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6237197
1、才女教授倾心之作
此套丛书的作者杨雨教授,具有非常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和非常专业的古典诗词学术涵养,她不仅多年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与古典诗词相关的节目,还担任了《中国成语大会》《中华好诗词》《见字如面》等多档电视节目的导师或点评嘉宾,被誉为“古典诗词的形象代言人”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大使”。本系列图书为杨雨教授历时三年倾心之作,收录了历史长河中的经典诗词篇目150篇,融入了杨雨教授多年研究诗词的心得体会,以及女性解读诗词的独特视角和细腻情感,可谓汇集知识、才华、思想、智慧和情怀于一体,是一套内容丰富、知识含量高、可读性强的佳作。
2、故事里的古典诗词
此套丛书不同于目前图书市场中以鉴赏、诵读为主要特色的诗词类图书,而是希望在当下传统文化出版领域里表达“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的出版立意,采用孩子们更喜欢的讲故事的方式,追根溯源,让青少年不仅领略经典古诗词的魅力和精髓,更领略诗人的风骨和情怀,让青少年深入了解和充分感受这些传颂千古的诗词歌赋背后,所蕴含的高尚情操、诗意情怀,以及传统文化中正能量的价值观、人生观。
3、篇目涵盖语文教材
丛书所选篇目在主体上覆盖了中小学语文课本收录的诗词,兼收了一些虽未被收入语文教材,但在中国诗歌史上卓有影响的作品,以期帮助青少年在学习古典诗词鉴赏和写作运用的同时,更进一步拓展青少年的诗词视野,提升青少年的传统文化修养。
“杨雨讲诗词故事”系列图书由《百家讲坛》主讲人,《中国成语大会》《快乐汉语》《见字如面》《中华好诗词》等节目点评专家,中南大学古代文学专业杨雨教授历时三年倾心创作,从先秦到清代的古典诗词中提炼出“品格、智慧、珍惜、情谊、自然”五大主题共一百五十首古典诗词,涵盖了中小学语文课本所收录的诗词,从时代特色、历史背景、诗人身世、创作经历等角度,为青少年讲述蕴藏在古典诗词背后或伟大、或感人、或有趣的故事,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与内涵、精神与品格。
本册“自然卷”分为羁旅行役篇、赠友送别篇、追忆梦境篇和隐居林泉篇四大部分,从历代的经典篇目中选取了三十首与自然相关的诗词,包括李白《早发白帝城》、白居易《忆江南》、秦观《千秋岁》、李清照《如梦令》、纳兰性德《长相思》等,以讲故事的方式,让青少年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中领略诗人或词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高妙写作手法,以及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羁旅行役
夕息抱影寐——陆机《赴洛道中作二首》其二
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凉州词》
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停车坐爱枫林晚——杜牧《山行》
人人尽说江南好——韦庄《菩萨蛮》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
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
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
肝肺皆冰雪——张孝祥《念奴娇》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
谁得似长亭树——姜夔《长亭怨慢》
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夜深千帐灯——纳兰性德《长相思》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二十四桥明月夜——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钱塘自古繁华——柳永《望海潮》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苏轼《八声甘州》
我欲因之梦吴越——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早是伤春梦雨天——韦庄《长安清明》
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
黄蜂频扑秋千索——吴文英《风入松》
隐居林泉
风飒飒兮木萧萧——屈原《九歌·山鬼》
池塘生春草——谢灵运《登池上楼》
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群芳过后西湖好——欧阳修《采桑子》
三径初成——辛弃疾《沁园春》
诗词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呢?也许答案各不相同,但我深信,长期浸染诗词的人,诗词回馈的一定是丰厚而优质的生命质量。辛弃疾曾惊讶地发现他与自然之间,时常有着互相深情而神奇的眷顾之心,他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是一种怎样温润而浪漫的情怀和情景,又有谁能拒绝这样心物交融后纯净而纯美的时刻呢?而人文中的诗词与自然中的“青山”,其与“我”的关系正是神韵相似的。我希望更多的人走近诗词,尤其希望青少年多品读诗词,多感受一流诗人笔下曾经的风景和情怀,从而让自己的世界更丰盈、更有姿态、更有内涵。
为了便于读者在主题上把握古典诗词的类型,我将这套书分为品格、智慧、自然、情谊、珍惜五卷。每卷之下再细分若干专题,如品格卷下分爱国、战争、气节三篇;自然卷下分羁旅行役、赠友送别、追忆梦境、隐居临泉四篇;智慧卷下分人生哲理、豁达胸襟、讽刺劝谏三篇,等等。就像所有的比喻都是蹩脚的一样,所有的分卷分篇也只具备相对的意义,其中交错夹杂的情况难免存在,所以严格来说,这个主题及主题之下的细目只是从大概的意义上来划分的。但我也深知,古典诗词所反映的世界如此繁复变幻,如果混沌无序地把这些诗词随置一处,可能更让读者有茫然无措之感了。
我选择的这150首诗歌,从先秦的《诗经》到近代的龚自珍,基本上涵括了整个古代的诗歌发展史,显然带着尽力展示诗史源流的用意。这些诗歌更在主体上覆盖了中小学语文课本收录的诗词,兼收一些虽未被收入语文教材,但在中国诗歌史上卓有影响的作品,目的当然是为青少年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之外,拓展他们的诗词视野,加深他们对诗史源流的整体性理解和接受。
诗词虽然是诗人思想和情感的结晶,但其背后往往有着广阔而深远的社会现实背景。我的解析注重知人论世,原因亦在此。如我在分析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时,用了一半多的篇幅叙说南宋与金朝之间称“臣”称“侄”的屈辱历史,并终形成以“主和”为核心的南宋偏安政治局面。在这种背景之下,陈亮与辛弃疾的“鹅湖之会”,剧谈“恢复之事”,简直可以视为是一场民间“英雄会”。以此来看词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数句,辛弃疾的内心该深藏着何等的苍凉与悲愤!
