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740412
本书集中了三代中法史研究者的近期作品,涉及到明清法律与社会互动的方方面面,且覆盖了多种不同的理论视角与分析体系。本书以灵动的方法和翔实的内容呈现了一副明清时期法律与社会互动的鲜活画面,既是一部法律文化实证研究的典范,亦是一部历史社会学的杰作。本书既可作为该领域的前沿研究集锦来读,又可作为法律史学术范式演变的剪影来看。
如何从明清两代出现的两波重要的社会变迁中思考法律与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交互,是本书17篇文章一脉相承的核心议题。面对丰富多元的历史档案,无论是探究“晚明与清中叶”法律变革与社会变迁的互动,或探究“晚清”中国引入西方法律、政治、经济制度的具体实践历程,笔者深深感到,既往认识仍需要再做检讨与反思。
本书按议题性质大致区划为以下四编:司法审判与法律推理;由法律运作看社会与族群关系;经济活动与法律体系的互动;政治治理与司法实践。本书写作,即为明清中国法律与社会变迁如何相互作用等相关问题,提炼出一些具体案例的考察理路,拓展出若干种有用的观察视野。
邱澎生
导论:明清中国的法律与社会变迁如何相互影响?
编司法审判与法律推理
[日]寺田浩明
从明清法看比较法史——裁判与规则
一、绪论
二、判决的正当化:法与裁判的社会性奠基
三、判决的统一:规模庞大的裁判制度之运用方法
四、作为社会基础的法:近代法与传统法
五、结语
陈惠馨
从明清法律文书看社会、法律制度的变与不变
一、绪论
二、比较《大明律》与《大清律》与户口有关之《户律篇》户役门规定
三、乾隆朝《钦定户部则例》有关户口的规定
四、清朝时期法律制度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五、结语
[日]岸本美绪
礼教、契约、生存——试析明清民事审判中的衡平原则
一、绪论
二、作为研究假说的三个要素:礼教、契约、生存
三、田宅买卖——以找价回赎问题为中心
四、人口买卖——以卖妻、典妻问题为中心
五、结语
[美]步德茂
菁英理想与满族威权——清代刑事司法的意识形态困境
一、绪论
二、18世纪的刑事司法危机
三、司法观中的宽大仁慈
四、清律中的“愚昧”
五、打击暴力罪案
六、光棍
七、持续关押
八、关押中死去
九、结语
第二编由法律运作看社会与族群关系
杜正贞
由“礼、法、俗”看明清“禁立异姓为嗣”的法律演变和社会实践
一、绪论
二、有关“禁立异姓为嗣”法律的演变
三、“禁立异姓为嗣”观念的发展——宋明学者的理念和行动
四、地方宗族中有关“异姓承嗣”的族规的演变——以浙西南山区为例
五、“礼、法、习惯”的历史过程
六、结语
何志辉
明代澳门葡人有限自治体系中的司法权
一、绪论
二、王室大法官及其司法职能
三、议事会之检察官与普通法官
四、从巡航兵头到总督的司法权
五、一权多主司法体制的权力角逐
六、结语
田宓
清代内蒙古土地契约秩序的建立——以“归化城土默特”为例
一、绪论
二、“户口地”的划拨
三、从“酒肉邀问”到“永远耕种”
四、从“一地数约”到“一约数主”
五、结语
第三编经济活动与法律体系的互动
张瑞威
明代钱法中的“多重货币系统”——以隆万朝为例
一、绪论
二、铜钱之间的劣币和良币
三、重钱轻银思想
四、京城到直省
五、钱法不行
六、钱不归一的后果
七、结语
谭家齐
惜粪若金:明末判牍中江南地区的粪便处理及其相关争议
一、绪论
二、明人的重粪之道
三、明代市井的厕所文化
四、公用厕所的经济作用与相关纠纷
五、粪便收集与地方经济
六、有关晚明粪便的其他议题
七、结语
赖惠敏
清代蒙人与汉商的债务纠纷
一、绪论
二、蒙古欠债的原因
三、蒙古人借贷的利息
四、还债的比例
五、牲畜折抵
六、结语
邱澎生
明清中国“商业法律”的构成与演化
一、绪论
二、清代中国没有“商法”真是不证自明的常识吗?
三、“商法”五义:清代中国究竟没有何种“商法”?
四、由江南商业诉讼看清代中国的“商法”
五、明清“商法”特征之一:法律在理论事实上的衔接
六、明清“商法”特征之二:“就法律论法律”能力的提升
七、结语
吴海杰
“欠”的公道:当19世纪香港华商遇上英式破产法
一、绪论
二、英国破产法的发展历程
三、华人社会中的债务人责任
四、香港在1864年对英国破产法的移植
五、华人破产案件在19世纪后期的猛烈增长
六、欧洲人眼中的“中式商业道德”
七、“洗白”反变涂污
八、中欧商人“异乎寻常的一致意见”
九、结语
第四编政治理念与司法实践
[日]谷井阳子
明清律学与士人社会
一、绪论
二、明代律学的发展
三、明代官界中律学知识的差距
四、清代律学的普及与成果
五、清代后半期的法律研究及其僵局
六、结语
伍跃
制度的选择与利用——前近代中国社会成员的制度选择
一、绪论
二、制度
三、社会成员对国家制度的理性利用
四、理性选择及其结果
五、结语
尤陈俊
清代讼师贪利形象的多重建构
一、绪论
二、清代官方对贪利讼师形象的刻画与渲染
三、实虚之间:贪利讼师的实际案例与文学形象
四、清代讼师案例中所见的代写词状收费情况
五、与官代书收费情况的比较
六、讼师收入的分层化
七、结语
陈利
知识的力量——清代幕友秘本和公开出版的律学著作对清代司法场域的影响
一、绪论
二、背景:法律知识的传播、控制和反控制
三、清代幕友律学秘本的产生和影响
四、出版律学书籍对幕友在清代司法场域中权力地位之影响
五、结语
本书集众家智慧,既重视历史脉络中的纵论,也探讨特定时空中横向的经验事实;除了法规范、法制度、审判案例外,尤顾及法制史实与当时社会结构、政治环境或经济状况相互关系的“社会文化变迁”问题。有史有论,值得细细品评。
——黄源盛(台湾大学法学博士,福州大学法学院特聘教授)
本书以灵动的方法和翔实的内容呈现了一副明清时期法律与社会互动的鲜活画面,既是一部法律文化实证研究的典范,亦是一部历史社会学的杰作。
——於兴中(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康奈尔大学法学院教授)
本书集中了三代中法史研究者的近期作品,涉及到明清法律与社会互动的方方面面,且覆盖了多种不同的理论视角与分析体系。本书既可作为该领域的前沿研究集锦来读,又可作为法律史学术范式演变的剪影来看。通篇细细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张泰苏(耶鲁大学法律博士、历史学博士,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
主编者言
《法律文化研究文丛》自1996年始,先后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收有海内外学者专著、文集、译著约二十种,内容涉及法律理论、法律史、比较法、法律社会学、法律人类学等诸多领域。如今,这套丛书转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编者不改初衷,将通过本丛书的编撰,继续坚持批评和反思的学术立场,倡导和推动法律的跨学科研究,为深入探究和理解中国法律与社会的历史、文化和现实,改善中国的法学研究,推进中国的法治事业,略尽绵薄。
梁治平
己亥年冬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