键的决策。经验是难能可贵的老师,我们从经验中学到的教训,或许会伴随我们终生。整体而言,我们的社会也颇为推崇和重视经验,具体表现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医生、法官、政治家和经理人,都被要求具备丰富的经验,并且经验越丰富越好。
这挺好啊,会有什么问题呢?
不幸的是,过度或不假思索依赖经验行事,会导致令人痛苦的结果。事实上,盲目依赖经验行事,有时会导致糟糕的后果,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在18世纪的后两周里,美国开国之父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病倒了。时年67岁的美国首任总统发烧了,他的喉咙严重发炎,已经开始导致呼吸不畅。他的助手立刻叫来3位私人医生。
3位医生很快就治疗方案达成了一致意见 :放血。医生和华盛顿本人,立即督促这个当时非常流行的疗法的施行。放血疗法的精髓,在于反复多次的大剂量放血,并通常辅以泡浴、灌肠和催吐等操作。
凭借厉害的医疗团队和好的医疗服务条件,华盛顿将放血疗法贯彻到极致,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抱着快速治愈华盛顿的期望,他的医生团队,将放血治疗推到极限。报道称,在短短12小时内,华盛顿全身将近一半的血液被抽干,几个小时后,他就去世了。
虽然在医生赶到之前,华盛顿的病情就已经很严重了,以当时的医疗水平,或许已经无力回天,但由于盲目地使用放血疗法,华盛顿在需要血液供给的时候,反而流失了大量的血液,这或许加速了他的死亡。此外,医生们出于善意而实施的放血疗法,可能反而导致华盛顿在离世之前,承受了更多不必要的痛苦折磨。
事实上,无数代人都进行过放血疗法的实践和临床操作。几千年来,放血疗法一直被视为可治愈百病的疗法。罗马学者塞尔苏斯(Celsus)在其撰写于1世纪的医学论文《医学》(De Medicina)中宣称:“切开静脉放血,并不是什么新鲜的疗法,真正新奇的是,几乎没有哪种疾病,不能通过放血疗法治愈。”
在2世纪时,希腊医生盖伦(Galen of Pergamum)对放血疗法的狂热推崇和实践,终深刻地影响了未来几个世纪的西方医学实践。
早发现血液循环系统的人之一,英国医生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在17世纪仍然坚持认为 :“日常的医学经验使我们确定,放血是治疗许多疾病有益的方法,而且确实是所有常规补救手段中,重要的一种。”由此,放血疗法一直盛行不衰。
总统华盛顿的同辈本杰明·拉什(Benjamin Rush)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医生,也是《独立宣言》的联署人。他致力于改善社区的条件、反对奴隶制、倡导监狱改革、支持为所有人提供更好的教育。
1793年,费城猝不及防地暴发了大规模黄热病,在治疗病人的热切愿望的驱使下,拉什倡导并实行了密集的放血和净化疗法。因为他相信,的情况,需要的治疗方法。当他自己发烧时,他便指示医生给他大量放血。
他活了下来。“我用自己的身体证明了,”拉什在痊愈后的一封信中宣称,“如果我们敢于尝试新疗法,那么通过放血术来治疗黄热病,就像治疗普通感冒那样简单”。
几十年后的诗人拜伦,是一个放血术的怀疑论者。据报道,当他生病时,他对试图给他放血的医生说 :“因为你们这种愚蠢的疗法,死于手术刀下的人,比死于长矛的人多得多。”他的医生不同意这个观点。彼时身患多种疾病的拜伦,在医生反复施行多次放血术后,于几天后死亡。
虽然放血术在现代社会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但为何长久以来,有如此多的普通人甚至是知识渊博的专家相信其疗效?
