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047039丛书名: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
《中公版·2022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本书是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图书研发团队,在研究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的基础上研发而成,旨在帮助参加2022年国家教师资格地理(高级中学)考试的考生合理、有效地复习!
本书梳理了考试涉及的考点内容,精选了核心考点,清晰讲解了考查的重点内容,并配以经典真题,旨在帮助考生构建知识框架,掌握重要考查内容,在了解真题的基础上做好知识储备,更好地投入备考。
本书力求内容精练、讲解清晰、重点突出,同时新设考情分析、备考点拨、部分主观题作答思路等内容,以更好地帮助考生备考。
《中公版·2022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本书共设下面两大部分:
一、文前:包括前言和目录,考生通过前言可以快速了解整体考情和本书各板块的相关信息;通过目录可以进一步了解本书的内容结构,方便备考。
二、正文:包括“学科专业知识与运用”和“课程标准与教学知识”两大部分。每一部分由考情分析、考点精讲、强化练习等内容构成。考情分析帮助考生了解各章节的考查内容、题型等考试情况,做到知己知彼;考点精讲放置了核心考点,并用下划线标注重要内容,同时含有经典真题、知识拓展、备考点拨等模块,从考题熟悉、方法掌握等方面帮助考生有针对性地复习;强化练习可用来初步考查考生所学内容,查漏补缺。
部分学科专业知识与运用
章自然地理/2
考情分析/2
考点精讲/3
节地球仪与地图/3
第二节行星地球/12
第三节地球上的大气/28
第四节地表形态的塑造/47
第五节地球上的水/66
第六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
差异性/74
第七节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
影响/77
第二章人文地理/84
考情分析/84
考点精讲/85
节人口/85
第二节城市(城镇)/92
第三节产业/101
第四节交通运输/116
第五节区域合作/120
第六节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124
第七节人地协调发展/128
第三章区域地理/137
考情分析/137
考点精讲/137
节世界地理概况/137
第二节世界地理分区/144
第三节中国地理概况/168
第四节中国地理分区/190
第四章其他地理知识/201
考情分析/201
考点精讲/201
节旅游地理与自然灾害/201
第二节地理学发展概述/210
第三节自然地理学/213
第四节人文地理学/226
第五节经济地理学/230
第六节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241
第二部分课程标准与教学知识
章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52
考情分析/252
考点精讲/252
节《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的部分内容/252
第二节《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20年修订)》的部分内容/263
第二章地理教学知识/276
考情分析/276
考点精讲/276
节地理教学方法/276
第二节地理教学技能/286
第三节地理教学媒体/307
第四节地理教学评价与反思/311
第五节教学材料分析题的作答
思路与技巧/317
第三章地理教学设计/327
考情分析/327
考点精讲/327
节地理教学设计概述/327
第二节地理教学设计的构成要素/329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346
部分学科专业知识与运用
考纲要求考试大纲中的考试目标要求考生了解地理科学的特点,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运用空间思维等地理科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历年考情在历次考试中,本部分考查内容所占分值接近整体分值的一半,主要考查题型为单选题和材料分析题,在简答题和教学设计题中也有涉及,主要考查地理学科专业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本部分内容本部分内容包括四章,分别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和其他地理知识,精心整理并编写了学科专业知识的大部分考试内容,有一定的结构和体系,有详有略,精讲考点,进行了考情分析,提供了备考点拨,力求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章自然地理
考情分析
本章考点 核心考点 主要考查题型
地球仪与地图 地图的基本知识,如地图投影、比例尺和方向等 单选题、
材料分析题
经纬网地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行星地球 地球自转和公转特征 单选题、简答题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如时间的计算、晨昏线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如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日出和日落、二十四节气等
地球上的大气 等压线分布图和气候统计图的判读 单选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天气系统的类型及其天气特征
气候的类型、特征、分布和成因
地表形态的塑造 岩石,如岩石类型及特征 单选题、
材料分析题
地质构造,如褶皱
板块,如板块分布、运动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地貌,如地貌类型及其成因
地球上的水 水循环,如水循环的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单选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洋流,如洋流的分布及影响
河流的水文特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三种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和成因 单选题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候、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单选题、
材料分析题
考点精讲
节地球仪与地图
本节的主要考查内容是地图的相关知识,如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经纬网地图的判读、地图投影、比例尺的计算、方向的判读等,其中等高线地形图的考查频率较高,地图投影知识在第四章的地图内容中。这些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一、地球仪与经纬网
(一)地球与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2.地球仪
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其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心:地球的球心,即图1-1-2所示的O点。
地轴:地球自转所围绕的假想的轴,经过地心,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其中指向北极星的一端为北极,另一端是南极。
赤道:垂直于地轴的地球大圆(地球大圆是环绕地球一周以地心为圆心的圆)。
(二)经纬网
1.纬线与纬度
纬线:与地轴垂直、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间相互平行,长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纬度相当于为区分各条纬线而命的名字。将赤道定为0°纬线。某地到地心的连线与赤道所在平面的夹角的度数即为当地纬度的大小。(见图1-1-2)自赤道向两极纬度值增大。
赤道将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向北纬度值增大。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向南纬度值增大。南、北纬的范围各为90°。北极点的纬度为90°N,南极点的纬度为90°S。低、中、高纬度的划分见图1-1-3。
2.经线与经度
