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192993
内容简介
闫坤、刘轶芳*的《中国特色的反贫困理论与实 践研究》通过系统梳理我国反贫困实践的发展历程, 就反贫困模式进行了系统总结;在准确把握实践中形 成的反贫困核心要点基础上,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 两线一力”反贫困理论框架;以此框架为依据,与国 际反贫困实践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国外反贫困实 践对我国的启不。同时,本书利用国际组织的社会调 查数据,实证测算并描述出我国贫困率的变化趋势, 验证现有贫困测度及其分解理论的时效性,总结归纳 我国农村贫困的组群特征及差异,进而从多个方面对 我国的减贫效果进行评价与评估测算;*后,本书针 对“中国模式”作出基本判断,提出应对新挑战的思 路与方案,以及实现新时期反贫困目标的有效手段。
目 录
章 引言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 文献综述 (一) 贫困概念的发展 (二) 贫困的分类 (三) 贫困的原因 (四) 贫困的标准 (五) 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贫困 (六) 贫困的治理 (七) 财政减贫 (八) 小结 三 理论综述 (一) 贫困的形成机理 (二) 贫困的影响因素 (三) 反贫困的理论形成 四 研究的主要方法、思路和框架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思路 第二章 中国特色的反贫困实践研究 一 中国特色反贫困实践的背景 二 中国反贫困历程 (一) 阶段:体制转轨、经济绩效与贫困减少(1978—1985年) (二) 第二阶段:设立机构、加强组织与扶贫开发(1986—1993年) (三) 第三阶段:制订计划、解决温饱与扶贫攻坚(1994—2000年) (四) 第四阶段:颁布纲要、巩固成果与促进民生(2001—2010年) (五) 第五阶段:创新制度、精准扶贫与全面脱贫(2011—2020年) 三 中国反贫困模式 (一) 模式一:财政扶贫 (二) 模式二:微型金融扶贫 (三) 模式三:产业扶贫 (四) 模式四:教育扶贫 (五) 模式五:科技扶贫 (六) 模式六:组织化扶贫 (七) 模式七:迁移式扶贫 (八) 模式八:“以工代赈”扶贫 (九) 模式九:“整村推进”扶贫 (十) 模式十:对口、定点与联系式扶贫 小结 四 中国反贫困实践的基本经验、适用条件及存在的问题 (一) 反贫困实践的基本经验 (二) 适用条件 (三) 我国反贫困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第三章 中国特色的反贫困理论研究 一 反贫困理论的一般性分析 (一) 贫困与贫困群体 (二) 贫困的测度 二 中国反贫困问题的理论分析 (一) 中国反贫困的内涵及中国反贫困理论观点的梳理 (二) 中国反贫困的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影响因素 三 中国模式反贫困理论的体系框架与核心要素 (一) 反贫困的中国模式:“两线一力”的理论框架 (二) 反贫困的中国模式主线之一:经济发展 (三) 反贫困的中国模式主线之二:社会安全网 (四) 中国模式反贫困理论的核心要素:政府主导下的财政减贫 第四章 反贫困实践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一 发达国家反贫困的实践 (一) 发达国家贫困问题的特征分析 (二) 发达国家反贫困的实践 二 发展中国家反贫困的实践 (一) 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的特征分析 (二) 代表性发展中国家反贫困的实践 三 国外反贫困实践对中国的启示 (一) 经济增长是反贫困的主要的途径 (二) 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意收入分配的公平性问题 (三) 政府要积极参与到反贫困过程中,采取的政策措施也要与时俱进 (四) 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制度在反贫困中的重要作用 (五) 重视对弱势群体相关社会权利的维护 第五章 我国经济增长的减贫效果评估 一 我国经济增长及贫困程度的演变 (一) 贫困测度指标——FGT贫困指标 (二) 1981—2011年我国贫困程度的测算 二 平均脱贫时间测度 三 1981—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减贫效应测算及分析 四 小结 第六章 我国农村贫困分解及组群差异研究 一 贫困指数与分解原理选择 (一) SST指数及其分解 (二) FGT指数及Shapley分解 二 数据来源及处理 (一) 贫困线的选取 (二) 样本数据说明及处理 三 我国农村贫困的组群特征分析——基于SST指数分解 (一) 我国农村贫困SST指数的演变 (二) 我国各省农村贫困的差异比较 (三) 我国农村贫困的分组及特征总结 四 我国农村贫困变化的原因分析——基于FGT指数分解 (一) 我国农村FCT指数演变 (二) 我国农村FGT指数的地区分解结果 (三) 原因分析 五 小结 第七章 我国农村贫困的演变分析 一 贫困指数与分解原理的选择 二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数据来源与处理 (一) 贫困线的选取 (二) 数据说明及处理 (三) FGT指数分解 三 我国农村贫困演变测算及分解 (一) 我国农村贫困率演变 (二) 我国农村贫困率分解结果 四 小结 第八章 巩固和发展反贫困的中国模式 一 吸取我国现有理论观点的合理部分,积极进行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创新 (一) 根据主要致贫原因的理论分析,提出可供选择的反贫困方案 (二) 根据反贫困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提出可供选择的反贫困方案 (三) 积极进行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创新,确立以“两线一力”为特征的中国反贫困模式 二 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增长,带动贫困群体收入增加 (一) 发展县域经济,促进收入分配 (二) 加快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培育贫困地区经济增长点 (三) 下移贫困瞄准对象到村,探索乡村经济跨越式发展 (四) 促进金融发展,解决贫困农户贷款难题 (五) 促进贫困人口权利发展,依据实际需求提高反贫困效率 三 建设完善社会安全网,对贫困群体做到全覆盖 (一) 任何人都不被隔离在社会安全网之外,并按需获得社会福利 (二) 强化资金保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三) 针对现行社会安全网存在的问题,按受益人群进行分类解决 四 完善财政减贫制度及政策,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网奠定物质基础 (一) 进一步优化财政体制,为减贫奠定良好制度基础 (二) 赋予省以下各级地方政府相应的财权和财力,提高贫困地区财政减贫能力 (三) 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增强贫困地区财力 (四) 规范财政减贫程序,提高减贫效率 (五) 建立健全财政减贫管理的体制机制,提高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六) 建立财政扶贫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向贫困地区 附录A 贫困测度指标 附录B 贫困测度指标的分解 参考文献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