放血术的起源,是对人体解剖学和疾病生物学的粗略假设。坚持放血术的人认为,诱发疾病的原因是体液的不平衡,而放血则是恢复体液平衡的有效方式。这种思路缺乏揭示疾病真正原因所需的工具和方法,所以从根本上偏离了正确的道路。
但这也无可厚非,毕竟,当一个科学领域尚处于早期的发展阶段,哪怕是聪明的、知识渊博的医学专家,也可能会接受这种有缺陷的想法,且此类情况的确时有发生。但是,在性命攸关的医学领域,跨越许多世纪的无数医疗案例的反复经验,应该帮助我们的前辈们及时地吸取教训、认识到思维上的错误,并修正放血术这种错误的治疗方式。
事实上,它并没有,反而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在大约 2400 年前,希腊名医、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在他篇也是广为人知的格言中,提出了关于从经验中学习的警示:“人生短促,技艺长存 ;机会稍纵即逝;谬误的经验,让决策变得困难。”
他说的没错,以个人观察和重复发生的轶事为形式的经验,在放血术的案例中确实被证明是谬误。这些所谓的经验,助长了放血术作为治疗方法的持续操作,强化了不正确的医学假设,并鼓励治疗师、医者甚至理发师,出于挽救性命的好意,经常在不卫生的条件下滥用放血术疗法。放血术的惨痛教训证明,哪怕是受过好的教育和有声望的人,也容易受到经验的欺骗。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极难否定的老师,哪怕它传递了错误的经验。
下面,我们探讨一下依从经验可能会误入歧途的各种方式。
在许多情况下,小剂量的放血,例如通过拔罐和水蛭吸血法等操作,可以使身体恢复健康,减轻一些发烧和发炎的症状。在这种症状缓解和可能的安慰剂效应的作用下,人们很容易得出放血能够有效治愈疾病的结论。
在某些罕见的情况下,一些患者或许能够在大量失血的情况下复原,是因为其中有些人可能根本没有疾病,只不过是被误诊了。然而,这些人顽强的存活能力,也被解读为能够进一步证明放血术治疗效果的成功案例。
虽然侥幸存活的患者可以大声地宣称放血术疗法的所谓好处,但默不作声的死者,不会被计算在经验论证的过程内。他们的缺席,使得人们很容易地将他们的死亡归咎于疾病,而不是放血术的错误操作。
医生们无法仅凭观察确定疾病的真正诱因,进而难以制定适当的预防措施,并因此导致疾病的进一步蔓延。为此,他们选择在突发流行病时,加强放血术这个常规的治疗,也就可以理解了。
许多有影响力的专家,均亲身经历了放血术治疗过程,并幸存下来,由此成为这一疗法的拥护者,对其疗效产生了无法动摇的信心。
为此,他们常常觉得自己有资格,甚至有义务,向大众宣传这个疗法。然后,这些专家继续指导他们的继任者,接纳并传播“放血术是有效的”这一思想。事实上,华盛顿的两位医生(医疗团队的2/3成员)和拜伦的两位医生(医疗团队2/3的成员)都曾就读于这所医学院——本杰明·拉什本人也曾就读于同一所医学院。而华盛顿的第三位医生曾是拉什的学生。这种封闭的专业知识圈子,导致好几代医疗从业者,从同一个源头接受知识的灌输,也使得有缺陷的经验更容易经受时间的考验,并获得传播。
由于所有这些基于经验的教训都指向同一个方向,决策者甚至越来越难以考虑其他的可能性。例如,挑战放血术这一主流观念的一种方法,就是随机选择一组病人,不施行放血疗法,然后跟踪他们的健康状况与被放血的病人有什么不同。但是,拒绝向有需要的病人提供既定的治疗方法,会让人觉得医生太过残忍或有问题,特别是当病人自己要求放血治疗的时候。因此,多年的经验证明,医生们很难摆脱放血术,而由此产生的传统过于强大,难以推翻。
确实如此。经验的教训有可能误导人,甚至会带来致命的后果,这是我们人类在学习和思考方式上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选择专门写一本书,来探讨经验的欺骗性。
毫无疑问,经验是我们在生活的大多数方面做出决策的必要前提和主要依据。而且,在有些情况下,经验的确可以成为一位可靠的老师。但问题是,经验并不总是可靠的,而不幸的是,我们坚定地相信,经验永远都是可靠的。
在某些情况下,过度依赖经验会赋予我们所谓的“知识”,使我们变得不明智,同时又欺骗性地让我们觉得自己更聪明。这时,经验不但不会提供正确的答案,反而会强化错误的答案。我们可能会一次又一次地犯同样的错误,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意识不到问题的存在。
为此,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重点探讨,为何经验会出乎意料地成为人类的敌人和骗子,而不是成为朋友和老师。我们将讨论、经验在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背叛有能力的决策者,令他们在盲目自信的情况下,被剥夺全部执行能力。我们同样会探讨,在何种情况下,我们会学到错误的教训,以及可以做些什么超越当前的经验局限,发现正确可用的教训。
通过培养对经验教训的健康、建设性、批判性的态度,我们能够收获颇丰。现代社会的病人,除了少数罕见的情况,基本不会大量放血。虽然放血的操作依然存在,但其使用已经具备了更多的限制条件,并且也不再是主流的医疗方法。学到这个经验教训的过程并不容易,也导致无数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然而我们终还是成功地破除了对放血术的迷信,并完善了治疗疾病的方法。
