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历史专业史中国人口发展史

中国人口发展史

作者:葛剑雄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05月 

ISBN: 9787220116421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50.99

类别: 专业史 SKU:60128200f0f2241c6838090d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20116421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中国目前的人口是怎样发展而来的?中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人口调查的?在过去几千年中,中国的人口是如何迁移、分布的?对现有历史人口资料应该如何准确地评价和运用?这本书即能满足读者对于这些问题的疑惑。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人口发展的简明历史,*名学者葛剑雄以其专业的历史学功底,不仅将中国以往多年间人口变化的现象及其特点、原因做了全景式的梳理与阐述,还对中国历史人口的构成、分布、迁移及调查制度做了论述。

·本书脉络清晰,论述深入浅出。宏观的历史线条下,不乏能捡拾到颇富趣意的历史细节。比如:战国时越王勾践为了迅速增加人口,曾规定国民凡男二十岁、女十七岁不嫁娶的,父母要受处罚。西晋泰始九年(273年),为了在百姓中挑选宫女,竟下令全国停止婚嫁。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母亲曾以生吞一种螺的方法避孕……

·关注中国历史的人,不能不关注人口发展的历史。关注中国人口现状和未来的人,也不能不了解中国人口的过去。

 

内容简介

《中国人口发展史》是*名学者葛剑雄教授研究中国人口发展的学术专著。正如葛剑雄先生所述:“就像国民应该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一样,中国公民都应该了解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本书通过爬梳史料,详细论述了中国两千多年间的人口现象、人口变化发展的过程及其原因,总结了其中的规律。全书分为上、中、下编,上编主要论述历代人口调查制度的起源、演变和发展,并对历史人口资料做了相应评价;中编以时间为脉络,分章具体阐述了先秦至清朝的人口发展情况,并剖析了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原因;下编则从人口的构成与再生产、人口的分布及迁移等方面做相关交代。在历史的回溯与重建中,本书既能使读者对中国人口发展的全过程有整体了解,从而进一步理解现在,思索未来;同时也能为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社会学、地理学等各相关学科提供有利条件。

作者简介

葛剑雄:祖籍浙江绍兴,1945年生于浙江吴兴县南浔镇(今属湖州市南浔区)。1965-1978年任中学老师。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历史地理专业研究生,师从谭其骧教授,1983年在职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1年晋升教授,1996-2007年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1999年-2007年任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2007-2014年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长。现为复旦大学资深教授,*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部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目  录

目 录

绪 论

节 中国人口发展史的空间范围/1 第二节 中国人口发展史的时间范围/4 第三节 中国人口发展史的具体内容/10

1.人口数量的变化/10

2.人口分布的变化/13

3.人口迁移/16

第四节 研究和了解中国人口发展史的意义/19

上  编 历代人口调查制度与现存资料

章 人口调查制度的起源

节 大禹时的人口记录不可信/25

第二节 《周礼》的记载并非实际制度/31

第三节 《国语》所载为早的人口调查制度/33

第四节 首次全国性人口调查完成于秦代/36

第五节 公元2年西汉户口数是现存早的全国性人口数/39

第二章 人口调查制度的演变和发展

节 战国、秦、汉的上计/43 第二节 唐代的记账和户籍/48 第三节 多头统计的混杂——宋代的户口统计制度/60 第四节 金代的猛安谋克制和户籍登记/63 第五节 明代的户帖与黄册制度/66 第六节 清代:由户口登记向人口普查的过渡/71 第七节 1911—1949年:有名无实的人口调查/76

第三章 历史人口资料的评价

节 历代户口统计数/81

1.历代户口资料的时间和空间空白/81

2.户口数字本身的错漏/84

3.户口数与实际人口数的差异/85

4.书面制度与实际制度的差异/91

第二节 方志记载的户口数/98

1.一般特点/98

2.使用中应注意的方面/100

第三节 家谱:官方户口数以外的数据库/104

1.家谱资料的独特作用/106

2.家谱资料的局限性/110

3.家谱人口资料的运用和研究成果/113

中  编 历代人口数量的发展和变化特点

第四章 秦、汉时期

节 先秦人口数的估计/123 第二节 秦时期/124 第三节 西汉时期/125

1.汉初人口数的分析/125

2.各阶段人口数量/127

3.西汉郡国范围外的人口/132

第四节 东汉时期/136

1.各阶段的人口变化/137

2.东汉人口数推算/142

第五章 三国至隋时期

节 三国、西晋时期/145

1.户口数字分析/146

2.实际人口数的估计/149

3.东汉三国之际的人口谷底/152

4.西晋人口推算/154

第二节 东晋、南朝/155

1.东晋/155

2.宋/156

3.齐、梁、陈/157

第三节 十六国、北朝/159

1.十六国时期户口数字分析/159

2.十六国时期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161

3.北朝人口数量的变化/163

第四节 隋时期/165

1.隋初南北人口合计/165

2.人口峰值的估计/166

3.隋朝统计范围外的人口数估计/169

第六章 唐时期

节 户口数字分析/171 第二节 人口峰值推算/172 第三节 隋唐之际人口谷底推算/183 第四节 唐后期的人口变化/184 第五节 唐朝统计范围外的人口估计/187

