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29357562丛书名: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专用教材
《中公版·2022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辅导教材:历年真题汇编详解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全新升级)》
“《中公版·2022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辅导教材:历年真题汇编详解综合应用能力(C类)(全新升级)》内含10套真题。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1.形式上:题本与解析分离,方便考生携带与核对答案。题本使用骑马钉装订,仿照真题形式,排版舒朗,适宜阅读;解析册独立设置,讲解清晰、要点明确、答案突出;附赠仿真答题卡,方便考生模拟考场、实战自测。
2.内容上:注重解题过程,授人以“渔”。解析内容从试题题干、材料、设问多模块全方位解读,帮助考生透彻理解材料,更有效地提取关键信息、准确作答,使考生在练题中体会解题思路,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中公版·2022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专用教材: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全新升级)》具有如下特色:
1.量身定制内容。在本书编写过程中,中公教育事业单位考试编研团队对历年真题进行深入分析,针对事业单位分类考试中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真题的特点设置题型版块,讲解特色考点。
2.深度分析考情。本书正文开篇设置了“事业单位分类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考情分析”版块,介绍了事业单位分类统考的基本情况,通过精选真题深度分析了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的具体考情,并据此解读了考查能力和备考方向。
3.覆盖核心考点,精讲作答技巧。本书归纳了不同题型的核心考点,并围绕考点精讲作答技巧。”
“《中公版·2022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专用教材:综合应用能力(C类)(全新升级)》具有如下特色:
1.考情分析,提“纲”挈“领”。为帮助考生了解考试情况和真题的命题特点,本书开篇即对事业单位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C类)的基本情况进行解读,并在各篇开头通过分析历年考情和真题示例解读命题特点和趋势。
2.分篇讲解,见“招”拆“招”。本书依据大纲和真题设置设置四篇内容,各篇在对历年真题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命题特点,并对各题型的解题技巧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在正文讲解中,本书利用图例和表格等呈现形式帮助考生理解记忆,同时还设置了“示例”和“分析”模块,辅助考生理解技巧、加深印象。
3.讲练结合,“小”题“大”用。本书正文设置了“技巧运用”模块,利用试题帮助考生体会解题技巧在实际做题中的运用方式;本书各篇的后一章设置了巩固训练,每个题型放置两道经典例题,并在答案部分设置了详细的解题思路与分析,帮助考生巩固所学,融会贯通。”
“《中公版·2022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辅导教材:历年真题汇编详解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全新升级)》内含8套真题(2017-2021),具体特色如下:
每套试卷的装订设计均仿照真题形式,装订成一个骑马钉,方便携带,让考生真正拥有实战的体验。
答案及解析单独成册,方便考生翻阅。每套试卷都配有“答案总览”和“试题精解”,前者方便考生快速查找、核对答案,后者则附上完整版文字解析,不仅细化作答方法,还讲解多种解题技巧。
同时随书附赠8张答题卡,以供考生进行演练,让考生真正拥有实战的体验”
《中公版·2022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辅导教材:历年真题汇编详解综合应用能力(C类)(全新升级)》2022全新升级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辅导教材·历年真题汇编详解·综合应用能力(C类)》内含2016年5月—2021年10月事业单位统考综合应用能力(C类)10套真题,选取试卷题目覆盖事业单位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C类)常考题型(科技文献阅读题、论证评价题、科技实务题、材料作文题),能够体现命题趋势;解析包含详尽的解题思路与参考答案;另外,本书附赠仿真答题卡,方便考生进行实战自测。
“《中公版·2022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专用教材: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全新升级)》严格依据事业单位分类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考试真题编写而成。本书涵盖了职业能力倾向测验部分的题型,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分析、判断推理、综合分析和常识判断五大部分。
在本书正文的开始设置了考情分析,并配有真题,书中设置了“点拨”“干货补给站”版块,及时对真题难点进行点拨,对重点知识进行扩展补充。在知识点呈现形式上,图表结合,便于考生更快速、直观地记住重要知识点,且本书采用双色印刷,不仅美观,而且重点突出,便于识记。”
“《中公版·2022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专用教材:综合应用能力(C类)(全新升级)》是一本根据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C类考试大纲,结合真题精心编写而成的备考辅导教材。
全书开篇设置了事业单位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C类)考情解读,帮助考生了解考试基本情况;正文划分为科技文献阅读题、论证评价题、科技实务题和材料作文题四篇内容,每篇均为考生进行了详细的题型介绍和解题技巧讲解,并配以指导技巧运用的例题,帮助考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在每篇的后,还设置了巩固训练,每个题型两道试题,方便考生自我检测,巩固学习效果。”