然而,在现代生活的其他重要领域,经验是否还在欺骗我们?在什么情况下,经验是不可靠的,但我们却没有意识到?什么样的新习惯和新思维工具能够帮助我们发现经验的不足,看清其误导性的教训,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这些都将是本书重点探讨的问题。
经验——人类强大的老师
经验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简而言之,经验包含下列几项具体的内容和品质:经验是一个过程。它是我们与当前环境每时每刻的互动。我们会观察和参与事件,有时候这两个行为会同时发生。我们会体验一场摇滚音乐会,或体验一次滑雪旅行。如果我们经营一家企业,那么在设计商店、网站和手机时,我们会关注客户和用户体验的优化。
经验也是一种产品。它是在我们过去无数次的互动的基础上,长期积累而来的。我们通过实践或多次参与一项任务,来获得经验。因为我们重视经验教训,所以我们会强调,必须雇用具备一定经验的员工,因为我们希望他们能够胜任需要从事的工作。
经验也是个性化的。我们在尝试新事物时,需要依靠经验来判断自己是否喜欢。然后再根据这个判断,规划未来的决策和行为。经验在塑造品味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例如大多数美国人喜欢棒球,而很多英国人则喜欢板球,但大多数土耳其人或西班牙人,根本不关注这两种比赛。通常,我们的经验会决定我们喜欢什么游戏或书籍,以及我们会喜欢哪种特定的食物。
归根结底,经验是我们生活中不断依赖的基本知识来源。当我们需要取舍时,我们欢迎,甚至需要具备一定的经验,以便了解情况,并依据个人的喜好和目的做出决策、采取行动。
幸运的是,从经验中学习,有很多好处:
它是一个自动的过程。我们很少思考如何从经验中学习,它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很多动物与人类一样,都能够自然而然地通过经验来了解周围环境中各种关乎生存的条件、模式、风险和回报。
它的速度非常快。对于我们每天必须面对的各种情况,经验能够迅速地强化个体的直觉、第六感和潜意识的认知。哪怕是一次简单的遭遇,也足以令我们形成一种观点,而这种观点在很多情况下,能够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处理生活中各种突发的情况。
它能提振信心。经验使我们了解身处的现实,并帮助我们建立参与这些现实的底气和自信。通过获取更多的经验,我们相信自己会变得更有能力。
它是经久不衰的。我们从经验中学到的许多技能,终会成为我们的第二天性,它们将伴随我们很长时间,即便暂时被遗忘了,也很容易再捡起来。经验的持久性为我们学习其他技能空出了时间和精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骑自行车,是大多数人可以从经验中学到的典型技能。如果你会骑,那一定是在实践中学会的,没人能通过看书或看视频学会骑车。我们不需要花上几百个小时的时间,就能够学会骑自行车,并且骑得越多,就越能感受到控制力和熟练度的提升。你在骑车时不需要思考自己正在做什么,或需要怎么骑,但你也很难向一个从没骑过自行车的人解释骑车的体验。后者必须要自己骑一次才能够理解。即使有一段时间没有骑自行车,但再次骑车也能够很快驾轻就熟。同理,很多其他的技能也是如此,如开车、打字、滑雪或做手术。
因此,丰富的经验可以使某种技能成为专长,而可靠的反馈加上刻苦的练习,能够帮助人们在许多复杂的任务中不断地完善技能。
以打网球为例。网球运动中的每一个动作和击球的后果,都可以被球场上的所有球员立即观察到。每次练习和比赛中,对手之间的数百次互动,可以提供可靠和可操作的见解。这让我们了解,在几乎所有情况下,什么样的策略能够带来什么样可能的结果。教练也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观察整个过程,进一步丰富球员的经验。近,网球设备制造商也开始制造智能球拍,球拍中嵌入的微芯片和传感器能够提供球是如何被击打的细节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有助于改善球员学习的过程,提高比赛成绩。
考虑到这些网球运动员超乎寻常的学习条件,在温网打比赛的球员仿佛有着超人的能力也就不足为奇了。可靠的经验的确能够帮助他们将天赋发挥到极致。
除了身体技能方面的运用,经验在概念的学习方面也有巨大帮助。反复地接触特定的理念,可以大大减少费时费力的思考过程。经验不仅仅是我们身上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一系列乏味的事情,而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记忆、诠释和联想的结合体,能够帮助我们不费吹灰之力地记住各种各样不同的概念,并构建它们之间的联系。
如约翰·杜威(John Dewey)、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 让·皮亚杰(Jean Piaget),以及近的大卫·科尔布(David Kolb)和罗纳德·E.弗莱(Ronald E.Fry)等心理学家,都将从经验中学习的过程视为一个循环的过程。我们先体验,然后反思,产生抽象的经验,后尝试将这些经验付诸实践。实践会进一步带来更多经验,然后又开启一个新的学习循环过程。