考虑到青少年的接受特点,我在讲解中还非常注重故事性的场景还原,以使读者能形象而便捷地切入到诗歌的情境之中。李白的《赠汪伦》本身就是写一个诗坛巨星与粉丝之间的有趣故事。汪伦以一封夸奖泾川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信件,引发了李白的兴趣。但这背后实际上是汪伦的“狡狯”之心。面对并无桃花的“桃花潭”和只有一家“万”姓人开的“万家酒店”,不用说,李白与汪伦的见面一定充满着戏剧性。还原这一戏剧性的场景,想来读者可以对当年那“历史性”的场面心追神想了。
一等的诗歌当然也具有一等的艺术性,所以对诗词的艺术分析,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书稿中分析《山鬼》用风云变幻的景物变化来写一个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可以说是情景交融的典范。而汉乐府《妇病行》是如何体现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艺术特点,等等。这些也都在讲解中会涉及。情感的熏陶与艺术的感染,是我讲解时并重的两翼。
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总有人担忧诗词的边缘化。而以我粗浅的了解,至少在中国人的心中,这是一种过虑了。诗词可以不张扬在生活的表象,独自徘徊;但也必然会盘踞在心里,生根发芽。伴随着诗歌一路走来的中华民族,这种诗性早已沉淀在血脉里,是一种与生命同在的存在。“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的这首诗是写给琴师董大的,如果我们把“君”换作“诗”,我觉得这完全就是诗词的自信了。
诗词,天下谁人不识君!诗词,何愁前路无知己!
2018年2月10日
“为师示教,杏花春雨,侠骨柔情。”
——中南大学“我喜爱的研究生导师”颁奖词
她与人物同悲喜,顺着讲述,那些看不到、摸不着的千古词人,仿佛就坐在你对面烹茶,吟咏,聊天……
——读者
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二首》其一
南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 年)夏,闲居已久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朝廷重新起用,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绍兴离南宋都城临安(杭州)很近,辛弃疾听说当时一位很有名的词人刘过正住在临安,刘过性情疏阔,词风雄放,气势之豪迈比起辛弃疾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久仰其大名的辛弃疾很想见识见识这位词坛雄杰,便派人去邀请刘过来绍兴一聚。
不巧的是,刘过接到邀请函的时候正有其他要事缠身,无法应邀前往,于是刘过回了一封信给辛弃疾解释原因。这封回信是一首《沁园春》词,大意是这样的:“听说你备好了整斗酒和猪肘子邀我相聚畅饮,这真让我感觉浑身畅快!于是我一秒钟都不想耽搁,时间启程,风雨无阻准备渡过钱塘江来绍兴与你相会。没想到,半道上杀出来三个‘不讲道理’的家伙一把将我拉住,命我回来。这三个人一个是香山居士白居易、一个是和靖先生林逋、一个是东坡居士苏轼。苏东坡说:‘西湖就像美女西施,正在对着镜子淡妆浓抹,咱们就好好欣赏西湖美景吧。’白居易和林逋却掉头不理他,自顾自一杯又一杯喝个不停。他们仨一定要拉着我一起喝酒,我实在是拒绝不了啊!白居易还说:‘咱们去灵隐天竺寺吧,那里白云悠悠,寺庙楼观峥嵘,在那里喝酒就好比人在画中游。可爱的是东西双涧,纵横交错地绕山流淌,南北两高峰直入云霄,美不胜收啊!’他一边说一边还摇头晃脑做出一副沉醉其中的样子,真是个‘老戏骨’哈。林逋这个时候跳出来唱反调了:‘不然不然,现在正是梅花盛开的时候,暗香浮动,我倒觉得去孤山赏梅才是选择。’这三个家伙一起拉着我,还劝我:‘现在又是风又是雨的,你还是别去绍兴了,先留下来和我们一起欣赏西湖美景吧。等到雨过天晴,你再去拜访稼轩不迟啊。’稼轩你瞧,不是我不想来看你,是我实在拗不过他们仨啊,只好先陪他们,等过些日子再来拜访你吧。”
刘过写给辛弃疾的这封回信虽是拒绝了他的邀请,却是一气呵成,豪迈洒脱。尤其是他拒绝邀请的理由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因为白居易、林逋、苏轼拉住他不准他走。
地球人都知道,白居易是唐代诗人,林逋和苏轼都是北宋诗人。在辛弃疾和刘过生活的南宋,这三位都早已作古,怎么可能拉着刘过要他陪他们游西湖喝酒呢!可是刘过就是这么任性,他硬是让三位前代大诗人一起穿越到了南宋杭州来陪他喝酒旅游,这三个人也是辛弃疾仰慕的大诗人,用他们来做挡箭牌,辛弃疾总该没话说了吧?
