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8160798
本书是章太炎嫡孙章念驰的晚年总结之作,体现了他作为一代国学大师后人如何继承先祖的精神志业。其中《章太炎与他的弟子》《章太炎的印章》《章太炎的藏书》等,有赖于作者家藏文物,*次披露了很多章太炎的相关信息,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本书又有大量的怀人之作,如《纪念周谷城先生》《我所知道的王元化》《缅怀刘振强先生》《故人故事》等文,则因作者与所怀念之人有非常深入、密切的往来,提供了作者独特的观感和王元化先生等人“不为人知”的一面,读来真挚感人又有很强的可读性。
本书为章太炎嫡孙章念驰先生近年新作结集,也是其晚年的总结性文集。所收文字,或直接与章太炎研究相关,或反映了作者所受到的章太炎的影响。有的有关章太炎的资料如章太炎的藏书、印章等为首次公开,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有的反映了作者的所思所感,如所写家中传承八十余年的小八仙桌等,读来真挚感人,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
前言:我与祖父 | 1
一、关于祖父章太炎 | 1
翻越大山 | 3
一个不该忘却的人——章太炎 | 6
《章太炎全集》的内容与贡献 | 22
王仲荦与章太炎 | 41
章太炎与他的弟子 | 50
李敖·汪荣祖·章太炎 | 69
沉香阁·章太炎·佛学 | 76
章太炎的印章 | 86
章太炎的藏书 | 96
章太炎身后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 | 127
两部“章学”研究的新著
——评《鼎革以文》《章太炎与明治思潮》 | 136
《章太炎先生文录》前言 | 148
《中华英杰章太炎》序 | 150
《俞曲园章太炎论中医》序 | 152
介绍太炎先生佚文一组 | 156
二、祖父与我 | 167
我家的小八仙桌 | 169
我与民立中学 | 175
我在“文革”后的个重要活动 | 185
纪念周谷城先生 | 197
我所知道的王元化 | 201
因陈映真而想起的…… | 209
缅怀刘振强先生 | 217
故人故事 | 225
历史激流中的一个台湾家庭
——《忽如归》读后感 | 238
《终将平凡》序 | 243
此风不可长也 | 246
我与绘画 | 250
诗词一组 | 259
三、附 录 | 273
章太炎:有学问的革命家
——章念驰口述:《国是咨询》采访 | 275
怀家国情 谋天下事
——市政府参事章念驰印象 | 287
我与祖父
不可选择的家庭
我出身在一个“名人”家庭,祖父章太炎先生,是“民国先驱”“国学大师”,客厅中赫然挂着黎元洪手书的“东南朴学”大匾额,昭示祖父是个有名望的人,至少是朴学大师,继承了清代的朴学。客厅中还挂了一大幅邹容的遗像,我悄悄地问:“这是谁?”回答我说:“大将军!祖父的盟弟。”这让我肃然起敬,暗暗地想:“祖父还是革命者,了不起!”
我是在祖父去世六年后出生的,离他作古不算久远,家中依然弥漫着他活着的气息,无处不在的书橱,家人谈论的话题,来往的客人……几乎都与他有关。他依然是家里的中心。他无所不在,所有一切几乎仍然与他有关!人们称他“老爷”——无论家人、佣人、客人。“老爷”似乎随时还会回来。我则称他“爷爷”。
我从小就知道爷爷与孙中山、黄兴是并驾齐驱的“辛亥三杰”,直到我念小学,课本里还是这样讲的,还印了他们三个的画像,画得都是一样大的。后来不知怎么的,只剩了孙中山一个人了。我从小知道爷爷是革命者,参与推翻了两千年的封建王朝!那个时代革命是受崇敬的,“辛亥革命”“国民革命”“俄国革命”“平民革命”“产业革命”……一直革到“文化革命”,革命就是荡涤一切污泥浊水,只有革命才能救中国!不知从什么时候,革命又变得不吃香了,变成了一个贬义词了,改良、变法、维新……变得比革命吃香多了。但我的大半生是处在“革命”受崇拜的阶段。
又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革命”被分为“无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在先,而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消灭资产阶级”,这就叫“灭资兴无”,这让我自幼心情沉重。国民党把祖父排斥在“党史”之外,共产党也曾把他排斥在近代民主革命之外。——祖父从革命的先驱,变成了革命的对象,我们家庭从“光荣人家”,变成“有问题人家”,这让我从小处于恐惧之中。
尽管如此,祖父依旧是家里核心的人物,大家处处以他为标准,就像儒教理学,制定了一整套为人处世的标准,并处处以这样的标准来要求我,压得我难以自由呼吸。虽然我父亲——一个少爷,解放后不久就稀里糊涂被关了进去,判了十五年徒刑,但祖父在家里的“神圣”地位并没有改变。我自觉与不自觉地以他为榜样,以至我初中毕业,毕业评语中还说:“阶级立场模糊,与家庭划不清界线!”这才让我如梦初醒。我的一个同学也是这等评语,学校不给分配,从此失学于家。这时我才知道家庭对我影响是如此之大,我不可再糊里糊涂,该选择自己的道路了!
