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6237166
1、才女教授倾心之作
此套丛书的作者杨雨教授,具有非常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和非常专业的古典诗词学术涵养,她不仅多年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与古典诗词相关的节目,还担任了《中国成语大会》《中华好诗词》《见字如面》等多档电视节目的导师或点评嘉宾,被誉为“古典诗词的形象代言人”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大使”。本系列图书为杨雨教授历时三年倾心之作,收录了历史长河中的经典诗词篇目150篇,融入了杨雨教授多年研究诗词的心得体会,以及女性解读诗词的独特视角和细腻情感,可谓汇集知识、才华、思想、智慧和情怀于一体,是一套内容丰富、知识含量高、可读性强的佳作。
2、故事里的古典诗词
此套丛书不同于目前图书市场中以鉴赏、诵读为主要特色的诗词类图书,而是希望在当下传统文化出版领域里表达“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的出版立意,采用孩子们更喜欢的讲故事的方式,追根溯源,让青少年不仅领略经典古诗词的魅力和精髓,更领略诗人的风骨和情怀,让青少年深入了解和充分感受这些传颂千古的诗词歌赋背后,所蕴含的高尚情操、诗意情怀,以及传统文化中正能量的价值观、人生观。
3、篇目涵盖语文教材
丛书所选篇目在主体上覆盖了中小学语文课本收录的诗词,兼收了一些虽未被收入语文教材,但在中国诗歌史上卓有影响的作品,以期帮助青少年在学习古典诗词鉴赏和写作运用的同时,更进一步拓展青少年的诗词视野,提升青少年的传统文化修养。
“杨雨讲诗词故事”系列图书由《百家讲坛》主讲人,《中国成语大会》《快乐汉语》《见字如面》《中华好诗词》等节目点评专家,中南大学古代文学专业杨雨教授历时三年倾心创作,从先秦到清代的古典诗词中提炼出“品格、智慧、珍惜、情谊、自然”五大主题共一百五十首古典诗词,涵盖了中小学语文课本所收录的诗词,从时代特色、历史背景、诗人身世、创作经历等角度,为青少年讲述蕴藏在古典诗词背后或伟大、或感人、或有趣的故事,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与内涵、精神与品格。
本册“情谊卷”分为友情篇、爱情篇和亲情篇三大部分,从历代的经典篇目中选取了三十首与情谊相关的诗词,包括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孟郊《游子吟》、白居易《长恨歌》、李商隐《夜雨寄北》、苏轼《水调歌头》、陆游《钗头凤》等,以讲故事的方式,让青少年感受伟大的情感力量带给心灵的震撼、抚慰和激励。
目录
友情篇
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劝君更尽一杯酒——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桃花潭水深千尺——李白《赠汪伦》
把君诗卷灯前读——白居易《舟中读元九诗》
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琵琶行》
行路悠悠谁慰藉——顾贞观《金缕曲》
爱情篇
窈窕淑女——《诗经·周南·关雎》
桃之夭夭——《诗经·周南·桃夭》
执子之手——《诗经·邶风·击鼓》
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
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垓下歌》
愿得一心人——汉乐府《白头吟》
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夜雨闻铃肠断声——白居易《长恨歌》
曾经沧海难为水——元稹《离思》
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江城子》
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
莫道不销魂——李清照《醉花阴》
红酥手——陆游《钗头凤》
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性德《浣溪沙》
亲情篇
母氏劳苦——《诗经·邶风·凯风》
对萱草兮忧不忘——蔡文姬《胡笳十八拍》
