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827531
★一部横跨500年的世界艺术通信史:本书从浩瀚的艺术史烟云中精选出95封艺术家往来书信,写信人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主义大师达·芬奇到1990年代的现代女性艺术家辛迪·雪曼,时间跨度逾500年,透过这些通信史,我们可以拨开历史的迷雾,窥见艺术家背后众说纷纭的旧事,勾勒出历史大环境中的艺术家个体面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本书主要围绕西方艺术家的通信史展开,但书中也还收录有明代书法家王穉登、明末清初画家和书法家朱耷的两封书信。
★一份认识和了解艺术家的另类名录:书中呈现的这份艺术家名录,是大家按图索骥更进一步了解这些艺术家的入口。既包括达·芬奇、米开朗琪罗、达利、凡·高、高更、毕加索、罗丹、克洛岱尔、草间弥生、小野洋子等大家耳熟能详的著名艺术家,还有许多较少提及、但在艺术史中也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艺术家,如与在米开朗琪罗的指导下创作了《怜悯》的意大利画家塞巴斯蒂亚诺·德·皮翁博、创作了《蓝衣少年》的18世纪英国肖像画家和风景画家托马斯·盖恩斯巴勒等。
★包罗万象的信件内容:有的艺术家在信中请求赞助人提供经济支援,例如荷兰画家伦勃朗;有的艺术家则将自己的浪漫情怀倾泻纸上,例如法国雕塑家罗丹,读者甚至还能在此书中感悟到米开朗琪罗在1550年对婚姻发表的观点……在这95封书信里,有爱情,也有背叛;有真诚,也有敌意;有对资助者的顶礼膜拜,也有寻求支持时的小心翼翼;有热忱分享的工作规划,也有行近人生尽头的无声道别……这些私人信件的公开,为艺术家创作及个人生活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一手材料。
★知名艺术史学家、教育家倾力之作:这本书的作者迈克尔·伯德,是一位艺术史专家,同时也是一位作家和教育家。其包括《和孩子一起读的艺术史》《100个改变艺术的伟大观念》等在内的著作获得世界范围内众多读者的广泛欢迎。在这本书中,他对每一封信的书写背景都进行细致入微的探索,深入解读写信人、收信人彼时的关系和处境,他的跨界背景使得这本书读起来兼具专业度与趣味性。该书于2019年底在澳大利亚、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率先同时出版,便广受好评。
★高清影印呈现珍贵信件的历史细节:作者从全球各地博物馆、档案馆中取得授权后,对原信件进行了高清影印,使得信件的字迹、纸张等细节纤毫毕现,高度还原了写信人伏案落笔的时刻,带来了真实动人的阅读感受。更值得一提的是,许多艺术家们在书信中还留下了许多饶有趣味的随笔画作,如美国艺术家朱迪·芝加哥在1973年夏季给给批评家、策展人露西·利帕德的一封信中就同时出现了蝴蝶、猫咪和彩虹等表情符号。
本书于浩瀚的艺术史烟云中精选出95封艺术家往来书信,涉及包括达·芬奇、米开朗琪罗、达利、凡·高、高更、毕加索、罗丹、克洛岱尔、草间弥生、小野洋子在内的数十位世界艺术史上的重要艺术家,时间跨度逾500年。英国知名艺术史学家迈克尔·伯德从全球各地博物馆、档案馆中取得授权后,对原信件做高清影印,并对每一封信的书写背景进行细致入微的探索,解读写信人、收信人彼时的关系和处境。读者可以从中一窥艺术家对于爱情、亲情、友情以及金钱的态度,也可以在私密的信件往来中了解艺术家之间的交往,甚或其所处时代的社会境况,以此构建一幅隐秘、别致的艺术家通信史图景。
001 引言
1 “我看到了新的涂鸦”
家人和朋友
009 萨尔瓦多·达利致保罗·艾吕雅
011 弗朗西斯科·卢西恩特斯·戈雅致马丁·萨波特
013 卢西安·弗洛伊德致斯蒂芬·斯彭德
015 凡妮莎·贝尔致邓肯·格兰特
