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心理学心理学理论与研究自体心理学:科胡特青年治疗研讨会文集

自体心理学:科胡特青年治疗研讨会文集

鹿鸣心理·西方心理学大师译丛,自体心理学经典之作,知名心理学家申荷永、徐钧、童俊、李晓驷联袂推荐

作者:【美】海因茨?科胡特/Heinz Kohut 著;米利亚姆?埃尔森/Miraim Elson 编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1月 

ISBN: 9787568929769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77.99

类别: 心理学理论与研究 SKU:62a55e8ff0f224173ee3c9fd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8929769

编辑推荐

“西方心理学大师译丛”选自海因茨•科胡特、唐纳德•温尼科特、托马斯•H.奥格登、皮特•冯纳吉、拉康、安娜•弗洛伊德等著名心理学大师的心理治疗经典代表作,以及其理论思想的重要继承者对其思想的整理或解读,均是心理学领域的经典理论作品。

该系列集中再现了西方心理学大师的原创核心理论思想,并且首次在国内引进成套系翻译出版,译者由国内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知名心理学专家李晓驷、赵丞智、李孟潮、张沛超以及中青年领军人物组成。该系列丛书的出版对推动我国心理学事业的发展以及对国内心理学咨询师、精神科医师、心理学爱好者学习心理学经典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内容简介

海因茨·科胡特的理论对我们关于自体发展的思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书强调了这些理论的临床应用。本书聚焦于在大学设置下对青年的治疗,在前七章讨论自体心理学理论后,从第八章开始每章都以一个研讨会参与者的案例报告开篇,这些案例为科胡特关于临床问题的讨论提供了依据。

阅读科胡特对案例报告直接却一贯深思熟虑的反应,读者可以追溯自体心理学基本概念的产生。尤其是科胡特用了大量的临床例子来揭示:独特的自体客体功能对青少年向成年人过渡的作用。编者埃尔森对演讲和案例讨论的记录指出了科胡特对案例的回应与他后来的理论观点之间的关键联系,是特别有帮助的。

作者简介

海因茨·科胡特(Heinz Kohut,1913—1981年),自体心理学创始人。他在芝加哥大学担任教授,讲授精神医学。他曾是美国精神分析学会会长(1964—1965年),国际精神分析学会副会长(1965—1973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档案馆的副馆长(1971—1981年),以及奥地利科学院的成员。他曾获得奥地利政府颁发的荣誉十字勋章,与辛辛那提大学颁发的荣誉博士学位。

 

  • 译者简介

何元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学特任教授,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临床与咨询方向)、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所长,心理咨询师,注册心理师,澳门城市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正念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筹)委员;安徽省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领域集中在自体心理学,正念与平和,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国传统文化与分析心理学,以及中国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后现代心理治疗技术等。主持课题等10余项,在《心理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大学生平和倾向的心理学研究》、教材10余部、译著2部。

 

全莉娟,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学副教授,英国拉夫堡大学访问学者。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临床与咨询方向)、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安徽省心理学会副秘书长,安徽省心理学会家庭心理学分会会长,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健康研究所副所长,心理咨询师。研究领域集中在创伤心理,网络道德,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健康教育等。主持课题等多项,在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Archives of Psychiatric Nursing等期刊发表SSCI论文若干,出版教材、译著多部。

目  录

导论    / 1    

   部分 理论演讲    / 7

      1 围绕自恋的价值判断  / 8

  2 自恋与客体爱的独立发展线  / 25

3 自尊形成的早期阶段  / 41

  4 神入环境和夸大自体  / 61

5 建立调节自尊的心理结构  / 78

6 认可的自体客体和理想化的自体客体  / 98

7 内化的价值观、理想和目标的获得  / 119

第二部分 案例讨论    / 139 

  8 自尊调节中对他者认可的成瘾需求  / 140

  9 作为自尊需求回响物的躯体症状  / 170

  10 对过渡期躯体症状产生和消退的进一步理解  / 200

11 远离家庭并努力实现理想和目标  / 226

      12 扩展神入理解,共享一种态度  / 254

      13 神入在建立自尊和恢复主动性中的作用  / 275

      14 从情绪体验中理解脆弱性  / 303

  15 理想化移情(感恩)及其在自体建构中的作用  / 336

16 见诸行动与自我支配下的行动的区别  / 360

      17 作为见诸行动的剽窃  / 387

18 自尊和理想  / 415

参考文献    / 431

索引    / 437

前  言

导论

    一位杰出而有天赋的教师主持了一系列浸润着他语言魅力的研讨会,本书正是由这些研讨会的记录编辑而成。编者试图理解他的风格,以便向读者呈现真实的研讨会内容。为了使每一位读者都能够理解推理过程的细微差别,我对发言内容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对于那些只需要多看一遍某个短语或句子就能理解其奥义的读者而言,这也许是不必要的干扰。从整理磁带录音入手,我尽力保留、呈现这些研讨会参与者的体验:热烈的交流、探索的感觉、对复杂理论的思考过程,以及对未来更深入研究而能达到精通程度的希冀。

