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203639
真正的学者都能学以致用,贾琼博士就是这样一个人。她是留学美国的教育学博士,不仅有丰富的学术成就,而且一直致力于家庭教育的研究,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国内国外的家长。同时她还是一位优秀的母亲,她的儿子品学兼优,被哈佛大学录取。本书即通过真实生动的案例,讲述了她18年来的育儿心得及教育思考,既实用又有高度,是珍贵的家庭教育指导书。
——————–尹建莉 著名教育专家《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
这本书结合贾琼博士18年的育儿心得与教育思考,通过真实生动的案例介绍了中西教育理念与实践,从战略和战术两个方面引领与指导家长成长。家庭教育影响孩子的一生,家长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家教与水平。
———–俞敏洪 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
专业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士成千上万,但能把自己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将子女培养成才的却寥寥,贾琼博士就是其中的一位。因为各种机缘出国读书的“小留学生”成千上万,但能克服种种适应困难,顶着语言、文化、社会等各方面障碍的压力,成功进入哈佛这样藤校的却寥寥,贾琼的儿子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们有很多的经验可供其他家长学习。
———–程宝燕 美国夏威夷大学教育学院终身教授
作为一个80后的独生女妈妈,是贾老师让我懂得为人母不仅需要一颗种子孕育在子宫里,更需要一颗知识的种子孕育在心里。期待贾老师的书,能将这颗种子种进更多人的心里。
———–张苗旋 80后二孩妈妈
作者以时间为轴,记录了教育孩子从胎教到幼儿启蒙直到走进哈佛十八年的教育历程。不仅有中国的教育实践,还有美国的学习观察;不仅有育儿的案例,还有她关于教育的思考;不仅有可供借鉴的具体方法,更有这些方法背后蕴含的原理。作者认为:成功不可以复制,但是可以激发思考和产生共鸣。正如英国著名教育家怀特海说:“真正有价值的教育是使人透彻理解一些普遍的原理,这些原理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具体事例。” 通过阅读本书,让家长具备战略眼光、思考力和行动力,从而享受孩子成长的过程。
序言一 / 1
序言二 / 4
写在前面 / 6
卷首诗 / 9
部分 幼童篇
幼童成长期是个体在生理、认知和社会性三个领域初始发展的关键时期。此阶段孩子的大脑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回应能力。大脑发展需要激励的环境、充足的营养和看顾者的交流互动。这个阶段也是孩子们的品行、习惯、人格及归属感形成与建立的重要时期。
1.迎接新生命 / 3
2.早期养育要科学 / 9
3.两孩的养育策略 / 15
4.阅读放飞孩子 / 23
5.家庭公约的魅力 / 30
6.我再也不爬窗户了 / 37
7.播撒共情的种子 / 43
8.低龄寄宿不可取 / 48
9.搭配教育法 / 55
10.吃饭吃出后果法 / 60
11.走出奖罚的误区 / 66
12.爸爸是我的保护圈 / 73
13.同情孩子危害大 / 80
14.父母如何爱孩子 / 85
15.善用体验教育 / 92
16.生命教育不可或缺 / 98
17.穷养孩子好处多 / 106
18.让优秀成为习惯 / 112
19.人小心不小 / 119
20.旅行的意义 / 125
第二部分 儿童篇
儿童成长期是个体生命飞速成长的重要阶段。随着孩子抽象思维的发展以及经历经验的逐渐丰富,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更加凸显,学习与体验的兴趣也因此高涨,并渴望得到同伴认可。这个时期也是培养孩子情商与逆商,以及实现其正常化与社会化的关键时期。
21.不上学前班 / 133
22.做学习的小主人 / 137
