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657527丛书名: YH0123456789
★史学经典《史记》,这次给你安排上了!
★超人气历史作家温伯陵,继《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后全新力作,这一次给你讲讲史学经典《史记》。
★关于《史记》的解读,大多泛泛之谈,说来说去就那几样。“刘邦能成事儿是因为会识人用人”“秦朝灭亡是因为秦二世昏庸残暴”,有点新鲜的没有?《一看就懂的史记》这次给你看点新鲜的解读。
★作者用主题的方式解读历史,帮你把《史记》中的英雄豪杰从庞杂的史料中抽出来单独解读,帮你看懂那些历史风云人物的成事秘诀。在别人看来刘邦能成就霸业是因为知人善用能够隐忍,但在作者的笔下,关中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千万百的人口优势,占尽天时地利,这才是碾压项羽背后的原因。
★本书不仅解读《史记》,更是借由《史记》,去讲中国历史。作者从多个维度看历史,连通时间、贯通史料、捋清脉络,用全方位的视角解读秦始皇大一统。想看秦始皇的治国谋略就看《秦始皇的大仁政和小仁政》,想看秦国经济如何崛起就看《国家是如何形成战斗力的》,想看当时天下大势就看《六国是如何看待秦国统一的》。用全新的眼光,看待千年前的中国往事,让你看到历史的全貌。
★看中国历史,就看温伯陵。全网百万粉丝,齐声推荐。他擅长用轻松的语言讲厚重的历史,让人一读就上瘾的段子手爽文风格,再也不用担心历史书刻板难懂。让你边笑边涨知识,轻轻松松看懂历史。
项羽败北乌江,人人为之叹惋,后世连大诗人杜牧也为他作诗感叹。如果项羽当年过了乌江,就能战胜刘邦改写历史吗?
富强如秦国,在强国林立的战国时期能一统天下,但却坐不住自己亲手打下的江山,为何短命到二世就灭亡了?
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应是大功一件,但商鞅本人却落了个悲惨的下场,这到底是为什么?
好多人说这是古代中国是农业大国,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实行重农抑商,这么说确实不错,但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吗?
以上问题,作者温伯陵将在本书中一一为你解读,这一次给你讲透史学经典《史记》。
在作者温伯陵笔下,《史记》不再是你平时看到的说滥了的泛泛解读,“刘邦能成事是因为会用人”“秦朝灭亡是因为秦二世昏庸残暴”,也不是按时间推砌的“流水账”,而是用主题的方式连通时间、贯通史料、捋清脉络,帮你看清整个事情的前因后果,从多个维度看历史,给历史不同的打开方式。再加上作者“历史段子手”式的搞笑文风,让你边笑边涨知识,轻轻松松读懂《史记》。
家国
齐国霸业是怎样完成的
赵国的崛起和灭亡
韩国的生存之道
如果项羽过了江东,能不能翻盘?
河西走廊是关系中国古代王朝命运的地方
国家是如何形成战斗力的?
秦始皇的大仁政和小仁政
吴国“圣人”背后的秘密
天下
道统和政统:王朝的两条权力线
重农抑商的本质
为什么说推恩令是中国古代阳谋?
六国是如何看待秦国统一的?
韩非子三问和三条破局之道
白鹿皮币
那些老人家选定的二代们
今朝
冰河时代
这才是“不愿生育”的真相
中国文明为什么能延续5000年?
中国为什么不只是国家,更是一种文明?
贵人为什么要帮你?
文人的使命是什么?