果然,辛弃疾收到刘过的回信之后,哈哈大笑,对刘过的才情和率性拍案叫绝,更加想见这个大才子了,又再三去信邀请,刘过忙完手头的急事终于成行,辛、刘两大豪放词人相见恨晚,成就了一段词坛的友谊佳话。而刘过的这首《沁园春》词也随之扬名天下,人们折服于刘过的才情气势的同时,也调侃他说这首词简直是“白日见鬼”。要按当代人的说法,白居易、林逋、苏轼、刘过四个人的西湖聚会其实就是今天所谓的“穿越”了。那么,刘过为什么不拉别人穿越,偏偏要让这三位诗人穿越到南宋呢?
其中重要的原因,除了三位前朝诗人鼎鼎大名之外,还因为他们仨都曾经先后在杭州或是做官、或是隐居过,对杭州都念念不忘或者干脆在这里终老,而且都留下了描写杭州美景的著名诗句,例如白居易的“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又如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等。
在三位“被穿越”的诗人中,林逋与杭州的渊源深。林逋是北宋著名的学者、书画家、诗人,中年以后隐居西湖的孤山,不慕荣华富贵,不逐名利虚荣,与他来往的都是高僧诗友,与他朝夕相处的是他亲手在孤山种植的梅花与他养的一只鹤。他经常独自一人泛舟西湖,若有客人来访,他的书童便会放飞那只鹤,林逋见到鹤就知道家中有事便掉转船头,飘然而归。林逋未曾娶妻,自称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因此人称“梅妻鹤子”。
林逋不仅酷爱梅花,还留下了咏梅的千古绝唱,刘过回复辛弃疾的《沁园春》词中有“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的句子,其实就是化用了林逋咏梅的经典名句“暗香浮动月黄昏”。这句诗出自林逋的七律《山园小梅二首》其一: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诗一开篇便毫不掩饰诗人对梅花的赞美:百花凋零的寒冷季节,独有梅花凌寒盛开,小园的所有风情都被梅花占尽了。清冷的月色下,梅花的影子疏落横斜地映在水面,透露出无需人工雕琢的天然神韵和美妙姿态;幽暗清淡的梅香似有若无地飘浮在空气中,并不刻意炫耀自己的美丽和芬芳,只是随性地在夜色中自由绽放。梅花开在寒冷萧瑟的季节,但它其实并不孤独,它真正的知音其实还是来自自然 :白鹤(一说为冬鸟)闻到了梅花的幽香,还来不及从天空飞降,就忍不住先偷看梅花几眼,要是粉蝶儿也一样不怕冷能生活在这个季节的话,恐怕也会被梅花的美丽芬芳征服而销魂吧。
不仅自然界的白鹤、粉蝶儿会因为梅花的美而流连,连诗人自己也沉醉其中,他久久地徘徊在梅花边,低声吟哦着心爱的诗句,仿佛在与梅花亲密私语,这样的宁静与和谐就是天地间不忍破坏的至美,又何必非要檀板、金尊相伴的热闹酒宴来打扰此刻的清静呢?诗人对梅花的怜惜、挚爱溢于言表,且又含蓄地寄托了自己如梅花般不慕浮华的高洁情操,这首诗可谓情景交融的经典范例。
此诗一出,立即俘获粉丝无数,连南宋的辛弃疾也成了林逋的隔代“超级粉丝”。辛弃疾曾说:“你们那些骚人墨客轻易可别再写歌咏梅花的诗句了,因为西湖的林逋处士早已经把梅花写绝了,不肯分留一点儿风月给别人去吟咏了。” 连辛弃疾都在林逋的梅花诗前甘拜下风,这就难怪刘过要将林逋拉过来当作拒绝辛弃疾邀请的挡箭牌了——有了林逋,不怕辛弃疾不服啊!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