017 米开朗琪罗·博纳罗蒂致雷昂纳托·迪·博纳
罗托·西蒙尼
019 菲利普·加斯顿致伊莉丝·阿舍
021 碧雅翠丝·波特致诺埃尔·摩尔
023 皮特·蒙德里安致库尔特·塞利格曼
025 古斯塔夫·克林姆特致约瑟夫·列文斯基
027 贾斯培·琼斯致罗莎蒙德·费尔森
029 爱德华·伯恩 -琼斯致达芙妮·加斯克尔
031 威廉·布莱克致威廉·赫利
033 亚历山大·考尔德致艾格尼丝·林奇·克拉夫林
035 朱耷致方士琯
037 卡米耶·毕沙罗致朱莉·毕沙罗
039 马塞尔·杜尚致苏珊娜·杜尚
041 多萝西娅·坦宁致约瑟夫·康奈尔
2“好似在梦游”
艺术家信件往来
045 保罗·高更致文森特·凡·高
047 文森特·凡·高致保罗·高更
049 塞巴斯蒂亚诺·德·皮翁博致米开朗琪罗·博
纳罗蒂
051 保罗·西涅克致克劳德·莫奈
053 大卫·阿尔法罗·西凯罗斯致杰克逊·波洛克、
桑德·波洛克及哈罗德·雷曼
055 巴勃罗·毕加索致让·谷克多
057 马克·罗斯科致李·克拉斯纳
059 爱德华·马奈致尤金·毛斯
061 大卫·霍克尼致肯尼斯·E. 泰勒
063 弗朗西斯·毕卡比亚致阿尔弗莱德·斯蒂格利茨
065 罗伯特·史密森致恩诺·戴维林
067 克劳德·莫奈致贝尔特·莫里索
069 乌雷和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致迈克·帕尔
071 迈克·帕尔致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和乌雷
073 本韦努托·切利尼致米开朗琪罗·博纳罗蒂
075 约翰·康斯特布尔致约翰·托马斯·史密斯
3“你的魔法书”
礼物和问候
079 辛迪·雪曼致亚瑟·C. 丹托
081 约瑟夫·康奈尔致马塞尔·杜尚
083 莱奥诺拉·卡林顿致库尔特·塞利格曼
085 王穉登致友人
087 草间弥生致唐纳德·贾德
089 乔治·格罗兹致埃里希·S. 赫尔曼
091 小野洋子和约翰·列侬致约瑟夫·康奈尔
093 胡安·米罗致马塞尔·布劳耶
4“好的作品”
资助人和支持者
097 圭尔奇诺和保罗·安东尼奥·巴比里致未知收
件人
099 南希·斯佩罗致露西·利帕德
101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致乔治·夏邦杰
103 罗伊·利希滕斯坦致埃伦·赫尔达·约翰逊
105 彼得·保罗·鲁本斯致巴尔塔萨·格比尔
107 赛·托姆布雷致里奥·卡斯特里
109 温斯洛·霍默致托马斯·B. 克拉克
111 伊娃·海瑟致海伦·巴巴纳克
113 玛丽·卡萨特致约翰·卫斯理·比提
115 杰克逊·波洛克致路易斯·邦斯117 列奥纳多·达·芬奇致卢多维科·斯福尔扎
119 埃贡·席勒致赫尔曼·恩格尔
121 威廉·霍加斯致 T.H.
123 约瑟夫·博伊斯致奥图·摩尔
125 艾格尼丝·马丁致塞缪尔·J. 瓦格斯塔夫
127 朱迪·芝加哥致露西·利帕德
5“嗨,帅哥”
爱情
131 弗里达·卡罗致迭戈·里维拉
133 琼·米切尔致迈克尔·戈德堡
135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致玛丽-安妮-
朱莉·福雷斯捷
137 保罗·纳什致玛格利特·乌达
139 艾德·莱因哈特致赛琳娜·特里夫
141 朱尔斯·奥利茨基致琼·奥利茨基
143 让·谷克多致未知收件人
145 阿尔弗莱德·斯蒂格利茨致乔治亚·欧姬芙
147 乔治亚·欧姬芙致阿尔弗莱德·斯蒂格利茨
149 奥古斯特·罗丹致卡米耶·克洛岱尔
151 卡米耶·克洛岱尔致奥古斯特·罗丹
153 本·尼科尔森致芭芭拉·赫普沃斯
155 艾琳·阿加尔致约瑟夫·巴德
6“支付 1244 金币”
工作事务
159 尼古拉斯·普桑致保罗·斯卡龙
161 约翰·亨利希·菲斯利致未知收件人
163 亨利·摩尔致约翰·罗森斯坦
165 詹姆斯·麦克尼尔·惠斯勒致弗雷德里克·H.
