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包 装: 平装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246158
编辑推荐
本书是目前国内全面介绍报废汽车绿色拆解与零部件再制造技术的技术参考书!
内容简介
无
目 录
第1章绪论1
1.1报废汽车回收利用在循环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
1.1.1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与汽车工业1
1.1.2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与公共安全2
1.1.3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与环境保护2
1.1.4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与资源节约2
1.1.5报废汽车材料回收利用3
1.2我国报废汽车回收利用现状4
1.2.1我国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概况4
1.2.2世界发达国家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业概况5
1.2.3中外报废汽车拆解业情况13
思考题14
第2章我国汽车报废标准15
2.1我国报废汽车标准的制定内容15
2.1.1制定汽车报废标准的原因15
2.1.2《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的内容15
2.2关于现行汽车报废标准执行的若干说明17
2.3回收实施汽车报废标准的注意事项19
思考题20
第3章报废汽车的回收管理规程21
3.1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标准21
3.1.1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应具备的基本条件21
3.1.2对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的规范要求21
3.2报废汽车定价影响因素25
3.2.1影响报废汽车收购价格的因素25
3.2.2报废汽车收购价定价原则26
3.3报废机动车的拖运26
3.3.1报废机动车的回收流程26
3.3.2报废机动车拖运方法26
3.4报废机动车回收中的若干问题27
3.4.1关于机动车所有人的交车问题27
3.4.2机动车所有人交售报废机动车规程28
思考题28
第4章报废汽车拆解工具与设备29
4.1常用工量具及专用拆解设备29
4.1.1常用工具29
4.1.2常用量具32
4.1.3拆解专用工具36
4.2报废汽车拆解设备39
4.2.1拆解常用设备39
4.2.2拆解专用设备44
4.3设备和工量具维护与管理47
4.3.1拆解设备使用与维护47
4.3.2汽车拆解设备更新与报废48
4.4拆解设备设计与开发49
思考题49
第5章报废汽车整车拆解作业与整车破碎工艺流程50
5.1报废汽车整车拆解作业50
5.1.1汽车拆解作业方式50
5.1.2拆解工艺流程50
5.1.3汽车拆解作业劳动组织形式53
5.1.4汽车拆解作业方法和组织形式选择53
5.2报废汽车破碎工艺与材料分离方法54
5.2.1报废汽车破碎工艺54
5.2.2破碎材料分离方法55
5.3拆解企业实例56
5.3.1宝马汽车公司再循环和拆解中心56
5.3.2上海宝钢钢铁资源有限公司拆解生产线57
思考题59
第6章报废汽车发动机拆解技术工艺60
6.1汽车发动机主要零部件60
6.1.1燃油供给系统主要零部件61
6.1.2空气供给系统主要零部件64
6.1.3发动机动力传动系统主要零部件68
6.2汽车发动机拆解工艺71
6.2.1发动机总成拆解71
6.2.2发动机外围附件拆解73
6.2.3发动机本体拆解74
6.2.4发动机电控系统典型传感器拆解77
6.2.5发动机电控系统典型执行器拆解78
6.3典型发动机零件检验及分类79
6.3.1汽缸体检验79
6.3.2活塞连杆组检验80
6.3.3曲轴飞轮组检验80
6.3.4气门组零件检验81
6.3.5气门传动组检验82
6.3.6冷却系统主要零部件检验82
6.3.7润滑系统主要零部件检验83
6.3.8燃油供给系统主要零部件检验84
6.4发动机电控系统典型传感器检验84
6.5发动机电控系统典型执行器检验86
思考题87
第7章报废汽车底盘及车身拆解工艺88
7.1汽车底盘及车身结构88
7.1.1汽车底盘88
7.1.2汽车车身94