“2021年10月23日事业单位统考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试卷
2021年5月22日事业单位统考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试卷
2020年7月25日事业单位统考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试卷
2019年10月27日事业单位统考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试卷
2019年5月19日事业单位统考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试卷
2018年10月27日事业单位统考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试卷
2018年5月26日事业单位统考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试卷
2017年6月3日事业单位统考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试卷
“
“2021年10月23日事业单位统考综合应用能力(C类)试卷()
2021年5月22日事业单位统考综合应用能力(C类)试卷()
2020年7月25日事业单位统考综合应用能力(C类)试卷()
2019年10月27日事业单位统考综合应用能力(C类)试卷()
2019年5月19日事业单位统考综合应用能力(C类)试卷()
2018年10月27日事业单位统考综合应用能力(C类)试卷()
2018年5月26日事业单位统考综合应用能力(C类)试卷()
2017年6月3日事业单位统考综合应用能力(C类)试卷()
2016年10月29日事业单位统考综合应用能力(C类)试卷()
2016年5月21日事业单位统考综合应用能力(C类)试卷()
“
“事业单位分类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考情分析
篇言语理解与表达
章选词填空
节分析题干
第二节辨析词语
第二章语句表达
节语序排列
第二节句子填空
第三章阅读理解
节主旨观点题
第二节细节判断题
第三节词句理解题
第四节推断下文题
第五节标题添加题
第二篇数量分析
章数学方法
节基础知识
第二节考查题型
第三节技巧方法
第二章资料分析
节资料分析作答步骤
第二节资料分析核心考点
第三节资料分析快解技巧
第三篇判断推理
章图形推理
节图形构成
第二节几何性质
第三节图形转化
第四节空间图形及其他形式图形推理
第二章逻辑判断
节必然性推理
第二节可能性推理
第三章定义判断
节题型分类介绍
第二节定义特征分析
第三节定义特征归纳
第四章类比推理
节类比推理考点精讲
第二节类比推理实战技巧
第四篇综合分析
章策略制定
节策略制定解题原则
第二节策略制定经典题型
第二章实验设计
节实验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实验设计的作答技巧
第五篇常识判断
章政治
节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
第二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二章法律
节宪法
第二节民法
第三节刑法
第四节行政法
第五节诉讼法
第六节新法速递
第三章科技与生活
节科技常识
第二节生活常识
第四章人文与历史
节中国人文常识
第二节外国人文常识
第三节中国历史常识
第四节世界历史常识
第五章地理
节自然地理
第二节中国地理
第三节世界地理””
“
“事业单位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C类)考情解读
篇科技文献阅读题
章题型综述
一、题型认知
二、真题示例
第二章作答步骤
一、审读题干
二、定位材料
三、分析作答
第三章常考题型
节选择题
一、题型概述
二、解题技巧
第二节匹配题
一、题型概述
二、解题技巧
第三节判断/辨析题
一、题型概述
二、解题技巧
第四节填空题
一、题型概述
二、解题技巧
第五节简述题
一、题型概述
二、解题技巧
第六节摘要写作题
一、摘要简介
二、写作技巧
三、注意事项
第四章巩固训练
巩固训练一
巩固训练二
答案精解
第二篇论证评价题
章题型综述
一、题型认知
二、真题示例
第二章基础知识
节论证与论证评价
一、论证
二、论证评价
第二节论证常见错误
一、概念性问题
二、推理性问题
三、论据性问题
四、结论性问题
第三章作答步骤
一、审读题干
二、阅读材料
三、分析论证
四、构思答案第四章巩固训练
巩固训练一
巩固训练二
答案精解
第三篇科技实务题
章题型综述
一、题型认知
二、真题示例
第二章基础知识
节统计基础知识
一、统计概念
二、相关关系
第二节统计图表基础知识
一、统计图
二、统计表
第三节数据资料的阅读技巧
一、快速提取关键信息
二、多向对比分析数据
三、准确识别数据关系
四、巧妙标记数据特值
第三章常考题型
节趋势概括类试题
一、试题概述
二、解题技巧
第二节原因对策类试题
一、试题概述
二、解题技巧
第三节识别计算类试题
一、试题概述
二、解题技巧
第四节数据转化类试题
一、试题概述
二、解题技巧
第四章巩固训练
巩固训练一
巩固训练二
答案精解
第四篇材料作文题
章题型综述
一、题型认知
二、真题示例
第二章写作方法
一、确定立意
二、谋篇布局
三、书写成文
第三章巩固训练
巩固训练一
巩固训练二
答案精解
“
“ 2020年7月25日事业单位统考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试卷
(适用于自然科学专技类)
重要提示:
为维护您的个人权益,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请您协助我们监督考试实施工作。
本场考试规定:监考人员要向本考场全体考生展示题本密封情况,并邀请2名考生代表验封签字后,方能开启试卷袋。
注 意 事 项
1.本测验共有五个部分,100道题,总时限为90分钟。各部分不分别计时,但都给出了参考时限,供答题时参考。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题目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的一律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答题,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整理好放在桌面上,待监考人员清点无误后,方可离开。
6.试题答错不倒扣分。
7.严禁折叠答题卡!
