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8209854
“高达之父”的动画创作心得!
这是一本别样的动画制作指南。由日本动画界活跃多年的著名导演富野由悠季撰写。既是作为一位活跃在业界多年的动画作者的经验总结,也是一本将日本动画奥妙传授给各类读者的影像创作心得。
作者不仅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高达之父”,同样是从业多年,经验老道的动画导演。富野导演通过深入浅出的笔法,辅以大量图示与范例,针对动画、真人电影、3D动画的差异进行详细说明。
此外,富野导演不仅谈及影像作品的基本原则、理论基础、运用手法、制作心得等层面,也具体针对策划、剧本、分镜、演出、作画、配音、音效等步骤,强调了各部分的要点和问题。字里行间饱含着这位从业五十多年的动画工作者对后辈的告诫与期待。
“高达之父”的动画制作心得
从业五十多年,日本资深导演揭示动画秘诀
富野由悠季教你从零开始,了解动画的奥妙
- “高达之父”的动画制作心得
富野由悠季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动画导演。其制作的《机动战士高达》系列动画不仅引发了热烈反响,并在之后的四十多年内保持着持久的生命力。拥有一大批爱好者。其作品在国内亦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影响。此外,富野还活跃在各种公开场合,对动画爱好者和从业者均有强大影响。本书即是富野从业多年的经验总结,同时也有对行业的思考。
- 全面展现动画制作的各个环节
作为从业超半个世纪的资深导演,作者对动画制作的各个环节均有丰富的制作经验,在书中他详细阐述了各个环节的制作过程以及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剧本、分镜、拍摄、声音、后期等等。对于动画爱好者来说,不仅能了解行业的幕后,通过对各个制作环节的了解,也会举一反三,对一般影像作品的制作有更深的体会。
- 深入浅出,绝不枯燥
虽然看似是一本严肃的技术总结,但富野的这本书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作为动画导演,富野深知影像的力量。在说明技法的时候会配以大量图画和范例,让初学者也能一目了然。即便对动画制作完全不了解的人也能读懂!所以,这本书不仅对一般爱好者很有启发,同时对专业制作者也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现场制作指南。
- 由动画到影视,寄托作者的深入思考
富野不仅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动画导演,也是一位思考深入的业界观察者。他从自身经验出发,对于影像作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概括。对于一般的影视爱好者也有启发。此外,对于如今动画业界的问题,他也有着深入的剖析,字里行间寄托着这位动画作者对后辈的期待和鼓励。
导读:富野由悠季的五十年动画人生
总 论 1
章 影像的基本 13
第二章 故事会跨越时间 27
第三章 影像的特性 40
第四章 数字技术之前的现实问题 60
第五章 影像的原则 81
第六章 分镜主义 179
第七章 新手实务 218
第八章 分镜的实务处理 244
第九章 作画的终极演出处理学 285
第十章 终极演出心得 346
第十一章 画面以外的事物:声音 377
第十二章 何为娱乐 405
读了多少次都读不懂这本书的人,还是不要进入影像行业了——富野由悠季
无论哪一种类的作品,一位创作者想要进行创作,首先不可或缺的便是个人感性。话虽如此,单纯依靠感性,不仅拍摄不出好影像,更不用说是手绘动画了。
这是由于影像虽然乍看之下,仅凭其“外观”便一目了然,但实际内在却包含了许多复合性要素的层层相迭、组合。因此,创作时若没有考虑各种层面,即便我们自认“忠于所见”制作一个作品,仍然会遭遇到“内容不理想”“无法顺利传达给观众”等情况。
家族摄影等一类的影像,在家族成员眼中看起来有趣,纯粹是因为观众皆为“相关人士”。然而,若我们想要创作一部作品,不但能够取悦相关人士以外的观众,并且将信息传达给他们,就需要完全不同的“专业技术”。
所谓的感性,指的是在影像作品策划阶段所萌生的“灵光一闪”“好点子”,以及我们在后整合作品时所发挥的“直觉”。至于在整个影像制作过程中,则必须依据逻辑办事,从头到尾需要的便是“理论性工作”。
而作为理论的基础,便是“影像的原则”。
造成一部作品不好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策划阶段时的主题选定错误、结构差劲、故事不够精彩、打算拍成作品的对象错误、选角
或造型、服装、灯光、拍摄、外景地点、演出的缺失,都有可能是失败的原因。
此外,创作影像作品关键的要谛虽然在策划,不过本书对上述主题除了附加性事项以外,将不会特别说明。
本书的内容,将聚焦于“Cut,影像制作(摄影、作画)所蕴含的问题以及其剪辑”,并加以解说。
只要理解本书内容,我可以保证各位打算制作的影像作品,不仅能够在画面呈现上具备说服力,而且使得观众能够通过视觉感受,更容易了解各位想要阐释的主张。即便影像作者多如过江之鲤,各位依然可以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影像作品的伟大之处,就在能够于一瞬间展现出戏剧性的变化。这也就是视觉的力学作用(静与动的刺激,即缓急)。新闻节目从播音员的镜头切换到新闻报导的画面,其影像的质感4虽然也有变化,然而我们此处提到的变化,指的是“为了建立影像作品,并且戏剧化描写故事的变化”,而不是有如新闻节目一般,从播音员切换至报道影像的强硬变化。
因此,我们的说明将只专注在带有戏剧性意义的变化。
也就是说,即便依循戏剧性变化的强弱,并且运用影像力学来表现,倘若我们排列太多奇特的Cut,会得到让观众长时间观看广告影片一样的结果,也就无法创作出“配合故事而恰到好处的变化”。
在其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便是所谓的“演出影像”。
为了达成目的,我们必须培养出中庸的感觉,以判断故事内容与影像力学强弱之间是否掌握适当平衡。影像过于特立独行,将会使故事失去焦点,甚至还会让观众忘掉剧情。只想通过作品刺激观众视觉感官的创作者,请将这一点谨记在心。我们不要忘记,想要使影像作品为大众所接受,要务便是“拥有故事”。
动画制作现场的工作人员
日本的动画,正式起步于“电视漫画”。但一直以来,会针对演出影像的意义或演技来认真思考的现场工作人员,可说少之又少。
关于这一点,迪斯尼动画的制作现场似乎也有类似的情况。上述情形是理所当然,因为他们往往只将意识集中在“图像在
动”这件事上。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一部分拥有特别天分(才能)的工作人员,拓展了动画作为新兴表现媒体的可能性,再加上社会大众逐渐接受动画的表现方式,所以到了今天,“动画式表现手法”已经是见怪不怪。
本书安排这一节,便是希望说明基本的“影像惯性”,让大家有所了解。
日本明治时代初期,精英分子建立起各种产业。他们着重近代工业的基础知识与技术,为日本各种产业建立了良好基础。不过,关于影像,由于艺术的理念并未在国内确立,而电影产业之所以发展起来,又仅是出资者觉得有利可图。这种情况下,便造成影像的教育一直忽视了基础学问,从这种教育环境出身的年轻人又越来越多。
我想,上述现象或许便是因影像媒体拥有似乎一看就懂的特性,才诱导出这种错误观念吧!
不只如此,数字技术的发展导致大家误以为即便身为外行人也能够创作影像作品。也因为如此,进一步造成未经深思熟虑便制作出来的影像日益增加,反而使得动画的内涵显得更为贫瘠。
当然,影像制作的参与人数正如识字人口一样,可说越多越好,因此这种倾向并不算是决定性的不幸事态。然而,就如同我们所知,
即使人数再多,未必就代表一定会有更多好手出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