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8172616
本书是一本研究方志的通论性著作,国内鲜有此类研究,研究视角和研究脉络独到,这体现在:,利用书籍史、印刷史、阅读史、社会史的研究方法,跳出了传统文献考证的窠臼,在更为广阔的视野中认识方志的重要价值。第二,从方志的实际应用着手,考察了官员和士大夫对方志的应用,包括用方志解决地界、水利设施争端等问题。第三,突出了地方修志的目的和积极性。第四,注重方志从编撰到应用过程的人际交往。
地方志是当今存世历史资料中数量丰富、类型复杂的文献之一。本书是迄今为止跨学科探讨方志内容的专著,也是英语世界中有关方志的早专著。作者将方志视为“活的文献”,考察了从编纂动因、生产过程、传播途径到阅读使用的整体“生命史”,并从中发掘出丰富的个案,分析了方志对维系明帝国的政治版图、推动文化生产的重要作用,揭示出了围绕方志编纂,地方官府、家族、士人与普通民众之间的复杂互动。本书的细致考证与诸多新论,对印刷史、出版史、书籍史与地方社会史研究均有禆益。
中文版序1
致谢1
导言1
部分编纂方志的动力
章官方修志的动因17
方志的出现22
地方政府的修志动因48
边地修志的动因:了解帝国与文化转型51
结论62
第二章地方修志的动因64
关于方志和宗谱66
修志的政治70
忠于史实的主张76
影响修志的途径77
作为共同体建设的族谱88
安定89
作为大族公共族谱的《新昌县志》94
方志条目中的垄断现象99
明代对《新昌县志》的阅读情况102
莫旦与黄氏家族102
结论109
第二部分方志生产的过程
第三章修志过程119
作为流动文本的方志123
私撰方志和官修方志129
修志人员132
修志人员的报酬143
编修方志的场所147
资料的来源149
编排资料157
编纂与刊印方志的个案研究:1537年版《衡州府志》161
结论168
第四章方志出版171
刊印本方志的规范174
刊印技术185
工匠187
生产场所189
刊印工匠及其工作区域198
结论220
第五章方志的资金问题222
开支类型与筹款方法224
生产成本的具体数据238
结论260
第三部分阅读与使用方志
第六章方志的目标受众及传播265
目标受众概述266
传播272
二手方志市场298
结论300
第七章阅读和使用方志302
旅居者们的方志阅读305
地方志与旅行者317
为了诉讼依据而阅读方志327
方志收集者341
其他文人在创作中使用方志的情况350
家谱研究与世系重构中的方志使用354
总结356
结语359
参考书目361
方志361
其他原始资料373
二手资料380
索引394
译后记463
中文版序
本书的英文版初在2015年由哈佛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出版。对我来说,不幸的事情就是这本有关中国方志的著作用英文撰写,这使得它的主要目标读者,也就是中文世界的读者们不容易接触到它。因此,当得知上海人民出版社将要推出中文版时,我感到非常高兴,这意味着本书终于能够与中文世界的读者见面。翻译是一门艰难耗时的艺术,历史类学术著作的翻译更需要在语言与研究领域内双重的高超技艺。本书的中译本贴合原著,辞意简洁晓畅,体现了译者深厚的专业素养,也凝聚着编辑的勤勉努力,在此我要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向静教授以及责任编辑王笑潇先生表示深深的感谢。
本书绝大部分的研究工作是在1999至2005年间进行的。自那时以来,对中国地方志的研究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显著的变化是大型的商业方志数据库,比如“中国方志库”“中国综合方志库”“中国地方志”的使用越来越便利,此外,中国方志收藏的主要图书馆也都开放了大量的线上资源,比如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方志、哈佛燕京图书馆藏珍稀方志。我早年的这项研究几乎全是依靠翻阅图书馆藏的刊印本方志才得以完成的,当时还不能在办公室里使用数据库全文检索。如果放在今天的条件下、依据数据库来开展研究,这项工作可能会推进得更快,而我也能发现更多、更好的个案来支持本书的结论。当然,要是真的这样做的话,虽然研究的总体内容不会因此改变,但我恐怕也无法享受到当年的那些乐趣了,那些去往各大图书馆的长途旅行,那些在翻阅纸本方志中收获的意外惊喜,还有与各地学者深入交流时结下的真挚友谊。
另一项重要的变化,是帮助学者处理方志资料的数字工具有了新的发展。地方志组织信息的结构化方式,使它易于用计算机处理,因此这些工具有助于提升学者们使用方志进行历史研究的兴趣。它们能够帮助我们获取海量的数据,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来开展研究。例如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薛凤(Dagmar Schfer)教授领导的地方志研究团队,已经使用他们的软件Local Gazetteer Research Tools(LoGaRT)展开各种研究,其中就包括一项新近完成的地方志资料可视化成果(https://logart.mpiwgberlin.mpg.de/LGServices2/#/sign)。近几年来我一直与马普所的数字人文专家陈诗沛博士、计算机工程师叶桂林(Calvin Yeh)先生合作,共同建设“Books in China Database”数据库,通过从地方志中获取的数据信息来考察中国图书的流通情况(https://logart.mpiwgberlin.mpg.de/bicdb/#/)。这与世界各地其他类似的项目一道,都显示出了方志资料的丰富性与重要性。我相信对中国方志的研究即将进入一个充满希望的新时期,我的著作能在此时与中文读者见面,更令我感到由衷的欣喜。
戴思哲2021年10月于威斯康星大学历史学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