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20120114
1.知名学者黄一农先生“红学”研究又一力作
2.解读《红楼梦》世界之外,另一个少有人知道的曹雪芹
本书是知名学者黄一农先生研究《红楼梦》外之曹雪芹的专著。作者围绕“红学”“曹学”多年来已乏人问津的两桩公案——《种芹人曹霑画册》及《废艺斋集稿》的真伪这两个核心,充分利用大数据,以“e考据”(融通传统与数字的新研究方法)之法,爬梳、分析旧资料,得到了许多新证。作者从文献学、科技史、文艺学等多学科角度,研究曹雪芹的生命轨迹和《红楼梦》之外的著作,还原曹雪芹所处时代的情景与家族关系,呈现出一位具有悲悯意识和人文情怀的伟大作家形象。
凡 例 …………………………………………………………………………………………………….x
自 序 ……………………………………………………………………………………………………xi
上篇:《种芹人曹霑画册》
章 遭漠视的《种芹人曹霑画册》………………………………………003
一、《种芹人曹霑画册》再现……………………………………………………………….003
二、《种芹人曹霑画册》述略……………………………………………………………….010
三、小结………………………………………………………………………………………………..041
第二章 曹雪芹与闵大章交游网络的重叠………………………………….043
一、论闵大章即闵焕元………………………………………………………………………….043
二、宜兴闵氏与曹雪芹泛交游圈的往来………………………………………………..056
三、小结………………………………………………………………………………………………..080
第三章 曹雪芹与陈浩、陈本敬父子的互动……………………………..081
一、《李谷斋墨山水、陈紫澜字合册》的发现……………………………………..081
二、陈浩、陈本敬父子的生平事迹………………………………………………………..095
三、陈浩父子与曹雪芹交游网络的重叠………………………………………………..102
四、陈浩可否于辛巳秋日在北京题跋?………………………………………………..109
五、画册中的陈本敬跋是否真迹?………………………………………………………..121
六、小结………………………………………………………………………………………………..127
第四章从曹雪芹的别号“竹堂”论其泛交游圈……………………..129
一、敦诚与弘晓合作的《红楼梦》图咏………………………………………………..130
二、汪苍霖与弘晓、敦诚间的交游………………………………………………………..146
三、长期任弘晓幕客的张宾鹤……………………………………………………………….155
四、从诗赋上的相互影响谈泛交游圈…………………………………………………….167
五、《种芹人曹霑画册》证真的理由…………………………………………………….180
下篇:《废艺斋集稿》
第五章《废艺斋集稿》的真伪公案…………………………………………..191
一、《废艺斋集稿》的出世与消失………………………………………………………..191
二、《废艺斋集稿》的内容概要……………………………………………………………197
三、《南鹞北鸢考工志》的文本……………………………………………………………213
四、析辨先前对《南鹞北鸢考工志》的质疑…………………………………………250
五、小结………………………………………………………………………………………………..271
第六章 懋斋盛会中重要当事人“惠哥”考辨…………………………273
一、“惠哥”究竟是“敦惠”还是“惠敏”?……………………………………..276
二、玉牒中的惠敏………………………………………………………………………………….293
三、惠敏与李煦的亲缘关系…………………………………………………………………..298
四、小结………………………………………………………………………………………………..303
第七章 对懋斋盛会中主要参与者的追索………………………………….305
一、“□舅钮公”指国舅钮祜禄氏伊松阿…………………………………………….306
二、“过子龢”应即董邦达认识的过秉钧…………………………………………….324
三、曹雪芹著述中的风筝与北京的“风筝于”……………………………………..340
四、小结………………………………………………………………………………………………..372
第八章 对懋斋盛会中被鉴定画作的析探………………………………….387
一、前言………………………………………………………………………………………………..387
二、曹雪芹与《元人如意平安》……………………………………………………………391
三、商祚所画的《秋葵彩蝶图》……………………………………………………………412
四、小结………………………………………………………………………………………………..419
