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461809
内容简介
本书以探索的方式,带着对建筑意义的疑问,自20世纪建筑运动的初期开始,以建筑流派为线索和脉络,并依据史实,从建筑自身和建筑师所要表达的意义两方面入手,做出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探讨。
本书的主要内容有8章,分别从机器建筑、城市和建筑乌托邦、后现代主义、类型学、新城市主义、洛杉矶的建筑实践、批判的地域主义和建筑现象学这些方面来论述文章的主题。加之前面的导言、后面的后记、文献目录和图片资料索引,本书总共由l2个部分组成。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建筑、设计专业师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亦可作为毕业论文或研究报告的资料用书,对建筑师、规划师以及建筑设计相关从业人员或师生都具有极好的参考借鉴价值。
本书的主要内容有8章,分别从机器建筑、城市和建筑乌托邦、后现代主义、类型学、新城市主义、洛杉矶的建筑实践、批判的地域主义和建筑现象学这些方面来论述文章的主题。加之前面的导言、后面的后记、文献目录和图片资料索引,本书总共由l2个部分组成。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建筑、设计专业师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亦可作为毕业论文或研究报告的资料用书,对建筑师、规划师以及建筑设计相关从业人员或师生都具有极好的参考借鉴价值。
目 录
导言
一、机器建筑
1.现代技术主义
2.技术羽化主义
3.机械乌托邦
二、城市和建筑乌托邦:理想城市和建筑
1.乌托邦与城市建筑
2.乌托邦与乌托邦城市特征
3.20世纪前半叶的城市建筑乌托邦
4.当代城市建筑与乌托邦
三、后现代主义:表情达意的建筑
1.文丘里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和建筑的形式与意义
2.格雷夫斯的图像建筑
3.建筑设计的拼贴法
4.后现代古典主义
四、类型学:类推的建筑
1.建筑类型学的定义与历史
2.类型学的复兴与作为本体论的城市
3.作为“元”理论的类型学
4.类型学的历史观
5.类型学与克里尔的古典主义城市复兴
6.罗西的类型学理论
五,新城市主义
1.郊区的城镇模型
2.区域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社区
3.旧城改造的实践
4.DPZ的新城市主义理论和设计实践
六、洛杉矶的建筑实践
1.设计特征和其文化现象
2.建筑设计之取向
3.奠基人:盖里
七.批判的地域主义
1.芒福德的原创性地域主义思想
2.地域主义的批判性思想
3.批判的地域主义在世界范围的表现
4.批判的地域主义实践在美国
八、现象学:知觉和体验的建筑
1.建筑的场所与真实的生活世界
2.知觉的建筑与生活经验
3.现象学的设计思想和若干实例
插图来源索弓
后记
一、机器建筑
1.现代技术主义
2.技术羽化主义
3.机械乌托邦
二、城市和建筑乌托邦:理想城市和建筑
1.乌托邦与城市建筑
2.乌托邦与乌托邦城市特征
3.20世纪前半叶的城市建筑乌托邦
4.当代城市建筑与乌托邦
三、后现代主义:表情达意的建筑
1.文丘里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和建筑的形式与意义
2.格雷夫斯的图像建筑
3.建筑设计的拼贴法
4.后现代古典主义
四、类型学:类推的建筑
1.建筑类型学的定义与历史
2.类型学的复兴与作为本体论的城市
3.作为“元”理论的类型学
4.类型学的历史观
5.类型学与克里尔的古典主义城市复兴
6.罗西的类型学理论
五,新城市主义
1.郊区的城镇模型
2.区域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社区
3.旧城改造的实践
4.DPZ的新城市主义理论和设计实践
六、洛杉矶的建筑实践
1.设计特征和其文化现象
2.建筑设计之取向
3.奠基人:盖里
七.批判的地域主义
1.芒福德的原创性地域主义思想
2.地域主义的批判性思想
3.批判的地域主义在世界范围的表现
4.批判的地域主义实践在美国
八、现象学:知觉和体验的建筑
1.建筑的场所与真实的生活世界
2.知觉的建筑与生活经验
3.现象学的设计思想和若干实例
插图来源索弓
后记
在线试读
一、机器建筑
机器建筑始于现代建筑运动初期。包豪斯建筑教育强调工业制造,否定手工艺制造标准,从而系统化地将建筑与机器工业和工业生产联系起来。现代建筑历史学家雷诺·班海姆(Reyner Banham)在1960年出版的《机器时代的设计理论》一书中认为:当时西方已经在“工业时代”中生活了近一个半世纪,人类已经跨越了“机器时代”.开始进入“第二机器时代”。“第二机器时代”的特征是室内电器的普及和化学合成物质的普遍使用。他认为随着人类对机械装置控制的飞速发展,人类将很快进入“第二机器时代”。班海姆认为格罗皮乌斯在1923年后所领导的包豪斯学校致力于机器时代的建筑,并致力于设计机械产品。柯布西耶有关“住宅是居住的机器”及其论述以艺术家和社会改造者的态度,将乌托邦与艺术激情注入机械工业和工业生产中。密斯少言寡语,身体力行地将工业制品、精确的工业标准和工业美应用在建筑中。密斯的作品展现了机器时代的建筑材料、结构和构造的新式样,为机器主义提供了样板。这样,包豪斯和格罗皮乌斯在建筑教育和制度上,柯布西耶在艺术激情上,密斯在结构、构造和工艺上,为建筑机器主义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建筑机器主义从它出现的那一刻起就具有一种激进、和幻想的性质。这也难怪,西方工业革命至今不过几百年的历史。从那时起,机械上的和工业上的革新层出不穷。……
机器建筑始于现代建筑运动初期。包豪斯建筑教育强调工业制造,否定手工艺制造标准,从而系统化地将建筑与机器工业和工业生产联系起来。现代建筑历史学家雷诺·班海姆(Reyner Banham)在1960年出版的《机器时代的设计理论》一书中认为:当时西方已经在“工业时代”中生活了近一个半世纪,人类已经跨越了“机器时代”.开始进入“第二机器时代”。“第二机器时代”的特征是室内电器的普及和化学合成物质的普遍使用。他认为随着人类对机械装置控制的飞速发展,人类将很快进入“第二机器时代”。班海姆认为格罗皮乌斯在1923年后所领导的包豪斯学校致力于机器时代的建筑,并致力于设计机械产品。柯布西耶有关“住宅是居住的机器”及其论述以艺术家和社会改造者的态度,将乌托邦与艺术激情注入机械工业和工业生产中。密斯少言寡语,身体力行地将工业制品、精确的工业标准和工业美应用在建筑中。密斯的作品展现了机器时代的建筑材料、结构和构造的新式样,为机器主义提供了样板。这样,包豪斯和格罗皮乌斯在建筑教育和制度上,柯布西耶在艺术激情上,密斯在结构、构造和工艺上,为建筑机器主义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建筑机器主义从它出现的那一刻起就具有一种激进、和幻想的性质。这也难怪,西方工业革命至今不过几百年的历史。从那时起,机械上的和工业上的革新层出不穷。……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