艾伦
167 约书亚·雷诺兹致菲利普·约克
169 安妮·亚伯斯致格洛里亚·S. 芬恩
171 纳姆·嘉宝致马塞尔·布劳耶
173 伦勃朗·凡·莱茵致康斯坦丁·惠更斯
175 居斯塔夫·库尔贝致菲利普·德·切纳文斯
177 奥伯利·比亚兹莱致弗雷德里克·埃文斯
179 卡济米尔·马列维奇致阿那托利·卢那察尔斯基
181 约翰·林内尔致詹姆斯·穆尔海德
183 安迪·沃霍尔致罗素·林内斯
7“想去威尼斯”
旅行
187 爱德华·李尔致哈勒姆·丁尼生
189 贝莱妮丝·阿伯特致约翰·亨利·布兰得利·斯
托斯
191 乔治·布拉克和马塞尔·布拉克致保罗·戴尔
梅和卡罗琳娜·高德斯坦
193 约翰·拉斯金致未知收件人
195 海伦·弗兰肯特尔和罗伯特·马瑟韦尔致玛丽
亚和汉斯·霍夫曼
197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致威利博尔德·皮尔克海默
199 卡尔·安德烈致伊娃·海瑟
201 弗朗西斯·培根致艾丽卡·布豪森
203 安娜·曼迪耶塔致朱迪斯·威尔逊
205 李·克拉斯纳致杰克逊·波洛克
8“更清晰的理解”
道别
209 托马斯·盖恩斯巴勒致托马斯·哈维
211 保罗·塞尚致埃米尔·伯纳德
212 时间表
214 图片索引
引言(选摘)
[……]
本书精选了90余封艺术家信件,跨越了整个艺术家通信史(各地的通信史起始时间各不相同,本书主要围绕西方艺术家通信史展开)。其中,早的是1482年列奥纳多·达·芬奇寄给米兰专制君主卢多维科·斯福尔扎的自荐信,晚的是1995年辛迪·雪曼给艺术撰稿人亚瑟·C.丹托的感谢明信片。信件是真实存在的物品,有些用笔手写而成,有些经打字机敲击而成,有些则通过传真机传递。信件与其他物件无异,可以用手拿、阅读、折叠、打开、揉成一团、抚平展开、轻轻塞进信封或者夹克外套的口袋,可以当作书签,或许会沾上咖啡渍,或许会被老鼠啃食边缘,或许会被遗忘在鞋盒里。“手书的信札,”如玛丽·萨维格观察,“是纸上的演出……语言和艺术由此缠绕交织。”然而,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人们似乎逐渐冷落了“纸上的演出”,更青睐通过电子媒体来沟通交流。如果将来要出版1995~2495年的艺术家书信集,那么想必它会轻薄不少(当然这只是我的预测)。
友情和爱情是信件永恒的主题。丢勒对皮尔克海默说:“多么希望你在威尼斯。”1931年,本·尼科尔森匆匆写了张字条给芭芭拉·赫普沃斯:“我无时无刻不在想你。”而此时,他的身旁是“正在开心作画”的妻子威妮弗蕾德·尼科尔森。1956年,李·克拉斯纳在巴黎写信给丈夫杰克逊·波洛克:“我想你,多么希望你能在我身边。”但是她此次出行实际上是为了暂时离开喜怒无常的丈夫。信中寄托的强烈情感是电子媒体无法传达的,收信人手中捧着的是饱含象征意义的实体,既诉说着形单影只,又幽怨着天涯分离。如同恐龙化石或古代陶器的碎片,历史烟云中留下的书信(见证了每个人早年的人生经历)包含了大量宝贵的线索,如字体、纸张,以及内容中的蛛丝马迹(地点、时间、收信人,历史典故和参照资料,遣词造句),这些线索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大环境。从这个层面而言,通过书信还原写信人伏案落笔的时刻,无论是艺术家的手札,或是其他类别的信函,都能给人带来真实动人的感受。
[……]