第九章 《废艺斋集稿》等相关文本的证真……………………………..421
一、方法论:证真vs.造伪…………………………………………………………………….422
二、余论:宿命vs.换跑道…………………………………………………………………….428
三、梦欲成真梦亦真……………………………………………………………………………..434
本书重要人物之生卒…………………………………………………………………443
参考文献…………………………………………………………………………………….445
附录目次:
1.1全国书画鉴定组与《种芹人曹霑画册》……………………………………004
1.2寻“芹”记:亲历《种芹人曹霑画册》的重现…………………………007
1.3曹雪芹三百周年冥诞(1716—2016)纪念派对………………………….024
1.4八大山人与曹霑写生册上所画之瓜……………………………………………033
1.5闵大章所题之王虞凤诗《春日闲居》……………………………………….037
2.1红圈中人对“闵焕元即闵大章”之说的质疑…………………………….051
2.2周于礼社交圈中的同年及师生关系……………………………………………076
3.1秋日起自立秋并止于立冬小考…………………………………………………..113
4.1宜泉的朋友周鲁瞻小考……………………………………………………………..173
4.2与余英时先生在普林斯顿论红…………………………………………………..185
5.1《废艺斋集稿》与礼亲王府………………………………………………………193
5.2金福忠家藏的风筝谱…………………………………………………………………229
7.1明清赐第小考…………………………………………………………………………….308
7.2承恩公凌住父子所受的恩宠………………………………………………………315
7.3董邦达是否为贾雨村的创作原型?……………………………………………326
7.4清代出仕的终南捷径:官学教习与内阁中书…………………………….337
7.5《红楼梦》各本所记放风筝内容的异同……………………………………344
7.6灯市口开冥衣铺的“风筝于”…………………………………………………..366
7.7曹雪芹好友为何未提及他尝作《红楼梦》?…………………………….374
9.1证真“红楼梦外”课题中待努力的部分……………………………………424
图表目次:
1.1《种芹人曹霑画册》的鉴定资料……………………………………………….005
1.2贵州省博物馆藏《种芹人曹霑画册》(一)…………………………….011
1.3贵州省博物馆藏《种芹人曹霑画册》(二)…………………………….012
1.4贵州省博物馆藏《种芹人曹霑画册》(三)…………………………….013
1.5《种芹人曹霑画册》中的印章释文……………………………………………016
1.6《种芹人曹霑画册》上“云中”闲章的辨识…………………………….017
1.7《种芹人曹霑画册》中钤用的“闰周”印………………………………..019
1.8 2016年8月在贵州省博物馆观览《种芹人曹霑画册》………………..026
1.9纪念曹雪芹三百周年冥诞而在港台所举办的文会……………………..028
1.10纪念曹雪芹三百周年冥诞而在北京所举办的文会……………………..029
1.11 八大山人所画之西瓜、东陵瓜或青门瓜…………………………………….034
1.12王虞凤诗句“浓阴柳色罩轻纱”之异文……………………………………038
1.13陶宏为曹頫所绘的《拟元人海棠十种》……………………………………040
2.1《吴兴闵氏宗谱》中的闵焕元及其亲长……………………………………046
2.2古人在书画作品上以“姓 字”款署之例………………………………….047
2.3《清代朱卷集成》中与闵焕元相关的材料………………………………..050
2.4《桐城陈洲刘氏支谱》中涉及刘大櫆兄弟的材料……………………..057
2.5刘大櫆与陈浩父子的交往及其受馆之记事………………………………..058
2.6康亲王永恩涉及刘大櫆之诗文…………………………………………………..059
2.7《吴兴闵氏宗谱》中的闵氏著述录……………………………………………061
2.8周于礼《北行小草》的书影………………………………………………………062
2.9闵焕元与曹雪芹间可能存在的人脉网络(一)…………………………065
2.10闵焕元与曹雪芹间可能存在的人脉网络(二)…………………………066
2.11瑚玐的小传及宦历…………………………………………………………………….068
2.12周于礼与敦诚家的往还……………………………………………………………..070
2.13《峨山名人遗著》所收涉及周于礼及其亲友的诗文………………….073
2.14《滇南诗略补遗》中的周于礼诗……………………………………………….074
2.15周于礼的墓志铭及清国史馆传稿……………………………………………….075
2.16周于礼所赋《乙未春,余请急归……》之诗序…………………………077