7.2汽车底盘系统拆解工艺94
7.2.1万向传动装置及传动轴拆解95
7.2.2变速器拆卸97
7.2.3离合器拆解97
7.2.4主减速器与差速器拆解98
7.2.5车桥与悬架拆解100
7.3自动变速器拆解工艺101
7.4汽车车身拆解工艺103
7.4.1小客车车身103
7.4.2货车车身103
7.4.3大客车车身105
7.5汽车动力转向系统拆解工艺105
7.5.1转向柱拆解106
7.5.2动力转向器拆卸106
7.5.3转向油泵拆卸107
7.5.4贮油罐拆卸107
7.6汽车悬架与减振器拆解工艺108
7.6.1独立悬架拆解108
7.6.2后桥与后悬架拆解109
7.7汽车制动系统拆解工艺110
7.7.1ABS系统的拆解110
7.7.2毂式制动器拆解111
7.7.3盘式制动器拆解113
思考题114
第8章报废汽车电气系统拆解技术工艺115
8.1汽车电气系统115
8.2蓄电池、发电机和启动机拆解与检测116
8.2.1蓄电池检测与拆解116
8.2.2交流发电机及电压调节器拆解与检测119
8.2.3启动机拆解与检测122
8.3汽车照明、信号系统拆解与检测127
8.3.1汽车照明与信号系统结构128
8.3.2汽车照明与信号系统零部件拆解129
8.4汽车仪表及辅助电器拆解132
8.4.1仪表板结构132
8.4.2仪表板拆解136
8.4.3辅助电器拆解136
8.5汽车空调系统拆解139
8.5.1汽车空调基本结构与布置139
8.5.2空调系统拆解140
思考题142
第9章报废汽车拆解场地设计与管理143
9.1报废汽车拆解场地基本要求143
9.1.1汽车拆解场地选择原则143
9.1.2报废汽车拆解场地布局原则与要求144
9.1.3汽车拆解场地布置应考虑的因素145
9.2报废汽车拆解场地设计146
9.2.1设计任务书的编制146
9.2.2报废汽车拆解场地设计一般程序147
9.3报废汽车拆解场地现场管理基本要求148
9.3.1现场管理综述148
9.3.2报废汽车拆解场地现场管理方法149
9.3.3汽车拆解企业现场管理具体工作内容与管理范围151
9.4设备和工量具维护与管理152
9.4.1概述152
9.4.2汽车拆解设备152
9.4.3拆解设备、工量具、仪器的配置153
9.4.4拆解设备使用与维护154
9.4.5汽车拆解设备更新与报废155
9.5拆解及回收拆解设备的开发155
思考题156
第10章污染物、危险物及废弃物的管理与处理157
10.1报废汽车污染物的种类与处理 157
10.1.1废液危害与处理 157
10.1.2有毒气体危害与处理 158
10.1.3固体废弃物危害与处理 158
10.2安全气囊拆解与处置159
10.2.1安全气囊拆卸工艺 159
10.2.2安全气囊处置162
10.2.3安全气囊回收与环保163
10.3制冷剂回收与利用163
10.3.1汽车空调组成与原理163
10.3.2汽车空调制冷剂163
10.3.3制冷剂的判断163
10.3.4回收技术164
10.3.5回收设备165
10.3.6国外车用制冷剂回收利用情况166
10.3.7我国车用制冷剂回收利用情况167
10.4污染物、危险物及废弃物的管理和处理规定167
思考题168
第11章报废汽车零部件及总成性能检测169
11.1静态检查169
11.1.1常用检测工具与设备169
11.1.2静态检查主要内容171
11.2动态检查172
11.2.1动态检查准备172
11.2.2发动机动态检查173
11.2.3汽车底盘动态检查175
思考题177
第12章报废汽车材料分类检验与利用17
812.1报废汽车黑色金属材料的分类检验与利用178
12.1.1黑色金属材料的分类178
12.1.2黑色金属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179
12.1.3黑色金属的简易鉴别检验180
12.2报废汽车有色金属材料的分类检验与利用182
12.2.1铝及铝合金182
12.2.2铜及铜合金182
12.2.3滑动轴承合金183
12.2.4新型合金材料183
12.3报废汽车非金属材料的分类检验与利用184
12.3.1塑料184
12.3.2橡胶186
12.3.3其他非金属材料188
12.4汽车可回收利用性190
12.4.1绿色设计简介190
12.4.2汽车可回收利用性分析192
思考题197
第13章报废汽车零部件修复与再制造198
13.1汽车零件的修复和修理工艺选择198
13.1.1汽车零件修复方法简介198
13.1.2焊接和堆焊修复法200
13.1.3喷涂与喷焊修复法203
13.1.4电镀和电刷镀修复法204
13.1.5粘接修复法206
13.1.6汽车零件修复工艺选择207
13.2其他修复技术208
13.2.1埋弧自动堆焊209
13.2.2等离子喷焊209
