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806281819丛书名: 国学大书院
编辑推荐
《左传》以《春秋》为本,记叙了春秋时期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共二百五十多年间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历史事实,着重记叙当时诸侯列国之间的矛盾和争夺。作品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它所记载的许多史事已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著名的史学泰斗顾颉刚先生曾经说过:古史书至今,《左传》价值**!
《吕氏春秋》成书约在公元前239年左右。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三部分,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为杂家代表作之一。书中尊崇道家,肯定老子顺应客观的思想,但舍弃了其中消极的成分。同时,融合儒、墨、法、兵众家长处,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各方面的理论体系。吕不韦的目的在于综合百家之长,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以后的秦朝统治提供长久的方略。
《战国策》全书对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有鲜明生动的描写,尤其是一系列“士”的形象,更是写得栩栩如生,光彩照人。纵横之士苏秦、张仪,勇毅之士聂政、荆轲,高节之士颜●等,都个性鲜明,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代表了士的不同类型。
《战国策》还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语言、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战国策》还用大量的寓言故事、佚闻掌故来增强辩辞的说服力。寓言的巧妙运用,成为《战国策》文章的一大特点。
《吕氏春秋》成书约在公元前239年左右。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三部分,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为杂家代表作之一。书中尊崇道家,肯定老子顺应客观的思想,但舍弃了其中消极的成分。同时,融合儒、墨、法、兵众家长处,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各方面的理论体系。吕不韦的目的在于综合百家之长,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以后的秦朝统治提供长久的方略。
《战国策》全书对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有鲜明生动的描写,尤其是一系列“士”的形象,更是写得栩栩如生,光彩照人。纵横之士苏秦、张仪,勇毅之士聂政、荆轲,高节之士颜●等,都个性鲜明,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代表了士的不同类型。
《战国策》还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语言、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战国策》还用大量的寓言故事、佚闻掌故来增强辩辞的说服力。寓言的巧妙运用,成为《战国策》文章的一大特点。
内容简介
左 传
郑伯克段于鄢 / 2
周郑交质 / 5
小白争国 / 6
卫石●大义灭亲 / 9
齐连称、管至父之乱 /11
曹刿论战 /12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14
卫懿公好鹤 /17
齐桓公伐楚 /18
宫之奇谏虞假道 /20
晋骊姬之乱 /22
宋襄图霸 /25
秦晋韩之战 /30
晋公子重耳之亡 /35
晋文公勤王 /42
鲁展喜犒齐师 /45
晋楚城濮之战 /46
烛之武退秦师 /54
秦晋●之战 /56
宋昭之弑 /60
晋灵公不君 /62
宋及楚平 / 65
齐晋●之战 / 67
楚归晋知● / 73
病入膏肓 / 74
吕相绝秦 / 75
晋楚鄢陵之战 / 78
晋祁奚举贤 / 85
师旷论卫人出其君 / 86
伯州犁问囚 / 87
蔡声子论晋用楚材 / 88
吴季札观乐 / 90
郑子产为政 / 93
晏婴叔向论齐晋季世 / 99
伍员奔吴 /101
晏婴论“和”与“同” /103
●设诸刺吴王僚 /105
申包胥如秦乞师 /106
齐鲁夹谷之会 /107
伍员谏许越平 /108
楚白公之乱 /110
吕 氏 春 秋
本 生 /115
重 己 /118
贵 公 /121
去 私 /124
贵 生 /126
情 欲 /130
当 染 /133
劝 学 /137
尊 师 /140
大 乐 /144
侈 乐 /147
古 乐 /149
振 乱 /155
论 威 /157
爱 士 /161
顺 民 /163
节 丧 /166
去 尤 /169
听 言 /172
本 味 /175
义 赏 /180
察 今 /183
察 微 /187
不 二 /191
淫 辞 /192
用 民 /196
举 难 /200
察 贤 /204
爱 类 /205
慎 行 /209
察 传 /212
