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341769
社长推荐
通读两遍,孔见先生《海南岛传》的确是一部佳作。全书以时间为轴,以传记为体,以史实为据,勾勒出了海南岛沧海桑田的数千年变迁。全书一气呵成,特点突出:
一条主线,贯穿始终:与中国大陆相连,与中央版图相连,与中原文化相连,走向东海,走向南洋,走向太平洋。
披沙拣金,窥斑知豹:二十八篇,二十八个重要节点,如同一条主线上串着的二十八颗明珠;每个节点既互相关联,又独立成篇;每篇又都是针对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通读全书,一个立体的海南跃然纸上。
适度延展,收放自如:以苏东坡一章为例,作者先是”放”,用了一定篇幅交待宋代文化、苏东坡的官宦生平;之后,作者把苏东坡”收”入海南,重点讲述苏东坡在海南的经历;文章结尾处,作者又是一”放”,把东坡放在了海南与大陆中原”地脉”相连的位置。
以上三个特点,可以作为今后”丝路百城传”写作的有益借鉴。
《海南岛传:一座岛屿的前世今生》是”丝路百城传”丛书中*一部以整个岛屿(省)为地理单元的作品。海南岛的自然之魅,已经为无数的眼睛所领受。然而,作为人类生活的一个特殊现场,这里曾经风起云涌、撕心裂肺的一切,却杳然沉入历史的深幽与冰凉。本书以随笔的话语,叙述了这座海岛隐秘而传奇的身世,打捞出沉船一般斑驳的人物与事物,在复活再现的同时并加以辗转演绎,从中榨取出丰盈而令人惊讶的意义与滋味–这恰恰是海南岛*令人神往的所在。全书以时间为轴,以人、物、事为经纬,由点带面,以个人、具象之事与物作为时代的见证者,展现每个时代当时的政治体系、社会生活以及诗文的发展等。文中许多象征之物,其蕴义已非物本身,亦折射出人情、风俗、时代等交叉相织的历史迁延。
作者孔见既是很有成就的作家,也是一个地道的海南土著,无论从写作还是阅读的角度来看,本书都堪称是对这座岛屿的重新发现,是一部历史文化根基性的大书,打通古今与物我的故园缅怀之旅。
一座岛屿的诞生
伏波将军的白马
母仪天下
千年流放史
生度鬼门关
渡琼先祖
命运的抛物线
汹涌澎湃的道路
苏东坡:死透了的大活人
沉香:朽木的魅惑
神应之港、熟黎和织女
黎母真人白玉蟾
衣冠南渡:从闽南到南溟
从五公祠到盛德堂
黄花梨:一种植物的人间传奇
儒学的补阙与践行
利玛窦的中国朋友
憨山大师与琼州大地震
清代诗人的生活
海盗与烈女
踏海南洋
一个显赫家族的发祥
革命的行者
冯白驹与红色娘子军
洗不清的罪恶
小镇上走出的将军
这是后的战斗
尾声:从边缘到前沿
后记:时光里的石头
韩少功:
这是一本好书,写得圆熟而舒展,于史中见人,见世情、心性及命运,有纸上的体温和脉跳,因此是一部”活”的历史,打通古今与物我的故园缅怀之旅。《海南岛传》果然*合适由孔见来写。
张炜:
孔见的《海南岛传》摇曳多姿,令人神往,是真正有性情有深思的文字,是一部蕴含了奥秘与灵气的大传,读来如南国海风吹拂,爽悦感慨,痛快淋漓。
徐小斌:
与时下盛行的网红文学形成继而不同,孔见的《海南岛传》严谨、详实、文字优美脱俗,处处用典,表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积蕴。正如清代沈宗骞所云:”繁山复水,处处宜人,一丘一壑、楚楚有致。”–一部海南岛的历史就这样诞生:黄钟大吕、点画离披,波澜老成,丰姿跌宕。海南岛是有幸的,能读到这部书的人也是有幸的。
马良:
《海南岛传》的写作,在我看来,由于历史、尤其是孔见生于兹长于兹的海南岛历史的加入,终于令孔见比较突出的文学、哲学的长处,又有了厚重历史的依托,从而坐拥坚实的抓手,再加上孔见更在意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这用得上他写小说的塑造人物的技巧,也用得上他写散文的犀利俊逸的文笔,还用得上他儒释道方面沉潜把玩的功力。在孔见,则*次完成了文、史、哲的”三位一体”,并且贯通一气,相互支援,珠联璧合。
后记:时光里的石头