2.17乾隆三十八年冬的《大清职官迁除题名录》…………………………….078
2.18罗典为周于礼所撰的墓表………………………………………………………….079
3.1《李谷斋墨山水、陈紫澜字合册》之内容与示意图………………….082
3.2《陈紫澜墨迹》之部分书影………………………………………………………087
3.3文献中之“芹溪”与曹雪芹………………………………………………………088
3.4李世倬的履历档案…………………………………………………………………….091
3.5乾隆二十二年旗人于鍹讹诈陈浩银两一案………………………………..096
3.6郭益埥所撰的陈浩墓表……………………………………………………………..097
3.7《清贾全画二十七老、沈初书诗》图卷中的陈浩……………………..100
3.8乾隆三十五年春陈本敬为《小窗幽纪》所撰之序……………………..101
3.9陈浩与其在乾隆朝翰林院中的同寅……………………………………………101
3.10陈浩诗集中与周于礼的互动………………………………………………………103
3.11周于礼《听雨楼法帖》残本中的陈浩识语(部分)………………….104
3.12米芾的《研山铭帖》…………………………………………………………………105
3.13陈本敬和史积容两翁婿跋明代张经的画山水册…………………………108
3.14陈浩所记他于乾隆二十六年秋日赴阙祝寿之材料……………………..111
3.15陈浩任大梁书院山长的资料………………………………………………………112
3.16乾隆《直隶相距程限册》中所记从北京至开封的程限………………116
3.17清代地图中从开封至北京的路程图……………………………………………117
3.18陈本敬书迹之比较…………………………………………………………………….122
3.19书法作品《陈本敬书诗稿》中所录之陈浩诗作…………………………124
3.20《竹溪沈氏家乘》第十四世中拥有较高科名的族人………………….125
3.21各文本中的陈本敬签名与钤印…………………………………………………..127
4.1弘晓(号冰玉主人)与敦诚(字敬亭)的往来诗文………………….132
4.2清代香奁体诗的典型内容………………………………………………………….133
4.3敦敏和敦诚诗文集中提及的“竹堂”和“潇洒轩”………………….141
4.4法式善《存素堂诗初集录存》中的竹堂与松堂…………………………145
4.5乾隆朝缙绅录中之汪苍霖………………………………………………………….148
4.6汪苍霖与敦敏及敦诚兄弟之诗文往还……………………………………….151
4.7弘晓《明善堂诗集》中涉及汪苍霖(号易堂)的大量诗题………153
4.8汪苍霖(号抑堂、易堂)与友人张宾鹤、永的酬答………………154
4.9永忠《延芬室集》中提及的张宾鹤……………………………………………156
4.10张宾鹤与八旗贵族、汉人庶常(如周于礼、卢文弨)的唱和…..157
4.11张宾鹤《云汀诗钞》中的前序…………………………………………………..159
4.12张宾鹤与康亲王永恩的诗歌往来……………………………………………….161
4.13乾隆二十二年李世倬为赵佩德(琭亭)所绘的《对松山图》…..162
4.14沈廷芳《隐拙斋集》中所提及的部分人脉网络…………………………165
4.15恒仁《月山诗集》中有关沈廷芳(椒园)
及沈德潜(归愚)的诗文………………………………………………………………..166
4.16宜泉《春柳堂诗稿》中可能已被指认的人物…………………………….168
4.17张宾鹤、宜泉与永忠诗集中的“鱼鱼雅雅”等叠字………………….171
4.18宜泉《春柳堂诗稿》中的人脉网络……………………………………………172
4.19民国《毗陵周氏宗谱》中的周鲁瞻(名寿)…………………………….174
4.20《种芹人曹霑画册》及《李陈合册》中的人脉网络………………….183
4.21《种芹人曹霑画册》款署的“竹坣”……………………………………….184
4.22余英时先生跋笔者高清仿制的《种芹人曹霑画册》………………….187
5.1 2012年6月笔者首度造访孔祥泽先生………………………………………….192
5.2民国三十年前后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的教职员资料………………192
5.3清宗室定承的世系…………………………………………………………………….194
5.4曹氏风筝中肥扎燕画诀的各种版本……………………………………………201
5.5曹氏风筝中肥燕正图扎糊诀的各种版本及其扎法……………………..202
5.6曹氏风筝中肥燕倒图扎糊诀的各种版本……………………………………203
5.7《此中人语》内被抄存出的《肥扎燕画法》……………………..205
5.8曹氏肥燕风筝图样与歌诀间的对应……………………………………………207
5.9“四世同堂”肥扎燕风筝上的寓意……………………………………………208