13.2.3特种电镀技术210
13.3报废汽车零部件循环利用和再制造概述211
13.3.1汽车发动机再制造工程211
13.3.2汽车零部件再制造213
13.4表面技术概述215
13.4.1表面技术应用重要性215
13.4.2表面技术主要目的216
13.4.3表面技术提高途径216
13.4.4表面技术基础和应用理论216
13.4.5表面技术应用216
13.5表面涂覆技术及表面改性技术217
13.5.1表面涂覆技术217
13.5.2表面改性技术220
13.6表面微细加工技术及表面复合处理技术223
13.6.1表面微细加工技术简介223
13.6.2表面复合处理技术225
13.7报废汽车零部件增材制造227
13.7.1报废汽车零部件增材制造的优越性227
13.7.2增材制造对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影响227
13.7.3增材制造汽车零部件存在的问题228
13.8汽车发动机零部件及总成再制造工艺228
13.8.1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工艺228
13.8.2发动机总成再制造工艺229
13.8.3发动机总成再制造关键工艺230
13.9再制造汽车零部件质量检验231
13.9.1汽车零部件常见缺陷231
13.9.2再制造汽车零部件检验方法236
思考题258
第14章汽车拆解回收信息管理系统239
14.1汽车拆解回收信息管理系统框架239
14.2汽车拆解回收信息管理系统信息采集243
14.3汽车拆解回收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246
思考题250
参考文献251
1.1报废汽车回收利用在循环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
1.1.1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与汽车工业1
1.1.2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与公共安全2
1.1.3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与环境保护2
1.1.4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与资源节约2
1.1.5报废汽车材料回收利用3
1.2我国报废汽车回收利用现状4
1.2.1我国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概况4
1.2.2世界发达国家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业概况5
1.2.3中外报废汽车拆解业情况13
思考题14
第2章我国汽车报废标准15
2.1我国报废汽车标准的制定内容15
2.1.1制定汽车报废标准的原因15
2.1.2《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的内容15
2.2关于现行汽车报废标准执行的若干说明17
2.3回收实施汽车报废标准的注意事项19
思考题20
第3章报废汽车的回收管理规程21
3.1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标准21
3.1.1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应具备的基本条件21
3.1.2对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的规范要求21
3.2报废汽车定价影响因素25
3.2.1影响报废汽车收购价格的因素25
3.2.2报废汽车收购价定价原则26
3.3报废机动车的拖运26
3.3.1报废机动车的回收流程26
3.3.2报废机动车拖运方法26
3.4报废机动车回收中的若干问题27
3.4.1关于机动车所有人的交车问题27
3.4.2机动车所有人交售报废机动车规程28
思考题28
第4章报废汽车拆解工具与设备29
4.1常用工量具及专用拆解设备29
4.1.1常用工具29
4.1.2常用量具32
4.1.3拆解专用工具36
4.2报废汽车拆解设备39
4.2.1拆解常用设备39
4.2.2拆解专用设备44
4.3设备和工量具维护与管理47
4.3.1拆解设备使用与维护47
4.3.2汽车拆解设备更新与报废48
4.4拆解设备设计与开发49
思考题49
第5章报废汽车整车拆解作业与整车破碎工艺流程50
5.1报废汽车整车拆解作业50
5.1.1汽车拆解作业方式50
5.1.2拆解工艺流程50
5.1.3汽车拆解作业劳动组织形式53
