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571759
激励百万人的心理成长课
阿德勒心理学入门指南
世界如此简单,人生皆如所愿
所有的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不要后悔过去,不要焦虑未来,只需专注于“当下”
与弗洛伊德、荣格并列的心理学泰斗给出的“幸福答案”
戴尔·卡耐基 / 史蒂芬·柯维 / 亚伯拉罕·哈洛德·马斯洛 / 维克多·弗兰克尔、卡尔·兰塞姆·罗杰斯 / 阿尔伯特·艾利斯 / 亚伦·T.贝克 / 艾里希·弗洛姆、大前研一 / 岸见一郎 / 张德芬等人盛赞的心理学家
阿德勒告诉我们,我们可以用画笔自由挥洒自己的人生,想让人生看起来如何,完全由我们自己决定。
之所以觉得不被喜欢,之所以觉得全世界都和自己唱反调,逃避工作、交友和爱这三大人生课题,其实是内心的优越情结与自卑情结在作祟。
由于选择逃避课题,认为“不改变比较轻松”,但事实是,人生会过得越来越困难。
【用三个步骤改变自己的人生】
认识自己性格的缺陷:
了解自己自卑情结的根源,找出使用情感操控他人的原因,认识自己。
拥有改变自我的勇气:
具有意志,凡事乐观以对,这就是成为有勇气的人的方法。
开始改变,摆脱痛苦:
持有“自己有能力、有价值”的想法,拥有直面人生课题的勇气。
不等待别人为我做什么,而是我能为他人做什么。
就算阅读完本书也无法改变自我,你也毋须沮丧,因为你已经开始改变,也想要改变,否则你不会拿起这本书。
仅是这样,你就已经迈开一大步了。
不同于一般的学术书以及心理学入门书, 本书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论述了阿德勒与他的门生说过的100 句话, 以期能带给读者一些突破自我的勇气。阿德勒心理学, 是带给人“勇气”的心理学。在本书中, 阿德勒运用个体心理学对个体、人际关系、家庭、教育等进行了分析,认为在我们的“工作的课题” “交友的课题” “爱的课题” 中要认同、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并认同、宽待对方的不完美, 要有直面人生课题的勇气。阿德勒认为, 人生不是取决于命运和过去的创伤, 而是自己的思考方式。人生由自己决定, 我们可以用画笔, 自由挥洒自己的人生, 活出不一样的自我。
前 言 “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为何名气不大
第1章 一切取决于你自己
——阿德勒关于“自我决定性”的言说
第2章 接纳真实的自己
——阿德勒关于“自卑感”的言说
第3章 情感中隐藏着目的
——阿德勒关于“情感”的言说
第4章 性格此刻就能改变
——阿德勒关于“生活方式”的言说
第5章 所有的烦恼都指向人际关系
——阿德勒关于“人生课题”的言说
第6章 家人就是世界
——阿德勒关于“家庭成员构成”的言说
第7章 不可以斥责,也不可以表扬
——阿德勒关于“教育”的言说
第8章 获得幸福的方法是他者贡献
——阿德勒关于“共同体感觉”的言说
第9章 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阿德勒关于“勇气”的言说
第10章 不要背负他人的课题
——阿德勒关于“课题分离”的言说
“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为何名气不大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年)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的郊外,对现代心理学做出过巨大贡献,但是这世上恐怕再无第二个心理学泰斗,像他这样如此缺乏名气了。
我们即使没有学习心理学知识,对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年)、卡尔·古斯塔夫·荣格(1875—1961年)的名字也是有所耳闻的。但是,唯独这位与前两位心理学家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的阿德勒,恐怕大部分人连他的名字都没有听说过。
阿德勒被称作“自我启发之父”。其思想如今已经被纳入众多商业类经典书籍中,例如戴尔·卡耐基的《积极的人生》《成功之道》、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等。读一读这些书,你会发现其中很多理论都和阿德勒心理学(个体心理学)的思维方式非常接近。此外,在作为人际沟通技巧而广为人知的NLP训练等很多实用心理学训练中,也都可以看到阿德勒心理学的影响。
身为经营顾问的大前研一先生在周刊《宝石》(2008年11月8日)的特辑“可以用的心理学”专栏中,从积极思考的角度将阿德勒的理论与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了对比,并做出以下评价:
“其实,我也是典型的阿德勒派。若说我在多大程度上是阿德勒派,那就是,我从来都不觉得人生中有什么是我做不到的。”
阿德勒心理学也被称作“人性心理学的源流”。受阿德勒影响的心理学者不计其数,其中比较著名的学者有亚伯拉罕·哈洛德·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维克多·埃米尔·弗兰克尔(Viktor Emil Frankl)、卡尔·兰塞姆·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亚伦·T.贝克(Aaron T.Beck)、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艾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威廉·格拉瑟(William Glasser)等。
尽管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但是作为源流的阿德勒本人,却不太为人所知。加拿大医学院的精神科医师亨利·艾伦伯格(Henri Ellenberger)在其著作《弗洛伊德与荣格》中写了这样一段话:
“阿德勒的功绩被大家抹杀了,阿德勒的原创理论,通通变成了阿德勒以外的其他学者的功绩,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一个现象。”
“方方面面的人物,招呼也不打一声,就把阿德勒的诸多理论剽窃挪用了。这样的事情恐怕除了阿德勒,再也见不到第二例了。阿德勒的学说,借用法国的一个惯用语来说,就像一个‘共同采石场(unecarrierpublique)’,所有人都可以若无其事地从那里挖掘点什么。甚至有的书上的内容如果是从其他地方引用来的,都会清清楚楚写明出处,但凡出处是阿德勒心理学(个体心理学),便丝毫没有要注明出处的意思。”
阿德勒本人对于别人利用自己的理论这件事情似乎也不太关心,十分宽容大度。
阿德勒这样说:
“可能有一天,没有人会记起我的名字了。甚至连阿德勒派存在过这件事都忘记了。即便如此,也没关系。因为到那个时候,从事心理学领域工作的所有人仿佛都和我们一起学习过一样,在行动着。”
除此以外,还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导致阿德勒的名气不如他的实际功绩大。如下列举一二:
留下的论文、著作较少,在理论形成体系之前就去世了;
跟弗洛伊德等心理学巨头不同,未将其学派弟子形成牢固的组织;
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导致阿德勒派的很多人惨遭杀害。
诸如此类。
如此,阿德勒心理学虽然名气不大,但还是留下了赫赫功绩,甚至被认为是“领先了一个世纪的先驱”。能够在此为大家介绍这样的阿德勒心理学,我感到十分光荣。
本书不同于学术书籍、心理学入门书籍,而是使用平易的语言,通过通俗易懂的解释,为大家“超级翻译”阿德勒及其弟子的话。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阅读本书,特别是如果您对学术书籍、心理学入门书籍感到望而却步的话,本书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本书使用的是简单明快的语句,因此读者阅读此书可能会有“理所当然”的感觉。但是,“理所当然”才是真实所在,才是答案所在。
曾经有过这样一段趣闻。
听完阿德勒演讲的听众说:
“您今天所说的话,不都是理所当然的常识吗?”
阿德勒如此回答道:
“所以呢?常识有何不可?”
“我把阿德勒的书从头到尾看了三遍。星期二的早晨,我从椅子上坐了起来。世界变了……阿德勒告诉我 ‘世界简单得让你难以置信’。”
—— 莉迪亚·斯奇尔 精神科医师
“其实,我也是典型的阿德勒派。若说我在多大程度上是阿德勒派,那就是,我从来都不觉得人生中有什么是我做不到的。”
—— 大前研一 管理大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