贵 直 /215
上 农 /219
战 国 策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224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225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230
齐助楚攻秦 /233
范雎至秦 /236
邹忌修八尺有余 /241
昭阳为楚伐魏 /243
齐人有冯谖者 /244
齐宣王见颜● /248
田单将攻狄 /251
张仪为秦破从连横说楚 /253
威王问于莫敖子华 /256
魏王遗楚王美人 /260
庄辛谓楚襄王曰 /261
汗明见春申君 /264
楚考烈王无子 /265
知伯帅赵韩魏而伐范中行氏 /269
武灵王平昼闲居 /273
秦攻赵于长平 /280
秦围赵之邯郸 /284
赵太后新用事 /289
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 /292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293
韩傀相韩 /295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 /298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
/300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 /304
昭王既息民缮兵 /313
郑伯克段于鄢 / 2
周郑交质 / 5
小白争国 / 6
卫石●大义灭亲 / 9
齐连称、管至父之乱 /11
曹刿论战 /12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14
卫懿公好鹤 /17
齐桓公伐楚 /18
宫之奇谏虞假道 /20
晋骊姬之乱 /22
宋襄图霸 /25
秦晋韩之战 /30
晋公子重耳之亡 /35
晋文公勤王 /42
鲁展喜犒齐师 /45
晋楚城濮之战 /46
烛之武退秦师 /54
秦晋●之战 /56
宋昭之弑 /60
晋灵公不君 /62
宋及楚平 / 65
齐晋●之战 / 67
楚归晋知● / 73
病入膏肓 / 74
吕相绝秦 / 75
晋楚鄢陵之战 / 78
晋祁奚举贤 / 85
师旷论卫人出其君 / 86
伯州犁问囚 / 87
蔡声子论晋用楚材 / 88
吴季札观乐 / 90
郑子产为政 / 93
晏婴叔向论齐晋季世 / 99
伍员奔吴 /101
晏婴论“和”与“同” /103
●设诸刺吴王僚 /105
申包胥如秦乞师 /106
齐鲁夹谷之会 /107
伍员谏许越平 /108
楚白公之乱 /110
吕 氏 春 秋
本 生 /115
重 己 /118
贵 公 /121
去 私 /124
贵 生 /126
情 欲 /130
当 染 /133
劝 学 /137
尊 师 /140
大 乐 /144
侈 乐 /147
古 乐 /149
振 乱 /155
论 威 /157
爱 士 /161
顺 民 /163
节 丧 /166
去 尤 /169
听 言 /172
本 味 /175
义 赏 /180
察 今 /183
察 微 /187
不 二 /191
淫 辞 /192
用 民 /196
举 难 /200
察 贤 /204
爱 类 /205
慎 行 /209
察 传 /212
贵 直 /215
上 农 /219
战 国 策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224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225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230
齐助楚攻秦 /233
范雎至秦 /236
邹忌修八尺有余 /241
昭阳为楚伐魏 /243
齐人有冯谖者 /244
齐宣王见颜● /248
田单将攻狄 /251
张仪为秦破从连横说楚 /253
威王问于莫敖子华 /256
魏王遗楚王美人 /260
庄辛谓楚襄王曰 /261
汗明见春申君 /264
楚考烈王无子 /265
知伯帅赵韩魏而伐范中行氏 /269
武灵王平昼闲居 /273
秦攻赵于长平 /280
秦围赵之邯郸 /284
赵太后新用事 /289
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 /292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293
韩傀相韩 /295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 /298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
/300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 /304
昭王既息民缮兵 /313
目 录
本 生
【原文】
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能养天之所生而勿撄之谓天子〔1〕。天子之动也,以全天为故者也〔2〕。此官之所自立也〔3〕。立官者,以全生也。今世之惑主,多官而反以害生,则失所为立之矣。譬之若修兵者,以备寇也,今修兵而反以自攻,则亦失所为修之矣。
【注释】
〔1〕撄(yIng):触犯。
〔2〕全:保全。天:指天所赋予人的天性与生命。故:事。
〔3〕官:职官,官吏。所自:所以。
【译文】