停!请不要往下翻!听候监考人员的指令。
2020年7月25日事业单位统考·职测(C类)第页共36页
部分常识判断
(共 20 题,参考时限 10 分钟)
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恰当的答案。
请开始答题:
1. 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下列关于该方案的内容说法正确的是:
A.对货物贸易,实行以“低关税”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制度安排
B.加强区块链技术在知识产权交易、存证等方面应用,探索适合自由贸易港发展的新模式
C.制定简明易行的实质经营地判定标准,强化对偷漏税风险的识别,将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避税天堂”
D.建立以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为基础,不同于我国现行法律原则的自由贸易港法治体系,营造国际一流的自由贸易港法治环境
2.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发布。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验证了狭义相对论的正确性
B.该照片是通过高精度光学望远镜获得的
C.该黑洞属于恒星级黑洞
D.图中的不对称性是由黑洞的旋转造成的
3.下列生活现象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A.吃火锅时,辣锅比清汤锅更先沸腾——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B.家用水壶在水沸腾后会自动断电——水分子扩散,气压变大
C.虹高日头低,早晚披蓑衣——热空气遇冷会凝结成水滴
D.铁轨下铺枕木——减少摩擦力,增加车速
4.关于古今通信方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手机在使用过程中,电池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
B.电报通过交换线路以电信号的方式发送信息
C.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中的“烽”指烽火台
D.飞鸽传书是古代中国特有的一种信息传递方式
5. 2019年11月中旬,我国广西地区发现一处天坑群——那坡天坑群。关于天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一种喀斯特地貌B.均位于海拔100米以下地区
C.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
D.是一种地质灾害现象
6.图示为中亚的地理环境要素的内在联系分析,依次填入下列空白中正确的是:
A.温干燥平原、丘陵棉花、小麦
B.温干燥山地、高原玉米、水稻
C.亚热湿润平原、河谷咖啡、水稻
D.亚热干燥丘陵、盆地棉花、小麦
7.下列物理知识及其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超声波导盲仪运用了回声定位的原理
B.投影仪利用了凹透镜可以成正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
C.汽车刹车系统将动能转化为热能以达到降速目的
D. LED灯属于冷光源,发光时产生的热量极少
8.下列关于物质的应用,错误的是:
A.氖被广泛用来制作霓虹灯B.氮被用于超低温技术研究
C.石墨可用于切割大理石D.一氧化碳可用来冶炼金属
9.下列厨房常用到的物品中,能与水混合形成溶液的是:
①花生油;②蔗糖;③纯碱;④冰块;⑤奶;⑥白酒
A. ①④⑥B. ②④⑤
C. ②③⑥D. ①②③
10.关于新型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因为强度高、韧性好,石墨烯可用来制作柔性显示屏
B.碳纤维具有柔软、可加工的优点和耐腐蚀性差的缺点
C.高温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尤其是航空发动机方面需求较大
D.稀土永磁材料是支撑现代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基础材料之一
11.关于下列常见的科技名词,说法错误的是:
A.电子病历是云计算与医疗领域结合的产物
B.射频识别技术是实现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
C. AR意为增强现实技术,用户所见皆为虚拟场景
D. 5G移动网络与4G移动网络都是数字蜂窝网络
12.遇到下列情况时,做法错误的是:
A.雷雨天气时,待在车内避雨
B.发现室内煤气泄漏后立刻打电话寻求帮助
C.遇到由地震引起的有毒气体污染,及时向上风方向撤离
D.发生触电,立即切断电源并将触电者移至通风干燥处仰卧
13.下列说法不符合科学常识的是:
A.过夜的白开水可以饮用
B.可以用食用醋来去除水壶里的水垢
C.衣服上的碘酒可以用水擦洗
D.可通过蒸馏除去自来水中的一些可溶性杂质
14.关于鼠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
B.属于甲级传染病
C.抗生素可用于鼠疫的治疗
D.鼠疫不会通过皮肤接触传播
15.瓷器的产地俗称“窑口”,不同窑口的瓷器各有其工艺特征。下列瓷器均为故宫博物院的藏品,根据外观描述,对应关系可能错误的是:
A.青灰色釉带有冰裂纹的瓷盘——哥窑
B.通体乳白色釉质温润如象牙的瓷瓶——越窑
C.通体粉青釉凸起处形成白色弦纹的瓷瓶——龙泉窑
D.内侧天蓝釉外侧玫瑰紫釉的花盆——钧窑
16. 2020年5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关于该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增长
B.今年要优先稳投资稳预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
C.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要调整措施、严格手续,谨慎推进全面复工复产、复市复业
D.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17.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有1亿左右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
B.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
C.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村村都有卫生室和村医,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
D.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90%以上得到了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支持,转移性收入占比上升,工资性收入占比逐年下降
18.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关于这部民法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2021年7月1日起施行
B.人格权、侵权责任皆单独成编
C.确立了公证遗嘱效力优先于其他遗嘱效力的原则
D.自施行起,民法总则、物权法、合同法、公司法同时废止
19.近代以来,许多英雄为新中国的成立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下列英雄礼赞与涉及人物对应错误的是:
A.隆化城下高举信仰不屈的丰碑——董存瑞
B.上甘岭上舍生忘死无惧又无悔——黄继光
C.松嫩平原爬冰卧雪只为这一刻——赵尚志
D.荒漠风餐露宿算盘打出核威慑——李四光
20.下列哪组著作的研究领域互不相同?
A. 《爱的艺术》《爱弥儿》
B. 《唐律疏议》《大明律》
C. 《利维坦》《社会契约论》
D. 《氾胜之书》《齐民要术》
部分结束,请继续做第二部分!