无论信件表达的是爱、金钱、友谊、敌意,还是只是对突如其来的问候予以回应,信件总能表现出写信人和收信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原本,信件归属于收件人或其继承人,不过一旦信件的潜在历史价值被发现,所属权往往会变成博物馆和档案馆,许多收件人的姓名会因此出现在艺术年刊上。其中一些是早已成名的历史人物,如17世纪诗人、作曲家、外交官兼王子的艺术顾问康斯坦丁·惠更斯和苏联教育人民委员会委员阿纳托利·卢那察尔斯基。此外,还有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的资助人乔治·夏邦杰、纽约画商里奥·卡斯特里、评论家兼策展人露西·利帕德,他们收集展品、策划展览、宣传营销,塑造了所在时代的文化经济,不经意间改变了艺术风向。
有时,艺术家是为了资助和创作而不得不写信。伦勃朗·凡·莱茵与惠更斯的通信,让读者真实地了解到,如何在合理表达不耐烦的同时,增加一份自尊自持。“我的钱在哪里呢?”是16世纪至今艺术家书信中常见的主题。居斯塔夫·库尔贝唐突地写信给切纳文斯侯爵,措辞谨慎,将自己大部分的世俗功名归功于他一直以来鄙视的人。朱迪·芝加哥以20世纪70年代活动家、女性艺术运动拥趸的身份,给露西·利帕德写信。对资助人而言,为艺术家提供支持是一种使命。与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亨利·摩尔、艾格尼丝·马丁、弗朗西斯·培根相比,他们的资助人奥图·摩尔、约翰·罗森斯坦、山姆·瓦格斯塔夫、艾丽卡·布豪森显得无籍籍名。不过至少在信件中,我们能看到两者之间的关系。
[……]
互联网诞生之前,书信是人们*常用的沟通方式之一,对艺术家而言也不例外。很多艺术家当年写过的信件——从情书到阐述哲学观点的信件——都被保存至今。如今毕加索、达芬奇、弗里达·卡罗等名家的私人信件被公开,而将这些信件编纂成册的是历史学家、作家迈克尔·伯德。
——西班牙《阿贝赛报》
手书的信札是纸上演出,语言和艺术由此缠绕交织。
——玛丽·萨维格:《从笔到纸:艺术家的手写信札》,普林斯顿建筑出版社
文森特·凡·高致保罗·高更(选摘)
在巴黎,凡·高看到了日本木版画,并对此深深着迷,但他无法承担前往日本的费用。1888年2月,凡·高出发前往法国南部,希望找到离家较近的日式风光。他在阿尔勒租下“黄房子”,鼓动保罗·高更来访。凡·高相信,画家可以通过颜色精确地表现出不同的情绪,例如,《卧室》(The Bedroom, 凡·高博物馆,阿姆斯特丹)表达了“的宁静”。然而,高更抵达后,“黄房子”的生活不复平静。起初,两位画家建立了积极的关系,后来情况急转直下。在一次激烈的冲突后,凡·高割下了自己的耳朵。
亲爱的高更:
感谢你的来信,感谢你承诺在本月 20 日之前抵达这里。我们都知道,你给的原因并不能给火车之旅带来欢乐,正确的做法是推迟出行,直到你不会觉得无聊透顶。但是除此之外,我几乎有些嫉妒你了,因为旅途中你会看到绵延不绝、绚烂多姿的田园秋色。
[……]
反正,你到时候会看到的,还有其他的房间,我们以后再商量。因为我常常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创作时仿佛在梦游。
天气开始转凉,特别是密史脱拉风刮来的日子。
我在画室里准备了煤油灯,这样我们在冬天也能有很好的光线。
如果你抵达时恰逢密史脱拉风,也许你对阿尔勒的幻想会就此破灭,但是不要急……长远来看,这里充满了诗意。
你可能觉得房子还不够舒服,但我们可以慢慢试着改造。其间会产生大量花费,无法一蹴而就。无论如何,我相信你一来到这里,就会像我一样,伴随着密史脱拉风,疯狂着迷于描绘秋日景色。你会明白我为什么坚持让你现在来这里,此时的景色真是太美了。再见了。
你忠诚的朋友文森特
安迪·沃霍尔致罗素·林内斯