不要做任何人的脑残粉
烟火
绿林大侠刘邦
蔺相如的外交胜利密码
和韩信一样想点大事
陈平:棋手和棋子
苏秦:一个男人的复仇
穷养的卫青,富养的霍去病
李斯的黄狗之叹
《史记·太史公自序》里有句话:“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於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周公和孔子是中国的圣人,他们在各自的时代独领风骚,用自己的才智,推动中国文明向前走。因为成就斐然,也被后世国人顶礼膜拜。
而《孟子·公孙丑》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把周公、孔子和五百年的预言放在一起,再加上那句“小子何敢让焉”,太史公的“野心”呼之欲出。
他要编一部史书,记录中国从何处来,并且在史书里针砭人物、叙述兴衰往事,终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后世每一个读到史书的人,都会明白,个人、国家、民族应该向何处去。
做到这一点,太史公才能和周公、孔子比肩,成为推动中国文明继续向前走的圣人。
显然,太史公做到了。
《史记》自成书至今两千多年,无数英雄豪杰来了又去,王朝如过眼云烟,《史记》却屹立不倒,犹如点亮一盏明灯,告诉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哪里是去路和归途。
在这样的成就面前,任何语言的赞美,都显得多余。
换个角度来说。
《史记》共52万余字,130篇,从中国的始祖黄帝,一直写到汉武帝太初年间,记录了将近三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上古时代的手系统史料。
既是史料,便犹如食材。不同的食材、不同的配方,自然可以做出不同的美味。所以我们也不必循规蹈矩,而是可以在尊重太史公“针砭人物、叙述兴衰”的基础上,把散落在不同地方的史料,重新整合起来,用不同的方式来解读《史记》。
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所在了。
我用了两种方式来解读《史记》。
其一是横向的。把不同篇章里的人物和故事,用一条主线脉络串联起来,描绘出出一副中国上古时代的全景图,和大家一起用全新的眼光,来看待数千年前的中国往事。后总结出一些观点,起到“历史照进现实”的作用。
其二是纵向的。我把某些篇章里的故事和观点单独拎出来,然后不断向上和向下推导,形成一条贯通中国历史的时间线,和大家一起研究,中国上古时代的事情,到底是如何演变的,以及终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所以,这本书来源于《史记》,但说的不完全是《史记》,而是以《史记》为蓝本,挖掘一些背后的逻辑和观点。
这种读书法,我是和太史公学的。
在太史公的笔下,历史也不完全是历史,而是可以照亮世界的星火。在我的笔下,中国上古时代的故事,同样可以照亮当今的世界。这样来看,这本书和《史记》还是一脉相承的。
当然,我写这本书也只是一家之言,只能代表我的想法,不是解读《史记》的标准答案。如果大家认可,那肯定是极好的。如果大家不认可,欢迎大家来微信公众号【温伯陵的烟火人间】,一起探讨交流。
温伯陵
《国家是如何形成战斗力的?》
一
《商君书·弱民》里说:“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数千年来,这句话都被人误解了。
很多人以为,法家治国就是让人民穷困,只有穷到衣不蔽体,才会死心塌地地依附国家,国家才能降低治理成本,减少人民造反的概率。
其实不是这样的。
自商鞅变法以来,历朝历代奉行“大政府,小民间”的治理模式,以及由此形成的二元制国家动员方式,“二元”指管理一切的政府和不能抱团的人民。
而要做到“大政府,小民间”,必须抽掉政府和人民之间的豪强。豪强就是地方贵族、士绅、黑帮等政府之外的力量,他们有钱有势,
随时可以把散乱的人民组织起来,不论是抗税还是造反,都能和政府对着干。
当抽掉这些地方豪强以后,散乱的人民便不可能自发组织起来,也就没有能力违反政府命令,政府的动员能力达到化。
这也是国强民弱的精髓。
所谓弱民,削弱的不是普通劳动人民,而是可以在中间吸血的豪强。
所以豪强势力不强的时代,政府战斗力往往是强的。
比如秦皇汉武执政的时候,经常动员几十万大军南征北战,灭了六国伐匈奴,打下两千年中国的基本盘。而且在打仗的过程中,还有修水利、移民屯田、运粮草、建宫殿等大工程,这都没把国家搞散架,靠的就是这种“大政府,小民间”模式。
反过来看,有豪强在中间食利的西晋和北宋,政府战斗力就弱得一塌糊涂,别说大国盛世了,差点连命都没保住。因为这两个朝代的治理模式成了“小政府,大民间”,这里的民间还不是普通劳动人民,而是地方豪强。
把零散的个体有序地纳入政府组织中,就是秦汉帝国战斗力的来源。
做个类比的话,秦、汉是根须深入地下数十米的大树,晋、宋就是随风倒的蒲公英。
把这种团队建设方式用在现代公司,就是砍掉复杂的组织结构,裁撤职能重合的部门,尽可能扁平化管理,董事会经过两三级部门,就能把指示直接下达到基层员工。
二
扎根基层只是大方向,想做成,需要极其强大的执行力,而执行力的保证是纪律。
很多人对纪律有一个误解,觉得纪律就是命令。如果我是某个单位的领导,那就命令所有做这做那,反正他们也不敢反抗,于是纪律就有了。
如果纪律是从职位而来,那么春秋时代的周天子、战国时期的关东六国合纵长,应该是有权力的人。可我们都知道,在周天子和合纵长的麾下,根本没有任何纪律可言。
其实纪律来自服从,而服从来自信仰和权威。
信仰很好理解。
往大说是描绘一个美好的愿景,号召大家为了美好未来向前冲,大家感觉未来如此美妙,为了成功让愿景落地,心甘情愿听命令。往小说就是个人有巨大的上升空间,只要跟着组织和团队向前走,迟早能过上好日子。
于是纪律就产生了。
刘邦团队是这方面的典型。
刚起兵的时候,刘邦给团队的愿景是伐无道、诛暴秦,号召大家不要想别的事情,专门以讨伐秦国为目标。反正天下苦秦久矣,刘邦说伐秦就伐秦呗,不仅为天下人民除害,还能在伐秦的过程中建功立业,何乐而不为?