“
“ 2021年10月23日事业单位统考
综合应用能力(C类)试卷(总分:150分;总时限:120分钟)
2021年10月23日事业单位统考·综合(C类)第页一、科技文献阅读题:请认真阅读文章,按照每道题的要求作答。(50分)海洋是气候系统中关键的一环,要理解气候系统的变化并预测其动向,研究海洋是十分重要的。为了进行世界海洋环流实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能够在海洋1000米深处随洋流自动漂航的浮标,并在浮标上安装温度和盐度感应器。这就是Argo计划在1998年时的雏形——全球性的浮标网络。
截至2018年3月,Argo计划的浮标数量达到了3784个。每个浮标高18米,直径25厘米。这种浮标不需要推进系统,能随着洋流水平前进,也能通过改变浮力实现上浮或下沉。每个浮标以10天为一个运作周期。浮标从海洋面下沉到1000米左右的初始深度,并在接下来的9天时间里在该深度处漂流。之后,浮标继续下沉,到达2000米的深度,并自动开始上浮,在上升过程中,浮标利用自身传感器对水体的温度和盐度进行连续剖面测量,当浮标到达海面后,通过卫星定位和数据传输系统自动将测量数据传送到地面接收站,这样就完成了一个运作周期。在深度2000米至海面区间内所测得的温度和盐度组成了海洋的数据集,其中的每项数据都叫作“海洋学剖面资料”。温度测量的误差在0.005摄氏度之内,而盐度的测量误差在0.01个盐度实用单位之内(“1盐度实用单位”是指在1000克水中含有1克盐)。
Argo计划能够详细记录全球海洋盐度场和温度场的结构。2015年,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在过去的135年间,海洋表层1000米的水体温度平均升高了0.3摄氏度。靠近海平面处的海水升温幅度,达到了06摄氏度。Argo计划提供的数据还显示,跟几十年前相比,大多数表层海水的温度都升高了。
得益于Argo计划,我们能够从海洋热量存储方面解释海水温度的上升。通过研究过往的水文地理数据以及来自Argo计划的数据,我们发现在过去的40年里,距海面700米以内的海水的热含量升高了,那里的海水吸收了90%的气候系统在海洋中多存储的热量。而在过去10年间,海水热含量升高的情况大多发生在南冰洋。但是在Argo计划实施之前,科学家很少在那里采样。总的来说,Argo计划实施以来,科学家发现海洋确实在持续变暖,尤其是南纬20度至南极这一区域为明显。
另一方面,Argo浮标通过测量海水的导电性来推断海水盐度,解决了以往测量盐度的难题。通过这些数据,日本国立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的细田滋毅及合作伙伴于2009年指出,在各个大洋主要流域的上层水体中,盐度发生了变化,这似乎与海洋表层水体的普遍升温相符。在中纬度地区,随着表层水体的温度升高,海洋的蒸发量增加,表层海水的盐度自然就会升高。此外,Argo计划还表明,表层海水的盐度差异也越来越大:盐度本来就高的海域的含盐量在增加,而盐度本来就低的海域的含盐量却在下降。
Argo计划经历了各种各样的障碍。从技术的角度来说,Argo浮标将在海上漂航3年多时间,这意味着,如果浮标出现了什么问题,很难立刻得到解决。在Argo网络的布置阶段,由于用来测量压力的传感器不够稳定而必须更换新的传感器。基于这种情况,研究人员被迫舍弃了一部分数据。尽管如此,在Argo计划的科研小组对数据进行了适当的分析和处理后,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目前,所有浮标的压力传感器都十分稳定、精确。
浮标是通过海水的导电性来确定盐度的,但测量海水的导电性并不容易,原因之一就是生物沉积,即感应器上出现的微小的有机物累积。虽然生物沉积的影响一般较小,但在浮标超过3年的漂航过程中,盐度变化的自然规律与生物沉积的规律基本吻合,这成了Argo计划自实施以来主要的障碍之一。因此,科学家需要开发出一项技术来区分盐度的自然变化和生物沉积的影响。在Argo计划开始的头几年,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州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项技术,通过把浮标在某个深度测得的盐度与那里海水已知的稳定盐度进行对比,进而来确定海水盐度的自然变化。这种方法叫作“延时校准”,目前已经应用到了每一个浮标上,并且每6个月进行一次校准,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另外,如果有些测量数据不符合历史记录,或者属于人们尚未发现的变化规律,“延时校准”还可以避免这些数据被舍弃。
在未来几年,Argo计划将面临多项挑战。首先是浮标自身的维护,要维持目前浮标在全球的覆盖密度,每年要重新布置750个浮标。其次,需要调整观测网络的覆盖程度,以适应海洋的动态变化。目前3784个浮标只观测了海域的一半,这是因为浮标多只能下潜到2000米深,而海洋的平均深度超过4000米。近期,西班牙的Argo团队在加那利群岛海域西北部布置了两个可达4000米的深海浮标,在进行了一年的连续观测后,通过这些深海浮标发现,在4000米处,海水温度变化了0.03摄氏度,盐度变化0.007个单位。只在某些区域的深海区进行一次测量是不够的,还需对深海进行持续追踪。后,除了温度和盐度,海洋对气候系统的影响程度还取决于其留存二氧化碳的能力。从科技角度来看,把Argo观测网络拓展用于生物地球化学参数的测量方面,将是未来我们面临的一项巨大挑战。
2019年3月,第20次国际Argo指导会议在杭州召开,正式提出了Argo计划的未来发展目标——建成一个由2500个核心Argo浮标(观测0~2000米海水温度和盐度)、1200个深海浮标和1000个生物地球化学浮标组成的综合性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毫无疑问,这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将再次在海洋学领域掀起一场革命,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正在发生的变化。
根据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单项选择题:下列示意图能代表Argo浮标在一个运作周期内的工作轨迹的是()。
A B C D
2多项选择题:关于Arg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rgo浮标在2000米深海处获得的数据集被称为“海洋学剖面资料”
B Argo计划的采样数据帮助科学家发现南极区域的海洋在持续变暖
C Argo浮标感应器上的生物沉积不会影响其对海水盐度的测量精度
D Argo计划希望建成由海洋浮标和生物地球化学浮标组成的观测网
3匹配题:请找出选项中与下列研究机构一一对应的结论或成果,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后填涂正确选项的序号。
(1)西班牙Argo团队()
(2)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
(3)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
