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1818506
《幽梦影》是清代著名编辑家张潮的代表作。以清朝初期盛行一时的小品体写就。它涉猎范围广博,行文酣畅明快,独到的人生见解,处处体现出浸润着传统文人修养的审美哲学,不乏对儒释道的参悟和对人情世故的温和讥讽,更兼诸多文坛好友的评语妙趣横生,读之令人拍案叫绝,齿颊生香。
这类小品文虽然看似浅白,但由于年代久远,对当时社会背景没有全面的了解的读者或许未必能真正地、全面地理解个中趣味。因此新版《幽梦影》在清康熙本基础上,参校光绪五年本,精心挑选了能给现代人带来启发的一百一十三则,并将正文及诸友评语逐一加以白话翻译,为年轻读者提供了一窥三百年前文坛盛况的小窗口。
根据《幽梦影》的独特形态,新版以微信朋友圈形态呈现白话翻译部分,其实编辑是有私心的:就是希望年轻朋友们能够知道古人今人都是普通人,并无本质不同。千万不要被”古”字吓跑,而错过那么有趣的传统文化宝藏!
关于版本:
以清康熙本为底本,参校光绪五年刻本,精选其中一百一十三则,加以白话演绎,且作一乐。
文字部分:
清言小品,是一种独立于经史诗文之外的文体,以简洁的格言语录形式,表现传统中国文人的哲思和审美趣味。《幽梦影》是其中的代表作,”以风流为道学,寓教化于诙谐”,优雅随性,清新不凡,读之令人齿颊留香。
而更有特色的是,书中每段文字之旁都有张潮好友们的批注,”令读者如入真长座中,与诸客周旋,聆其馨欬”,完全就是微信朋友圈的穿越版。
因此,我们将《幽梦影》直接翻译成朋友圈,把三百年前的古人拉近到我们的生活中,让读者近距离观赏当时文人才子们的友情互动,领悟性灵之美。
插图部分:
每条白话”朋友圈状态”均配有精美全彩古画。
◆才子之书,亦大思想家之书也。–章衣萍
◆中国古代类似的著作很多,但都不如这本书而已–林语堂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乃声,方不虚生此耳。若恶少斥辱,悍妻诟谇,真不若耳聋也。
黄仙裳曰:此诸种声颇易得,在人能领略耳。朱菊山曰:仙老所居乃城市山林,故其言如此。若我辈日在广陵城市中,求一鸟声,不啻如凤凰之鸣,顾可易言耶?释中洲曰:昔文殊选二十五位圆通,以普门耳根为。今心斋居士耳根不减普门,吾他日选圆通,自当以心斋为矣。张竹坡曰:久客者,欲听儿辈读书声,了不可得。张迂庵曰:可见对恶少、悍妻,尚不若日与禽虫周旋也。又曰:读此方知先生耳聋之妙。
译文: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欸乃声,才不辜负了这双耳朵……不过,若是听到了恶少和悍妻的辱骂声,那真不如耳聋了。
张竹坡
黄仙裳:这些声音都容易听到,关键在人能否领略。
朱菊山:黄先生的寓所好似城中山林一般,才会这样说。我辈天天在扬州市井中,鸟声和凤凰之鸣一样难得,谈何容易!释中洲:昔日文殊菩萨以观世音耳根圆通为二十五圆通之首。今日心斋耳根比之观音也不差,他日我来选圆通,当以您为。张竹坡:长年客居在外的人,想要听儿辈读书声,却是很难啊……张迂庵:可见每天对着恶少悍妻,还不如与虫鸟为伴。读了这篇才知道先生”耳聋”的妙处。
蝇集人面,蚊嘬人肤,不知以人为何物!
陈康畴曰:应是头陀转世,意中但求布施也。释菌人曰:不堪道破。张竹坡曰:此南华精髓也。尤悔庵曰:正以人之血肉,只堪供蝇蚊咀嚼耳。以我视之,人也;自蝇蚊视之,何异腥膻臭腐乎?陆云士曰:集人面者,非蝇而蝇;嘬人肤者,非蚊而蚊。明知其为人也,而集之嘬之,更不知其以人为何物?
译文:
苍蝇在人脸上乱飞,蚊子咬人皮肤,不知道它们把人当什么!
齐白石葫芦青蝇
张竹坡,尤悔庵
陈康畴:应是僧人转世,想要求人布施。
释菌人:不能提……?张竹坡:这真是庄子思想之精髓。尤悔庵:因为人的血肉只配得上给苍蝇蚊虫咀嚼……我们看自己是人,它们看人,只当是腥膻臭腐罢了。陆云士:总在眼前惹嫌的,不止苍蝇;吸别人血肉的,不止蚊子。明知对方是人,还要惹嫌、吸血,不知道他们又当人是什么呢?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