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508663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本系列图书自出版以来,被众多考生选用为考试参考书,多次再版、重印,为考生备考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深受广大读者的厚爱。作为一套为考生备考使用的图书,本系列图书具有以下特色:
(1) 全面剖析命题特点。通过分析研究近几年的考题,统计出各章所占的分值和考点的分布情况,引导考生把握命题规律。
(2) 突出严谨性与实用性。按照考试大纲,与官方教程同步,内容严谨,应试导向准确。
(3) 考点浓缩,重点突出。精心筛选考点,突出重点与难点,针对性强。同时对于考试中出现的而指定教材没有阐述的知识点进行了必要的补充。
(4) 例题典型,分析透彻。所选例题出自真题,内容真实相关,例题分析细致深入,解答准确完整,以帮助考生增强解题能力,突出实用性。
(5) 习题丰富,附有答案。每章都提供了一定数量的习题供考生自测,并配有参考答案与解析,有利于考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6) 全真试题实战演练。试题题型、考点分布、题目难度与真题相当,便于考生熟悉考试方法、试题形式,全面了解试题的深度和广度。
《网络工程师考试同步辅导——考点串讲、真题详解与强化训练(第3版)》是按照*颁布的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大纲要求编写的考试用书。全书分为14章,内容包括:数据通信基础、广域通信网、局域网与城域网、无线通信网、网络互连与互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网络安全、网络操作系统与应用服务器的配置、组网技术、网络管理、网络规划与设计、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专业英语和考前模拟卷等内容。1~11章分为备考指南、考点串讲、真题详解和强化训练4个部分,以帮助读者明确考试要求,把握命题规律与特点,掌握考试要点和解题方法。后面两章提供了计算机专业英语和两套模拟试题,供考生进行考前实践。
《网络工程师考试同步辅导——考点串讲、真题详解与强化训练(第3版)》紧扣考试大纲,具有应试导向准确、考试要点突出、真题分析详尽、针对性强等特点,非常适合参加网络工程师考试的考生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或培训班的教材。
第1章 数据通信基础 1
前 言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是我国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领导下的国家考试,其目的是科学、公正地对全国计算机与软件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职业资格、专业技术资格认定以及专业技术水平测试。它自实施起至今已经历了20多年,其权威性和严肃性得到了社会及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同,并为推动我国信息产业特别是软件产业的发展和提高各类IT人才的素质培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本书第1版自2011年、第2版自2014年出版以来,被众多考生选用为考试参考书,多次重印,深受广大考生好评。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考生,引导考生尽快掌握计算机的先进技术,并顺利通过网络工程师考试,根据计算机新技术和网络新技术的发展,本书对第2版同名书进行修订。
本书具有如下特色。
(1) 全面揭示命题特点。通过分析研究近几年的考题,统计出各章所占的分值和考点的分布情况,引导考生把握命题规律。
(2) 突出严谨性与实用性。按照考试大纲和《网络工程师教程(第五版)》编写,结构与官方教程同步,内容严谨,应试导向准确。
(3) 考点浓缩,重点突出。精心筛选考点,突出重点与难点,针对性强。同时对于考试中出现的而指定教材没有阐述的知识点进行了必要的补充。
(4) 例题典型,分析透彻。所选例题出自真题,内容权威,例题分析细致深入,解答准确完整,以帮助考生增强解题能力,突出实用性。
(5) 习题丰富,附有答案。每章都提供了一定数量的习题供考生自测,并配有参考答案与解析,有利于考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6) 全真试题实战演练。提供了两套考前模拟试卷供考生考前进行实战演练。试题题型、考点分布、题目难度与真题相当,便于考生熟悉考试方法、试题形式,全面了解试题的深度和广度。