这个循环,是理解因果关系的主要来源。我们做出某些决定,并观察别人做出的决定,然后发现其中的联系和后果。随后,我们利用这些洞察力,来修正自己的决定,并增加我们获得预期结果的机会。
例如,在网球场上,不同的策略,可以引起对手不同的反应,并导致不同的结果。这些实验和分析因果关系的过程,能够让球员逐渐优化自己的比赛策略。同样,对过去关系的记忆,无论是家庭和社会生活、工作,还是社区中的关系,都能塑造一个人日后的行为。
一个领域的经验,也可以让我们了解其他领域的相关过程和问题。经验丰富了我们可以连接的点的类型,并增强了知识从一个领域转移到另一个领域的潜力。
打网球的经验,也可以让球员们深入了解努力工作、竞争、耐心、失败、信心和天赋等抽象概念的本质,而这些理解,即便离开了球场,也具备巨大的价值。一个领域的成功项目,可以为企业家提供必要的经验,使其在不同领域的下一个项目中同样取得成功。
我们还可以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虽然这些经验往往不如我们亲身获得的经验生动,但它们一样可以指导我们塑造自己的能力。而导师们通过分享自己从经验中获得的教训,可以帮助学徒们节约大量试错的时间和精力。
再回到网球比赛的例子,观察对手与他人的比赛也可以给选手提供宝贵的线索,让他知道如何与对手们竞争。教练也可以基于这些观察的结果,引导球员采取适合并有利于自身的策略。同样,一位经验丰富的商业顾问提供的建议,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规划实现理想目标的路径。
基于所有这些原因,在我们形成直觉,并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做出决定时,经验可以成为一个强大的老师。它可以帮助我们适应新的环境、优化我们的表现,并帮助我们在困境中存活。
然而,所有这些优点的背后,都隐藏着它的阴暗面。经验也可能在我们无意识的情况下,欺骗和误导我们。
险恶的学习环境:什么是缺失的?什么是不相关的?因经验具备私人、自动、快速、令人振奋、持久等特质,所以我们也极难忽视经验。经验灌输在我们直觉中的概念,天然地让人觉得可靠和可信。不幸的是,当经验教给我们错误的教训时,也是如此。
人类思维存在这样一个默认模式,即假设我们的经验清晰而完整地反映了我们所面临的现实。无论我们通过观察和参与学到什么,似乎都被大脑默认为事实。心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将这种综合征称为WYSIATI,即你所看到的就是
全部(What You See Is All There Is)。
这个假设,一般来说,对自行车和网球等技能类的活动是有效的。这些活动涉及到良性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决策者会收到大量的、即时的、准确的行动反馈,而且游戏规则基本保持不变。
在这些受控和受限的环境下,经验给予的认知通常是可靠的。
然而,现代生活却很少像自行车或网球那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不一定是全部。
正如心理学家托马斯·吉洛维奇(Thomas Gilovich)在《理性犯的错:日常生活中的6大思维谬误》(How We Know What Isn’t So: the Fallibility of Human)一书中警告我们的那样:“这个世界并不公平。它没有为我们提供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知道’所需的清晰信息,而是为我们呈现了随机的、不完整的、不具有代表性的、模糊的、不一致的、难以接受的或二手的混乱数据。”
例如,我们可能并不总是能观察到自身决策导致的后果,或者只有在相当长的延迟之后才能观察到。此外,现实生活的游戏规则可能会迅速地、出乎意料地改变,使我们辛苦积累的经验变得过时。而且我们往往没有教练或微芯片,来帮助我们剖析和纠正我们对所发生事 情的个人理解。
我们面对的大多是险恶的学习环境,我们的经验不断受到各种过滤和扭曲。就像柏拉图著名的洞穴寓言一样,在许多相关的情境中,我们可能只是观察到了实际发生事件的一些朦胧的表象。虽然经验仍然会带来学习的结果,但我们并不能保证经验的教训能准确地代表现 实的情况。
事实上,社会学家和组织行为学者詹姆斯·马奇(James March)在《经验的疆界》(The Ambiguities of Experience)一书中表示,当证据存在缺失的问题或包含诸多不相关的细节时,我们往往无法从经验中学到正确的教训。我们也很容易被主观的解释所左右,并倾向于根据有限的信息武断地得出结论。在这种情况下,更多的经验反而会强化误导性的信念,同时造成一种我们变得更聪明了的假象。
因此,具备提出质疑并及时调整经验教训的能力就变得至关重要,特别是在我们真正需要做出明智决策的复杂情况下。因此,在遭遇险恶的学习环境时,我们需要提出颇具价值的两个关键问题:
- 如果我希望充分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我的经验中是否有
一些重要的东西缺失了?