时间是一条遗忘的河流,随着年事的增升,它的江面似乎越来越波澜壮阔。《海南岛传》的写作,于我而言是一次逆流而上的摆渡。许许多多沉入水底的事物,如同河床里的石头,逐个露出了水面,显现出峥嵘的样子。触摸这些沉重的物体,让我意识到,自己正在生活的现场,已经被无数的人生活过,已经有无数的人离开。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不论是春风得意,还是痛不欲生,都不过是某个旧版本的翻新。让我满怀希望的朝霞,早就在别人那里升起,照亮一张张未曾谋面的脸庞;我在田野里采摘的花朵,也曾勾引起一千年前的感伤。我与无数被遗忘淹没的人们,生活在同一个岛上,只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没能走到一起,而这本书的写作,打通了过去与现在之间紧闭的大门,让我得以和他们共同经历进退沉浮与生老病死。
于是,《海南岛传》的书写,仿佛就是我个人身世的自叙。自这座小岛从大陆裂开的刹那,这里发生的一切,都感同身受地发生在我的心口,石头纷纷地向我砸来,并掀起了难以平复的浪涌。从很早很早的时候起,我就意识到自己降生在一座岛上,它已经被腥咸的海水重重包围,都承受着波浪永无休止的冲击,所有坚固的事物都已遁离,朝任何一个方向走去,终遭遇的都是深渊与迷津。一种被遗弃的凄怆,一种远离依靠的孤独,渗透了我经验的全部,使之浸润着海水的苦涩,我的行为总是不能够理直气壮。这座没有老虎坐镇、远离威权事物的岛屿,似乎只是一个眺望世界的地方,而我不过是剧场外找不到座位的观众。在记忆的影像里,从童年开始,我就常常站在野菠萝的海岸上,久久眺望水天苍茫的远方,所有美好的事物,都隐藏在海平线的背后,与我横隔着无数愤怒的波涛。我并不清楚这些事物真实的模样,但它们已经令我心神不宁。我夜里的睡床如同一叶扁舟,颠簸在惊涛骇浪的洋面,直到若干年前,我才渐渐有了靠岸的感觉。而所谓靠岸,并不是我抵达了大陆的某一处高地,我仍然置身于海里,仍然居留在这座岛上。
海南的一些港湾,至今生活着疍民的部落。他们完全可以到陆地上来安家,构筑石块或砖瓦的房屋,躲避暴风与激浪的冲击。这不过是举手之劳,但他们仍然选择留在水上,不接受任何上岸的动员与劝请。岛屿给予人的感觉,就像是一条漂泊的舟船。岛民的身份,就是在波峰浪谷间安家,让一切该发生的都发生在你身上;而不在你身上发生的,就意味着不应该发生。你必须为发生的欢呼鼓舞,即便它剥夺了你所有的衣裳,包括衣裳里包裹的身体;你不必为不发生的追悔懊恼,因为那一切都与你无关,尽管它们想象起来是多么璀璨。
对于生活在上面的人,海南岛曾经是逃亡之地、躲避之地、流放之地、眺望之地。作为住民,我也曾经狼狈地生活在这片浮土之上,仓皇寻找安身之所。现在,这里已经发生了改变,变成了一个坚实的原点,既是出发之地,也是抵达之地,一个可以顶天立地地站立的地方。世界虽然浩瀚,但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得去走遍,传说中的九坛金、九坛银,早已埋藏在这岛上,地里、水里、风里,几乎无所不在。此时此刻,这座岛屿显得那么完整,具足生命存在的全部要素。它不欠不余,静美绝伦,是引人入胜的目的地,阳光为眷顾的所在,所有道路都通往的地方。站在椰子树下,迷离在心头的难言之美,让我对世界的辽阔无动于衷。我觉得,只要真正拥有这片光芒万丈的天空,其它的一切都可以拱手相让。此时此刻,当我安静下来,呼吸里便有了风暴的气息;而我入寐时的鼾声,也变得潮水一样弥天漫地。
岛屿是极具概括性的象征之物,有着清晰的边缘,和无涯无际的空落与虚玄,空虚之中似乎回荡着一种亘古的钟声。我是岛上一个古老家族的子孙,在我的身后,已经有二十六代祖宗的尸骨埋入了黄沙。在一篇很少被人阅读的文章里,我曾经这样说过:我不明白,九百年前光荣的祖先,为什么把子孙抛到这座荒岛上,让他们成为孤独的守望者。现在,我终于领会了埋得太深的善意,不再左顾右盼和四出投奔。折断了多余的翅膀之后,我彻头彻尾地成为一个土著,一棵长不大的花梨木。很多的场合,我都以一个土人自诩,声称是那个热爱海南的人。没有谁知道,这个人是多么土啊,他的根都快长出了蘑菇。许多年前的某个夜晚,漫步在沙滩的我,做出了一项重大的决定:把自由退还给与我相关的事物,不再要求它们迎合或屈服于自己的意志。这让我获得了极大的解放,春风一下就浩荡起来。寒凉季节,候鸟的降临固然让我满心欢喜,但我不再像童年时候那样举首翘望,也不再与天上的浮云纠缠不休。或许是因为完整接受了这座小岛,今生今世,我已经没有其他地方可去。
时间是那样的湍急,浮在水面的事物,还来不及弄清楚河流的方向,就已经沉入水底,变成坚硬的石块。《海南岛传》的写作,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起意,搬弄石块的工作一直都在进行之中,只是没有付诸文字罢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