本书特别适合参加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的考生使用,也可作为相应培训班的教材,以及大、中专院校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由肖文、吴刚山担任主编,吴敏、赵毅担任副主编,参与本书组织、编写和资料收集的还有钟彩华、傅伟玉、高洁、李静、初耀军、袁琴、吴亚军、郭传奇、杨宏、周瑜龙、赵明、汤小燕、何光明等,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同时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还参考了许多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在此也对这些参考文献的作者表示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错漏和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2.1.3
调制解调器
调制解调器(Modem)通常由电源、发送电路和接收电路组成。发送电路包括调制器、放大器以及滤波、整形和信号控制电路,它的功能是把计算机产生的数字脉冲转换为已调制的模拟信号;接收电路包括解调器以及有关的电路,它的作用是把模拟信号变成计算机能接收的数字脉冲。
早期的低速Modem采用调频技术。后来的Modem采用四进制调相技术,即2比特对应一个相移,也有的Modem采用差分相移键控(DPSK)技术。
符合CCITT V.29建议的Modem以9600 b/s的速率进行全双工或半双工传输,并且采用正交幅度调制(QAM)技术。QAM是每个4比特组的位,用于确定码元的幅度,而其余三位用于确定码元的相位。4种幅度和8种相位的结合产生了16种不同的码元,因而在2400的波特率下可得到9600 b/s的数据速率。
符合CCITT V.32建议的Modem使用网格编码调制(TCM)技术。TCM在QAM的基础上,在编码的过程中插入一个冗余比特,这个冗余比特根据卷积码的原理计算。接收端利用冗余比特进行纠错,从而减小误码率。调制器的输入数据流被分成4位的比特组,4位的比特组经过卷积编码产生了第5位——冗余校验位。这种Modem可以在公共交换网上实现9600 b/s的高速传输。
符合CCITT V.33建议的Modem对6比特组进行幅度相位编码,再增加一个冗余位,形成7比特网络编码。在2400波特率下可达到14 400 b/s的数据速率。
符合V.90建议的Modem数据速率可达56 Kb/s。这种Modem采用非对称的工作方式,从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称为上行信道,数据速率为28.8 Kb/s或32.6 Kb/s;从服务器端向客户端发送称为下行信道,数据速率可以达到56 Kb/s。
2.2.2
X.25公用数据网
X.25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制定的,其正式名称是“工作在公用数据网上以分组方式工作的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设备DCE之间的接口”。1976年3月X.25正式成为国际标准,后来又经过多次修订。在交换技术上,X.25使用的是分组交换,因此它也常常被称为“X.25分组交换网”。
X.25标准分为3个协议层:物理层、链路层和分组层。它们分别对应于OSI参考模型底下三层。
X.25的物理层协议是X.21,用于定义主机与物理网络之间物理、电气、功能以及过程特性。由于该标准要求用户在电话线路上使用数字信号,而不能使用模拟信号,所以实际上目前支持该物理层标准的公用网非常少,因为现在的电话线路大多数是使用模拟信号的。作为一个临时性措施,CCITT定义了一个类似于大家熟悉的RS-232标准的模拟接口。
X.25的数据链路层描述用户主机与分组交换机之间数据的可靠传输,包括帧格式定义、差错控制等。X.25数据链路层一般采用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igh Level Data Link Control,HDLC)协议。事实上,它采用的是HDLC协议的一个部分——LAPB(平衡型链路接入规程)。
X.25的网络层描述主机与网络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层协议处理诸如分组定义、寻址、流量控制以及拥塞控制等问题。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允许用户建立虚电路,然后在已建立的虚电路上发送长度为128个字节的数据报文。X.25的分组层采用PLP协议。
2.2.2.1
CCITT X.21标准
X.21建议分为两部分:用于公共数据网同步传输的通用DTE/DCE接口和电路交换业务的呼叫控制过程。前者是X.21的物理层部分,与建立物理链路有关的操作过程有以下4个特性。
(1)电气特性。X.21采用X.26和X.27规定的两种接口电路。X.21建议指定的数据速率有600
b/s、2 400 b/s、4 800 b/s、9 600 b/s和48 000 b/s。X.21规定,在DTE一边只能采用X.27规定的平衡电气特性;在DCE一边,对于超过9 600 b/s的速率只能采用平衡电气特性,而4种低速率则可以选择平衡的或不平衡电气特性。
(2)机械特性。X.21的机械接口采用15针连接器。
(3)功能特性。X.21的接口线比RS-232-C大为减少,通过对功能进行编码,在少量电路上传输代表各种功能的字符来建立对公共数据网的连接。X.21定义的全部互换电路如图2.3所示。
(4)过程特性。数据传输的动态过程如图2.4所示。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