1.吐蕃/187

2.高丽/190

3.渤海/190

4.南诏/191

5.突厥/192

6.回纥(回鹘)/194

7.党项/195

8.其他/196

第七章 宋、辽、金时期

节 五代时期的人口耗减/197

第二节 宋代户口数的真实含义/200

1.关于“丁”和“口”的含义/201

2.如何理解宋朝当时人的议论/208

3.宋朝的实际人口数是否与前后时期矛盾?/213 第三节 宋代实际人口数的推算/219 第四节 辽朝人口数估计/221 第五节 金朝人口数量的变化/223

1.金朝户口数分析/223

2.宋金之际的人口谷底/229

第六节 其他政权、地区的人口估计/231

1.西夏/231

2.大理/233

3.其他/233

第八章 元时期

节 史籍所载元代户口数/236 第二节 金、南宋末年人口谷底的推测/238 第三节 元朝人口数的推测/248 第四节 西藏人口的调查/254

第九章 明时期

节 明代人口数量研究概况/258 第二节 明代初期人口总数的确定/260 第三节 元明之际的人口谷底/268 第四节 明代人口峰值估计/269 第五节 明朝统计范围外的人口估计/274

第十章 清时期、近代

节 清代人口数量研究的评价/275 第二节 清代人口峰值/277 第三节 明清间人口谷底数的推算/281

第四节 清朝后期的人口耗减/284

第五节 怎样认识清朝的“人口奇迹”/287

第六节 1912—1953年的人口变化/291

第十一章 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

节 增长缓慢/294 第二节 “大起大落”和发展的阶段性/295 第三节 人口增长的阶级不平衡性/298

事实和原因/298

第四节 人口增长的民族不平衡性/304

1.汉族与其他民族人口增长的差异/304

2.产生差异的原因/306

3.其他民族间人口不平衡增长的原因/311

第十二章 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

节 地理条件/316 第二节 农业生产/319 第三节 战争/322 第四节 政治制度/325

1.法令、政策/326

2.赋役制度/328

3.刑法制度/330

第五节 传统思想和习惯影响/332

下  编 人口构成   再生产分布   迁移

第十三章 人口的构成与再生产

节 性别构成/339 第二节 婚姻状况/342 第三节 家庭规模/348 第四节 出生率/352 第五节 死亡率/355

1.婴儿死亡率/355

2.成年前的死亡率/358

3.孕妇产妇的死亡率/358

4.疾病及衰老引起的死亡/358

5.酒精、药物等中毒引起的死亡/359

6.非正常死亡/360

第六节 民族构成/361

1.基本特点/362

2.原因/365

第十四章 人口的分布

节 阶段:商、周至东汉末年/369 第二节 第二阶段:三国至五代时期/385 第三节 第三阶段:宋至近代/389 第四节 人口分布重心的转移/405 第五节 人口分布形成和变化的原因/408

1.自然条件/408

2.经济条件/410

3.政治条件/412

4.社会条件/413

第十五章 人口的迁移

节 人口迁移的类型、特点和规律/415

1.自北向南的离心型迁移/417

2.政府强制性的内聚型移民/427

3.东西向的渗透型移民/429

4.由内地向边疆的开发性迁移/432

5.东南沿海地区对海外的移民/436

6.北方少数民族的内徙与西迁/439

7.南方非汉族的退却性迁移/441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意义/443

1.国家和民族的形成/444

2.文化的传播/445

3.人口的合理分布/446

4.人口素质的提高/447

5.城市的形成和扩大/448

余 论

 

 