(4)日本国立海洋研究开发机构()
A过去135年间,靠近海平面处的海水升温幅度
B各大洋上层水体的盐度变化与海洋表层水体普遍升温相符
C发明了“延时校准”技术来确定海水盐度的自然变化
D通过数据进一步证实了持续追踪深海变化的必要性
4对下面的句子做出正误判断,并进行简单解析,不超过50字。
要想提高 Argo 计划在全球海域的覆盖密度,其解决途径是尽快开发下潜深度更大的新型浮标。
5请为本文写一篇内容摘要。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楚,不超过250字。
二、科技实务题:请根据给定材料,按照每道题的要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40分)下图是1990年、2000年及2010年三次对亚洲某国女性有关“男人以社会为主,女人以家庭为主”观点的态度的调查数据,这些数据揭示了1990年、2000年、2010年该国女性群体对上述观点的态度变迁。
下图中的纵坐标表示该国女性群体对调查观的态度均值,态度均值的取值范围在[-1,1]的封闭区间中,1为非常赞同,-1为非常不认可;横坐标是被调查者出生时代,如1960代表1960—1969这10年;各个不同调查时点折线上的数值区间则对应被访者在相应调查时点的年龄阶段。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该国女性在1990年、2000年和2010年接受调查时对于调查观点的态度变化情况。(不超过25字)
2在哪一调查时点,该国女性在调查观点上的态度代际差异?并简要说明理由。(不超过100字)
3比较20世纪30年代出生的该国女性和20世纪40年代出生的该国女性在三次调查中对于调查观点的态度差异和变化趋势。(不超过150字)
三、材料作文题: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答。(60分)电脑软件领域中的“开源”即开放源代码。程序员将编好的一组源代码发布到网络平台上,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下载、修改、使用和创新。
某源代码平台的用户可通过平台提供的图形交互界面分享和修订资源库中的代码。该平台2020年度报告称,源代码开发者数量已超过5600万,超6000万新项目被创建。在开源平台上,资源不受垄断而保持开放共享的状态。
每一款优秀开源软件的背后都有一批源代码贡献者,他们通过不断的优化更新,使开源软件的质量不断提升。正因如此,更多更好的开源软件被创造出来。如今,“开源”已经成为一种精神、一种文化。
结合给定材料,以“‘开源’的价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字数800~1000字。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2021年5月22日事业单位统考
综合应用能力(C类)试卷(总分:150分;总时限:120分钟)
2021年5月22日事业单位统考·综合(C类)第页一、科技文献阅读题:请认真阅读文章,按照每道题的要求作答。(50分)20世纪60年代,人工智能之父约翰·麦卡锡提出了把计算能力作为一种像水和电一样的公用事业提供给用户的理念,云计算由此起源,并催生了网格计算、公用计算的出现和发展。21世纪初期,崛起的Web20让网络技术迎来了新的发展高峰。随着移动终端的智能化、移动宽带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移动设备进入互联网,这意味着与移动终端相关的IT系统会承受更多的负载,如何在用户数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快速扩展原有系统成为重要问题。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其电力成本、空间成本、各种设施的维护成本快速上升,直接导致数据服务企业的成本上升,如何有效地、更少地利用资源解决更多问题的需求日渐迫切。同时,随着高速网络连接的衍生,芯片和磁盘驱动器产品在功能增强的同时,价格也在变得更加低廉,拥有大量计算机的数据中心,也具备了快速为大量用户处理
“
“ 事业单位分类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考情分析自2015年3月人社部颁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试行)》以来,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报考人数也越来越多。考试每年举行两次,上半年和下半年各一次。基于对专业素养以及岗位职能需要的不同,考试遵循人岗匹配原则,不同岗位考查不同内容。具体分为以下五类:
考试类别适用岗位综合管理类(A类)主要适用于事业单位中以行政性、事务性和业务管理为主的岗位社会科学专技类(B类)主要适用于事业单位社科类专业技术岗位自然科学专技类(C类)主要适用于事业单位自然科学类专业技术岗位中小学教师类(D类)主要适用于中小学和中专等教育机构的教师岗位医疗卫生类(E类)主要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的专业技术岗位以上五类考试笔试的公共科目均为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综合应用能力。
其中,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的题目全部为客观题,考试时限为90分钟,总题量为100道。主要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分析、判断推理、综合分析、常识判断五大部分。2021年真题中各部分的题量分布如下图所示。
注:2017—2019年事业单位分类考试职测(C类)试卷中,综合分析包括数学方法、策略制定、资料分析、实验设计四种题型。但在2020—2021年考试中,数学方法和资料分析从综合分析中分离出来组成了数量分析,综合分析中只保留了策略制定和实验设计两种题型。
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在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考试中主要考查选词填空、语句表达和阅读理解三种题型。2021年真题中各类题型题量如下表所示。
类别选词填空语句表达阅读理解数量(道)1528题型一:选词填空
选词填空的出题形式是给出一个文段,将其中一个或若干个词语设空,要求考生选择恰当的一组词语。考查内容以实词和成语为主,近五年单独考查实词39道,单独考查成语26道,实词 成语综合考查35道。考查形式上一空、两空、三空均有涉及。真题再现学术界时常有这样的情形,一些争论看似“你来我往很热闹”,但仔细考量,却发现论辩双方所争的是的假问题、伪命题,这也是“学术泡沫”滋生的重要原因。
填入画横线部分恰当的一项是()。
A.子虚乌有
B.荒诞不经
C.一纸空文
D.拾人牙慧