5.1.4汽车拆解作业方法和组织形式选择53
5.2报废汽车破碎工艺与材料分离方法54
5.2.1报废汽车破碎工艺54
5.2.2破碎材料分离方法55
5.3拆解企业实例56
5.3.1宝马汽车公司再循环和拆解中心56
5.3.2上海宝钢钢铁资源有限公司拆解生产线57
思考题59
第6章报废汽车发动机拆解技术工艺60
6.1汽车发动机主要零部件60
6.1.1燃油供给系统主要零部件61
6.1.2空气供给系统主要零部件64
6.1.3发动机动力传动系统主要零部件68
6.2汽车发动机拆解工艺71
6.2.1发动机总成拆解71
6.2.2发动机外围附件拆解73
6.2.3发动机本体拆解74
6.2.4发动机电控系统典型传感器拆解77
6.2.5发动机电控系统典型执行器拆解78
6.3典型发动机零件检验及分类79
6.3.1汽缸体检验79
6.3.2活塞连杆组检验80
6.3.3曲轴飞轮组检验80
6.3.4气门组零件检验81
6.3.5气门传动组检验82
6.3.6冷却系统主要零部件检验82
6.3.7润滑系统主要零部件检验83
6.3.8燃油供给系统主要零部件检验84
6.4发动机电控系统典型传感器检验84
6.5发动机电控系统典型执行器检验86
思考题87
第7章报废汽车底盘及车身拆解工艺88
7.1汽车底盘及车身结构88
7.1.1汽车底盘88
7.1.2汽车车身94
7.2汽车底盘系统拆解工艺94
7.2.1万向传动装置及传动轴拆解95
7.2.2变速器拆卸97
7.2.3离合器拆解97
7.2.4主减速器与差速器拆解98
7.2.5车桥与悬架拆解100
7.3自动变速器拆解工艺101
7.4汽车车身拆解工艺103
7.4.1小客车车身103
7.4.2货车车身103
7.4.3大客车车身105
7.5汽车动力转向系统拆解工艺105
7.5.1转向柱拆解106
7.5.2动力转向器拆卸106
7.5.3转向油泵拆卸107
7.5.4贮油罐拆卸107
7.6汽车悬架与减振器拆解工艺108
7.6.1独立悬架拆解108
7.6.2后桥与后悬架拆解109
7.7汽车制动系统拆解工艺110
7.7.1ABS系统的拆解110
7.7.2毂式制动器拆解111
7.7.3盘式制动器拆解113
思考题114
第8章报废汽车电气系统拆解技术工艺115
8.1汽车电气系统115
8.2蓄电池、发电机和启动机拆解与检测116
8.2.1蓄电池检测与拆解116
8.2.2交流发电机及电压调节器拆解与检测119
8.2.3启动机拆解与检测122
8.3汽车照明、信号系统拆解与检测127
8.3.1汽车照明与信号系统结构128
8.3.2汽车照明与信号系统零部件拆解129
8.4汽车仪表及辅助电器拆解132
8.4.1仪表板结构132
8.4.2仪表板拆解136
8.4.3辅助电器拆解136
8.5汽车空调系统拆解139
8.5.1汽车空调基本结构与布置139
8.5.2空调系统拆解140
思考题142
第9章报废汽车拆解场地设计与管理143
9.1报废汽车拆解场地基本要求143
9.1.1汽车拆解场地选择原则143
9.1.2报废汽车拆解场地布局原则与要求144
9.1.3汽车拆解场地布置应考虑的因素145
9.2报废汽车拆解场地设计146
9.2.1设计任务书的编制146
9.2.2报废汽车拆解场地设计一般程序147
9.3报废汽车拆解场地现场管理基本要求148
9.3.1现场管理综述148
9.3.2报废汽车拆解场地现场管理方法149
9.3.3汽车拆解企业现场管理具体工作内容与管理范围151
9.4设备和工量具维护与管理152
9.4.1概述152
9.4.2汽车拆解设备152
9.4.3拆解设备、工量具、仪器的配置153
9.4.4拆解设备使用与维护154
9.4.5汽车拆解设备更新与报废155
9.5拆解及回收拆解设备的开发155
思考题156
第10章污染物、危险物及废弃物的管理与处理157
10.1报废汽车污染物的种类与处理 157
10.1.1废液危害与处理 157
10.1.2有毒气体危害与处理 158
10.1.3固体废弃物危害与处理 158
10.2安全气囊拆解与处置159
10.2.1安全气囊拆卸工艺 159
10.2.2安全气囊处置162
10.2.3安全气囊回收与环保163
10.3制冷剂回收与利用163
10.3.1汽车空调组成与原理163
10.3.2汽车空调制冷剂163
10.3.3制冷剂的判断163
10.3.4回收技术164
10.3.5回收设备165
10.3.6国外车用制冷剂回收利用情况166
10.3.7我国车用制冷剂回收利用情况167
10.4污染物、危险物及废弃物的管理和处理规定167
思考题168
第11章报废汽车零部件及总成性能检测169
11.1静态检查169
11.1.1常用检测工具与设备169
11.1.2静态检查主要内容171
11.2动态检查172
11.2.1动态检查准备172
11.2.2发动机动态检查173
