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230162
一卷 格致要论
阴阳应象统论
治病必求于本
分辨治法指归
药性差别论
治毋违时,药宜通变
五运六气之谬
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寒因热用,热因寒用,用热远热,用寒远寒
病由七情生者,只应养性怡神,发舒志气,不宜全仗药石攻治
治外客邪,利于急功,害于过时
补中有泻,泻中有补,当升不宜降,当降不宜升
论天地风气渐薄,人亦因之渐弱,用药消息亦必因之而变,不可执泥古法,轻用峻利
论少年人阳痿因于失志,不宜补阳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治必因之,以为损益,误则杀人
疟痢宜从六淫论
论五脏苦欲补泻
元阴元阳论
论肾泄多在黎明所由
论似中风与真中风治法迥别,误则杀人
似中风问答
论治阴阳诸虚病皆当以保护胃气为急
论上盛下虚本于肾水真阴不足
阳滞于阴、阴滞于阳论
三焦为孤腑论
左右寸口俱有阴阳表里论
人迎脉在喉旁辨
病有真假,治有逆从
疾病既成,荣卫既乱,得药则生,舍药必危论
暴厥类中风论
伤寒传足不传手论
标本逆从,治有先后
寒热类疟论
脉纲领中复有大纲领论
嗜酒致害论
十二脏脉候部位论
妄信鬼神论
病人之情难逆论
惑于旁人乱于择医论
医有通弊,贵自立品论
二卷 脉色解微
诊法常以平旦
分部位
呼吸至数
五脏之气,脉有常数
三部九候
七诊
诊有十度,诊有阴阳
诊有大方
脉合四时,阴阳规矩
四时脏脉,病有太过不及
脉分四时,无胃日死
逆从四时,无胃亦死
五脏平病死脉,胃气为本
三阳脉体
六经独至,病脉分治
寸口尺脉诊诸病
三诊六变与尺相应
诊尺论疾
脏脉六变,病刺不同
搏坚软散,为病不同
诸脉证诊法
关格
孕脉
诸经脉证死期
决死生
脉有阴阳真脏
骨枯肉陷,真脏脉现者死
阴阳虚搏,病候死期
精明五色
五官五阅
色脏部位,脉病易难
脉色诸诊
能合脉色,可以万全、
……
三卷 疾病阐疏
四卷 六淫分类
五卷 内伤条辨
六卷 杂症汇考
七卷 女科正录
八卷 药症忌宜
阴阳应象统论
黄帝日: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膜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于,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日: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痃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故日: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使也。故日: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