23.在试错中成长 / 142
24.跨越时空亦可陪伴 / 149
25.穿越森林的残疾人 / 157
26.告别旱鸭子 / 164
27.贾氏应急三步法 / 168
28.火山岛的礼物 / 173
29.家长需要道歉吗 / 178
30.别样的家长会 / 184
31.妈妈的小保镖 / 191
32.养育孩子需要一个村庄 / 196
33.智斗校园欺凌 / 206
34.教育投资收益大 / 212
35.备战小升初 / 218
36.把浪漫还给孩子 / 225
37.过招网络原住民 / 231
38.智优儿童的培养 / 236
39.我从哪里来 / 242
40.同伴影响 / 248
第三部分 青少篇
青少成长期的个体开始进入青春期生理发育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不断增强,情感变得复杂与多元,与成人世界的关系也悄然发生变化。随着思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迅速发展,他们能够理性地判断与决策,同时也开始质疑大人的观点。这个阶段也是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构建的基础阶段。
41.让孩子有一颗中国心 / 255
42.外语课的选择 / 262
43.人性化的颁奖典礼 / 267
44.做师生的联络员 / 274
45.母亲的智慧 / 281
46.谁的青春不叛逆 / 288
47.少男少女的心思 / 295
48.千万别给孩子贴标签 / 301
49.猴妈不输虎妈 / 307
50.音乐会引发的思考 / 312
51.偶遇老人摔倒 / 319
52.初心不改的志向 / 324
53.美国大学申请 / 330
54.高中毕业季 / 338
55.实践智力哪里来 / 343
56.鼓励孩子报忧 / 350
57.写给即将上大学的儿子 / 354
卷 尾 诗 / 359
参考文献 / 361
后 记 / 367
序言一
有智慧的爱才是真爱
在2017年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家庭教育国际论坛上,我做了一个题为《家庭教育需要智慧爱》的讲演。
我在讲演中提出:在家庭教育中,我们经常在爱的名义下做反教育的事情,用爱摧毁孩子的自由和发展,这是缺乏智慧的爱导致的。
什么样的爱才叫智慧爱呢?我认为智慧爱是有底线、讲规矩、守原则的爱,智慧爱是平等、尊重、充分自由的爱,智慧爱是尊重个性、扬长避短的爱,智慧爱是理性、冷静、科学进取的爱,智慧爱是身心相伴、共同成长的爱。
爱是人们内心的情感,而智慧是对客观世界正确的应对方法,以智慧爱来面对教育的挑战,是的探索之道。把爱和智慧完美地结合,可能是我们永远无法企及的的教育境界,但只有朝着这个方向坚定前行,我们的教育才能越来越接近理想。
如果用智慧爱的标准来衡量贾琼的这本书和她的家庭教育实践,她无疑是做得优秀的。
贾琼是一名来自湖南湘西土家族的大学教授,也是一位留美的博士学者。大学毕业后,她先后在中学和大学做教师。2004年赴美留学深造,获得美国夏威夷大学教育学硕士与博士学位。
在美国期间,她的孩子从一个九岁小学生到高中毕业考上哈佛大学,成为一名阳光帅气、善良懂事的大男孩。刚到美国时,孩子的英语摸底考试成绩几乎为零。但由于早期家庭教育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基础,形成了良好的习惯,孩子很快就适应了美国的教育环境,第二年就考入了孙中山和奥巴马的母校Punahou学校。之后孩子如鱼得水,荣获美国天才少年中心的“特别天才奖”等奖项,并代表学校参加在新加坡举办的世界未来领袖峰会。高中毕业前被哈佛大学提前录取。从英语零基础到走进世界名校,她儿子的经历本身就是一个励志的传奇。
