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8138954
作者王稼句多年来对中国民间工艺史有深厚的兴趣,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掌握许多珍贵的一手的材料。本书对民间工艺如核雕、烟火、竹刻、苏绣等做了较为详细的梳理,有一定的文学价值,是值得一读的好作品。
本书包括《核雕记》、《纸物记》、《烟火记》、《爆竹记》、《纸鸢记》、《泥人记》、《捏相记》、《傀儡记》、《辰牌记》、《摺扇记》、《竹刻记》、《纸马记》、《门神记》、《金砖记》、《砖雕记》、《苏绣记》十六篇民工工艺美术的札记,是作者多年关注、研究民间工艺美术的心得和研究成果的精华。各篇文章旁征博引,夹叙夹议,将中国民间工艺的美完全展现在读者面前,是普通读者了解中国民间工艺的绝佳读物。
核雕记 001
纸物记 019
烟火记 032
爆竹记 057
纸鸢记 069
泥人记 088
捏相记 106
傀儡记 123
时计记 153
折扇记 176
竹刻记 202
纸马记 218
门神记 234
金砖记 259
墨盒记 272
苏绣记 288
后 记 310
题 记
“考工”一词,自然出自《考工记》。《考工记》是一部有关先秦手工业技术规范的汇集,篇幅虽仅七千字,内容却很丰富,涉及造车、铸金、琢玉、制革、练染、抟殖、匠作等手工业技术,还涉及天文、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故成为研究先秦科学技术及各种器物制度的重要文献。自东汉起,学者就表现出对《考工记》研究的重视,沿至清代,研究更其深入,论著层出不穷,其中戴震的《考工记图》、程瑶田的《考工创物小记》,堪称乾嘉学派的重要学术贡献。迄至于今,在《考工记》的整体考察和推广普及上,闻人军的《考工记导读》和《考工记译注》,戴吾三的《考工记图说》等,都做出了不小的成绩。
不佞这本《考工新记》,只借用了“考工”两字而已,与《考工记》文本研究并无关系,与科学技术史的宏大叙事亦无关系,仅是从个人兴趣出发,摭谈民间工艺史上的玩艺儿。由于自己并非行内专业人士,又学养浅薄,于技术层面往往只能一笔带过,只是在物态流变、历史掌故、风俗现象上作点介绍。我的期待值渺乎小也,只是想让与我有同样兴趣的读者,引起更大兴趣罢了。
《考工记》约成书于战国初期,其叙篇中的几句话,放在这本书里作为工艺思想的提示,也还是合适的,当然需要作点新解。
如“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百工乃物质文化的创造者,但分工有所不同,《墨子·节用中》说:“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鞼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百工制作器物向以木、金、皮、玉、土“五材”为主,需要审察其曲直纹理、阴阳向背等特点,才能因材施艺,各随其宜,适应人们的生活方式。
如“粤之无鎛也,非无鎛也,夫人而能为鎛也;燕之无函也,非无函也,夫人而能为函也;秦之无庐也,非无庐也,夫人而能为庐也;胡之无弓车,也非无弓车也,夫人而能为弓车也”。各地情形不同,越的青铜冶铸,燕的皮甲,秦的戈戟,戎狄的弓弩和车辆,都是一方工艺所长。人与物的关系,《庄子·在宥》有道是“物而不物,故能物物”,故人是创物的因素,在工艺史上占主导地位。
如“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工艺需要不断传承,世代遵循,方能传之久远。如《国语·齐语》所说,凡百工造物,“审其四时,辨其功苦,权节其用,论比协材,旦暮从事,施于四方,以饬其子弟,相语以事,相示以巧,相陈以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这与《荀子·儒效》说的“工匠之子,莫不继事”是一个道理。
如“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天时地气、材美工巧,乃古代技术传统的造物原则和价值标准。天时地气,说的是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又要求进入“技进乎道”的境界。材美工巧,则是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论语·雍也》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也是具体衡量器物价值的依据。
这本小书以《考工记》的工艺思想罩之,很像是小孩穿了成人鞋帽,颠颠然,趿趿然,既不相称,又有点好笑。况且书中所谈,几乎都是些不能实用的“长物”,这也正是古人所反对的,《管子·五辅》就说:“古之良工,不劳其知巧以为玩好。是故无用之物,守法者不失。”奇技淫巧,世所诟病,我自然心知肚明。但有些事说不明白,在工艺史上,奇技淫巧的器物随时随处皆有,人见人爱,诗咏歌赋,大发观止之叹。这正是思想与物态矛盾的地方,自然很难解释清楚,我也就只好拿《大学》里的话来解嘲,“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二○一九年六月七日,己亥端阳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