安迪·沃霍尔 20 岁时写信给《时尚芭莎》(Harper’s Bazaar)的摄影师兼助理编辑罗素·林内斯,撰写了一份(非常)简短的个人简介,并由此获得了份专业工作。1949 年,沃霍尔在匹兹堡的卡内基理工学院完成学业,并成了一名纽约的商业艺术家。接下来十年,他为《时尚芭莎》制作了数百幅插图,杂志的时装编辑戴安娜·弗里兰决心让这本杂志比其竞争对手《时尚》(Vogue)更具现代感和活力。沃霍尔为各种时尚配饰,如鞋子、连衣裙、手提包、手表等绘制了清晰且异想天开的插图,也为 20 世纪 50 年代的时尚赋予了独特的高级俏皮感。在这个时期,沃霍尔为麦迪逊牌鞋子设计的广告斩获了 1955~1956 年广告奖,迎来了职业生涯高峰。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初,他开始根据漫画和广告创作绘画,引领了美国新一波波普艺术风潮。
你好,林内斯先生,非常感谢你。
个人简介
我的人生履历无法写满一便士的明信片。
1928 年,我出生在匹兹堡(和其他所有人一样—出生在一个钢铁厂)。
我毕业于卡内基理工学院,现居纽约,不断地在常有蟑螂出没的公寓之间搬来搬去。
安迪·沃霍尔
列奥纳多·达·芬奇致卢多维科·斯福尔扎
达·芬奇30岁时,离开家乡佛罗伦萨来到米兰,想从米兰的实际掌权者卢多维科·斯福尔扎那里谋得一官半职。达·芬奇了解卢多维科的军事野心后,写信列出了十条建议(由抄记员整齐誊写),显示自己作为工程师的天赋。他还像写后记一样,提到自己与“其他任何”艺术家一样优秀。不久后,达·芬奇被斯福尔扎宫廷任命为“工程师兼画家”,并就此留在米兰,直到1500年才离开。
显赫的勋爵:
我观察并仔细考量了那些自称为军事武器大师、发明家的成就 [……] 想要力向阁下展现自我,同时毫无贬低他人之姿态,意欲将我的秘密和盘托出[……]
- 我计划建造轻巧、坚固、易运输的桥梁,在某些情况下,可用于追击、驱散敌人 [……]
- 我知道,在围攻某一块地形时,如何将水从壕沟抽走,如何建造大量的桥梁、掩体、云梯 [……]
- 另外,如果在围攻某地形时无法在炮火中前进,无论原因是斜坡的高度或地形的情况或位置使其难以攻陷,我都有方法可攻陷所有堡垒[……]
- 同时,我的大炮极易操作、便于运输,可以像雹暴一般投掷小石子[……]
- 还有,我有办法通过矿道和秘密的蜿蜒通道,到达指定位置[……]
- 另外,我可以制造隐形战车,安全,不易被攻击,可以深入敌人内部及其炮兵部队[……]
- 以及,如有需要,我可以制作大炮、迫击炮、轻型炮,它们设计精妙、功能强大[……]
- 如果大炮在当时无法使用,我可以组装石弩、投石器、抛石机等高效能武器[……]
- 如果海战一触即发,我有多种武器模型,无论在攻击还是防守阶段都有极强的适应性 [……]
- 在和平年代,我相信能与其他任何人一样提交完整且令人满意的方案,包括建筑领域、公共和私人房屋结构,以及实现两地之间的调水。
另外,我可以用大理石、青铜和黏土进行雕刻。不仅在绘画方面,我在其他领域也与任何人不分伯仲[……]
如果任何人认为以上事物无法实现或不可行,我完全可以在您的花园里演示,或者在任何阁下认为合适的地方为您演示。我以谦卑的姿态向您自荐。
塞巴斯蒂亚诺·德·皮翁博致米开朗琪罗·博纳罗蒂(选摘)
《拉撒路的复活》即将完成之际,米开朗琪罗回到佛罗伦萨。塞巴斯蒂亚诺知道他的伙伴或许正因为超负荷工作而疲惫不堪,但只有米开朗琪罗验收作品后,朱里奥才会支付尾款,因此塞巴斯蒂亚诺在信中强调了他对酬金的迫切需要。
[……]
我写信是为了告诉你,我已经完成了这幅画,并将它送往王宫。每个人似乎都很喜欢它,很少有人表达不满,但是有些身居要职的官员没有给出明确评价。可敬的蒙席 [ 朱里奥·德·美第奇 ] 告知我,他对作品非常满意,超出了他的预期,这让我心满意足。我相信,与来自弗兰德斯的那些挂毯相比,我的画设计得更加精妙。