这本书,讲述的就是她的家庭教育故事,是她对儿子成长的记录与思考。按照孩子成长的三个阶段,全书由三个部分组成。部分记录了孩子学龄前的成长实例,通过“早期养育要科学”“阅读放飞孩子”“我再也不爬窗户了”“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等篇章,讨论了早期养育、安全意识、同理心、探索求真、生命教育、习惯养成等在孩子生命早期应该注意的关键问题。第二部分记录了孩子小学阶段的成长经历,通过“穿越森林的残疾人”“贾氏应急三步法”“妈妈的小保镖”“过招网络原住民”等篇章,讲述了孩子从童年走向少年的成长故事。从初到美国的困难到当妈妈的小保镖,再到挑战第三语言。也讨论了贾琼提出的应急三步法、应对网络游戏的有效办法以及根文化的培养等。第三部分则记录了贾琼引领处于青春期阶段儿子成长的故事,通过“做师生的联络员”“谁的青春不叛逆”“偶遇老人摔倒”“初心不改的志向”等篇章,呈现了作为母亲如何当好师生的联络员、如何陪伴孩子顺利走过青春期、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价值观以及如何指导孩子进行大学申请等关键问题。青春期经常被心理学家称为“危险期”,而贾琼带领孩子巧妙而快乐地度过这一时期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
有智慧的爱才是真爱。这本书的许多故事都显示,作为一个母亲,贾琼对儿子充满着与其他母亲一样深厚的爱。而不同的是,她的爱是充满智慧的。如中国的父母普遍喜欢报喜不报忧,希望听到的总是孩子的好消息;而贾琼则认为,对坏消息的接纳程度,可以看出父母是否真爱自己的孩子。儿子上大学前,她曾经叮嘱要“经常给妈妈报报忧”,她用“坏苹果”理论解释为什么要报忧:“孩子好比一棵苹果树。苹果熟了采摘后,我们会把坏苹果挑出来,把好苹果放进筐内。因为我们不希望坏苹果影响好苹果。”把报忧比作挑坏苹果,让孩子的负面情绪有一个释放途径,从而内心正能量满溢,然后神清气爽地前行。这就是她的棋高一着。儿子幽默地说:“那我岂不是把妈妈当垃圾桶了吗?”妈妈也以幽默回应:“妈妈不是垃圾桶,妈妈是分析师和魔法师。我会首先对坏苹果进行分析,看看它坏掉的原因,是阳光不足,是害虫侵犯,还是飞鸟叼食。然后,我会把坏苹果放进有机肥催化器中,作为养料回馈给苹果树。”母子之间这样充满智慧的交流,满溢着爱意。
2017年年底,贾琼把这本书的提纲和部分样稿发给我,希望我能够为这本书写一个序言。她在信中告诉我:她的博导告诉她,作为一名学者,不要把自己局限在象牙塔内,只关注职称和课题,只发表学术文章。“要走出去,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大众服务,为推动社会进步服务。”她的这本书就是响应老师的教导,把自己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成果,与更多的父母分享。
因为她读过《我的教育理想》,感觉自己通过结合中美教育与生活经历,在养育孩子、教育学生和帮助其他父母等方面形成的教育理念与我的教育思想比较接近,所以特别期盼我为她的书作序。记得当时看了她的书稿和简历,就把她推荐给新家庭教育研究院的孙云晓院长,觉得她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也一口答应为她的书稿写点文字。只是由于工作非常忙碌,一直没有动笔。现在图书付印在即,无法再拖,匆匆忙忙写上这点文字,聊以为序。
(朱永新,著名教育家,新教育实验发起人,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顾问,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序言二
作为琼的博导,我给予她的赞赏。琼开始她在夏威夷大学教育学院的博士生学习学期,选修了我的教育政策研讨课。由于我校博士生课程通常安排在傍晚,琼给我发邮件请求允许她带十岁的儿子进入课堂,我欣然同意。
有一次上课,我们讨论当时小布什政府在美国公立学校实施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的负面影响。因为这一法案,中小学重视统考课程而减少其他课程的时间。突然间,坐在教室后排的琼的儿子举手发言:“我们学校就是这样,已经减少了我们音乐课的时间。”见我点头示意,孩子继续说:“我们音乐课原来是四十五分钟,现在减少到三十分钟。”作为手实例,我把孩子的分享纳入我们的讨论之中。
课后,琼走过来对她儿子的贸然参与向我表示歉意。但是,她的儿子确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在得知孩子一年前才来到夏威夷,并且在他来之前没有任何英语基础。在我看来,这意味着这个孩子不仅听懂了我讲的内容,而且实际上用他的发言参与到我的课堂。研究生课堂的十岁孩子实在令人赞叹不已!
