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2661609
本书在国际和国内学术界产生了很好的学术影响,增进全球治理与国内治理的互动。长期以来,以历史方法进行国际法研究的著作付之阙如,已有的国际法史研究也多以欧洲为中心,强调欧洲中心论的国际法叙事,与同类项目相比,本书致力于寻求真正的全球性国际法史,它打破了国际法研究的传统范式,汇集了来自多个学科、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六十三位*学者,包括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比较公法与国际法研究所等教授等享誉全球的国际法学、社会学、历史学、翻译学名家。本书撰写每一章节的每位作者,都在这个领域,做出了全球*好的研究成果,将成为本领域*、*好、*全面、*深入的国际法史译著。
本书由63位作者撰写的共65章内容构成,通过“主体”“专题”“区域”“互动与加强”“方法论与理论”“人物传记”共六个部分,全面论述了国际法的历史与发展,以及国际法研究的沿革。本书探究了源于不同法律传统的行动者在政治和经济层面的接触,由此浮现出了国际法的历史。本书基本涵盖了国际法发展史上有代表性意义的学者、著作、国际会议、国际条约、国际组织,也基本阐释了国际法中的各项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本书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国际法中特定法律秩序的性质、局限以及发展前景。
上册引言:国际法全球史朝何处去部分 主体第1章 人民与民族第2章 国际社会主要主体国家之兴衰第3章 和平条约与国际法的形成第4章 少数与多数族群第5章 人类公敌:海盗、贩奴者和其他犯罪第6章 国际仲裁和法院第7章 国际组织:技术与民主之间第8章 和平运动、公民社会与国际法发展 第二部分 专题第9章 领土和国界第10章 普世城邦与乌托邦第11章 和平与战争第12章 宗教与宗教干预第13章 战时与平时对个人的保护第14章 贸易、特许公司与商会第15章 海洋 第三部分 区域第16章 撒哈拉北部非洲与阿拉伯国家第17章 非洲第18章 奥斯曼帝国第19章 中国第20章 日本第21章 印度第22章 北美:国际法中的“美国例外论”第23章 拉丁美洲第24章 加勒比第25章 从中世纪晚期至《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第26章 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到维也纳会议第27章 从维也纳会议至《1919年巴黎和约》第28章 《巴黎和约》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29章 中国—欧洲第30章 日本—欧洲第31章 印度—欧洲第32章 俄罗斯—欧洲第33章 北美原住民与国际法的相遇 下册第四部分 互动与强加第34章 外交第35章 领土的发现、征服与先占
第36章 殖民与统治
第37章 奴隶制
第38章 文明的与不文明的
第五部分 方法论与理论
第39章 国际法史学史
第40章 学说与国家实践
第41章 国际法的历史分期
第42章 近代早期国际法对古代法律思想的继受
第43章 国际法史中的欧洲中心主义
第44章 国家法史中的区域识别
第六部分 人物传记
第45章 穆罕默德·筛班尼(749/750-805年)
第46章 弗朗西斯科·德·维多利亚(1483-1546年)和弗朗西斯科·苏亚雷斯(1548-1617年)
第47章 阿尔贝里科·贞提利(1552-1608年)
第48章 胡果·格劳秀斯(1583-1645年)
第49章 塞缪尔·普芬道夫(1632-1694年)
第50章 克里斯蒂安·沃尔夫(1679-1754年)
第51章 科尔内利斯·范·宾刻舒克(1673-1743年)
第52章 让-雅克·卢梭(1712-1778年)
第53章 艾默·德·瓦特尔(1714-1767年)
第54章 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年)
第55章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70-1831年)
第56章 亨利·惠顿(1785-1848年)
第57章 弗朗西斯·利伯(1798-1872年)
第58章 贝尔塔·冯·苏特纳(1843-1914年)
第59章 弗里德里希·弗罗霍尔德·冯·马尔顿斯[费奥多·费多罗维奇·马尔顿斯](1845-1909年)
第60章 拉沙·奥本海(1858-1919年)
第61章 马克斯·胡伯(1874-1960年)
第62章 乔治·塞勒(1878-1961年)
第63章 汉斯·凯尔森(1881-1973年)
第64章 卡尔·施密特(1888-1985年)
第65章 赫希·劳特派特(1897-1960年)
索引
后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