    每年有四分之三的时间,海因茨· 科胡特(Heinz Kohut)博士都会给芝加哥大学学生心理健康诊所的工作人员分享其在精神分析实践和自恋研究方面的丰富收获。与此同时,他完成了一部专著,后来以《自体的分析——一种系统化处理自恋人格障碍的精神分析治疗》为题出版。其理论的临床应用似乎与大学生工作密切相关。

   许多在某些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年轻人被大学录取时,父母、导师、朋友们的认可为他们实现理想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当他们来到大学这个新的社会环境后,他们希望能延续这种认可,以成就自己的人生。而与其他同样准备充分的学生竞争,似乎破坏了这个连续的、计划好的进程,他们被迫重组对自身命运的感受和想法。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一贯保持好成绩的学生身上,对那些得分表明着其准备不足、承诺更少,或者对学习兴趣低于预期的学生也是同样的。这些学生遭受了丧失信心的痛苦,他们对自我价值和长期以来坚持目标的价值产生了怀疑。他们抱怨空虚、缺爱,无法回应他人。他们可能会经历严重的抑郁,做焦躁不安的梦,活动固定单一或者狂躁;他们的身体也可能出现疼痛的躯体化症状。总之,在过渡阶段,他们的自体系统承受着痛苦,极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尽管社会力量已经动摇了很多扭曲人们成长的僵化体制,但同时也削弱了能加强这些社会力量的支持来源。与过去不同,如今对个人及其需求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但在威胁人类生存的重要风险面前,个体对内在生活的审视又显得如此徒劳。学生们敏锐地意识到这一悖论。一项关于自恋作用的研究论述了青少年时期的平衡与不平衡状态,这为我们思考以何种方式让年轻人自由地树立自我的和社会的新理想、新目标提供了新视角。个体成长方式的改变对社会和国家的影响总是深远的。涌现出的引领者是未来的象征。

    从大学年开始一直到取得博士学位,经历了各个阶段转变的青年男女们,他们的内部需要与外部力量的抗衡会严峻考验他们的自尊,并威胁干扰他们的理想、价值观和目标体系。大多数完成这一转变的学生并非没有遇到过困难、受过煎熬,而是随着力量的提升、自尊的增强,价值观和引导性理想得到了扩展,更好地勾画出他们的目标。他们没有被吞没或被压垮,而是在高产的学术工作和恋爱交友、各种文体活动等各种有趣丰富的活动间游刃有余。当深感不安时,他们似乎可以采取措施恢复平衡。

     这些年轻人与那些在工作、家庭、朋友或活动中满足感严重缺失的个体,区别何在?为什么有些学生不能调节好内部力量和外部需求的矛盾,而是躲避社会或者反而寻求那些致使他们远离积极解决自身问题或社会问题的群体呢?

    为了和我们一起思考这些问题,科胡特首先提出了自恋的起源、发展线及青春期的变迁理论。此后,精神科专家、社会工作者、精神科医 师们提供了案例片段以供研讨。案例片段基本上是随机抽取的,它们代表了各种轻微的干扰形式,因为这种不平衡结构的轻微干扰,可以作为研究过渡期(transition  )的一个系统。同行可能会质疑,在长期的自恋人格障碍的精神分析治疗中,领悟力工作模式是如何应用于学生的。与这些青年男女打交道有一个特殊的技巧:即使是那些习惯孤独和孤立生活的学生,也会有巨大的压力,需要吐露心声。作为成年人,缺少了家庭和熟悉环境的持续性支持,面对日益增长的需求,他们历经了感觉的强烈锐化。他们看到的、读到的、清醒或梦中体验到的,都会与其发展的早期阶段产生共振。学生前来寻求帮助时有着强烈的迫切感:他们渴望得到帮助。新鲜的体验、辛酸的记忆、丰富的意象让咨询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对这些学生开展工作。

     当然,许多年轻学生的情绪问题需要长期的治疗,对于那些将要离校的学生,给予他们治疗的优先权,是他们可获得的捷径。但是在这些研讨会上,科胡特从来没有让我们觉得,见解来源于相对简短的治疗模式就显得有效性较弱。相反,他让我们感受到他对人类生命理解的广度和深度。他以同事的身份与我们分享在治疗人类疾病的棘手问题时遇到的困难。他让我们认识到人类为健康而挣扎的潜力,这种挣扎往往被看作不成熟的人格扭曲。作为一名讲师、教师和撰稿人,科胡特希望能激发某些思维过程。研究的主题对我们的经验而言是开放的,对读者亦是如此。因此,在交流中,我们只需触及他人某些特定的经验性结构就可以唤起同样的内容或情感基调。