解析:由“假问题、伪命题”“学术泡沫”可知,学术界的一些争论看似热闹,实则是一些假问题、伪命题,虚构且没有意义。“子虚乌有”指虚构的或不真实的事情,填入符合文意。“荒诞不经”指荒唐离奇,不合常理。“一纸空文”指写在纸面上而不落实、不兑现的计划、条约、规章等。“拾人牙慧”指拾取人家的只言片语当作自己的话。三者均未体现“虚构”之意,排除B、C、D。故本题选A。
由上题可知,解答选词填空题,首先需要分析、理清题干,通过题干的语境找到对所填词语有提示作用的信息;然后,分析选项所给词语,辨析出词语的差异,结合题干的语境选出正确答案。因此,解答选词填空题需要具备以下能力——分析题干的能力、辨析词语差异的能力。
题型二:语句表达
语句表达考查语序排列和句子填空。语序排列题是给出几个打乱顺序的句子,要求考生对其进行排序,近五年考查题量为22道。句子填空题是给出一个文段,将其中一句设空,要求考生选择填入恰当的一句,近五年考查题量为13道。真题再现任何一门艺术的道理都包含在其作品表达中,因此长期大量欣赏优秀艺术作品,永远都是懂这门艺术的途径,戏曲的道理也不例外。在戏曲风行的千百年来,无数目不识丁的农民扶老携幼,在乡村戏台下津津有味地欣赏,从来没有生发过不懂戏曲的感慨。戏曲之所以曾经拥有广泛的受众,:他们既熟悉戏曲演绎的故事,亦熟悉戏曲叙事方式和舞台表演手段,所以才能与舞台上戏剧人物的喜怒哀乐产生共鸣,才能为生旦净丑的唱念做打鼓掌喝彩。
填入画横线部分恰当的一项是()。
A.主要是由于其本身就具有丰富的文化历史积淀
B.是因为戏曲作品的故事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C.其作品内容的经典性、持续性是重要的原因
D.就是由于这些观众有长期欣赏戏曲的经验积累
解析:横线处位于段中,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且由句意及冒号可知,横线后的内容是对所填句子的解释说明。横线前介绍长期大量欣赏优秀艺术作品,永远都是懂这门艺术的途径,戏曲的道理也不例外,然后介绍了目不识丁的农民也能听懂戏曲;横线后句子介绍了他们能听懂戏曲,是因为他们熟悉戏曲演绎的故事、叙事方式和舞台表演手段。因此横线处所填句子应表达农民之所以能听懂戏曲是因为他们长期欣赏戏曲,积累了欣赏戏曲的经验,熟悉了戏曲表演的方式和手段的意思,对应D。A项,“丰富的文化历史积淀”与文段中“目不识丁”矛盾,排除。B项,“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文段未涉及,排除。C项,“经典性”“持续性”文段未涉及,且文段后面内容介绍的是“受众”,而不是“作品”,排除。故本题选D。
由上题可知,解答句子填空题,首先需要观察横线所在的位置,确定所填语句应起到的作用;然后分析文段内在逻辑,结合选项所给语句关键信息确定答案。由此可知,解答句子填空题要求考生具备以下能力——对文段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思维判断能力。
此外,语句表达的另一类题型——语序排列则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具备上述能力的同时,还要有语言组织能力。
题型三: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的考查以主旨观点题为主,近五年考查题量为45道,同时涉及细节判断题(12道)、推断下文题(4道)和标题添加题(4道)。另外,词句理解题也是备考事业单位考试时需要掌握的题型。真题再现高速列车作为技术高度集成的高端装备,其设计不仅直观体现出一个国家在材料加工、制造工艺、基础研究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水平,也反映着本国的审美观念与文化理念。高速列车外观造型设计是在限定空间和尺度下追求设计的过程。一方面,设计必须程度遵循空气动力学原理;另一方面,高速列车的外观造型是反映国家自主知识产权高速技术的形象载体。因此,设计团队既要提升工艺水平,攻克技术难关,也要注意体现外观造型的文化性和独特性,追求审美境界。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列车设计对团队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B.高速列车设计应兼具技术和人文特质
C.外观造型是高速列车设计的重要部分
D.高速列车已成为彰显国家实力的名片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高速列车的设计是国家在材料加工等方面的水平体现,也反映着本国的审美观念与文化理念;接着指出高速列车外观造型设计是在限定空间和尺度下追求设计的过程,并从两方面具体论证;后用“因此”总结,指出设计团队既要提升工艺水平也要追求审美境界。文段为分总结构,意在说明高速列车的设计应兼顾技术和审美两方面。B项概括恰当。A项,“要求越来越高”文段未提及,且文段论述的是“高速列车”,“列车”范围过大,排除。C项,“外观造型”只是文段论述的一个方面,概括不全面,排除。D项,“已成为彰显国家实力的名片”为文段论述的部分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故本题选B。
由上题可知,解答主旨观点题,需要对文段的行文结构进行梳理,同时结合文段中的关键信息确定文段意在说明的中心。因此,解答主旨观点题需要考生具备以下能力——准确把握行文逻辑、抓取关键信息、理解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
此外,阅读理解的其他题型对考生能力的考查有所侧重,如细节判断题要求考生具备精准把握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的能力,词句理解题要求考生具备准确理解关键词句内涵的能力等。具体内容会在正文展开详细讲解。
数量分析
数量分析主要测查考生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进行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运算和推断等。数量分析包括数学方法和资料分析两种题型。2021年真题中各类题型题量如下表所示。
类别数学方法资料分析数量(道)510资料分析的材料类型包括文字型、表格型、图形型、综合型。2021年真题中的材料类型分布如下表所示:
类别文字型表格型图形型综合型数量(篇)1010题型一: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的出题形式是题干给出一段表述数字关系的文字,要求考生熟练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法则,并利用其他基本数学知识,迅速准确地计算或推出结果。主要测查考生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了解常考题型,把握技巧方法。
根据历年考试情况,题型考查较多的是行程问题、利润问题、排列组合问题、概率问题、数列问题、工程问题等。技巧方法考查较多的是方程法、代入排除法、十字交叉法。真题再现1某种商品从开始销售第二天起,每天的销售额都比上一天高x,且第11~15天的销售额正好是周销售额的2倍。问:前10天的销售额之和在以下哪个范围内?