后来,琼继续选修我的其他专业课程。每当我公布课外辅导时间时,琼总是个跟我预约的学生。我们经常从比较与国际教育视角探讨基础教育、通识教育、教育哲学、家庭教育、教育机会平等与公平以及儿童青少年成长等话题。每次交流,我都能感受到她对讨论话题的兴趣与投入。我们师生都从讨论中获得灵感,我也因此对中国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由于我们的研究兴趣相近,琼决定在我的指导下完成她的博士生学习。
每次讨论结束,我常常会问她儿子的学习与成长。琼也十分愿意跟我分享她的育儿心得,我非常欣赏她中西结合的家教理念与方法。她还会把孩子的情况告知我,我知道她的儿子在来夏威夷仅仅三个学期时,便通过各种考核终被夏威夷两所著名的私立学校同时录取。琼也开始把育儿经验分享给夏威夷当地的家长,帮助他们解决家教难题。我还知道琼近十多年来一直在为她的《享受孩子成长》收集和整理资料。她告诉我她将把这本书送给她的儿子,同时也希望能分享给更多的家长。
非常不幸,在读博期间,琼曾经遭遇了一次惨烈的车祸。我还记得我急忙赶到医院探视她的情况。手术后不久,她坚持回到学习和工作当中。我能感受她的艰难,但是琼坚强地挺了过来。我深深为她坚韧的精神所感动。琼当时身负重伤,一年当中前后经历了两次手术。终,她顽强地战胜了伤痛,按预定计划完成了博士论文,并顺利通过答辩。当我宣布答辩通过,热烈欢迎琼加盟学者队伍时,我看到她的眼里闪烁着喜悦的泪花。不久,我听闻她的儿子被哈佛大学提前录取。我为琼在夏威夷期间取得的各种成绩而感到由衷高兴。
作为博士学者,琼已经具备为社会做更大贡献的能力。还记得在机场送别的场景,我给琼戴上夏威夷花环拥抱告别时,鼓励她不要只局限在象牙塔里做科研,要在服务大众中获得升华与超越。夏威夷大学马诺分校的校训是人性超越国界。我希望这条校训能够在琼那里得到彰显。
临近退休,回望我职业生涯里带过的学生,琼是聪慧好学的学生之一。我不断地听到她所做的有意义的事情,我为自己在夏威夷指导过她而感到自豪。我相信琼一定能做出更多有影响力的贡献。
后,我希望琼的这本把东西方智慧以及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起来的教育著作能够广泛发行,希望家长、教师和其他关爱下一代成长的人士共读之。
(David Ericson,美国夏威夷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系系主任)
写在前面
享受孩子成长
十分幸运,读大学时,我的一位老师经常跟学生们分享她的育儿经验,她的儿子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少年天才。尊重生命、陪伴孩子、早期阅读等家教理念犹如一粒粒种子,悄悄地播撒在我的心田。看着老师讲述时的神采飞扬,我相信她一定非常享受孩子成长。我暗暗在心里发誓以后也要像老师那样做一个享受孩子成长的妈妈。因为老师的分享,从大学开始,我就对家庭教育与儿童青少年成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至今,我的热情有增无减。
受恩师启发,从准妈妈开始,我便如饥似渴地阅读国内外育儿与家教书籍,并在孩子出生后,把书中学来的道理尝试用于育儿实践中。孩子还是幼童时,我们一家人就一起走进书香世界,早早养成了阅读习惯;我们制定家庭公约,让孩子明白什么是规矩与界限;我们观察昆虫趋光性,了解大自然的神奇;我们走进田野乡村,感受“粒粒皆辛苦”;我们参加志愿者活
动,体验服务的乐趣;我们诵读古诗词,穿越时空与先贤为伍;我们走出武陵山脉,探索外面的世界。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自己也从一位柔弱女性成长为一名坚强母亲,尽力去平衡事业与家庭的关系。我意识到榜样是好的教育,在孩子八岁那年,我赴美留学深造。次年,我们一家三口在夏威夷团聚,我也开启了同时做学生和妈妈辛苦但幸福的旅程。通过专业学习、家长培训、家长学校以及学术会议等,我逐渐了解了西方的教育理念。为了更好地考察美国的教育实践,我深入当地家庭、学校和社区,去获得现场教育的手资料。通过中西教育比较和思想文化碰撞,逐渐形成了中西结合的独特教育体系。这些新理念新方法犹如甘甜的清泉,滋润着我的家教试验田,孩子就是其中的一株小苗。
