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2713109
« 萨提亚大师约翰·贝曼倾情做序推荐!
« 中科院儿童心理学博士送给父母的10堂修行课!
« 基于萨提亚模式,结合多年的心理咨询案例以及教养孩子的经历,揭示亲子关系的真相。
« 帮助父母更好地认识和接纳自己,从而更好地接纳孩子。
« 从来没有完美的父母,只有不断成长的父母。
« 父母的自我觉察和自我成长,比亲子育儿技巧更重要。
这是一本难得的儿童心理学理论与儿童教养实践相结合的著作。作者对儿童的心灵进行了深度剖析,帮助父母了解亲子问题背后的心理过程和机制,探索和发现问题的真相,从而创造适合自己的育儿方法。父母首先要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然后才有力量接纳真实、不完美的孩子,从而与孩子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章 做好父母,从自我成长开始
学做父母是一生的功课 / 2
孩子是父母无意识的呈现 / 5
做真实完整的妈妈 / 9
为何别人的育儿经养不好你的孩子 / 13
第二章 良好家庭关系是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石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一生都在寻求关注 / 18
在母婴共生期,被“无视”的爸爸该如何存在 / 23
让缺席的爸爸不缺位——写给单亲妈妈 / 29
别让父母的童年创伤传递给孩子 / 34
第三章 接纳是对孩子有效的管教
接纳孩子的情绪,管教孩子的行为 / 40
接纳是对孩子有效的管教 / 44
尊重和接纳孩子,才能真正与孩子做朋友 / 50
帮助孩子给情绪“消毒” / 54
让孩子及时释放恐惧情绪 / 59
如何听,孩子才能对你说心里话 / 64
第四章 别让你的完美主义害了孩子
“完美妈妈”将导致孩子的残缺 / 70
做不焦虑的妈妈 / 75
别让规则僵化成规条 / 79
对孩子的禁止其实是一种引诱 / 85
让孩子“听话”,正向引导比威胁更有效 / 90
“理想小孩”的期望,让孩子难以自我认同 / 96
第五章 独立是父母送给孩子好的礼物
养育孩子就是为了更好地分离 / 104
让孩子学习自己做决定 / 110
过分追求独立,会让孩子失去自我 / 115
孩子叛逆或许是好事 / 122
父母真的不该“护犊子”吗 / 128
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 134
第六章 不要剥夺孩子体验挫折的权利
哄孩子笑,不如允许孩子哭 / 140
提高孩子的挫折商,让孩子受挫不受伤 / 144
无法受挫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的“内在小孩” / 150
“坏”妈妈是孩子心理成长的动力 / 155
父母不同的信念,诱导孩子不同的表现 / 162
第七章 大拇指教育是把双刃剑
帮助孩子提高自我价值感 / 168
越优秀的孩子越容易自卑 / 174
不要随便说出“你棒” / 178
第八章 你不知道的那些婴幼儿心理
在宝宝婴儿期,做有求必应的妈妈 / 184
了解宝宝的心理,让宝宝顺利断奶 / 190
成长的迷恋——俄狄浦斯情结期 / 195
脏话的力量——为何孩子对“屎尿屁”津津乐道 / 203
“耍赖”的真相——孩子为何说话不算数 / 210
孩子的梦藏着心灵的秘密 / 216
用故事滋养孩子的心灵 / 220
家族故事让孩子更好地实现自我认同 / 226
第九章 帮孩子顺利度过幼儿园时期
宝宝入园,妈妈先过分离焦虑这道关 / 232
妈妈这样做,让孩子爱上幼儿园 / 239
做好准备工作,帮助宝宝提前适应幼儿园 / 243
提高孩子的人际适应力,从幼儿园开始 / 248
第十章生不生二宝,不应该由大宝说了算
父母是否生二宝,都别让大宝“背黑锅” / 254
如何让大宝像你一样期待二宝的到来 / 259
如何看待同胞竞争和爱 / 262
本书提出了极有价值的观点,即要想成为好的父母,首先要做好自己,然后再跟孩子之间建立起积极、亲密的亲子关系,并以身作则地去引领孩子的成长。
——约翰·贝曼 世界*萨提亚大师
不同于普通的家庭教育著作,《接纳孩子,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以深厚的儿童心理学知识和萨提亚治疗模式作为理论指导,不仅关注孩子自身,更注重父母的自我成长。如果你在育儿过程中遇到一些无法解决的困扰,相信本书会为你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或许你能从中找到答案。
——陈钱林 全国知名校长、《家教对了,孩子就一定行》作者
《接纳孩子,接纳不完美的自己》通过作者教养孩子的经历和一些心理咨询的案例告诉家长:不做完美父母,要做真实完整的父母;父母只有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才能拥有坚实的自信,才能够真正地接纳孩子,给予孩子无条件的关注与爱。
——卢丹丹 正面管教资深讲师、《规矩的背后是自由》作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