11.2.3汽车底盘动态检查175
思考题177
第12章报废汽车材料分类检验与利用17
812.1报废汽车黑色金属材料的分类检验与利用178
12.1.1黑色金属材料的分类178
12.1.2黑色金属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179
12.1.3黑色金属的简易鉴别检验180
12.2报废汽车有色金属材料的分类检验与利用182
12.2.1铝及铝合金182
12.2.2铜及铜合金182
12.2.3滑动轴承合金183
12.2.4新型合金材料183
12.3报废汽车非金属材料的分类检验与利用184
12.3.1塑料184
12.3.2橡胶186
12.3.3其他非金属材料188
12.4汽车可回收利用性190
12.4.1绿色设计简介190
12.4.2汽车可回收利用性分析192
思考题197
第13章报废汽车零部件修复与再制造198
13.1汽车零件的修复和修理工艺选择198
13.1.1汽车零件修复方法简介198
13.1.2焊接和堆焊修复法200
13.1.3喷涂与喷焊修复法203
13.1.4电镀和电刷镀修复法204
13.1.5粘接修复法206
13.1.6汽车零件修复工艺选择207
13.2其他修复技术208
13.2.1埋弧自动堆焊209
13.2.2等离子喷焊209
13.2.3特种电镀技术210
13.3报废汽车零部件循环利用和再制造概述211
13.3.1汽车发动机再制造工程211
13.3.2汽车零部件再制造213
13.4表面技术概述215
13.4.1表面技术应用重要性215
13.4.2表面技术主要目的216
13.4.3表面技术提高途径216
13.4.4表面技术基础和应用理论216
13.4.5表面技术应用216
13.5表面涂覆技术及表面改性技术217
13.5.1表面涂覆技术217
13.5.2表面改性技术220
13.6表面微细加工技术及表面复合处理技术223
13.6.1表面微细加工技术简介223
13.6.2表面复合处理技术225
13.7报废汽车零部件增材制造227
13.7.1报废汽车零部件增材制造的优越性227
13.7.2增材制造对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影响227
13.7.3增材制造汽车零部件存在的问题228
13.8汽车发动机零部件及总成再制造工艺228
13.8.1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工艺228
13.8.2发动机总成再制造工艺229
13.8.3发动机总成再制造关键工艺230
13.9再制造汽车零部件质量检验231
13.9.1汽车零部件常见缺陷231
13.9.2再制造汽车零部件检验方法236
思考题258
第14章汽车拆解回收信息管理系统239
14.1汽车拆解回收信息管理系统框架239
14.2汽车拆解回收信息管理系统信息采集243
14.3汽车拆解回收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246
思考题250
参考文献251
前 言
近几年我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报废汽车的数量逐年增多,报废汽车的处理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根据国际经验,汽车上的各种再生资源90%以上可以回收利用,玻璃、塑料等回收利用率可达50%以上,经处理后的报废汽车零件有很高的使用价值。目前,汽车产业发达国家的汽车回收利用率相当高,德国、法国、美国等国家报废汽车的再利用率已达到95%,大力推广报废汽车的再利用技术既有助于节约社会资源,又有助于促进环境保护,符合构建节约型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大方向。
为进一步促进我国报废汽车资源循环产业的发展,规范报废汽车拆解回收技术和工艺,提高汽车零部件及材料的回收利用率,控制环境污染,提高汽车拆解企业的生产效率,本书继承由化学工业出版社于2012年4月出版的《汽车报废拆解与材料回收利用》(第二版)的结构和内容框架,以汽车拆解工艺流程与报废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技术为主线,详细阐述了我国汽车报废标准和报废汽车拆解回收企业标准,报废汽车的回收管理规程,报废汽车技术状况及性能检查鉴定方法,报废汽车整车拆解与整车破碎工艺流程,报废汽车发动机拆解技术工艺流程,报废汽车底盘、车身及电气系统的拆解技术工艺流程,报废汽车材料分类与利用方法,报废汽车拆解场地的设计与管理方法、污染、危险废物及垃圾(废弃物)的处理方法,报废汽车零部件修复与再制造途径。在此基础上,新增汽车拆解回收信息管理系统、报废汽车零部件增材制造、报废汽车拆解工具与设备等章节内容并删减、调整了部分章节的顺序,使本书结构更加合理,内容更加新颖。本书内容充实,涉及拆解国家标准、拆解工艺、拆解企业场地设计与管理、环境污染的预防控制方法及零部件的再制造等知识点,其中的工艺流程按汽车的四大系统分别讲述,且主要以上海大众车系作为拆解对象,具有较好的广泛性,拆解工艺科学、规范、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性。