孩子初来美国时,由于语言文化的不适应,哭闹着要回国回家乡。在日记里,他把自己比作独自穿行在野兽出没的森林里的又聋又瞎又哑的无助者,来表达他内心的害怕与不确定。在国内小学,儿子一直都是优等生。来到语言文化陌生的新环境,听不懂、看不了、说不来,他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但是,在我和先生的鼓励与指导下,儿子迎难而上,平稳过渡。一年后通过考试选拔,被夏威夷两所名校Punahou和Iolani同时录取。孩子选择了前者。
进入Punahou学校后,孩子找回了自信,重拾优秀。朋友们开始催促我写书分享育儿经验。其实,早在儿子同时被两所名校录取为初中生时,很多家长就开始跟我探讨家庭教育问题,咨询孩子成长的问题。但我认为时机尚未成熟。不过,从那时起,我悄悄启动了写作计划。
按照国际惯例,孩子年满十八岁是成年的标志,他们可以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可以获得正式驾照等。孩子年满十八岁也标志着家庭教育阶段性地完成,父母也从孩子的主体责任人退居为孩子身后的目送者。因此,我认为孩子完整的成长周期有利于脉络清晰地展现孩子在不同阶段的成长特点与教育需求,也有利于运用跟踪法与追溯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一位重要的学术引路人曾对我说:如果你的论著试图去教育读者,或者读者有被教育的感觉,那就悖逆了教育无痕和润物细无声的原则了。但凡经典的教育著作都是通过案例、故事和经历的分享与呈现让读者产生情感连接并获得感悟,从而内化于心,外显于行。此外,如果你能把不易理解甚至晦涩的教育理论以贴近生活与通俗易懂的形式表现出来,那将惠及更多人。
对于这番语重心长的话,我深以为然。我一直相信细节决定成败。在家庭教育中,细节同样决定养育孩子的成败。因此,我尽可能注意家教案例的细节描述,希望读者从我陪伴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中获得灵感和启发,用于自己孩子的教育。
近,我还惊喜地发现,年轻的父母们见多识广,他们不再被动地接受教条式的育儿方法,也不再盲从,更愿意独立思考,从真实生动的育儿案例中吸取自己所需要的养分。他们更理性,开始更全面、更长远甚至用国际化视角来关注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以上,促使我完成了这本书,希望把我的经验分享给正在养育儿女的父母们以及关爱下一代成长的各界人士。这本书以时间为轴,依托三个部分记录了从胎教到幼儿启蒙直到孩子走进哈佛大学十八年的教育历程。通过自己亲力亲为的真实育儿故事,分享养育孩子,特别是养育男孩的中西结合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同时,由于所学专业背景,也会呈现一些教育评论与思考以及中西教育比较。每篇文章都配有核心提示语,文尾设有感言专栏,方便读者阅读和记录。
父母给予孩子生命,孩子丰盈父母的人生。父母陪伴孩子长大,孩子让父母遇见更好的自己。衷心祝愿天下父母都能享受孩子成长。
迎接新生命
母亲愉快放松的心情和健康稳定的情绪,对胎儿的成长发育十分重要。对新生命的美好期盼带给妈妈满满的正能量,能有效帮助她们度过艰难的早孕反应期,并贯穿整个孕期。
怀孕初期,朋友送给我一本名为《胎儿都是天才》的书。我打开阅读后便爱不释手,被深深地吸引了。《胎儿都是天才》对我的帮助非常大,为我孩子的优生优育提供了保障。
这本书的作者实子·斯瑟蒂克是一位日裔美国人,她养育的四个孩子都被列入全美5%的高智商儿童,长大后在各自的领域卓有成就。作者用细腻生动的笔触,介绍了她和她先生对四个孩子进行胎教的经验。
他们认为胎教影响人的一生。孩子的教育应该从胎儿时期开始,怀孕期间就应该坚持与胎儿沟通与交流。胎教方法包括听音乐和阅读,将自己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用自然的语调说给胎儿听等。
怀孕后我一直坚持工作,并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每天都会给孩子播放优美的音乐和诗词,这些也是我自己的业余爱好。我经常播放的音乐包括美国著名萨克斯管音乐家肯尼基的萨克斯曲、法国钢琴家克莱德曼的钢琴曲以及我国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的小提琴曲等。诗词朗诵以乔榛和丁建华的配乐作品为主。多年后,东东在音乐课上选择学习萨克斯以及荣获美国中学生诗词大赛一等奖,我相信与胎教有一定关系,应该是胎教的成果。