- 在我的经验中,有哪些不相关的细节是需要被忽略的,以
避免分散我对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注意力?
摆脱经验的妄想
经验永远是一位伟大的老师,这本身就是一个谬论。大概15年前,在我们(本书的两位作者)次见面时,我们的研究目标是研究经验如何帮助人们学习有价值的见解,并做出更好决策的正面事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开始注意到,在许多的情境中,更多的经验不仅没有简化事实,反而把事情复杂化了,但人们却没有意识到。
已故行为决策理论创始人之一,赫乐尔·恩洪(Hillel Einhorn)曾问道,“如果我们相信可以从经验中学习的事实,那么我们能否可以意识到,我们也无法从经验中学习的事实”?
在今天这个充满争议的世界里,关于何时以及如何挑战公认的智慧,无论是学术和科学专家、政治和社会“精英”,还是强大的新闻媒体机构,都有很多争论。以恩洪提出的问题为基础,我们认为,对于经验产生的智慧,也应该进行类似的严格和深思熟虑的审查。毕竟,自我欺骗和被他人欺骗一样糟糕,而且往往更难克服。
我们并不是说要忽视经验。但是,对自身的经验秉持适时而健康的怀疑态度,会让我们分辨出经验什么时候是可靠的,什么时候是不可靠的。作为决策者,我们好把经验的教训视为需要检验的假设,而不是不可挑战的定论。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希望有效地学习经验、解除旧经验的束缚并重新学习新的经验。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在《个人形成论》(On Becoming a Person)一书中,极具说服力地阐述了这种怀疑论。他宣称,在我们了解周围世界、做出决定时,个人经验是“的权威”和“有效性的试金石”。没有任何其他东西,可以与我们从经验中得到的教训相媲美,并让人觉得更有说服力。但这种权威,不应该源于“经验是无懈可击的”这一假设。相反,罗杰斯认为,我们应该重视经验的教训,恰是因为经验的教训可以被审视和纠正。
对经验的教训采取探究的态度,也会使我们能够定期审视我们所依赖的专家和领导者提出的意见的正确性。了解什么时候经验会带来可靠的专业知识,什么时候不能。这将使我们能够选择更好的管理者、专家、顾问等,进一步优化我们的长期福祉。
本书旨在改善我们从经验中学习的方式,我们无意假装知道或试图规定每个人的终决定应该是什么,或不应该是什么。相反,我们力图在本书中,通过阐述实例,揭示经验不可靠的本质,并通过提供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培养人们正确的直觉,避免重蹈放血术的覆辙。
这是一本有趣而富有启发性的书,论述了经验的局限性,旨在引导我们穿越一个盲目信任经验的世界。 它提醒我们,事后诸葛亮总是很好当,本书值得强烈推荐。
——格尔德·吉仁泽(Gerd Gigerenzer),德国柏林马普所人类发展研究主任,著有《风险认知》
任何想要从经验中学习的人(谁不是呢)都应该阅读这本书。索亚和霍格斯通过一页又一页的精彩论述,解释了我们为何会轻易地从日常生活和职业生活中吸取错误的教训。
——托马斯·吉洛维奇(Thomas Gilovich),康奈尔大学心理学教授,著有《理性犯的错》
在这本引人入胜的书中,索亚和霍格斯向我们展示了经验如何塑造我们的直觉,引领生活的方向,当然他们还展示了人们有时候因为过于依赖经验而犯错的故事。我们因此了解此类错误需要付出的巨大代价,同时掌握了避免犯错的方法。总之,这是一本精彩而有趣的书!