*初创造生命的是天,使它得到保养和生长的是人。能够保养天所创造的生命并不加损害的人就是天子。天子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保全天赋的生命与人性。这是设立官吏的根本原因。设立官吏是为了保全生命。现今时代的糊涂君主,设立很多官职反倒损害了生命,这就背弃了设立官职的本来意义。如建设军队吧,本来是用来防备外来侵略的;现在建设军队反倒用来自相攻击,就失去了建设军队的本来意义。
【原文】
夫水之性清,土者●之〔1〕,故不得清。人之性寿,物者●之,故不得寿。物也者,所以养性也,非(所)以性养也〔2〕。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3〕。不知轻重,则重者为轻,轻者为重矣。若此,则每动无不败。以此为君悖〔4〕;以此为臣乱,以此为子狂。三者国有一焉,无幸必亡〔5〕。
【注释】
〔1〕●(gX):搅混,扰乱。
〔2〕性养:用生命供养外物,指嗜欲过当。
〔3〕轻重:高诱注:“轻,喻物;重,喻身。”
〔4〕悖:谬误,惑乱。
〔5〕无幸必亡:“必亡无幸”的倒文,言其国必亡,无可幸免(用俞樾说)。
【译文】
水的本性是清澈的,但因为泥土混杂在水里,所以才不清澈。人的天性是可以长寿的,但因为身外之物不断搅扰他,所以就不能长寿。外界的东西是用来修养生命的,而不是用生命去追求的。现时代的人们,糊涂的大多用生命去追求外界的东西,这就是不知道轻重了。不知道轻重,就会把重的当作轻的,把轻的当作重的。如果像这样,那么一举一动没有不失败的。如此做君主,就会上下离心离德;如此做臣子,就会乱纲乱纪;如此做儿子,就会狂妄自大。一个国家有以上三种情况之一的,就势必要灭亡,不可幸免。
【原文】
今有声于此,耳听之必慊〔1〕,已听之则使人聋,必弗听。有色于此,目视之必慊,已视之则使人盲,必弗视。有味于此,口食之必慊,已食之则使人●〔2〕,必弗食。是故圣人之于声色滋味也,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舍之,此全性之道也。世之贵富者,其于声色滋味也多惑者,日夜求,幸而得之则遁焉〔3〕。遁焉,性恶得不伤?
【注释】
〔1〕慊(qiH):快意,满足。
〔2〕●(yIn):哑。
〔3〕遁:通“循”,指放纵流逸而不能自禁。
【译文】
假设这里有一种音乐,耳朵听到它一定感到愉悦,但是听过它以后就会使人耳聋,那人们就一定不去听了;假设这里有一种色彩,眼睛看到它一定感到愉悦,但是看过它以后就会使人眼瞎,那人们就一定不去看了;假设这里有一种吃的东西,嘴巴吃到它一定感到愉悦,但是吃过它以后就使人哑巴,那人们就一定不去吃了。因此圣人对待音乐、色彩、食物的态度是:对生命有利的话就接受,对生命有害的话就抛弃。这是保全生命的办法。世界上尊贵富有的人在声色滋味方面大多是糊涂的。他们夜以继日地追求这些,侥幸得到了,就全身心地陷进去享乐,生命怎么能不受到伤害?
【原文】
万人操弓,共射其一招〔1〕,招无不中。万物章章〔2〕,以害一生,生无不伤;以便一生,生无不长。故圣人之制万物也,以全其天〔3〕也。天全则神和矣〔4〕,目明矣,耳聪矣,鼻臭矣,口敏矣,三百六十节皆通利矣。若此人者,不言而信〔5〕,不谋而当,不虑而得;精通乎天地,神覆乎宇宙;其于物无不受也,无不裹也〔6〕,若天地然;上为天于而不骄,下为匹夫而不●;此之谓全德之人。
【注释】
〔1〕招:箭靶子。
【原文】
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能养天之所生而勿撄之谓天子〔1〕。天子之动也,以全天为故者也〔2〕。此官之所自立也〔3〕。立官者,以全生也。今世之惑主,多官而反以害生,则失所为立之矣。譬之若修兵者,以备寇也,今修兵而反以自攻,则亦失所为修之矣。
【注释】
〔1〕撄(yIng):触犯。
〔2〕全:保全。天:指天所赋予人的天性与生命。故:事。
〔3〕官:职官,官吏。所自:所以。
【译文】
*初创造生命的是天,使它得到保养和生长的是人。能够保养天所创造的生命并不加损害的人就是天子。天子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保全天赋的生命与人性。这是设立官吏的根本原因。设立官吏是为了保全生命。现今时代的糊涂君主,设立很多官职反倒损害了生命,这就背弃了设立官职的本来意义。如建设军队吧,本来是用来防备外来侵略的;现在建设军队反倒用来自相攻击,就失去了建设军队的本来意义。
【原文】
夫水之性清,土者●之〔1〕,故不得清。人之性寿,物者●之,故不得寿。物也者,所以养性也,非(所)以性养也〔2〕。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3〕。不知轻重,则重者为轻,轻者为重矣。若此,则每动无不败。以此为君悖〔4〕;以此为臣乱,以此为子狂。三者国有一焉,无幸必亡〔5〕。
【注释】
〔1〕●(gX):搅混,扰乱。
〔2〕性养:用生命供养外物,指嗜欲过当。
〔3〕轻重:高诱注:“轻,喻物;重,喻身。”
〔4〕悖:谬误,惑乱。
〔5〕无幸必亡:“必亡无幸”的倒文,言其国必亡,无可幸免(用俞樾说)。
【译文】
水的本性是清澈的,但因为泥土混杂在水里,所以才不清澈。人的天性是可以长寿的,但因为身外之物不断搅扰他,所以就不能长寿。外界的东西是用来修养生命的,而不是用生命去追求的。现时代的人们,糊涂的大多用生命去追求外界的东西,这就是不知道轻重了。不知道轻重,就会把重的当作轻的,把轻的当作重的。如果像这样,那么一举一动没有不失败的。如此做君主,就会上下离心离德;如此做臣子,就会乱纲乱纪;如此做儿子,就会狂妄自大。一个国家有以上三种情况之一的,就势必要灭亡,不可幸免。
【原文】
今有声于此,耳听之必慊〔1〕,已听之则使人聋,必弗听。有色于此,目视之必慊,已视之则使人盲,必弗视。有味于此,口食之必慊,已食之则使人●〔2〕,必弗食。是故圣人之于声色滋味也,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舍之,此全性之道也。世之贵富者,其于声色滋味也多惑者,日夜求,幸而得之则遁焉〔3〕。遁焉,性恶得不伤?
