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520883
面对中国银行业不断开放、风险增大以及《巴塞尔协议Ⅲ》的分布实施,银行业迫切面临着业务转型需要。如何对银行业进行管制来促进竞争,如何在竞争的基础上加强管制,成为急需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笔者首先研究了中国银行业的进入退出管制,紧接着对管制下的银行业进行了产业组织的分析;随后将银行自我管制作为银行业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银行业管制框架中;对银行业中间业务的产品开发和定价进行了博弈分析,然后运用DEA的Malmquist指数法,对中间业务竞争中的自我管制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后分银行管制和银行竞争两个方面提出提高中国银行业风险监管能力、提高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建设性政策建议,以期待中国银行业可以应对未来银行业发展的巨大挑战。
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相关研究界定和文献综述
1.2.1 关于银行管制方面的文献
1.2.2 关于银行竞争绩效方面的文献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框架
1.5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2.1 银行管制与竞争的理论基础2l
2.1.1 传统管制方面的理论
2.1.2 银行管制方面的理论
2.1.3 相关银行竞争方面的理论
2.2 相关研究方法
2.2.1 博弈论
2.2.2 信息经济学
2.2.3 随机前沿面SFA分析
2.2.4 数据包络DEA分析
第三章 中国银行业的进入退出管制
3.1 中国银行业的进人管制
3.1.1 中国银行业的进入壁垒
3.1.2 银行业进入管制的模型分析
3.1.3 银行业进入管制的国际比较
3.2 中国银行业的退出管制
3.2.1 中国银行业退出管制的形式
3.2.2 银行业退出管制的模型分析5l
3.2.3 银行退出的国际比较
3.2.4 中国银行业退出的案例分析
第四章 中国银行业的进入分析
4.1 外资银行进入前的博弈策略
4.1.1 外资银行进入的基本假设
4.1.2 博弈模型的构建
4.1.3 对外资银行进入的分析
4.1.4 民营银行进入的分析
4.2 外资银行进入后的博弈分析
4.2.1 外资银行进入的基本假设
4.2.2 基于Stackelberg模型的市场竞争
4.2.3 Stackelberg模型动态博弈均衡解的变化
4.2.4 民营银行进入后的博弈分析
4.3 外资参股前的博弈策略
4.3.1 外资参股的基本假设
4.3.2 构建外资参股的博弈模型
4.3.3 外资参股博弈模型的结果分析
4.4 外资参股后技术转让的博弈分析
4.4.1 技术转让的动态博弈
4.4.2 外资参股与新设分支机构并存的博弈
第五章 央行监管下的银行产业组织分析
5.1 银行业的市场结构
5.1.1 市场结构的衡量指标
5.1.2 央行监管体系下的市场结构
5.2 不同市场结构下的银行博弈行为
5.2.1 垄断市场下的银行存贷行为
5.2.2 寡头市场下的银行存贷行为
5.2.3 垄断竞争下的银行存贷行为
5.3 银行业的市场绩效
5.3.1 基于SFA方法的绩效分析
5.3.2 基于DEA方法的绩效分析
第六章 新监管体系下银行业的自我管制
6.1 银行业的治理机制
6.1.1 完全信息下的薪酬合约
6.1.2 不完全信息下的薪酬合约
6.1.3 薪酬下的代理成本分析
6.1.4 相对业绩下的薪酬合约
6.1.5 相对业绩下的代理成本分析
6.2 银行业的内部监管机制
6.2.1 固定薪酬下的监管
6.2.2 贿赂金和监管成本
6.2.3 激励薪酬下的监管
6.2.4 方差的决定
6.2.5 内部监管的独立董事制度
第七章 新监管体系下银行业中间业务
7.1 中间业务的竞争博弈
7.1.1 银行产品的研发博弈
7.1.2 银行产品的定价博弈
7.2 中间业务的实证分析
7.2.1 外资持股对银行治理及中间业务的实证
7.2.2 上市银行中间业务的绩效分析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1.1 有关进入退出管制
8.1.2 有关市场进入行为
8.1.3 央行监管下的产业组织分析
8.1.4 新监管体系下的自我管制
8.1.5 中间业务的竞争和绩效
8.2 政策建议
8.2.1 银行管制方面
8.2.2 银行竞争方面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