5.10各种曹氏肥扎燕风筝…………………………………………………………………209
5.11孔祥泽所绘的风筝图样……………………………………………………………..210
5.12曹雪芹在《岫里湖中琐艺》中所绘《乌金翅图》及画论………….212
5.13乾隆二十四年董邦达为《南鹞北鸢考工志》所撰之序………………214
5.14丁亮先于康熙初期所制作的“文人版”苏州版画……………………..215
5.15曹雪芹泛交游圈中之八旗文士…………………………………………………..217
5.16曹雪芹泛交游圈中之进士………………………………………………………….218
5.17孔祥泽抄出的曹雪芹《南鹞北鸢考工志》自序…………………………220
5.18曹雪芹《南鹞北鸢考工志》原序残存之双钩复印件………………….221
5.19“中国方志库”中的“艰”字…………………………………………………..222
5.20“中国方志库”乾隆刊本中的“泫”字……………………………………223
5.21曹雪芹《南鹞北鸢考工志》自序的精抄件………………………………..225
5.22宋柏山对金福忠家藏风筝谱的记述……………………………………………230
5.23北京故宫博物院现藏之清末宫廷风筝……………………………………….231
5.24宋柏山声称由金福忠亲笔绘赠的风筝图样………………………………..233
5.25孔祥泽1984年日记中所记载的北京风筝界流派…………………………235
5.26北京扎绘沙燕风筝的主要递传群体……………………………………………237
5.27宋柏山所摹绘内务府专用的黄鹂风筝……………………………………….238
5.28孔祥泽借抄自金福忠藏本的《瓶湖懋斋记盛》残文………………….240
5.29敦敏《瓶湖懋斋记盛》之识读(一)……………………………………….241
5.30敦敏《瓶湖懋斋记盛》之识读(二)……………………………………….242
5.31敦敏《瓶湖懋斋记盛》之识读(三)……………………………………….243
5.32敦敏《瓶湖懋斋记盛》之识读(四)……………………………………….244
5.33历代方志中对咸丰帝名偏旁字是否避讳的做法…………………………246
5.34孔祥泽所写《懋斋记盛的故事》(1971)的头尾……………………..248
5.35乾隆朝北京内城西南角的平湖…………………………………………………..252
5.36平湖与梅瓶的形状…………………………………………………………………….254
5.37董邦达在序中对虚字“矣”的用例……………………………………………256
5.38敦敏于乾隆二十三年返京后的活动……………………………………………258
5.39《考槃室诗草》序跋及其中的《自题画石》诗…………………………262
5.40敦敏和敦诚在诗文中对曹霑的称谓……………………………………………267
6.1《瓶湖懋斋记盛》和《懋斋记盛的故事》提及之惠哥………………274
6.2 1977年下半年冯其利与马进访问金福忠的逐字稿……………………..280
6.3孔祥泽在吴恩裕刊于《文物》之文上所作的批语……………………..283
6.4孔祥泽《有感于“巧合”而记》一文之原稿…………………………….284
6.5赵雨山与孔祥泽两家的风筝缘…………………………………………………..287
6.6孔祥泽所记赵雨山临终之嘱托…………………………………………………..288
6.7孔祥泽与费保龄合作复原的曹氏扎燕风筝图样…………………………289
6.8吴恩裕1979年去世前在《人民画报》上发表的文章………………….290
6.9孔祥泽在吴恩裕刊于《人民画报》之文上所作的批语………………291
6.10《爱新觉罗宗谱》中的惠敏………………………………………………………295
7.1《钮祜禄氏弘毅公家谱》中所记的承恩公凌住父子………………….313
7.2《钮祜禄氏弘毅公家谱》中所记承恩公凌住的孙辈………………….314
7.3崇庆皇太后八十大寿时同游香山的二弟伊松阿…………………………318
7.4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崇庆皇太后的八旬写真………………………………..319
7.5伊松阿的亲朋网络…………………………………………………………………….322
7.6《瓶湖懋斋记盛》和《懋斋记盛的故事》提及之过子龢………….324
7.7嘉庆《锡山过氏宗谱》中的过秉钧及其亲友…………………………….330
7.8 1951年《锡山过氏宗谱》中的过秉钧及其亲友…………………………331
7.9顾贽及其家人的任官履历………………………………………………………….333
7.10乾隆《御批历代通鉴辑览》编辑群中的内阁中书……………………..339
7.11永忠于乾隆十七年所赋的风筝诗……………………………………………….341
7.12庚辰本《石头记》第七十回末放风筝的内容…………………………….347