我虽出身名门望族,但辉煌已逝,要权没有,要钱也无,早已门庭冷落,守着空楼花园,只有三五酸儒往来,名人之后并非是幸事。
选择自己的道路
1959 年我从育才中学毕业,正逢“大跃进”时代,直接就读师范学校,1962 年毕业,又逢“自然灾害”时期刚过,泡沫破了,没有正规职业可以分配,只好去民办小学教书,在简陋的弄堂里教书。但我一点不以为苦,不以为陋,我知道如我这样出身的人,只有吃苦,才能赎罪。我入了团,当了支部委员,成为“孩子王”“大队辅导员”,教“烂”的班级,将“留级生”组成的“差班”,教成成绩优秀的毕业班……后来调到中学,还是教差生毕业班,结果教成先进集体,自己也当选区“活学活用思想积极分子”。后又调到区少年宫,办思想教育的《小葵花》杂志……我无怨无悔地改造自己,改造有罪之身,但我没有变得具有什么“共产主义信仰”,祖父对我的影响依然,左右着我的人生。终我意识到我只是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堂堂正正做一个正直的人,这个教养,依然是我的祖父遗传的!我的兄弟姐妹差不多也是这样,继承了祖父的精神,工作都是一流认真。我发觉我依然没有摆脱祖父给我的影响!
工作后,我依然关心祖父命运——各种对他的研究与评价,我天然有兴趣阅读,模模糊糊研究着他。当时的历史人物研究,只是对人的“属性”研究而已,如属于什么派——革命派还是其他什么派。可恶的是有人评他是“地主阶级反满派”,这让我不知怎么回答造反派的询问——“你家还有多少亩地?”总之,我感到对他的评价是极不公正的,这与家庭告诉我的祖父形象大相径庭。
选择研究祖父
“文革”终于结束了,家庭的包袱、出身的包袱,终于可以卸下了。我应该怎样走我自己的路呢?这时传来一个好消息,国家决定拨乱反正,首先从被歪曲的历史人物做起,决定先出十个历史人物全集,便于人们全面了解历史。我祖父就是这十大人物之一。改革开放后,更是承认了辛亥革命也是中国近代革命,终于不要革祖父的命了,还称他是“中华英杰”。
关于出祖父全集,大概是家中的愿望。祖母在祖父去世后,又活了四十三年,她活着的动力是为祖父出版全集,她守护着一大批遗稿,请人誊录,请人整理,请人出版…… 竭精殚虑。祖母常对我说,人都会死,后死的人,应为先死的人去完成未竟之业,这叫“后死之责”,汝当知之。这对我很有影响。开始听说上海古籍出版社将玉成其事,后又搁浅了,直到“文革”后,这一工作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来承担,由祖父的弟子王仲荦负责牵头。祖母终于看到了《全集》的启动,然后在 1980年过世了。当时可以推荐一位家属代表参与其事,我们家族中只有我一个人勉强算从事文科,而大家都想沾这份光荣,尤其我父亲作为第二代还健在,所以谁也没有推荐我,只有王仲荦极力推荐了我。而我也有从事这项工作的愿望,完全没有了解这项工作的艰难,不知深浅地踩了进去。就这样我进入了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这时我已三十六岁了。
社科院历史所算是“学府”,我这个充其量只有教教中小学语文水平的人,非常被人看不起。这么多年来,我的“领导”指导我怎么治学怎么出版全集,不知有没有满一两个小时?完全让我自生自灭。这时我后悔极了。虽然有了一个“体面”的职业,但面对知识私有,家无后援,我无助无望,悔青了肠,丢尽了脸。
这时祖父的高大形象让我下定决心,要自立自强,拳打脚踢,要自己闯一条光明大道出来。于是我从祖父的经历着手,反复研读他的年谱,按他的经历阅读当时所有能读到的报刊书籍,逐日逐月逐年研究他的经历,阅读与他治学有关的书籍,不过半夜不寝,以弥补知识上的不足,终于搜集了他的医论一百四十多篇,演讲一百四十多篇,编订了他的《医论集》与《演讲集》,这是前人没有做过的工作。在收集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我完成了专著《沪上春秋——章太炎与上海》《我的祖父章太炎》《我所知道的祖父章太炎》等,以及编著十余种。从加入《章太炎全集》编订之中,至今四十年,终于看到了二十卷《全集》成功出版,翻越了
这座大山,完成了先人的夙愿。《全集》出版后获得了许多荣誉,如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一等奖。我也从一无学历,取得了三级研究员职称。为此我将这段经历写入这部拙著之中,供世阅览。
兼修两岸关系
我对祖父的研究,以及从事《全集》整理工作始终没有停止过,但又因工作需要,同时从事两岸关系研究。为实现国家终统一而努力,这同样是一项神圣的工作。前者是对静止的历史加以整理与研究,后者是对动态的台海关系加以追踪研究,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花了我相当多的精力。但研究历史的经历,为我从事现实研究带来了历史纵深感,让我始终将台海问题放在民族复兴和中国的前途中加以思考,从而树立了鲜明的个人研究风格。
