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6368681
邓丽君逝世15周年,《邓丽君画传》新增私家图片及手迹,特别纪念精装修订版。《邓丽君画传(1953-1995)》(作者师永刚、冯昭、方旭)在北京、香港、台湾、日本等地出版简、繁与日语四个版本,发行量超过百万套,创下全球发行量**的邓丽君传记纪录。
《邓丽君画传(1953-1995)》(作者师永刚、冯昭、方旭)在北京、香港、台湾、日本等地出版简、繁 与日语四个版本,发行量超过百万套,创下全球发行 量*的邓丽君传记纪录。
《邓丽君画传(1953-1995)》之作者投下了多年之心血在研究与收集与邓丽君有关之各种讯息。
希望本书能受到广大喜爱邓丽君的歌迷们的支持 !
序
一本可以完全代表邓丽君的授权著作
重寻邓丽君
第一章
小城故事(1953—1969)
第二章
漫步人生路(1969—1973)
第三章
空港:日本之旅(1973—1979)
第四章
假护照风波(1979—1981)
第五章
春花秋月何时了(1981—1987)
第六章
月亮代表我的心(1988—1995)
第七章
十亿个掌声(1970—1989)
第八章
我只在乎你《50年的爱与怨)
第九章
再见,我的爱人(1995……)
附录 邓丽君档案
一 邓丽君词典
二 邓丽君小档案
三 邓丽君年表、从艺大事记
后记
谁是邓丽君
关于《邓丽君画传》修订版出版后记
邓丽君的父亲邓枢为河北省大名县邓台村人,早 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14期。母亲赵素桂是山东省东平县人。邓丽君父母在 1943年结婚。邓丽君 在家排行老四,上有三个兄长。
至于“邓丽君”这个名字的由来,则是由于父亲 邓枢听从袍泽建议,以“美丽的竹子”之意,为这个小女儿取名为“邓丽 筠”,但因为后来大 多数人都将“筠”(音芸)字误念成“君”,所以顺口 就以“邓丽君”为艺名。至于所谓的“丽君”,则是她在演艺生涯的不 同时段由歌迷所赋予 的昵称,她的英文名字则是“Teresa Teng(泰丽莎·邓)”。
作为一名横跨亚洲与华人文化圈的超级巨星,邓 丽君的歌唱技巧与天赋早就是公认的事实。除此之外,邓丽君的语言天分 亦备受肯定,包括普 通话、广东话、上海话、闽南语、山东话,英语、日 语、法语和基础的马来语,她都能朗朗上口。
据一位老牌乐评家说,邓丽君学习的专注与能力 相当惊人,比如她第一次前往香港发展,刚开始还不会说广东话,但第三 天就能以广东话与主 持人简单交谈,也能精准地演唱广东话歌曲,这也自 然很快就打开了当地乐迷的心扉。其余如日语、英语、法语,只要给她一 段时间,邓丽君就能 精准使用而无须翻译,这也让邓丽君在海外的生活与 进修,比起一般的明星要来得更为顺利。
邓丽君一生强调单纯与平凡,从没有想和任何人 抢风头,但她的明星气质自然流露,加上时代与历史赋予她的机缘,让她 在华人音乐界占了一 席不可取代的地位。
回头看邓丽君的童年与少女时代,可以发现邓丽 君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在努力克服各种环境的劣势与折磨后,充分掌握 机遇与命运,并且一 点一滴积累出的成果。也因为如此,相较于太多人在 爆得大名后的忘形与放肆,邓丽君却格外珍惜这个全家人共同奋斗的成果 ,一步步地将努力转 化成迈向未来坦途的养分,更凸显一个巨星的诞生绝 非偶然。
在邓丽君诞生前,邓家已有三个男孩,一家人住 在云林县一间古老农舍中。由于邓丽君的父亲邓枢只是国民党军队的中尉 军官,先前在国共内 战时离家背井来到台湾,生活并不很富裕,连住的房子也都是租的。
由于邓枢在军方服务,自奉严格,对邻居相当友 善。当时台湾还处在粮食与物资配给的年代,邓枢也不时拿些部队中的 剩余补给品送给 邻居。邓丽君的妈妈开始还不会说台语,但待人和气 ,同样也和邻居关系不错。
一名当时与邓家颇为熟悉的邻居,由于始终膝下 犹虚,在邓丽君的母亲确定怀了第四胎时,还特地到邓家商量,表示既 然邓家已经有了 三个男孩子,如果赵素桂这一胎还是男孩子,希望能 抱回去当养子,以传承香火。
当时台湾社会环境普遍不佳, 位于中台湾的云林县又是贫穷的农业县,缺乏医疗资源,因此邓丽君 的妈妈并没有到医院待产,而是由 接生婆在家中接生。只是没想到邓 妈妈这胎意外是个可爱的女孩,虽然体重不是很重,但是哭声很尖, 相貌清秀,让一旁等候的邓家男丁 都相当兴奋。邓丽君的父亲当年已 经四十余岁,也享受到了中年得女的喜悦。
据邻居回忆,邓丽君从小身体 很健康,并没有什么病痛。由于邓枢经常必须随部队移防,邓家也一直随着邓: 的部队不断搬移居住地,释邓丽君还没有满 周岁时,又举家迁移至台湾东部的台东县池上乡。邓家搬到台东县后,邓枢也因为年 龄的关系从部队退役,在军营附近摆面摊 维生。经营餐饮,最需要的是人手,但小本经营的面摊无法雇人帮忙,因此一家大小 一有空都得帮着做生意。不多久,人约1954 年6月,邓家又迁移到南台湾屏东市空军机场旁的“眷村”,这才开始比较稳定的生活。
这种四处迂徙的居住状态,也是随着国民 党政权迁台的外省族群拥有的集体记忆。当时外省族群在台湾生活困苦,年轻人多半因为当了军官或士 兵,才随着国民党迁台。国民党政权为了方便管理并 解决住房问题,常常选择在各部队旁边兴建简易住宅,专门给军队眷属或 退伍军人居住,并因 此形成长期性聚落,这就是台湾社会相当独特的“眷 村”,也形成了所谓的“眷村文化”。
在“眷村”里,由于官兵来自四面八方,有的带 着配偶一同由大陆移居台湾,也有的是到台湾之后才与台湾的“本省人( 指闽南人)”、客家 人或原住民通婚,因此“眷村”的文化与语言相当多 元,几乎是整个中国大陆的小缩影,可听到不同省份的方言,乃至于中国 各地的民谣小调,邓丽君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开启她的童年生活。P14-16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