7.13《红楼梦》各本第七十回末放风筝内容的异同…………………………348
7.14《红楼梦》梦稿本第七十回末的更订过程………………………………..349
7.15《红楼梦》各本第七十回中有关沙雁风筝的记载……………………..350
7.16沙燕与芦雁………………………………………………………………………………..351
7.17清末民初的《三国志》说唱钞本鼓词……………………………………….351
7.18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清明上河图》清院本上的风筝………………352
7.19民初北京风筝摊中的沙燕及美人风筝……………………………………….354
7.20用来“系铃鸽尾”的鸽哨………………………………………………………….355
7.21董邦达序《南鹞北鸢考工志》时所提及的风筝…………………………356
7.22 十九世纪中叶西人所绘清人在重阳节放风筝的情景………………….359
7.23靠风力把物品沿风筝线送上天的小玩意儿“送饭的”………………361
7.24《红楼梦》中所提及放风筝时“打顶线”的技巧……………………..362
7.251936年老北京风俗图上的“二郎庙”………………………………………..364
7.26“风筝于”传人彭镇骧所整理该派风筝尺码的小折子………………365
7.27老北京的冥衣铺………………………………………………………………………..367
7.28 北京梁实秋故居以及火神庙门前的风筝铺………………………………..369
7.29彭元瑞为其师董邦达所撰的行状……………………………………………….380
7.30董邦达传及其小照…………………………………………………………………….381
7.31董邦达的《山居图》及其上的题跋……………………………………………382
7.32孔祥泽于1984年所撰纪念曹雪芹之祭文…………………………………….385
8.1孔祥泽《懋斋记盛的故事》中鉴画内容的原稿…………………………388
8.2《懋斋记盛的故事》中曹雪芹与董邦达的鉴画叙述………………….389
8.3《懋斋记盛的故事》中提及的《宋李龙眠如意平安》………………393
8.4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人卞庄子刺虎图》………………………………..395
8.5李公麟《西岳降灵图》与《海仙十八描法》中的铁线描………….396
8.6故宫点查报告中的《商祚秋葵图》与《元人如意平安》………….399
8.7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元人如意平安》原件与各文献记述的对比……………..403
8.8胆瓶以及外裹锦袱的花瓶………………………………………………………….405
8.9清宫藏画上钤盖乾隆五玺的位置……………………………………………….407
8.10乾隆帝于二十六年夏所绘的《瓶莲图轴》………………………………..409
8.11《元人如意平安》上的灵芝盆景……………………………………………….410
8.12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代《商祚秋葵图》……………………………………413
8.13《石渠宝笈初编》中著录的《商祚秋葵图》…………………………….416
8.14内务府档案中的《商祚秋葵图》和《元人如意平安》………………417
9.1《南鹞北鸢考工志》等相关文本中的人脉网络…………………………427
9.2笔者两段学术生涯所交错的九爷府(原怡亲王弘晓的府邸)…..429
9.3曹雪芹及其朋辈的相关诗文………………………………………………………437
9.4何怀硕先生节录的敦诚《佩刀质酒歌》……………………………………440
今天的讲座异乎寻常的精彩,此一疑案(《废艺斋集稿》的真伪)几乎可以定谳矣,依我的观察,提出反证的机会微乎其微,吴恩裕先生有知,当因冤抑得洗而老泪纵横! ——刘梦溪
(三)诗画与意境
敦诚的《四松堂集》中有一则笔记,称:
余昔为白香山《琵琶行》传奇一折,诸君题跋不下数十家,曹雪芹诗末云:“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亦新奇可诵。曹平生为诗大类如此,竟坎坷以终。余挽诗有“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之句,亦驴鸣吊之意。
知曹雪芹曾跋敦诚为《琵琶行》所写的传奇,惜该诗现仅存“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两残句,意谓白居易(因曾官太子少傅,故谓“白傅”)这位诗坛中神灵般的人物,若知道敦诚把他得意的《琵琶行》编写为戏曲,一定会极开心地叫他那两位在阴间的家姬小蛮与樊素,以其能歌善舞的才艺照本粉墨演出。《红楼梦》在第九十二回记宝玉列举一些古代知名女性时,也曾提及小蛮和樊素。
