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袋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631534
◎1926年世界博览会获奖作品,近百年后初次再版
这张图作为中国教育展品之一,在1926年被送往美国费城,参与世界博览会,荣获奖章。1929年修订后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本次再版正值上次出版90周年,也是近百年来首次在国内影印出版。
◎“现代汉语奠基人”之一黎锦熙先生创编,多位语言大家参与修订
此图由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黎锦熙先生创编,黎锦熙先生毕生致力于语言文字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是“现代汉语奠基人”之一。他纵观国语四千年来的源流变迁,高屋建瓴地总结语言文字与文学文体的发展历程。此图绘制过程中,赵元任、钱玄同、刘半农等语言学大家也参修订,集聚了众位语言学大师的智慧。
◎一张图理清四千年来汉语、文学的源流变迁
这张图展示了汉语在汉字、音韵、训诂等方面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文学作家、作品和文体。思维导图式的整理方式,不仅化繁为简、纲举目张,还揭示了不同流派之间的影响。通过这一张图,轻松掌握四千年来语言文字的变迁和文学的源流派别。
1926年,黎锦熙创编了中英对照的《国语四千年来变化潮流图》,此图被送往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荣获奖章。这张图上部分为文字与语言,描绘了汉字从图画到隶变的沿革、汉语音义的发展,并列出了各代主要小学著作。下部分是文学与文体,呈现了从远古口头歌唱到现代白话的文学流变,总结了历代重要作家、作品。一张大图便清晰展现了四千年来语言文字的变迁和文学的源流、派别。
此外,还有《黎锦熙与》补充说明这张图的信息,并对作者进行详细介绍。
国语四千年来变化潮流图
文字与语言
文学与文体
黎锦熙与《国语四千年来变化潮流图》
《国语四千年来变化潮流图》再版说明………………………………………… 一
《国语四千年来变化潮流图》一九二九年出版说明………………………………五
《国语四千年来变化潮流图》说明…………………………………………………九
致张陈卿、李时、张希贤等书
——胡适1927年《国语文学史》代序………………………………………十五
为国语运动、文字改革奉献一生
——纪念先父黎锦熙去世二十周年……………………………………………三十五
黎锦熙先生年谱………………………………………………………………………四十一
黎锦熙先生主要著作…………………………………………………………………八十四
《国语四千年来变化潮流图》再版说明
中英对照的《国语四千年来变化潮流图》是一张颇为奇特的信息图。奇处首先在于它的作者——被誉为『中国现代汉语语法鼻祖』『拼音文字奠基者』的黎锦熙先生。
黎锦熙,号劭西,生于 1890年,卒于 1978年。出身名门,是清朝末代秀才。 1913年,他任教于湖南省立四师,曾教授所在班级,与之结下师生缘分,并给予青年许多指点与照顾。抗战时期,曾将新著《论持久战》赠送黎锦熙,黎氏则回赠一部他主编的《国语辞典》,以此明志。
自青年时代(1915年),黎锦熙便力主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坚决反对小学读『经』。1916年发起成立『中国国语研究会』,蔡元培任会长,他与钱玄同等为委员,极力倡导『国语统一』和『言二文一致』,后积极投身『五四』新文化运动。他曾撰联道:『终身文字改革,豁出去了;个人环境毁誉,满不在乎。』
1924年,黎先生出版《新著国语文法》,是我国现代汉语语法的开山之作,一时间轰动全国,连续再版二十多次,由此践行了他『汉字革命』的口号,也是对国粹派所谓『白话文有文无法』的有力回击。 1935年,他的另一部经典力著《国语运动史纲》问世,就近千年来国语发展历程做了总结性回顾。
在对汉语语法做开创性工作的同时,他还做了几个方面的重要工作:编纂辞典,如与钱玄同等编纂《中国大辞典》,主编白话词典《国语辞典》;与钱玄同、赵元任等拟定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后世将之誉为『中国注音字母之父』;从事教育,尽心办学,培养了众多人才,成果之一是, 1946年后,他的一百多位弟子赴台推行国语,成为台湾国语运动的中坚;此外,黎先生于方志修纂亦做出了杰出贡献,曾著《方志今议》一书,传祚后世。
其次,《国语四千年来变化潮流图》实乃一张博古通今的大图。 1926年,黎锦熙受中华教育改进社之托,创编此图。它以简约明晰的形式,呈现了从甲骨文、金文,一直到草书、隶书的汉字沿革,曾送往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展览,荣获铜奖。不仅如此,他后来又在图上做了大量批注(蓝印文字),这些批注涵括了广博的文学史信息,结合黎锦熙《致张陈卿、李时、张希贤三等书》可知,其中蕴含了他对自先秦至民国之文学史的深刻考辨,他高屋建瓴地分析了『文』与『言』在历史中的分离与统一,以及这一辨证过程在几千年文学旨趣变迁中的投射。黎先生对于文言文的批判,是基于对它的透彻研究与反思,是求变以期文脉存续、重获活力,激发民智,强我中华,而绝非对传统文化的破坏、斩绝。现今,对于中国的文字、语法,古今文学之流变与得失,能有如此见识者,恐已极为罕见了。
再者,《国语四千年来变化潮流图》经过历史的磨洗,已然成为一件艺术品、一份文化的结晶,值得后人收藏、观摩与研习。
主要参考文献:
《黎锦熙传》,康化夷著,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7年 11月版
《黎锦熙先生诞生百年纪念文集》周有光等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年 4月版,
《国语文学史》代序《致张陈卿、李时、张希贤等书》,见于《胡适文集(8)》,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国语四千年来变化潮流图》一九二九年出版说明
此图于民国十五年(1926)九月初版。民国十八年( 1929)六月,订正再版。由北平和平门外文化学社总发行。
这图是 1926年(民十五)美国举行开国一百五十年纪念,在费城开世界博览会,征求中国教育;中华教育改进社托我做的。
这『国语』两字是广义的,故图中包含四千年来中国语言、文字的变迁和文学的源流派别。以红色直线划分时代,以绿色的潮流表明各时代语言和文体的种种变化,意在使其来源去路一目了然,而时代观念正确无误;外来潮流的影响,民间文艺的势力,尤为特别注重之点。
但举例仅有各体文字,列在上方;后来改进社要付印,我再用蓝色将各时代的辞书、字典、韵书等『小学』类的要籍,列举内容,列成系统,添在上方;将历代文学上重要典籍、作家及作品,略考生卒年代,分别体制宗派,补在下方;都与中间所绘潮流相应。意在使初学者得此,可以执简八驭繁,随时稽检;而上下四千年间,国学要籍,诗圣文豪,雁行鱼贯,尽列目前,求学门径,自然不乱。
但我的主旨,还在图中二十世纪一栏,轩然巨波,冲破文言之界(所注旁行斜上的作家,都是在这新的潮流中的),汇成大泽;将来疏导,必成后的六道安流,这就是国语前途的建设了!初版所印潮流多错误,致读者不明其旨;现加订补,并识其缘起如此。
译校者:初版者为汤珙真先生,再版者为邵松如先生。写绘者:初版为张蔚瑜先生。
再谢谢赵元任、钱玄同、刘半农三位先生当初版时给我的指点和参订。
黎锦熙
植树节,民十八( 1929)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