A.低于62xB. 62x~67x
C. 67x~72xD.高于72x
解析:根据“每天的销售额都比上一天高x”判断,该题为数列问题中的等差数列,常用到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求解。
设天的销售额为a,根据题意,每天的销售额是首项为a,公差为x的等差数列,第n项=a (n-1)x,根据中项求和公式“Sn=中项×项数”,第11~15天的销售额可以表示为5×(a 12x)=5a 60x,周销售额可以表示为7×(a 3x)=7a 21x,则有5a 60x=2×(7a 21x),解得a=2x。根据通项求和公式“Sn=na1 12n(n-1)d”,前10天的销售额为10a 10×10-12×x=20x 45x=65x。故本题选B。
由上题可知,解答题型明显的数学方法题,首先需要确定题型,判断适用的公式及方法;然后根据公式列式计算。因此解答数学方法题,考生需要熟记各类题型的基本公式及其变形。真题再现2企业年初为甲、乙和丙三个研发团队分配总计1亿元的研发预算,其中甲团队分配的预算是乙团队的1.5倍。但全年甲、乙、丙团队实际使用研发资金分别为其预算额的1.1倍、1.6倍和1.8倍,实际使用研发资金1.4亿元。问:实际使用资金多和少的团队,实际使用资金相差多少万元?
A. 1440B. 1520
C. 1600D. 1680
解析:该题没
“
“ 综合应用能力(C类)事业单位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C类)考情解读
事业单位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C类)考情解读《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指出,综合应用能力(C类)是针对事业单位自然科学类专业技术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旨在测查考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帮助考生实现科学有效的复习,中公教育图书编研团队在研究大纲的基础上,深入且细致地分析了综合应用能力(C类)历年真题,对该科目的基本考查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为考生提供了相应的备考建议。
基本考情
考试时间:自2015年开始,每年按照上、下半年共举行2次统考,考试时间一般在5月和10月。除此之外,个别地区也会独立招考,具体招考信息还需要关注各地考试公告。
参考大纲:《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
考试性质:针对事业单位自然科学类专业技术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
考试目标:测查考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时限和总分:考试时限120分钟,总分150分。
题型介绍
综合应用能力(C类)试卷以主观题为主,主要涉及科技文献阅读题、论证评价题、科技实务题、材料作文题四种题型,每次考试从上述题型中组合选用。
科技文献阅读题是要求考生通过阅读研究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的文献,对其中的事实、观点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和判断的题目。
论证评价题是要求考生运用逻辑方法,对给定材料中包含的论证进行评价的题目,需要指出论证错误并说明理由。
科技实务题是测查考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题目,要求考生对给定资料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具体包括总结趋势,识别值或错值,对数据反映出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转化数据的呈现形式,等等。
材料作文题是要求考生根据给定材料以及作答要求,撰写文章的题目。
结合历年考试真题,我们总结了上述四种题型的基本考查情况,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测评要素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规定,综合应用能力(C类)科目考试主要测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数据加工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结合考试大纲与历年真题,我们可以将抽象的测评要素通过列式的方式具体、直观地呈现出来,具体内容如下:
阅读理解能力:
事实 观点 数据准确领会分析、提炼本质、规律、观点
逻辑思维能力:
现象 数据 问题 观点逻辑方法分析、判断、推理、论证本质 规律性认识
数据加工能力:
数据统计知识识别、提取(收集)、分析、整理总结趋势、发现问题、析因献策、转化形式
文字表达能力:
意见、观点、思想文字、数据、图表叙述、议论、说明等方式准确、清晰、有理有据
其中,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贯穿整张试卷,各题型均对其有所测查;逻辑思维能力是论证评价题和材料作文题的主要测评要素;数据加工能力是科技实务题的主要测评要素。各题型与其主要测评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备考建议
为方便考生科学有效地备考,我们为考生提供以下四点建议:
(1)通过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了解考试内容、考查形式等基础考情。
(2)通过学习教材及专属课程,掌握各题型的解题步骤与技巧,做到懂方法、会作答。
(3)在掌握理论与解题方法的基础上,刷题库,补短板;做套卷(真题、模拟),实战自测。
(4)通过权威网站(如中国政府网、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科学院网站等),有意识地收集、阅读、分析与自然科学领域有关的文献、统计公报、政策文件、社会热点等,做好素材积累。篇科技文献阅读题篇科技文献阅读题章题型综述科技文献阅读题是事业单位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C类)的必考题型,一般由一篇科技文献和3~5个小题组成,总分值为50分。其主要测查考生对科技文献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具体包括阅读及理解材料,概括、评价观点,针对问题提出应对或解决措施,等等。
