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4232929
★西南联大对汪曾祺的一生影响深远。汪曾祺曾说:“我要不是读了西南联大,也许不会成为一个作家,至少不会成为一个像现在这样的作家。”
★经由编委会与汪曾祺家人、汪曾祺纪念馆、汪曾祺研究专家共同商定书名和选目,收录了汪曾祺所写的有关西南联大方面的代表性散文作品!
★汪曾祺的作品被众多文学名家所喜爱,如沈从文、贾平凹、莫言、冯唐、苏童、张兆和、黄永玉、王安忆、铁凝、毕飞宇、苏童、曹文轩等。
★全书以初版本或初刊本为底本,参校各种文集及作者部分手稿、手校本,终经由汪朝校正和审定,汪朗亲笔作序。
★入选汪曾祺纪念馆推荐的典藏书系。
★布面精装,典雅精致,并赠送汪曾祺绘画作品藏书票。
《在西南联大》记录了汪曾祺在西南联大的生活,以及与同学、师长之间的故事。汪曾祺是沈从文先生的学生,在西南联大读过书,也在昆明教过书,除家乡高邮和北京外,这是他一生待得长的地方。这七年,在他的人生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曾说:“我要不是读了西南联大,也许不会成为一个作家,至少不会成为一个像现在这样的作家。” 在此后的人生中,他时常深情回望在西南联大的时光——翠湖、晚翠园、凤翥街、观音寺、白马庙,泡茶馆、跑警报、逛书摊,沈从文、闻一多、朱自清、金岳霖、吴雨僧、唐立厂,种种人事,在他笔下娓娓道来,饱含深情,蕴藉弥远,如云如水,水流云在。
七载云烟/1
西南联大中文系/16
我的老师沈从文/22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42
闻一多先生上课/52
金岳霖先生/55
吴雨僧先生二三事/61
唐立厂先生/65
修髯飘飘–记西南联大的几位教授/69
翠湖心影/76
泡茶馆/84
跑警报/95
新校舍/105
蔡德惠/115
怀念德熙/119
未尽才–故人偶记/122
地质系同学/128
炸弹和冰糖莲子/133
晚翠园曲会/135
我是怎样和戏曲结缘的/146
观音寺/155
白马庙/161
昆明的雨/164
觅我游踪五十年/169
博雅/177
后台/180
旧书摊/185
悔不当初/188
凤翥街/193
街上的孩子/202
室外写生/205
昆明的叫卖缘起/208
“膝行的人”引/212
背东西的兽物/215
昆明的花/222
昆明年俗/228
云南茶花/231
昆明草木/234
滇游新记/240
自报家门/254
西南联大与汪曾祺/269
他的文章应当说比几个大师都还认真而有深度,有思想也有文才!“大器晚成”,古人早已言之。□可爱还是态度,“宠辱不惊”!
——沈从文
像曾祺这样下笔如有神的作家,今天是没有了。他的语言炉火纯青,已臻化境。
——张兆和
他是我认为全中国文章写得□好的,一直到今天都这样认为。
——黄永玉
汪曾祺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贾平凹
他就是他自己,一个从容地“东张西望”着,走在自己的路上的可爱老头。这个老头,安然迎送着每一段或寂寥,或热闹的时光,用自己诚实而温暖的文字,用那些平凡而充满灵性的故事,抚慰着常常焦躁不安的世界。
——铁凝
明末小品式的文字,阅读时开窗就能闻见江南的荷香。
——冯唐
就像一碗白粥,熬得刚刚好。
——梁文道
汪先生是短篇小说大师,遍视当时文坛,能具汪先生那般散淡心态者,确也寥寥无几。
——莫言
汪先生让我学习民间的北方语言,因为民间生活□是生动活泼。
——王安忆
读大陆的作品,满口噙香中国味的作家,当推汪曾祺和邓友梅。
——金庸
(汪曾祺) 呈现出大家的风范,其风格似九曲流水,空谷清音,是中国文学宝库中一块闪亮的瑰宝。
——苏童
每次到北京作协开会,内中有一双眼睛□聪明,那便是汪曾祺。
——顾城
好作家一定要有自己的腔调。汪曾褀的腔调就是业已灭绝的文人气,就是业已灭绝的士大夫气,这种气息在当今的中国极为稀有。汪曾褀的背后站立着一个人,那个人就是陶渊明。
——毕飞宇
汪曾祺的白话句子,成精了,随手便是。
——阿城
这世间可爱的老头儿很多,但可爱成汪曾祺这样的,却不常见。
——史航
我特别推崇汪先生的胸中之气,不会因为雕琢而伤了文气。
——双雪涛
汪先生的好,是如今大多数中国作家身上没有的好。他那种夫子气,文士气,率性而真切,冲淡而平和,有大学而平易,阅人阅世深厚而待人待物随意。
——何立伟
这么多年,从他生前的为人处世和文学作品中,我感受□深的其实就是两个字:从容。
——赵本夫
汪曾祺的作品自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并未达到振聋发聩、令人心情激荡的程度,但却会使人在心灵深处持久地颤动。
——曹文轩
汪曾祺博学多识,情趣广泛,使读者也追求心灵的愉悦、净化和升华。
——中国作家网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