经线:南北两极之间短距离的连线,又称子午线,是地球大圆的一半。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经度相当于为区分各条经线而命的名字。将经过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某地经线所在平面与本初子午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的度数即为当地经度的大小。(见图1-1-2)自0°经线向两侧经度值增大。
0°经线以东为东经,用“E”表示,向东经度值增大;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W”表示,向西经度值增大。东、西经的范围各为180°。东、西经180°经线重合。
20°W经线和160°E经线构成经线圈,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经线以东至160°E经线是东半球,20°W经线以西至160°E经线是西半球。
3.经纬网的形成
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共同组成了经纬网。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都可以用相应的经纬度来表示,如北京的地理坐标是(40°N,116°E)。
4.经纬网的应用
(1)定位
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经纬度位置表示地理事象的位置。
(2)确定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指向北极的方向为向北,指向南极的方向为向南。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顺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为向东,反之向西,但是所经过的经度范围须小于180°。
根据纬度确定方向:北纬增大的方向为北,南纬增大的方向为南。北半球纬度值大的地方在北,南半球纬度值大的地方在南。
根据经度确定方向:东经经度值增大的方向为东,西经经度值增大的方向为西。同为东经则经度值大的地方在东。同为西经则经度值大的地方在西。分属于东西经,两地经度之和小于180°,属于东经的地方在东;两地经度之和大于180°,则属于东经的地方在西;两地经度之和等于180°,则无东西之分。
(3)计算距离
地球大圆包括赤道和各经线圈,周长约为4万千米,赤道上经度共等分为360°,各经线圈纬度共等分为360°,所以赤道上经度相差1°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及任何经线上纬度相差1°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均约为40 000/360 km,即111 km(见图1-1-5)。
纬度越高,纬线的长度越小,纬线上经度差相同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越小。同一纬线上经度相差1°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约为111×cos φ° km,其中φ°为当地的纬度值(见图1-1-5)。这样同一纬线上的两地只要给出其经度差n°和所在纬度φ°,即可算出两地在纬线上的距离为n×111×cos φ° km。
同一经线上,若已知两点之间的纬度差n°,则可算出两点之间的距离为n×111 km。任意两点南北向的距离也可这样根据两点纬度差计算得出。
地球表面两点之间的短距离为两点所夹的经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长度。
(4)对称问题
①关于赤道对称的两个纬线圈的纬度值相同,所在南北半球相反。
②关于地轴对称即相对的两条经线恰好构成一个经线圈,其经度值之和为180°,东西经相反。
③地表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为对跖点。对跖点的纬度值相同,南北纬相反;经度值之和为180°,东西经相反。例如,地球表面A点(40°N,100°W)与B点(40°S,80°E)互为对跖点。对跖点同时是位于地球直径两端的点,是地表距离远的两点,相距约两万千米(地球大圆一半的长度)。
二、地图
(一)地图的概念
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像。
地图的种类很多,其根据不同的需求有不同的类型,包括地形图、政区图、人口图、交通图等。
(二)地图三要素
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是地图较为重要的三个要素。
1.方向
地图上方向的判读方法:①有经纬网的,依据经纬网进行判读。②有指向标的,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一般为北方。③无特殊说明的,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
2.比例尺
(1)概念和公式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为比例尺的平方,即如果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n倍,则实际面积是图上面积的n2倍。
经典真题
(2021下·单选)若某块耕地面积为6.25平方千米,其在图上面积为25平方厘米,则该图的比例尺是()。
A.1∶10 000 B.1∶50 000 C.1∶100 000 D.1∶500 000
【答案】B。解析:该图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为25 cm2/6.25 km2,再进行开方,计算可得比例尺为1:50 000。
(2)表示形式
数字式: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如1∶100 000。
线段式:在图上用线段标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如 。
文字式:用文字表述,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3)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比例尺大小即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的大小。
比例尺越大,其分数表示的分母越小,表示内容越详细,精度越高,图幅相同时表示范围越小,表示范围相同时图幅面积越大。
比例尺越小,其分数表示的分母越大,表示内容越简单,精度越低,图幅相同时表示范围越大,表示范围相同时图幅面积越小。
3.图例和注记
图例是地图上用符号和色彩等表示地理事物的释义和说明。
注记是在地图上起说明作用的各种文字或数字等,如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标注,海拔和气压等的数字标注等。右图中右侧的为图例,图中的海拔和经纬度等为注记。
(三)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属于典型的等值线图。等值线图还包括等压线图、等温线图、等深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
1.相关概念
(1)海拔和相对高度
海拔也叫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的高度之差。
(2)等高线
等高线是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即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上的数字为海拔值。
等高线的基本特征如下。
①同线等高: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同。
②同图等距:同一幅地图中,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相同。
③闭合曲线:等高线是闭合曲线,由于图幅限制会出现部分不闭合的现象。
④不同等高线之间不相交、不重合、不分支,陡崖和悬崖(等高线重合)除外。
2.判读
(1)海拔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上,若某地在等高线上,则其海拔就是其所在等高线的数值;若不在等高线上,则其海拔在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范围内。
特殊的等高线如图1-1-7所示。300 m闭合等高线内海拔低于300 m;500 m闭合等高线内海拔高于500 m。规律口诀是“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2)坡度的判读
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小。在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相对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