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这是一套被约请的丛书,与往常被约书稿时的迟疑不同,这次接到出版社约请,我几乎是满口应承了。这除了与“诗词”的主题有关,也与我一直想为青少年诗词爱好者写点东西的心愿有关。对于我来说,洋洋洒洒写下这五卷四十多万字的诗词解析,倒不是为迎合当下的诗词热,而是作为诗词中人,普及传播中国的优秀诗词,我一直引以为自己的天职。我很清楚,所有的“热”都有一定的时效性,都会有降温的时候,从而变成僻置一旁的“冷”。而中国作为诗的国度,忽冷忽热的情形都不是诗词应有的常态,诗词就应该是我们生命中的一股暖流,舒缓、优雅而有力地呵护着我们的人生。
诗词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呢?也许答案各不相同,但我深信,长期浸染诗词的人,诗词回馈的一定是丰厚而优质的生命质量。辛弃疾曾惊讶地发现他与自然之间,时常有着互相深情而神奇的眷顾之心,他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是一种怎样温润而浪漫的情怀和情景,又有谁能拒绝这样心物交融后纯净而纯美的时刻呢?而人文中的诗词与自然中的“青山”,其与“我”的关系正是神韵相似的。我希望更多的人走近诗词,尤其希望青少年多品读诗词,多感受一流诗人笔下曾经的风景和情怀,从而让自己的世界更丰盈、更有姿态、更有内涵。
为了便于读者在主题上把握古典诗词的类型,我将这套书分为品格、智慧、自然、情谊、珍惜五卷。每卷之下再细分若干专题,如品格卷下分爱国、战争、气节三篇;自然卷下分羁旅行役、赠友送别、追忆梦境、隐居临泉四篇;智慧卷下分人生哲理、豁达胸襟、讽刺劝谏三篇,等等。就像所有的比喻都是蹩脚的一样,所有的分卷分篇也只具备相对的意义,其中交错夹杂的情况难免存在,所以严格来说,这个主题及主题之下的细目只是从大概的意义上来划分的。但我也深知,古典诗词所反映的世界如此繁复变幻,如果混沌无序地把这些诗词随置一处,可能更让读者有茫然无措之感了。
我选择的这150首诗歌,从先秦的《诗经》到近代的龚自珍,基本上涵括了整个古代的诗歌发展史,显然带着尽力展示诗史源流的用意。这些诗歌更在主体上覆盖了中小学语文课本收录的诗词,兼收一些虽未被收入语文教材,但在中国诗歌史上卓有影响的作品,目的当然是为青少年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之外,拓展他们的诗词视野,加深他们对诗史源流的整体性理解和接受。
诗词虽然是诗人思想和情感的结晶,但其背后往往有着广阔而深远的社会现实背景。我的解析注重知人论世,原因亦在此。如我在分析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时,用了一半多的篇幅叙说南宋与金朝之间称“臣”称“侄”的屈辱历史,并终形成以“主和”为核心的南宋偏安政治局面。在这种背景之下,陈亮与辛弃疾的“鹅湖之会”,剧谈“恢复之事”,简直可以视为是一场民间“英雄会”。以此来看词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数句,辛弃疾的内心该深藏着何等的苍凉与悲愤!
考虑到青少年的接受特点,我在讲解中还非常注重故事性的场景还原,以使读者能形象而便捷地切入到诗歌的情境之中。李白的《赠汪伦》本身就是写一个诗坛巨星与粉丝之间的有趣故事。汪伦以一封夸奖泾川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信件,引发了李白的兴趣。但这背后实际上是汪伦的“狡狯”之心。面对并无桃花的“桃花潭”和只有一家“万”姓人开的“万家酒店”,不用说,李白与汪伦的见面一定充满着戏剧性。还原这一戏剧性的场景,想来读者可以对当年那“历史性”的场面心追神想了。
一等的诗歌当然也具有一等的艺术性,所以对诗词的艺术分析,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书稿中分析《山鬼》用风云变幻的景物变化来写一个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可以说是情景交融的典范。而汉乐府《妇病行》是如何体现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艺术特点,等等。这些也都在讲解中会涉及。情感的熏陶与艺术的感染,是我讲解时并重的两翼。
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总有人担忧诗词的边缘化。而以我粗浅的了解,至少在中国人的心中,这是一种过虑了。诗词可以不张扬在生活的表象,独自徘徊;但也必然会盘踞在心里,生根发芽。伴随着诗歌一路走来的中华民族,这种诗性早已沉淀在血脉里,是一种与生命同在的存在。“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的这首诗是写给琴师董大的,如果我们把“君”换作“诗”,我觉得这完全就是诗词的自信了。
诗词,天下谁人不识君!诗词,何愁前路无知己!