前引敦诚文之“驴鸣吊”,典出《世说新语·伤逝》,记三国魏王粲(字仲宣)的事迹曰:“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意指在悼念过世友人时,特别模仿其生前的习好或长项以表缅怀之情。敦诚或因极欣赏雪芹“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诗中的奇气,遂在挽雪芹的诗中赋出“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句,以作驴鸣之吊,敦诚对自己的这两句诗显然极为得意。
虽然敦诚在前引笔记中并未给出雪芹跋其《琵琶行》传奇的时间,但因敦敏《懋斋诗钞》第96题有《题敬亭琵琶行填词后二首》,曰:
西园歌舞久荒凉,小部梨园作散场。
漫谱新声谁识得?商音别调断人肠。
红牙翠管写离愁,商妇琵琶湓浦秋。
读罢乐章频怅怅,青衫不独湿江州。
其首偶句中的“场”及“肠”均属七阳韵,与“定教蛮素鬼排场”同,第二首的“秋”及“州”则属十一尤韵,知雪芹与敦敏等数十友人曾为敦诚填词的《琵琶行》一起和韵题跋。而从《懋斋诗钞》的编年体判断,敦敏前诗大概作于乾隆二十七年壬午岁的春、夏间。也就是说,曹雪芹的和诗乃赋于他过世(“壬午除夕”)前不久,而先前红学界对曹雪芹在《红楼梦》之外的诗文,就只公认有“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这两残句。
红学前辈刘梦溪教授虽对拙著《二重奏》谬誉有加,但初却不太认同笔者在书中对《种芹人曹霑画册》所作的正面评价,他认为此册页中的八幅画以及前述“披图空羡东门味,渴死许多烦热人”之题画诗皆水平低落,指称:“笔墨臃堆鄙俗,无论如何无法与‘击石作歌声琅琅’而又善画石的雪芹曹子联系起来”,且谓该诗与雪芹已知的“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奇句有天壤之别。
查先前红学中人(包含刘梦溪教授在内),多只看过赵荣文中不够清楚的《画册》翻拍照,虽然对此作品水平的评价往往见仁见智,但我们也必须理解曹雪芹是以小说名世,他的字、画或仅属一般文人水平,如闵大章的字就较其灵动。
那“种芹人曹霑”的自题诗是否艺术水平不高?其实,先前学者多未能深入赏析。该诗有云:
冷雨寒烟卧碧尘,秋田蔓底摘来新。
披图空羡东门味,渴死许多烦热人。
作者应是透过汉初召平于长安城东门旁隐居种瓜的故事,让归隐的种瓜人(作者自喻)与世俗的烦热人产生强烈对比。全诗可略释为:在雾茫茫且飘着冷雨的沙地之上躺着一颗颗碧绿的瓜,而那些刚摘自秋天瓜田底部藤蔓上的,尤其显得新鲜。当观者展阅这张图时,会遥想并羡慕起召平所种“东陵瓜”的美味(所谓“东门味”),并令世俗间许多烦躁闷热的人均望图兴叹,渴求而不可得。此当然无过于曹雪芹另半首诗“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的水平,但尾联“披图空羡东门味,渴死许多烦热人”的整体意境仍不差。
至于画中之瓜的形与叶为何颇异于现在的西瓜,此或因雪芹只不过是透过其想象中的“东陵瓜”,欲画出他对田园生活的渴望,期许自己能追随召平归隐的脚步,故应不可径以是否写实的角度批判之(附录1.4)。
附录1.4
八大山人与曹霑写生册上所画之瓜
明清之际名画家八大山人(本名朱耷〔音“搭”〕,法名传綮〔音“庆”〕,号广道人;1624—1705)的作品中不乏以瓜为题材者,或许可拿来与曹霑画册中的瓜相参照。八大山人现存早之画作《传綮写生册》中,就有双瓜图一开(图表1.11上),从该图左上方所题之“和盘拓出大西瓜”句,知作者自认其所画乃西瓜。此画册成于顺治十六年(1659)己亥岁,曾为江西巡抚宋荦(1633—1714;曹寅同事兼好友)之子宋致所有,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八大山人的一幅绢本墨笔《花果图卷》(图表1.11下),题有“写此青门贻,绵绵咏长夏。 举之须二人,食之以七月”等句,因召平隐居种瓜之处在长安东门,而东方尚青,故“青门”亦即“东门”,而该“青门”之瓜与《传綮写生册》上之西瓜或《种芹人曹霑画册》中具有“东门味”之瓜的外形皆十分相近。
或因汉初之召平原有秦东陵侯的身份,此与八大的明遗民背景颇多呼应,叶丹在其《过八大山人》诗中,遂亦有“东陵(农按:亦有文献作“青门”)旧业在,零落种瓜人”句。 换句话说,曹霑所画之东陵瓜确与八大山人前引作品中的西瓜或青门瓜如出一辙。 巧合的是,《种芹人曹霑画册》第二开上发芽的芋头也与《传綮写生册》颇相近(图表1.11中右)。但曹霑之瓜若与中国三峡博物馆所藏另一幅八大山人所画东陵瓜之形与叶相比,则似乎又不太一样。王澍在康熙六十年题现藏北京故宫的《鱼石图》时,即点出八大作画的特色在“不求形似”,但求“神解”。
当然,如根据网上一些红友的“逻辑”,我们仍无法证明当时确实存在此种“状貌傀奇”的西瓜或青门瓜,因质疑者也可以“八大山人不应如此无知”或阮籍早就指称东门瓜应为“五色”等理由, 抨击《传綮写生册》或《花果图卷》非八大山人之作品!
