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549983
反映不同时代的声音,就构成了不同时代的“话语”;对同一时代声音的不同立场、不同视角的表达,就构成同一时代的差异性“话语”。话语权就是把握时代脉搏的能力。
要真正了解社会问题、悉心倾听时代的声音、掌握时代话语,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自觉地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要真正了解社会问题、悉心倾听时代的声音、掌握时代话语,就必须坚持群众路线这一根本的工作路线。
在新时期,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社会现实、深入群众,改进我们的工作作风,倾听时代的声音,提出反映时代要求的话语,在解决现实问题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章 反映时代问题的声音
节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第二节 话语权事关合法性
第三节 新媒体与话语变革
第四节 党的统战工作的环境变化与话语创新
第五节 关于改进话语方式和概念术语策略的建议
第二章 话语权与国际治理体系
节 中国有权发展保护自己安全的军事力量
第二节 中国梦与中国话语
第三节 国家话语权不能削弱
第四节 西方中心主义是一种独断性话语体系
第三章 话语权与国际竞争力
节 西方中心主义的“普世”幻象
第二节 如何看当今资本主义系统性危机
第三节 西方社会乱局的制度性根源
第四节 当代世界的不确定性和中国治理新理念
第四章 国际话语权现状与中国的应对
节 西方国家非常重视核心价值观教育
第二节 大力推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
第三节 通过教育变革增进国家认同
第四节 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根基
第五章 如何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节 国家话语权源自国家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
第二节 建设文化强国,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第三节 提升对外政治传播的议题设置能力
第四节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
第五节 进一步拓展公共外交的空间
第六节 凝练构建亚洲价值观
第七节 以互联互通促进合作共赢
第八节 从理论和话语层面总结概括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六章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节 如何理解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
第二节 大力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
第三节 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第四节 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
第五节 持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序
何毅亭 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
人民日报出版社围绕构建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策划出版“中国梦·中国道路”系列图书,是及时的,也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2017年10月,我们党召开了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央委员会向大会做报告,在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成就的基础上,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且系统阐述了作为党的指导理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篇报告,是我们党的政治宣言,也是我们党的行动纲领,更是我们党的经验总结,是我们构建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的基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集中阐述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问题,强调要对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进行总结,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做贡献的中国”。这个要求是非常明确、非常具体的。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取得长足发展,国际社会越来越愿意阅读中国故事,越来越愿意倾听中国声音,越来越愿意学习中国智慧。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几年尤其如此。为什么?就是因为存在着“西方之乱”和“中国之治”的分野,有志之士都希望一探究竟,都希望了解“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做贡献的中国”到底是怎么回事。
“西方之乱”是一种客观描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国家经济复苏乏力,至今仍然没有摆脱低迷的窘境。何去何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给出的方案是“本国优先”;“逆全球化”蔚然成风;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纷纷出台。与此同时,西方大国社会阶层族群分裂、民粹主义抬头。在应对国际国内突出问题上,西方各国政府普遍力不从心、改革乏力,甚至推卸责任、转嫁危机。
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运筹帷幄,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着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深刻的历史性变革,也为解决人类问题、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就是既造福中国也造福世界的“中国之治”。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要成功推进并向世界讲好“中国之治”,就要积极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目的是与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相适应,客观展现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成果,以理论、经验和事实向世界提供发展方案,为促进各国共同繁荣贡献智慧。构建中国话语体系,需要对西方话语体系进行科学辨析、理性批判,有理有据驳斥西方话语体系对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偏见,切实改变“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消除基于西方中心论的话语对中国形象的歪曲,以事实为依据传播真实的中国信息,并推动形成健康的国际舆论氛围。
“中国梦·中国道路”丛书,从哲学、历史、外交、经济、文化等多个维度,以理性的分析、翔实的数据、雄辩的事实、生动的故事谈中国、论世界,是国内外读者了解国际局势及中国发展道路的重要参考,有利于传递中国声音、塑造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能为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增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做出有益贡献。系列图书的作者,包括韩震、王义桅、辛鸣、陈曙光、苏长和等,都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知名学者,有的还是很有潜力的青年才俊。他们的研究和建树,保证了这套丛书图书的高度、深度和权威性。
我很高兴向广大读者推荐这套丛书。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