杨雨
2018年2月10日
“为师示教,杏花春雨,侠骨柔情。”
——中南大学“我喜爱的研究生导师”颁奖词
她与人物同悲喜,顺着讲述,那些看不到、摸不着的千古词人,仿佛就坐在你对面烹茶,吟咏,聊天……
——读者
桃花潭水深千尺——李白《赠汪伦》
古代虽然交通和通信都不发达,但古人也有自己疯狂崇拜的“明星”,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是这样一位有着众多粉丝的巨星。李白一生除了写诗之外,还有两大爱好,大爱好是饮酒,李白不仅是诗仙,也是酒仙,喝酒之后才气纵横,下笔如神;第二大爱好是旅游,“一生好入名山游”。
他漫游名山大川的目的一方面是学道求仙,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广结天下朋友,开阔视野。成年之后,李白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全国各地漫游,很少长时间定居在某一个地方。当然,这种天马行空般的生活方式给喜爱他的“追星族”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因为李白踪迹难寻,那时又没有微博、微信随时公开行踪,于是常常发生这样的情况:“粉丝”听说他到了某处,急急忙忙赶去想见他一面,等追到目的地,李白又已经飘然离去,不知所终,只能给“粉丝”们留下无限懊悔。
当然,也有聪明的追星族:既然追不到,那就不如来个“守株待兔”吧,这个聪明人就是汪伦。汪伦是安徽泾川(今泾县)的一位“土豪”,不过他不是那种有钱没文化的土豪,而是既有内涵有文化,又热情好客、性情豪爽。他痴迷于李白的诗歌多年,却总是无缘一见。天宝十四载(755年)的秋天,李白游历到了安徽秋浦(今安徽贵池)。大明星大驾光临,当地粉丝自然是闻风而动,争着一睹久仰大名的“谪仙人”。听说偶像已经近在咫尺,家居泾川的汪伦激动万分!他赶紧写了一封信,派人十万火急送到李白手中。
这封信本来并没有引起李白特别的重视——他每天收到的粉丝来信实在是多得来不及看。可是汪伦派去送信的人很负责,很有礼貌地再三催请,一定要李白当场拆看,他回去才好向主人交差。李白只好漫不经心地打开信笺,这不看不要紧,一看就不由得怦然心动。原来,信是这样写的: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实在是戳中了李白的“软肋”——对于美景和美酒,他从来没有任何抵抗力,何况泾川离自己所在的地方并不远,李白当下心动,答应送信人一定前往游玩。
这一天,李白兴致勃勃地来到泾川,可奇怪的是,他一路上并没有看到桃花盛开和酒店林立。正疑惑间,在路边迎候他的汪伦早就看出了他的心思,赶紧赔笑解释道:“我们这里实在是没有桃花,只有一处池塘,名叫‘桃花潭’,方圆十里,所以称作‘十里桃花’;至于‘万家酒店’嘛,我们这里也没那么多酒店,只有一家酒店,店主人姓万,所以叫‘万家酒店’。不过先生您可千万别生气,实在是在下仰慕先生已久,希望能够在家乡好好款待先生,并得先生指点一二,还请先生原谅在下的唐突。”
“你这小子,居然敢骗我!”李白故意做出很生气很愤怒的样子,瞪了汪伦一眼。
汪伦不慌不忙,面带微笑地回答:“不这样‘骗’一下先生,怎么能请得动先生的大驾呢?”
“哈哈哈!”李白并不是心胸狭隘的人,见汪伦相貌清俊,神态儒雅,并非粗俗之辈,且又确实一腔赤诚,幽默可爱,也就哈哈一笑,原谅了他这个用心良苦的“美丽谎言”。
泾川虽然并无十里桃花,可也景色秀美,此时正是秋天,已经过了百花盛开的季节,但在诗人眼里,此处亦有叠岭含翠,亭馆清幽,再加上凄寒的月色,悲凉的猿鸣,更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与秋天的萧瑟相对应的,则是主人汪伦如火的热情:贵客到来,汪伦又是杀猪又是宰羊,竭尽所能捧出当地的各种珍馐美味,让李白大饱口福,更有家藏珍酿的琼浆美酒,醇香醉人。李白在汪伦家中逗留数日,日日高朋满座,夜夜开怀畅饮,通宵达旦,谈诗论道,和汪伦颇有相见恨晚的知己之感。
快乐的日子总嫌短暂,尽管汪伦的深情厚谊让李白依依不舍,但离别的时刻终于还是来临了。李白要离开泾川的这一天,汪伦一直将他送到船上,当船夫正要起锚的时候,李白忽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了踏歌声——这是当地特有的一种民间歌舞,参加的人手拉手,脚踏地作为节拍,载歌载舞,歌曲往往欢快热烈,情深意长。这是只在特定节日和重要日子才会有的“节目”啊。今天怎么会有这么热闹的踏歌声呢?
歌声越来越近,李白这才看到唱歌的是一群当地的“青年歌手”,他们一个个打扮得光彩照人,穿上了平时舍不得穿的漂亮衣裳,边唱边跳来到渡口。这几天在泾川欢聚,李白对这些青年歌手早已不陌生。
在这一瞬间,李白忽然明白了:与汪伦当初别出心裁的邀请信一样,这回的送别,汪伦同样做了煞费苦心的安排。看似忽如其来的踏歌声,其实正是汪伦情意深厚的表现。李白用感激的眼神看向汪伦,汪伦也微笑地看着他,眼神中流露出依依不舍。李白被深深感动了,此情此景,还有什么比高吟一首更能表达他此刻的心情呢!和着欢快美妙的踏歌声,李白也高吟了一首《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言浅意深的诗从此成为了千古绝唱,“桃花潭水”从此成了友情深厚的代名词,安徽泾县的桃花潭成为了游客纷至沓来观赏的名胜古迹,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汪伦也从此成了文学史上的名人。情意绵长的踏歌声仿佛穿越了千年,还在我们的耳边缭绕,袅袅不绝。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