现在,我已经完成了我的工作,所以试图拿到尾款。可敬的蒙席告诉我,经多梅尼哥先生同意,他希望由你来验收作品。所以为了尽快解决问题,我想请尊贵的蒙席 [ 教皇利奥十世 ] 来处理此事,但他并不想插手此事。我向他展示了整个工作的开支,他让我寄给你看看。我已附在了信中。我恳求你,帮我一下,看过之后不要提出任何质疑,因为可敬的蒙席和我愿意信任你。从工作开始的时候你已经看到了,现在画中除去背景中的人,共有 40 个人。此次工作中,有一幅画是为兰贡内所作,算在了费用之内,多梅尼哥先生看到了,并知道它的尺寸。我没有其他要说的了。我的朋友,恳求你,尽快回复这封信,在可敬的蒙席离开罗马之前,因为,告诉你真相吧,我已经身无分文了。愿主耶稣保佑你身体健康。帮我向多梅尼哥先生美言几句,我无数次向你毛遂自荐。
多萝西娅·坦宁致约瑟夫·康奈尔(选摘)
1944 年,多萝西娅·坦宁次举办个人展,并与约瑟夫·康奈尔在纽约朱利恩·列维画廊初遇。康奈尔自从1932年在该画廊举办了里程碑式的超现实主义画展后,一直在此展出他的抽象拼贴画和独具特色的木盒装置。“他显得枯瘦、苍白,令人惊讶的是,他通常坐得有些远。”坦宁回忆道。康奈尔喜欢坦宁画作中的梦境意象,并评价其为“纯洁、透明的事物”。1946 年,坦宁与马克思·恩斯特结婚,迁往亚利桑那州,但她仍与康奈尔保持着通信。坦宁告诉康奈尔自己梦到了身披绸缎的王子、一只鹰和“一切皆可能”的屋子,这与她作于 1942 年的自画像作品《生日》(Birthday,费城艺术博物馆)相呼应。
亲爱的约瑟夫:
有时候,我认为,我们与爱的人交流时,真实且感到满足的方式,是写信而不是面对面交谈。所以,对我而言,比起我们在纽约时的密集交谈,信件更能够真实地传达情感。你一定同意,那里的环境 [ 纽约 ],多数情况下,充满了电和人造元素。
但是,我清醒时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动摇和挣扎中度过,还要面对真实性和价值观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类型的信件我都可以写好。我希望写给你的信逻辑清晰,然而我仍觉得有所欠缺。我的梦、我的模糊印象以及我的人生是如此错综复杂,让我有时无法确定现实是否存在。人们很容易一时陷入抑郁,一时狂喜无比。衡量标准在哪儿?可能有些愚蠢,但我认为标准是诗歌和厌恶感。我想让诗歌进来,将厌恶感拒之门外。在我认识的人中,只有你某种程度上能够做到
[……]
马克思祝你安好。
爱你的多萝西娅
亚利桑那州塞多纳市摩羯山
朱耷致方士琯(选摘)
朱耷(号八大山人)是明朝宗室后裔。1644 年,清军占领北京,推翻了明朝,年仅 18 岁的朱耷被迫逃离家乡南昌。后来,朱耷成了僧人、诗人、画家。由于他与前朝有牵连,无法在清朝谋得一官半职。1680 年,据说他一蹶不振,一把火将撕碎的僧袍烧了。“疯癫和尚”朱耷成了艺术家,四处游历,因其表达夸张、书法式的山水花鸟画而闻名。随着生活环境和心境的改变,朱耷更换了多个别号。1681~1684年,他在书画作品上的署名为八大山人,这个别号也出现在他给好友方士琯的信笺中。
方士琯保存了大量朱耷六七十岁时手书的信笺,当时山水画是其主要的创作形式。朱耷标志性的风格是留白和干皴手法,喜欢以简洁的笔法、少的着墨,创作出完整的图景,包括树木、海岬、天空、海中航船等。朱耷等书法家的信件具有极高的价值。无论书信的内容多么乏善可陈(本信中朱耷抱怨自己便秘和尿潴留),依然被视为艺术家极为自然、私密的艺术表现形式。
承顾,未得面谢。弟以前日大风,感冒风寒,大小便闭塞,至昨晚小便少得涓
滴,而未可安眠也。性命正在呼吸,摄生己验之方,拣示一二为望。
八月六日,力疾上鹿邮先生,八大山人顿首。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