一、题型认知
1.材料认知
科技文献阅读题的材料是介绍热门科学领域(如物理学、地质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生物学等)的新发现、新研究、新发明等的文章。其材料篇幅通常为1500~3000字。此类材料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通常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客观地叙述事物的形状、结构、性质、特性、范围、类别、来源、成因、关系、功用、影响等,阐明其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具有专业性强、信息量大且密集的特点,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较高。
截至2021年10月,已考过的科技文献阅读题涉及的学科领域及材料主题(2017年10月和2020年10月的考试暂未查到材料主题信息)如下表所示:学科领域材料主题物理学①暗物质(2018年10月);②地球物理(2015年5月)地质学①雪球事件(2017年6月);②月球地质(2016年5月)空间科学等离子体云块(2019年10月)信息科学①云计算(2021年5月);②人工智能(2019年5月)环境科学①Argo计划(2021年10月);②气候变暖(2020年7月);③沙尘暴(2018年5月)材料科学石墨烯(2016年10月)生物学人体肠道菌群与肥胖(2015年10月)2.题干认知
科技文献阅读题的题干一般会明确该题的试题类型与作答要求。科技文献阅读题涵盖的试题类型多样,包括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匹配题、判断题、辨析题、填空题、简述题、摘要写作题等,每次考试从上述题型中组合选用。其中,选择题和摘要写作题几乎每年都考。
目前已考过的科技文献阅读题涉及的题型及其具体考查情况如下表所示:题型具体考查情况单项选择题题量:1~2小题
常见设问形式: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填涂正确选项的序号多项选择题题量:1~4小题
常见设问形式:备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后填涂正确选项的序号,错选、少选均不得分不定项选择题题量:1~2小题
常见设问形式: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后填涂正确选项的序号,错选、少选均不得分匹配题题量:4~5小题
常见设问形式:找出选项中与下列研究机构/科学家一一对应的结论或成果/研究或观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判断题题量:4~8小题
常见设问形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后填涂作答,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辨析题题量:1小题
常见设问形式:对下面的句子做出正误判断,并进行简单解析,不超过50字填空题题量:2~4小空
常见设问形式:①请根据文意,分别填补示意图/文中缺项,每空不超过6个字;②请为本文的部分各写一个小标题,每个小标题不超过20字简述题题量:1~2小题
常见设问形式:①简要说明的原因/观点/过程等;②比较分析的不同
要求:紧密结合材料,概括准确,层次清晰,文字简洁,不超过250字摘要写作题题量:1小题
常见设问形式:请给本文写一篇内容摘要
要求:概括准确,条理清晰,文字简洁,不超过250字根据上表,我们可以从题型设置和命题特点两个方面对科技文献阅读题进行认知。
(1)从题型设置上看,科技文献阅读题以主客观题型结合的形式考查。选择题、匹配题、判断题属于客观题;辨析题、填空题、简述题、摘要写作题属于主观题。通常而言,客观题的作答难度低于主观题。此外,客观题的考查题量并不固定,实际题量会有一定范围的浮动。
(2)从命题特点上看,试题的考查角度呈现多元化特征。选择题、匹配题、判断题、辨析题基于对材料细节内容进行考查;填空题、简述题侧重考查对材料要点的归纳和概括;摘要写作题从整篇材料出发,需要考生在明确材料主题、结构及段落关系的基础上撰写摘要。这三类试题的考查深度依次递增,作答难度也逐渐加大。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论各题型的考查深度和作答难度如何,考生均应将材料作为作答的依据,切忌主观臆断。此外,对于辨析题、填空题、简述题和摘要写作题,其题干均对答案字数有明确限定,考生需要按要求作答。二、真题示例
下面我们通过一道经典真题,来对科技文献阅读题有一个更加全面、直观的了解。
【示例】(2021年10月)
科技文献阅读题:请认真阅读文章,按照每道题的要求作答。(50分)
海洋是气候系统中关键的一环,要理解气候系统的变化并预测其动向,研究海洋是十分重要的。为了进行世界海洋环流实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能够在海洋1000米深处随洋流自动漂航的浮标,并在浮标上安装温度和盐度感应器。这就是Argo计划在1998年时的雏形——全球性的浮标网络。
截至2018年3月,Argo计划的浮标数量达到了3784个。每个浮标高1.8米,直径25厘米。这种浮标不需要推进系统,能随着洋流水平前进,也能通过改变浮力实现上浮或下沉。每个浮标以10天为一个运作周期。浮标从海洋面下沉到1000米左右的初始深度,并在接下来的9天时间里在该深度处漂流。之后,浮标继续下沉,到达2000米的深度,并自动开始上浮,在上升过程中,浮标利用自身传感器对水体的温度和盐度进行连续剖面测量,当浮标到达海面后,通过卫星定位和数据传输系统自动将测量数据传送到地面接收站,这样就完成了一个运作周期。在深度2000米至海面区间内所测得的温度和盐度组成了海洋的数据集,其中的每项数据都叫作“海洋学剖面资料”。温度测量的误差在0.005摄氏度之内,而盐度的测量误差在0.01个盐度实用单位之内(“1盐度实用单位”是指在1000克水中含有1克盐)。
Argo计划能够详细记录全球海洋盐度场和温度场的结构。2015年,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在过去的135年间,海洋表层1000米的水体温度平均升高了0.3摄氏度。靠近海平面处的海水升温幅度,达到了0.6摄氏度。Argo计划提供的数据还显示,跟几十年前相比,大多数表层海水的温度都升高了。
得益于Argo计划,我们能够从海洋热量存储方面解释海水温度的上升。通过研究过往的水文地理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