【注释】
〔1〕慊(qiH):快意,满足。
〔2〕●(yIn):哑。
〔3〕遁:通“循”,指放纵流逸而不能自禁。
【译文】
假设这里有一种音乐,耳朵听到它一定感到愉悦,但是听过它以后就会使人耳聋,那人们就一定不去听了;假设这里有一种色彩,眼睛看到它一定感到愉悦,但是看过它以后就会使人眼瞎,那人们就一定不去看了;假设这里有一种吃的东西,嘴巴吃到它一定感到愉悦,但是吃过它以后就使人哑巴,那人们就一定不去吃了。因此圣人对待音乐、色彩、食物的态度是:对生命有利的话就接受,对生命有害的话就抛弃。这是保全生命的办法。世界上尊贵富有的人在声色滋味方面大多是糊涂的。他们夜以继日地追求这些,侥幸得到了,就全身心地陷进去享乐,生命怎么能不受到伤害?
【原文】
万人操弓,共射其一招〔1〕,招无不中。万物章章〔2〕,以害一生,生无不伤;以便一生,生无不长。故圣人之制万物也,以全其天〔3〕也。天全则神和矣〔4〕,目明矣,耳聪矣,鼻臭矣,口敏矣,三百六十节皆通利矣。若此人者,不言而信〔5〕,不谋而当,不虑而得;精通乎天地,神覆乎宇宙;其于物无不受也,无不裹也〔6〕,若天地然;上为天于而不骄,下为匹夫而不●;此之谓全德之人。
【注释】
〔1〕招:箭靶子。
在线试读
。吕不韦,生年不详,卒于秦始皇十二年(前235年)。他原是阳翟(今河南禹县)的大商人,在经商期间,遇到了流亡赵国的秦公子子楚,当时子楚在赵国的处境很艰难,吕不韦很同情他,并认为子楚是“奇货可居”,于是用金钱资助子楚,并帮助他获得了继承王位的资格。公元前253年,子楚继承王位,是为庄襄王。庄襄王以吕不韦为丞相,并封他为文信侯。庄襄王死后,其子政立,是为秦始皇。秦始皇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在他执政为相期间,秦国出兵灭东周,攻取韩、赵、魏三国土地,建立三川、太原东郡,为统一中国做出了积极贡献。秦始皇亲理政务后,将他免职,并迁去蜀,后忧惧饮鸩而亡。吕不韦为相期间,门下食客三千人,家僮万人。他命门客“人人著所闻”,著书立说,为建立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政治寻找理论根据,这些著作*终汇编成了《吕氏春秋》。
《战国策》的作者直到现在也没有确定,原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西汉末年,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但是内容混乱,文字残缺。于是刘向按照国别编订了《战国策》。《战国策》显然不是一时一人所作,刘向只是战国策的校订者和编订者。因其书所记录的多是战国时纵横家为其所辅之国提出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因此刘向把这本书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的作者直到现在也没有确定,原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西汉末年,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但是内容混乱,文字残缺。于是刘向按照国别编订了《战国策》。《战国策》显然不是一时一人所作,刘向只是战国策的校订者和编订者。因其书所记录的多是战国时纵横家为其所辅之国提出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因此刘向把这本书名为《战国策》。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