    这些研讨会的贡献在于:理解自恋的缘起和发展,自恋在生命历程中的形式和变换。自恋是我们自我价值感、引导性理想和价值观的资源。无论是在我们与他人关系中,还是在客体爱(object love   )的平行发展 中,自恋的复杂性都通过丰富的细节表现出来。其灵感来源于科胡特的研究和研讨会参与者提供的案例中的具体临床材料。

     海因茨· 科胡特主持这些研讨会已有十几年时间,我撰写过《自尊与理想:自恋的发展与青春期的变迁》。因为,它们与理解和针对年轻人开展工作还是密切关联的。无论是寻求自我界定并想要使其技能和才干专业化的在校大学生,还是在工作和社会中寻求自我定义及价值感的非在校年轻人,情况都是如此。

     直到1981 年逝世前,科胡特都在不断发展和扩大自体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这在他的众多出版物中都有体现。其他学者也在他们的专著中追溯科胡特思想的发展,特别是保罗· 奥恩斯坦(Paul Ornstein  )1978 年出版的《寻找自体:海因茨· 科胡特选集:1950—1978》(The search for the self: Selected Writing of Hein Kohut: 1950—1978 )中的开篇章。

然而,本研讨会的独特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我们能够研究科胡特从临床经验到理论建构、再回归到临床实践过程中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他仔细地审视了那些得到公认的概念,以明确它们的潜在用途;或者当他得出结论说,某些概念已经不再能阐明行为或感觉状态而被舍弃时的那种遗憾,这些对读者都是开放的。同样,我们也能看到他 的神入式观察方法(empathic mode of observation),觉知整体的能力,以及他仅仅将症状视为个体努力调节自尊、建立人际关系、发现并 追寻有意义目标的一部分的理念。科胡特所提出的自体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婴儿期,在儿童早期得到巩固,成年期得以维持。他举例说明了自体客体在青少年过渡到成年生活中的独特功能,通过临床案例证明了:自体/自体客体基质(self/selfobject matrix  )中的疗效取决于,个体展现的镜映和理想化需求(mirroring and idealizing needs )得到回应的时机。他进一步说明了,个体在完成新任务、追求新目标的过程中,将自体客体功能(selfobject functions  )转化为自体功能(self-functions  )时的方式。我试图通过脚注的方式提醒读者,科胡特后期出版物中有一些他在研讨会中提出并发展的初现雏形的具体概念。脚注的简洁性是有意为之的,以避免在讨论中出现不必要的干扰。

    准备再版这些研讨会内容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多年的同事及挚友——伊丽莎白· 米· 科胡特(Elizabeth M. Kohut  )的帮助。基于清晰传递出科胡特思想的目的,此版仅在原始研讨会材料的基础上做细微调整。研究科胡特的言论、描述其在临床和理论推理过程中的卓越才能时,读者将有幸看到一位极具天赋的学者、理论家和临床工作者。

媒体评论

读着这本由安徽师范大学何元庆、全莉娟两位老师翻译的科胡特早期研讨会讲稿,记忆一下子被带到了1999年的美国波士顿Tufts 医学院的New England  Medical Center。当时,科胡特的学生作为这所著名医学院的教授正在为精神科的住院医生讲授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正在那儿进修学习的我也一直蹭着这门课。因了这位教授的指导,我读的部有关科胡特的著作就是这本书。这本书之于我像是发现了新大陆,读起来让人兴趣十足,同时也答疑解惑。今天读到这本中译本时,感觉与当年类似,由此相信译者是下了十分的功夫的。
 可以认为这本书是自体心理学的入门读物,本书涉及了自体心理学的核心概念。特别是第二部分有关青少年治疗的案例研讨,更是给我们当今面临的青少年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本书中译者将Empathy 特别翻译成神入,我想是因为本书探讨的不是一般的心理治疗问题,而是探讨病理性自恋。自恋的疗愈要求治疗师作为一个self-object与患者配对(Match)到神入的程度。需要说明的是青少年时期是个自恋爆棚的时期,如果早年父母的神入是创伤性的,则青少年时期的自恋呈现受创伤自尊动摇的旧模式。总体上说科胡特在这里呈现的病理性自恋是靠近神经症那一级的较温和的自恋性障碍。随后的学者将靠近精神病那一级的称为恶性自恋。         

             童俊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

武汉市心理医院;

IPA中国学组首任主席;

 

为数不多的几场研讨会,让我们迅速理解了自体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来自临床的案例分享,让我们有了在自体心理学指导下实施心理治疗的模板;六个案例督导,让我们近距离观察科胡特是如何帮助治疗师神入地理解自恋维持的困扰的。

                李晓驷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抢先评论了 “自体心理学:科胡特青年治疗研讨会文集”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阅读更多
缺货

重塑大脑,重塑人生

EUR €28.99
加入购物车

万千心理·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第13版)(全国19位著名心理学教授联袂推荐的普通心理学教材;心理学领域的现象级著作!)

EUR €58.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墨菲定律

EUR €27.99
加入购物车

吾心可鉴:澎湃的福流 荣获2016年度十大健康图书奖

EUR €53.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