——尤里·格尼茨(Uri-Gneezy),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雷迪管理学院教授,《隐性动机》合著作者
经验可能是伟大的老师,但我们可能并不是好学生。索亚和霍格斯用引人入胜的文笔和翔实的案例,解释了为什么人类的思维如此容易过度依赖经验并导致犯错。我相信这是一本每个人都不可缺少的读物。
——尼古拉斯·埃普利(Nicholas Epley),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教授,著有《我懂你》
如何创造真实的故事:成为故事怀疑论者和故事科学家
人类确实有能力根据经验产生故事。这是一种近乎本能的做法,以至于我们几乎是在无意识中进行故事的创作。因此,当我们从经验中产生的故事,由于过于简单化、对因果关系的错误认识或误导性的过度概括而具有欺骗性的时候,如何识别谬误就变得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将我们与生俱来的讲故事的天赋,从一个潜在的弱点转化为更稳定可靠的优势呢?首先是成为一个故事怀疑论者。简单地说,就是不要沉迷于依据经验迅速而冲动地产生的故事。不幸的是,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但专家会告诉你,在一个随机抽取的25人小组里,找到至少两个同一天生日的人的概率非常大,高达56%。而且,如果你把小组的人数增加到30人,这个概率就会飙升到70%。这怎么可能呢?专家可以给出合理的解释,但这个解释过程可能包含一整页的方程式,复杂到
无法理解。
请记住,这个问题问的是:25人中,任意两个人在同一天生日的概率;而不是另一个完全不同且更简单的问题,即房间里有没有人跟你同一天生日。因此,专家的解释会涉及到组合数学,这是数学科目下一个非常复杂的分支。因为在一个25人的小组中,有300种不同的两两组合,故而找到匹配的概率,比人们想象中的大得多,而随着5个新人的加入,概率飙升的幅度也比我们直觉认为的比例大得多。
同样的,新冠肺炎在早期阶段会让人感觉像是普通流感或季节性流感,因为它造成的病例和死亡人数与前面二者差不多。专家们或许会告诫民众,病毒的指数级增长会导致终的形势变得更加严峻,且在没有任何干预措施的情况下,感染人数会呈爆炸式增长,而大多数民众可能并不觉得专家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我们无法理解并不等于专家们的意见是错误的!这就是概率,在面对系统风险和罕见灾难时,往往会造成的理解鸿沟,在理解灾难的可能性和潜在影响方面,我们个人的经验并不是可靠的指南。
如何从灾难性教训中吸取经验
当灾难发生时,我们确实有机会从中学习经验教训。我们接受它的冲击,意识到问题及其后果的严重性,然后深入分析,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因此,我们能够从灾难性的经历中得到一些宝贵的教训,似乎合情合理。但是,实际上我们有没有做到这一点呢?
在《鸵鸟悖论》(The Ostrich Paradox)一书中,沃顿风险管理与决策程序研究中心的罗伯特·迈耶(Robert Meyer)和霍华德·昆鲁斯(Howard Kunreuther)分析了这个问题。其以多个受灾地区作为案例,剖析了他们在灾后未能为未来的风险做好充分准备,从而在类似的灾难再次发生时遭受致命后果。
其中一个案例就是2008年的飓风“艾克”,它摧毁了得克萨斯州的加尔维斯顿岛。但这并不是该地区首次遭遇飓风侵袭。大约一百年前,同一个地区也曾被类似的飓风以类似的方式破坏。该地区的领导人一开始确实从灾难的经历中吸取了教训,在重建城市时,采取了许多预防措施。但有证据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经验教训也逐渐被淡忘。
迈耶和昆鲁斯特别指出,在2008年的飓风来袭时,本应保护城市的海堤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它们已经年久失修,一些新建的社区甚至认为没有必要建造海堤。在飓风靠近该地区时,很多人忽视了早期的警示,甚至在政府宣布情况可能是致命的时候,仍然满不在乎。
尽管身处灾害多发地区,在数千名遭受损失的人中也只有39%的人购买了灾害保险。所有这些错误,都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不必要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基于这些悲惨的案例,迈耶和昆鲁斯确定了两种机制,均由经验助力,且对人类学习灾难的教训尤为不利。
迈耶和昆鲁斯探讨的个机制就是降低防御心理的机制。哪怕我们实际上并没有忘记事件的教训,例如竖立纪念碑以示缅怀,并采取了安全防护措施,但灾难对社会造成的创伤却会随着时间流逝而逐渐被淡忘。虽然它或许永远不会被完全遗忘,但会导致我们在心 理上放松警惕。
这种降低防御心理的机制,在无伤大雅且经常发生的事故上是有益的,例如从自行车上摔下来,或输掉一场网球比赛。如果每一次失败都给我们带来永久性的创伤,我们就不会再尝试任何事情,也没有可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往大了说,如果一场飓风摧毁了一座城市,导致人类再也不建造城市,文明的进步可能就会停滞不前。但同样的机制也会使我们变得鲁莽,使我们容易在未来重蹈覆辙,遭遇类似可怕的意外。
