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8059901
论:政治史在民国史研究中的位置
上编:“法统”建构与法政体制革故鼎新
啼退位诏书”与“五族共和”构建
一中华民国主权承续的“合法性”问题
、“主权”与“统治权”:作为立论基础的概念辨析
二、“禅让”抑“逼宫”:清帝降诏退位的政治背景
三、革命与法统:清帝“授权”说辨析
四、主权与疆域:政制转型与多民族国家的维持
五、主权与邦交:中华民国的外部“合法性”问题
六、结语
!宪法学视域中的民初根本法
一、政体设计:总统制与内阁制的不同选项
二、“国体”建构:单一制与联邦制的取舍歧异
三、制衡机制:立法与行政的权限设置
四、宪法原则:国权与民权的“主义”选择
五、结语
……
下编:政治诉求与不断趋新的政改“尝试”
对于具有“整体史”抱负的民国史研究学人而言,不重视政治史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民初及北洋时期是民国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的奠基时期,很多基本的制度都在这一时期奠定,很多根本性的变化也是在这一时期发生。民国历史上许多重大问题,如果不从这一时期开始探寻,将根本不可能说清楚。比如,中国为什么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经历了由“帝国”而“民国”等的嬗变,而军队也随之发生由“皇军”变成“民军”再变成“党军”后来则标榜为“国军”的衍化?为什么自清季以来国人孜改以求的议会民主制度,实践不过十余年的工夫便被宣布死刑,而代之以带有“狄克推多”(Dictator)色彩的政党式集权统治?为什么从长时段观察,外交上徘徊不定的英美路线、日德路线、帝俄路线终被赤色的苏我路线所取代,且国、共两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选择苏俄军政体制来改造中国?为什么被描绘得为黑暗、无法律秩序的北洋时期却成了近代中国法律制度建设颇具成效的时期,近代中国很多重要的法律制度都是在这一时期奠基,以至由外国人所做意存挑剔的法权调查亦承认北洋政府这方面的成就?为什么人们的历史记忆中军阀肆虐的北伐前十余年却呈现出中国近代以来思想、文化、教育较为自由多元的现象,就是影响至今的揭橥“科学、民主”旗帜的新文化运动也只是(甚至只能)在这一时期出现?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离不开民初及北洋时期政治史的研究,惜乎学界对这方面的研究着力太少。¨。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