仅仅三年后,刘邦进入关中成为汉王,麾下功臣也封为列侯将相,
皆大欢喜。
既然目标完成了,接下来该怎么办?
刘邦又给团队描绘了新的愿景——打败项羽得天下。
本来大家已经有点惰性了,开始搜刮财宝美人,准备过几天好日子,现在刘邦说要得天下,大家就不困了。这事要是不积极,还能干吗?再过四年,刘邦会聚诸侯在垓下灭项羽,登上大汉皇帝的宝座,团队成员也水涨船高,成为大汉的开国功臣。
此时距离起兵也不过短短7年。
是不是感觉很魔幻?
汉初开国功臣也是一样的。短短7年时间,萧何从县吏成了相国、曹参从狱警成了平阳侯……个人空间得到大幅提升,人民公敌暴秦也诛灭了,人生至此还有什么追求呢?
所以从起兵到开国,刘邦团队的纪律都不错,也可以说,他们的信仰都实现了。
如果说信仰是纪律的上限,那么权威就是纪律的下限。
所谓权威,也就是恐惧。我们用朱元璋来举个例子。
早年间朱元璋造反的时候,团队里几乎没什么纪律,将领们抢劫、杀人、强奸,类似暴行比比皆是,朱元璋没其他办法,只能用严厉执法来打造纪律。
刚进南京城,将领们看到城里的女人,按捺不住内心的小火苗,但是朱元璋说了,敢违反法令的斩。
毕竟朱元璋是元帅,命令还是要听的,算了。
后来将军胡大海领兵在外,儿子在城里犯法,朱元璋想拉出去斩首,周围的人都在劝,胡大海还在外打仗,您在城里杀他的儿子,岂不是逼胡大海投敌?
朱元璋也很硬气,就算胡大海投敌叛国,也要维护纪律,果断杀了胡大海的儿子。
结果多年下来,大家形成一个共识,原来红线一点都不能碰,违法乱纪的事一件都不能做,要不然朱元璋真的敢杀人。
朱元璋的权威树了起来,团队也有了纪律。
其实说到底,纪律的作用在于,把基层组织起来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不至于泛滥成灾,终瞄准一个目标狠狠打出去。
如果说信仰让人不想伸手,那么权威就是让人不敢伸手,上限和下限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三
我们之前说的都是如何打造团队,但是想打造这么强大的团队,还需要残酷的环境。
因为进步的动力,永远来自外部压力。
比如秦国能下定决心变法,原因是国力孱弱,灭亡在即,如果不下定决心进步求生,大家都要做亡国奴,到时候想好死都难。严酷的外部压力倒逼秦国,这才有了比关东六国更彻底的变法,以及横扫六合的大秦帝国。
又比如汉末以后几百年的关陇集团就没团结过,动不动就被曹操之类的军阀占领,以至于关陇士族在朝廷也没什么地位,毕竟打败仗了嘛,哪来的话语权?
到宇文泰割据关陇的时候,由于实力弱小,又和关东的高欢尿不在一个壶里,每天担心高欢挥师西进,关陇士族才团结在宇文泰周围,改革了一系列内政,扛住高欢的数次讨伐。关陇士族之间也互相联姻,资源和利益互换,完成深度捆绑,形成开创隋唐帝国的“关陇门阀”。
有了这两项成就,才有了煊赫数百年的隋唐帝国。
在求生存的过程中,国家执政团队不仅要战胜强大的敌人,还要战胜内部的叛徒、投机者、不同思想派系。他们必须改掉各种不合时宜的毛病,并且随时优化组织结构。
这就像一个没心没肺的学生,走入社会以后被残酷“暴打”,才会放弃对爱情的幻想、对青春的回忆,狠下心来学习各种技能,玩命找各种门路赚钱。当他登上人生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感情淡漠的人了,但是他换来了强大的战斗力。
大家可以观察一下,那些历经苦难成长起来的人和组织,生命力往往特别强,如果在成功之后依然能战胜不同的挑战,估计要成精了。
反而是那些“出道即”的,往往后劲儿不足,因为他们的战斗技巧和组织结构,根本没有经过残酷考验,遇到问题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甚至失败了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说不定什么时候遇到黑天鹅,就哗啦啦地垮掉了。
所以说,政治永远起于边塞苦寒之地,壮大于刀光剑影之中。能吃多大的苦,就能享受多大的荣耀。
《孟子》里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