尤其是当我们没有亲身经历这些灾难时,关于这些灾难的记忆、数据和警示所带来的刺痛和感触,短时间内就会被淡化。灾后重获的安宁和安全感很快就掩盖了灾难曾带来的冲击。鉴于近期没有灾难发生,一些风险甚至看起来更像是机遇。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位于灾难中心地区的房地产价格,在灾后会相对便宜,再加上近期内发生灾难的可能性降低,投资该地区看起来会像是一个不错的决策。
迈耶和昆鲁斯探讨的第二个机制,涉及民众对预防措施的错误看法,即某类灾害的发生频率越低,实施针对这一灾难的措施似乎越没有用处或必要。抗灾意识较强的公民,会在灾害预防措施方面支出昂贵的费用,比如安装防飓风破坏的百叶窗 ;而那些毫无警惕心的人,
可能会将同一笔钱花在购买电视机上,并选择享受眼前的美好生活。虚假的灾难警报会给那些没有采取任何防灾措施的人带来不真实的安全感。出于安全防范的目的,政府有时候会发出灾害警报,但如果被警示的灾难终并没有发生,几次虚假的警示之后,民众就会陷入一种“狼来了”的心态,开始认为灾难根本不会发生,并认为那些花了钱购置防灾设施的人不过是在浪费钱。而确实采取了灾害防护措施的民众,在政府发布飓风警告之后努力地竖起百叶窗,后却发现是一个虚假警报,他们可能也会因此而变得沮丧,并在下一次的警报响起时,选择像邻居那样,置之不理,坐在电视机前面放松自己。
整个社区可能决定放弃给关键的防灾措施投资,如制定符合抗灾标准的建筑法规,或投保特殊的灾害保险等,但这些松懈的做法,反而导致他们更容易在下一次的飓风中遭受更严重的破坏。
简而言之,不假思索地依赖经验增加了损失再度发生的可能性,哪怕我们在过去已经有过无数次类似的惨痛教训。而且,这个现象不仅仅发生在环境灾害领域。
例如,金融方面的研究表明,人们在评估投资决策时,倾向于依赖近期的经验做出判断。这种经验更新鲜,也被认为更能够代表近期的现实。这种倾向,在事态的变化比较缓慢时是很有用的,它能够帮助我们跟上时代的步伐,提升业绩和表现。然而,这种倾向存在的问题是,它也会导致我们陷入温水煮青蛙的状态,对意外的危险过于放松警惕。
打个比方,我们在过去遭遇了全球经济衰退,没人敢担保类似的衰退不会再次发生。但一段时间后,如果没有新的经济衰退出现,就会使我们放松警惕,荒废那些防范金融风险的预防性法规或警示体系。
因此,考虑到我们曾经经历过的灾难和未来发生灾难的可能性,在所有前述领域中,重视及时和有效的预防将成为一个关键的应对之法。然而,不幸的是,经验也削弱了人们对这种重要防范行为的重视。
解决方案VS.预防措施:当灾难得以避免时
想象一下,一种流行病正在全球范围内不受控制地大肆蔓延。它可能起源于世界某地的一个小镇,并随着到访过当地的游客四处传播。它由一种已知病毒的变异菌株引起,且非常致命:致死率高达50%。
在数万人染病死亡,更多人被感染后,马克·吉尔森博士(Dr.Mark Jillson)和他的团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开发,终找到一种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方法被视作奇迹,因为它几乎能够治愈所有的病例。吉尔森博士也因此被尊称为英雄。他是不是一个英雄?是的,他是。
现在,我们不妨想象另一种版本。
在世界的某个地方的一个小镇上,一种新进化的病毒开始蔓延。他人成功的经验教训依然是不可靠的。这些经验很可能让我们相信,成功比现实更客观、更具可预测性。
从自己的成功中获得的欺骗性经验他人的成功经验靠不住,那我们自己的成就呢?遗憾的是,从个人的成就中获得的经验,也没好到哪里去。因为从他人的成功中学习经验的缺陷,在这里同样存在。
正如别人可以美化他们的个人成功故事一样,我们也倾向于美化自己的成就。我们往往会发现,自己很容易以一种满足自我虚荣、满足自己利益诉求和喜好,而不是反映更复杂的客观现实的方式,吹嘘自己的成就。比如,我们很可能因为好运气而取得了成功,但在讲述故事时,却希望将其归功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
在讲述成功故事时,我们还倾向于夸大自己在整个项目中的重要性。而且,完美的结局让我们淡化在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或可能出现错误的地方。
当我们试图从自己的成功中吸取经验时,因果关系往往被颠倒。被视为推动成功实现的一些习惯和特质,可能实际上是取得成功后的结果。例如,我们擅长与有影响力和强大的商业人士建立人脉,可能是我们职业成就的结果,而不是推动我们获得升职加薪的超人天赋。
我们从自己的成就中吸取的经验,可能也会因为诱人但有缺陷的过度概括,而过度简化了成功的决定因素。我们亲自走过的道路和亲自做过的决定带来的体会和经验过于深刻,导致我们无法准确地想象,他人在稍有不同的背景下,走类似的道路和做类似的决定,可能会经历哪些可能的截然不同的结果。因此,我们自己的难忘而生动的历史成就,会导致我们低估他人经历的不为人知的失败。哪怕他们的行动与我们的大同小异,但由于不可预见和不可控制的因素,他们并没有获得同样的成功结果。他们的失败,甚至会让我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不应有的信心。我们可能会把复杂进程的结果归功于自身杰出的能力和精准的战略。
迷失在成功喜悦中的我们,可能无法认识到或承认,为了取得这些成就,我们不得不放弃的诸多东西。
终,不管我们个人如何定义成功,如果我们只想了解更多关于成功的因素,仅仅考虑成功的经验,包括我们自己的经验,而不考虑失败的可能或需要取舍的东西,那么我们所寻求的可靠见解也将无法获得。
从他人的失败中获得的欺骗性教训
如果我们选择反过来从失败中寻求经验呢?