其实,无论八大山人或曹霑所画之瓜,或均属率性为之,唯求其神韵,以凸显画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且后人不见得对青门瓜是何物有共识,如元周权《西瓜》诗就直指“当年传种非东陵”,清揆叙《西瓜》诗称此物“迥异青门种”,清朱彝尊《柳梢青(西瓜)》一词也有“乞种边庭,极知风味胜似东陵”句,其注并引《五代史》称:“西瓜,萧翰破回纥,得种归,因产西域,故名西瓜。”指出五代始传华的西瓜并非汉代的东陵瓜或青门瓜。然而,我们从明沈一贯《邵世忠送西瓜》中的“君家原是东陵种,种得青门五色瓜”句,以及清尤侗《西瓜》诗的“东陵侯去久,佳种至今存”句,又可发现古人亦有视两者为同种者。
巧合的是,有红友近发现释弘敏与八大山人师徒有唱和诗,也与曹霑的《画册》诗同以“尘”“新”“人”为韵字,再考虑到曹画的写意风格明显是与八大山人的简笔源出一脉,不知曹雪芹的诗画曾否受八大的影响?曹雪芹前述画册的定位应是所谓的文人画,想要表达其对乡野生活的向往,而非将画当作涂抹形象的工具。此故,他会在画册中两度钤用“写意”之闲章,点出其画不可径以写实角度视之。而其友人在题画时,也多从此角度尝试与他互动。
另值得注意的是,第六开曹雪芹自题七绝的韵脚(绝句讲求一韵到底,第二、四句必押,句随意,第三句不押)竟然与小说第十八回林黛玉五律(偶句必押韵,奇句随意)的用字相同,如后诗有云: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其中的“尘”“新”“人”“频”皆属上平十一真韵(常用约有近百字)。虽然前人之诗偶亦可见韵脚用字相同者,但此仍属难得的巧合,应有机会进一步从旁呼应“种芹人曹霑”与《红楼梦》作者间之关系。
综前所述,我们可以发现闵大章在开用“谁识田间至味否”、在第二开用王虞凤的《春日闲居》(有“庭草黄昏随意绿,子规啼上木兰花”句描写家园中的恬静与闲适;参见附录1.5)、歇尊者在第三开借赵嘏的《长安晚秋》(有“鲈鱼正美不归去,空带南冠学楚囚”之名句)、闵大章在第四开用杜甫“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句、陈本敬在第五开用李清照《如梦令》中惜花伤春之语、陈本敬在第七开用江村渔父、铭道人在第八开用深山仙芝等等句意,以呼应曹霑透过画中各农渔品物(蔬果、草木、鸬鹚等)、诗中的召平种瓜故事以及闲章“云中”,所一再表露出的离群避世情怀。亦即,此画册各题诗的焦点应多是为了呼应作者的归隐之情或对田园生活的渴望,而非是针对所画的品物,雪芹此时应已在北京西郊闲居。
附录1.5
闵大章所题之王虞凤诗《春日闲居》
沈治钧新近指出闵大章在《种芹人曹霑画册》中所题王虞凤(字仪卿,福建侯官人,万历中卒,年十七)的《春日闲居》,有可能对此文物是否近人造伪一事提供论证。此因该题字曰:
浓阴柳色罩轻纱,风送炉烟一缕斜。
庭草黄昏随意绿,子规啼上木兰花。
而沈氏发现此诗在文献中出现异文:如有“柳色 / 草色”“轻纱 / 窗纱”“炉烟 / 炉香”之别,特别是首句“轻纱”的“轻”字,明显异于明清以迄民国的十几种文献(图表1.12)。而若近代通行的诗选皆如此,则造假者或不太可能创出“浓阴柳色罩轻纱”句。
又,沈治钧也指出2015年中国嘉德于北京举办的第42期拍卖会中,有乾隆唐英款大插屏官窑瓷板一件(编号2323),正面是釉下彩青花花卉,背面则在高70厘米,宽50厘米的白瓷上书以七言绝句一首(无原作者名及诗题),落款为“唐英”,钤“唐英之印”和“隽公”两黑地白字之红印,其诗句与闵大章所题无异,仅“啼”字写成了本字的“嗁”(图表1.12)。