斯瑟蒂克指出母亲愉快放松的心情和健康稳定的情绪,对胎儿的成长发育十分重要。对新生命的美好期盼带给妈妈满满的正能量,能有效帮助她们度过艰难的早孕反应期,并贯穿整个孕期。当然,这一切都少不了家人的理解与支持。
胎儿的生长发育完全依赖于妈妈的营养供给。除了营养丰富的三餐外,我每天都要添加营养辅食,确保母子的营养均衡和能量需求。除此之外,我还每天坚持走路上下班,晚餐后坚持散步,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尽量不去公共场所。在流行病高发季节,积极做好室内消毒和预防措施,坚持锻炼以增强免疫力。
按照斯瑟蒂克的建议,我坚持每天与孩子交流,跟孩子的交流实际上让我保持更加愉快的心情。我和先生早早就给孩子取了名字,每次交流我都会直呼孩子的名字“东东”。我和小东东随时随地保持互动。在吃东西时,我会告诉东东今天妈妈吃的是什么,有何营养价值,并叮嘱他和妈妈一起品尝美味。在上班的路上,我也会与他交流,告诉他妈妈今天的工作安排和计划,跟他分享一路上看到的景色。走进教室上课前会告诉他,妈妈要给学生上课,要他安静地乖乖待着,不要乱踢妈妈。
每天傍晚散步回来,我都要给孩子阅读,边读边讲解,采用互动式阅读方法。还会播放《鞠萍姐姐讲故事》系列,从不间断。我发现在孕期后几个月,东东对阅读故事的反应十分积极,胎动的频率也会增加,似乎在回应妈妈。
除了妈妈与胎儿的交流互动外,爸爸也一定要参与其中。爸爸妈妈是孩子生命的创造者,是孩子亲近的人。爸爸和妈妈一起开展胎教,对孩子的发育大有裨益。我观察到东东每次听到东爸的声音后,胎动的力度和幅度都会明显加大,孩子似乎感到格外兴奋和激动。
此外,准妈妈还需要了解一些常识。人的生命在子宫里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胚种期(0~2周)、胚胎期(3~8周)和胎儿期(9~38周)。胎儿的头部在第四周开始发育,然后眼睛、耳朵、鼻子和嘴巴相继形成,同样在第四周,心脏开始搏动,第五周手臂和腿初显,到第52~54天时,脚、手指头逐渐分开。
胎儿期的第九周,随着性器官的发育出现性别区分。孕中期的第四、五和六个月期间,胎儿的大脑迅速发育,大脑的左右半球也开始出现,大脑皮层出现折叠,中枢神经系统开始运转,指挥基本的身体功能,比如呼吸和吸吮。第六个月结束前,高级神经系统开始工作,胎儿进入到基本生存阶段,即22周之后的胎儿具备在特殊的医疗帮助下在母体外生存的
能力。①
在胎儿发育中存在一些关键时期,在这些特定时期内某些发育有正常或不正常之分。比如说,手臂和腿、手和脚、手指和脚趾发育的关键期是在28~54天。20世纪60年代曾有一种治疗早孕反应的药物,30个国家的孕妇服用了这种药物。孕妇如果在28~54天期间服用,孩子胳膊和腿易出现畸形或者缺失,致畸程度与服用的剂量和时间有关。如果在54天以后服用,孩子出生后则完全正常。②
由于一次意外事件,东东比预产期提早了24天出生。为此,我感到十分内疚,暗暗发誓要用后天的努力弥补孩子可能由于早产导致的不足。不过,尽管早产,东东的体重和身高都在正常范围之内。出生时由于哭声特别大,引起了医生和护士的围观。
据东外婆回忆,东东被东爸抱回病房的婴儿床后,眼睛居然睁开着,四处环顾,似乎在寻找什么。好奇的东外婆试着叫了几声“东东”,小东东居然顺着外婆的声音,把头转向了外婆。
大概半小时后,我被推回了病房。东东也顺着声音把头转向了门口,一直扭向妈妈这边。东外婆担心他的头偏得时间过长,又叫了东东,东东便又把头转向了外婆。
东东对外界的反应让东外婆感到不可思议。怀孕期间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住在娘家,父母知道我一直坚持胎教,但他们对胎教持怀疑态度。当初说我“本本主义”的东外婆,现在也感慨地说:“看来胎教还真是有用。”
胎教显然是有用的。2000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与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等联合出版的早期教育科普书籍《从神经元到社区:儿童早期发展的科学》里呈现了美国脑神经科学家尼尔森教授关于人脑发展的研究。研究结论表明,胎儿在第五个月时,视觉和听力感官、语言以及高级认知功能开始全面发育。视听觉感官发育在出生后第四个月达到高峰,语言能力发展在出生后第八、九个月达到高峰,高级认知功能发展在1~3岁出现高峰。①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