这种学习方法的一个缺点是,失败比成功少了很多乐趣。没人喜欢失败,所以为了确保从失败中学习的过程不这么痛苦,努力从他人的不幸中吸取教训听起来很有意义。但既然其他人已经经历过了、做过了,并承受了失败的结果,我们为什么还要经历同样的折磨呢?不
幸的是,事情永远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简单以创新创业领域为例,在这个领域中,失败是一个相对常见和可接受的结果。在创业文化中,失败通常被视为任何勇于创新之人的必经之路,并且是可以为未来的成功铺平道路的一个好老师。而从他人的失败中学习,在创业领域被奉为金科玉律。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作者)在各种创业公司的建立、管理和观察中担任了不同的角色。在创造、开发、生产和营销新想法的同时,首先从别人失败的尝试、策略或决策中学习,似乎总是合理的做法,尤其是在采取代价高昂的行动之前。然而,从他人的错误中学习,往往被证明是困难的,有时甚至出人意料地存在误导性。因为像从成功者的经验中学习那样,这个做法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准确性可能同样存疑。失败的故事,由不同的人讲述,可能会有不同的版本,因此很难客观地确定实际发生了什么。此外,我们通常无法了解失败的决策或项目幕后发生的细节。即便在具备了解失败细节权限的特殊情况下,每个创始人、经理或决策者,都会倾向于从洗白自己的角度讲述故事,导致每个人的版本可能听起来完全不一样。 这就像试图通过倾听夫妻双方各自的故事来了解婚姻失败的原因一样:从失败的故事中得出的任何教训,都可能是不明确和有偏见的。
因果关系也可能是模糊的。导致某次失败的具体原因可能有很多,其中有些原因是人们无法控制的,有些原因可能只在特定时候会导致失败。有时,人们可能因为失败而采取某种行动,而不是因为采取了这些行动才导致失败。例如,一个企业的创始人,可能会突然改变自己的领导风格。这个转变,可能在事后被视为导致项目失败的原因。然而,这种领导风格的改变,可能是由于企业出现了新问题,为 了求生而采取的自救行为。我们人类倾向于编造合理的因果关系,但
这并不能保证编出来的故事是准确的。
时间也使从失败中学习的任何尝试变得复杂。许多失败只有在事后才能理解和解释。但事后看到的糟糕结果并不一定意味着,根据当时的信息当事人选择的战略是不适当的,并导致了失败。此外,失败的原因,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一个想法或项目失败,可能只是因为出现得太晚或太早。我们认识一位企业家,在几十年前满怀希望地进入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滴灌行业,他失败了。事后,人们把他的失败归咎于他的商业计划及其执行过程的某些特殊缺陷。然而,在几年后的同一市场上,几乎同样的计划和实施却大获成功。事实证明,相较于任何其他因素,时机才是决定这位企业家成败的关键因素。事实上,他比那些后来的成功者更早一步地看到了市场的需求,并提出了可行的商业想法,但不幸的是他比市场还早了一步,所以后来者成功了,他失败了。
选择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与通常被吹捧到天上的成功经验不同,他人失败的经验通常是我们看不到的。即使失败的想法、项目和公司终获得了成功,大多数观察者仍然对创业者在取得后胜利前输掉的战役视而不见。筛选过程导致的不易察觉的删减,会让我们对失败的真正原因视而不见。
复杂性和交换的代价也会扭曲失败的经验。我们与遭遇失败的人和企业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条件和目标可能大相径庭,失败的定义和程度也会因人而异、因企业而异。我们可能会从相似的错误中吸取不同的教训,因此,确定哪些错误是“正确的”,也是一项极为复杂的任务。
只关注他人失败的经验并试图从中学习将遭遇的这些问题,在创业领域之外也适用。这些问题表明,专注于这些问题并不能保证我们未来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