本书依托“江苏省报废汽车绿色拆解与再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融合作者及其研究团队在科学研究和实际生产中的研究成果和宝贵经验,充分反映国内外报废汽车拆解与再制造技术研发的新成就,充分体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特色,通过构建“拆解标准―拆解工艺―作业管理―再制造”四位一体模块化知识体系,实现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的融合,彰显“主动实践”的高等工程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
本书由江苏理工学院贝绍轶教授任主编,周全法教授任主审。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还有:中国物资再生协会龙少海会长(第1章~第3章)、江苏理工学院杭卫星(第4章、第5章、第10章)、王群山(第6章、第11章)、蒋科军(第7章、第8章)、李国庆(第9章、第12章)、韩冰源(第13章、第14章)。
因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和指正。
为进一步促进我国报废汽车资源循环产业的发展,规范报废汽车拆解回收技术和工艺,提高汽车零部件及材料的回收利用率,控制环境污染,提高汽车拆解企业的生产效率,本书继承由化学工业出版社于2012年4月出版的《汽车报废拆解与材料回收利用》(第二版)的结构和内容框架,以汽车拆解工艺流程与报废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技术为主线,详细阐述了我国汽车报废标准和报废汽车拆解回收企业标准,报废汽车的回收管理规程,报废汽车技术状况及性能检查鉴定方法,报废汽车整车拆解与整车破碎工艺流程,报废汽车发动机拆解技术工艺流程,报废汽车底盘、车身及电气系统的拆解技术工艺流程,报废汽车材料分类与利用方法,报废汽车拆解场地的设计与管理方法、污染、危险废物及垃圾(废弃物)的处理方法,报废汽车零部件修复与再制造途径。在此基础上,新增汽车拆解回收信息管理系统、报废汽车零部件增材制造、报废汽车拆解工具与设备等章节内容并删减、调整了部分章节的顺序,使本书结构更加合理,内容更加新颖。本书内容充实,涉及拆解国家标准、拆解工艺、拆解企业场地设计与管理、环境污染的预防控制方法及零部件的再制造等知识点,其中的工艺流程按汽车的四大系统分别讲述,且主要以上海大众车系作为拆解对象,具有较好的广泛性,拆解工艺科学、规范、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性。
本书依托“江苏省报废汽车绿色拆解与再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融合作者及其研究团队在科学研究和实际生产中的研究成果和宝贵经验,充分反映国内外报废汽车拆解与再制造技术研发的新成就,充分体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特色,通过构建“拆解标准―拆解工艺―作业管理―再制造”四位一体模块化知识体系,实现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的融合,彰显“主动实践”的高等工程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
本书由江苏理工学院贝绍轶教授任主编,周全法教授任主审。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还有:中国物资再生协会龙少海会长(第1章~第3章)、江苏理工学院杭卫星(第4章、第5章、第10章)、王群山(第6章、第11章)、蒋科军(第7章、第8章)、李国庆(第9章、第12章)、韩冰源(第13章、第14章)。
因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和指正。
编者
2015年9月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