前  言

前言

……
这本书是介于《中国人口•总论》第二章1911年以前部分和我原来设想的大计划之间的中间产品,或者可以称为一项阶段性的成果。全面研究中国人口史的大计划既非个人短期内可能实现,我们又不应该长期没有一种可资学术界和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参考的读物,这就是本书先行问世的理由。正因为如此,我必须说明几点:
一、本书虽名为《中国人口发展史》,实际还只能称为简史。之所以没有加上“简”或“简明”等字,是怕读者误会为某书的简本。这样既可免掠人之美之嫌,也可无代人受过之虞。由于我自己已经进行的研究范围有限,目前此领域的空白尚多,所以尽管我已在绪论中提出了中国人口发展史应有的框架,自己却并没有全部建筑充实起来。希望不久能有弥补的机会,更希望同人们一起构建。本书中人口迁移部分写得比较简略,因为我与曹树基、吴松弟合著的《中国移民简史》年内将完成,并也将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多卷本的《中国移民史》亦已开始撰写;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另行参考。
二、本书的一部分是个人的研究成果,一部分则吸收了国内外同行已经发表的论著。从这一意义上说,这虽是一种个人著作,却也是集体成果的总汇。凡引用的论著,均已在书中注明。当然我只采用我认为正确可靠的成果,或者只采用这些论著中我认为是正确可靠的部分,此外就不一一评述了。
三、本书的撰写作为国家*的重点项目,是由谭其骧先生和我共同承担的。从准备到完成的全过程中,始终得到先生的指导和关怀,一些重大或疑难问题都曾得到先生的建议或解答。但为尊重先生的意愿,也为了自负文责,本书仅由我署名。先生对学生的厚爱,我将永志不忘;这是无法用感谢一类话来表达的,唯有继续中国人口史研究的努力,庶几不辜负先生的期望。国家*对为撰写本书而进行的研究工作提供了经费资助,谨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按照王国维的说法,做学问的第二个境界应该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唯其如此,才能到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第三个,也是的境界。11年过去了,我的衣带并无渐宽的趋势,人虽已步入中年,自己却感觉不到什么憔悴;这大概是至今碌碌的原因吧。或许现代社会的学者可以不必付出如此高的代价,这是我常常用以自慰和解嘲的理由。但无论如何辩解,“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景象还未见踪影,那就只有在本书完成以后再开始第二、第三个11年了。

作者
1990年5月于上海复旦大学文科楼
 

在线试读

 

绪 论

 

中国人口发展史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历史时期的人口现象及其变化发展的过程,引起这些变化和发展的原因,这些变化和发展的规律。

 

节 中国人口发展史的空间范围

 

中国人口发展史的研究当然应该以整个中国的领土作为其空间范围,问题在于用什么标准、什么方法来确定历史时期的中国领土。

有的中国人口史著作即以今天的中国领土作为以往二三千年间中国的范围,就处理方法而言这是简单不过的了。可是历史上的中国并不限于今天的疆域,即使以历代中原王朝直接管辖的区域而言,也包括了不少今天已经不属于中国的地方。例如,朝鲜半岛的北部曾经是汉朝的郡县,与大陆上其他政区并没有什么 不同。越南的大部分作为中原王朝的正式政区延续千余年,直到15世纪初还有20年时间是明朝的一个省(布政使司)。元朝中书省的辖境不仅包括整个蒙古高原,而且北至西伯利亚大平原。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以及今新疆境外的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19世纪后半期才被外国掠夺走的,而现在的蒙古人民共和国直到20世纪初还是清朝的一部分。至于历史上由非汉民族建立的或在边疆建立的政权所拥有的领土,几乎都曾有一部分是在今天中国的范围之外。如果我们一定要以中国现在的领土为限,那么就连历史上的中原王朝的人口都不能统计全,又怎么能反映包括边疆地区和汉族以外各民族在内的中国人口呢?

大多数论著又往往以历代中原王朝代表中国。例如一讲到中国以前有多少人,连一些历史学家都会照搬二十四史中的数字,却根本不考虑这些数字的实际意义以及这些王朝的疆域与中国的领土的差别。实际上,除了清朝中期即1759年至1840年这81年外,没有哪一个王朝的疆域能够涵盖今天中国的全部领土,武功 赫赫的强大帝国也不例外。比如元朝以前的中原王朝都没有管辖 到青藏高原,所以它们的户口调查不会统计西藏的人口;清朝以前的大陆政权尚未在台湾岛上设置过行政区,所以它们的人口数字就不可能包括台湾岛上的人口在内。显然,这种方法也不能准确地反映历史事实。

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对历史时期的中国规定了明确的范围:“十八世纪五十年代清朝完成统一之后、十九世纪帝国主义入侵以前的中国版图,是几千年来历史发展所形成的中国的范围。历史时期所有在这个范围之内活动的民族,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他们所建立的政权,都是历史上中国的一部分。”又确定:“有些政权的辖境可能在有些时期一部分在这个范围以内,一部分在这个范围以外,那就以它的政治中心为转移,中心在范围内则作为中国政权处理,在范围外则作邻国处理。”对中原王朝超越这一范围的疆域,同样保持其完整。本书即以这样的原则来确定历史中国的空间范围。

书摘插画

插图

抢先评论了 “中国人口发展史”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万物小史系列:咖啡瘾史(一场穿越800年的咖啡冒险,华人咖啡教父韩怀宗赞叹推荐)

EUR €35.99
加入购物车

中国货币史

EUR €113.99
加入购物车

中国道教史(120年纪念版)

EUR €45.99
阅读更多
缺货

这次不一样:八百年金融危机史(珍藏版)(全球思想家正在阅读的二十本书之一,全球66个国家和地区,八百多年的金融历史)

EUR €38.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