唐英(1682—1756),字隽公,内务府籍,自幼供役于养心殿二十余载,雍正六年八月奉怡亲王允祥之命督监江西窑务。曹家在其前亦曾奉差烧造御器,康熙帝于五十九年二月即尝朱批曹頫奏折曰:“近来你家差事甚多,如磁器、法琅之类,先还有旨意、件数,到京之后,送至御前览完才烧法琅。”而唐英也早在雍正元年二月即奉怡亲王命参与瓷器的画样工作,知其与曹頫理应相识。再者,迄雍正三年之前曹頫均是转托安歧(1685—c.1745)雇人在景德镇购置材料并烧瓷。安歧是明珠家人安尚仁之子,明珠嫡妻则为阿济格第五女,而曹寅祖父振彦在阿济格被籍没之前即是其所领有的汉姓包衣,还长期担任过他王府的长史。
又,近经小友高树伟提示,俞琰在其雍正二年自序辑刊的《咏物诗选》中,所录《春日闲居》的字句亦与曹霑画册上全同。惟因《咏物诗选》一书至清末、民初仍有再版者,虽然其中多数版本笔者迄未能过眼,但至少已知光绪元年连元阁的《历朝咏物诗选笺注》仍用“浓阴柳色罩轻纱”句,故我们应仅可推知闵大章的题诗有其合理出处,而无法单从“轻纱”一词的出现判断此画册是否近人的伪作。
此外,题画诗中亦有尝试与曹雪芹先前其他作品进行对话者,如开闵大章自题诗中的“翠叶离披覆垄头”,或是呼应《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探春所赋《残菊》诗中的“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句。又,先前红学界均以第五开图上所绘乃蔷薇科的海棠,但从其花与叶的形状判断,则应属秋海棠科的秋海棠。惟古人并无近代植物分类学的概念,而是将秋海棠视为海棠之一种,如明顾起元就称海棠有六种:“为西府,第二为垂丝,第三为铁梗,第四为毛叶,第五为木瓜,第六为秋海棠。西府则天姿国色、绝世无双……”《红楼梦》第十七回即描述大观园的怡红院中有一株传自外国的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众人赞道:“好花,好花!从来也见过许多海棠,那里有这样妙的。”宝玉亦称誉此花之色“红晕若施脂,轻弱似扶病”。
查陶宏曾于康熙五十九年以己绘的《拟元人海棠十种》请东家曹頫以及书法名家吴世语品题(图表1.13),据其上吴世语所赋的“谱牒通西府”诗句,知时人或相信秋海棠与西府海棠同种。陶宏,字文度,号柳村,约于康熙四十二、三年间入江宁织造府为“诗画清客”,他当时已从宫廷画苑致仕,并返居金陵多年。由于曹寅《楝亭集》中有一些提及他的诗作,且曹寅频以“旧雨”“故人”等词称之,知两人关系甚笃,而曹家后辈很可能就受到这些“诗画清客”的教养与熏陶。
至于陈本敬在第五开的题诗,则应是希望借由李清照《如梦令》中的“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句,与曹霑所画的秋海棠相关照,并透过词中伤春惜花之语以体现对自然之爱。再从第十八回元妃将宝玉原拟之“红香绿玉”匾文改题为“怡红快绿”(此即怡红院得名的出处,有可能是雪芹曾斟酌李清照名句“绿肥红瘦”而作诗吟对之真实经验)一事,判断陈本敬之所以借题李清照的《如梦令》,或欲与曹雪芹产生更多互动,此因该小词恰与《红楼梦》中的题匾或《种芹人曹霑画册》第五开上的画同样赞咏的是海棠。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