两岸关系研究可以说是对祖父一辈子未竟之业的延伸,我始终以他的爱国主义情怀与敢于说真话的风格,来指导我的研究。我受到海内外很多好评,当然也会有许多体制内的批评。这些年我出版了《两岸关系与中国前途》《两岸关系与中国崛起》《论统一》《我与两岸关系三十年》等多部专著,另有十多册编著。获得了诸多荣誉,如国台办、中台办颁发的“对台工作杰出贡献奖”等。中国人讲究立德立言,我在这两个领域形成了二十多部专著与编著,作为一个“中等师范”毕业生,也算超常发挥了。
回顾自己一生,实在是受祖父影响太深。他让我认认真真做每件事,诚诚实实说每句话。他的性格也深深影响了我。他学问太好,所处时代又太黑暗,积疴太深重,遭遇太不公,他像堂吉诃德一样顽强去挑战整个旧世界,百折不屈。他的道德太纯粹,不肯与时代同流合污……这一切同样深深感染了我。台湾《联合报》发行人、著名的报人黄年先生曾为我写过一篇书评,他说:“可将章念驰的生涯看成纵横两大主轴,纵轴是继章太炎,横轴是续汪道涵而来。章念驰在研究章太炎的过程中,形同自身重履复蹈过章太炎姿采殊胜的一生。汪道涵是两岸关系的先驱,也是他真正将章念驰带进两岸事务。从某个角度上看章念驰,会觉得他也许就是章太炎活到今天;从某个面向看章念驰,也会觉得他也许就是汪道涵活到今天。”黄年又说:“民国踬踣跌宕的命运,和章太炎奇诡不羁的人格,相激相荡。其实正是深刻进入中国现代史的一个奇妙殊胜的入口。我觉得,有资格从这个入口进场者,也许就是章念驰。”黄年有深知我的一面,也有过誉的一面。所以我想把我所知所想写下来,与人共勉。
感 悟
回顾一生,我几乎活在祖父的影子之下,无论他被崇敬,无论他被贬斥,都是如此。这是个沉重的包袱,我几乎没有自我,成了他的化身。如果我想轻松一些,人们会说:“多轻浮,哪像大家子弟!”如果我做得比人差,人们会说:“多么无能,哪像他的祖父!”人们不自觉地用伟人标准来看我,让我处处感到“被捆绑”。但我的一生又是有意义的,我毕竟站在他的肩上,获得了很多见识,感染了他的伟大,我的精神始终是富足的。
我参加他的《全集》的收集、整理、出版工作,我促成了他的纪念馆、故居的创建,我出版了多种介绍他生平的著作,我尽了“后死之责”,我没有给他丢脸,我平凡的一生变得有意义得多。我深深意识到祖父决不是时代造就的草莽英雄,转瞬即逝,他是不需要人们刻意去吹捧与纪念的,他是一座富矿,他的价值会随着特殊年代政治狂热与学术无知的退潮而越来越凸显。他的献身精神和学术成就,会成为国家的、民族的瑰宝,会流传得很久很远。这位被人嘲笑为“疯子痴子”的人,正是我们这个崛起民族的脊梁!
暮 年
今年春节,我举家去夏威夷度假。十二年前,我曾因公去过该地,当时虽也年逾六十六,但步履相当清健,如今则虽然廉颇尚饭,而步不过二三里,喘而不支,老已至也,生命快走到尽头了。两年前,我出版了《我与两岸关系三十年》,对自己从事两岸关系研究的生涯作了个总结,如今应该对从事祖父的研究作一交代,给人生画上一句号,然后可以从容度过自己后的岁月。
我决定出一册《后死之责——祖父章太炎与我》,这大概是我后一部书了,想把许多话写下来,这也是我后的心愿了。这个心愿得到了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王为松的慨允,得到了张钰翰编辑的支持,终于得以出版,这是我与上海人民出版社四十年来又一个硕果,因果保佑,铭感五内。
拙著均是近两三年的新作,分成三个部分。部分是我近年来写的有关祖父的文章,提供与补充了许多新的史实,有十四篇;第二部分是写我自己的文章,绝大多数是近年新作,也有数篇过去未曾发表的文章,里面处处都有祖父的影子。我没有祖父那么大的成就,但遗传了他的性格,使“我”字写得大大正正,足以自慰;第三部分是取两篇对我评论的文章,可印证祖父与我的关系。
我已七十八岁了,我每天似乎都是在与生命抢时间,我不知道上苍会不会给我一个又一个明天。人需要有危机感,要珍惜每一天,过好每一天,把每一天当作后一天过,好好珍惜生命,好好享受生活。人生不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支票,只有懂得投入,如储蓄一样,才能有享受生活的权利。
后我必须感谢两个人。一位是我的内人周锡瑛女士,她贤惠体贴,与我一起度过了五十多个春秋,甘苦寸心知,实在不容易,我深怀感激。另一位是我的同事金雅娟,这二十多年来,我写的所有文章,都经她打字,这是不应该忘记的。其实我应该感谢的人实在太多,没有这么多人帮助,我将一事无成。我将永远心怀感激,会记住每一个人的帮助与恩赐!
姑将此文作为本书前言。
写于 2019 年 2 月 14 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