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180148
第一章中外调香史记
第二章常用单体香料的香气特征与
应用
第一节萜烯类及其衍生物
一、蒎烯
二、月桂烯
三、苎烯
四、石竹烯
五、长叶烯
六、桉叶油素
第二节醇类
一、叶醇
二、苯乙醇
三、桂醇
四、香茅醇、玫瑰醇、香叶醇与
橙花醇
五、芳樟醇
六、二氢月桂烯醇
七、松油醇
八、四氢芳樟醇
九、橙花叔醇
第三节醚类
一、二苯醚与甲基二苯醚
二、乙位萘甲醚与乙位萘乙醚
三、对甲酚甲醚
四、玫瑰醚
五、龙涎醚与降龙涎醚
第四节酚类及其衍生物
一、丁香酚与异丁香酚
二、麦芽酚与乙基麦芽酚
三、麝香草酚
第五节醛类
一、脂肪醛
二、甲位戊基桂醛与甲位己基桂醛
三、羟基香茅醛、铃兰醛、新铃兰醛与
兔耳草醛
四、香兰素与乙基香兰素
五、洋茉莉醛与新洋茉莉醛
六、女贞醛
七、柑青醛
八、苯甲醛
九、苯乙醛
第六节酮类
一、对甲基苯乙酮
二、紫罗兰酮类
三、覆盆子酮
四、突厥酮类
五、甲基柏木酮与龙涎酮
第七节缩醛缩酮类
一、苯乙醛二甲缩醛
二、苹果酯
三、风信子素
第八节酸类
一、草莓酸
二、苯乙酸
第九节酯类
一、乙酸苄酯
二、乙酸苯乙酯
三、乙酸香茅酯、乙酸香叶酯、乙酸橙花
酯与乙酸玫瑰酯
四、乙酸芳樟酯
五、乙酸松油酯
六、乙酸异龙脑酯
七、乙酸对叔丁基环己酯
八、乙酸异壬酯
九、水杨酸丁酯与水杨酸戊酯类
十、二氢茉莉酮酸甲酯
十一、苯甲酸苄酯与水杨酸苄酯
十二、苯乙酸苯乙酯
十三、乙酸叶酯
第十节内酯类
一、丙位壬内酯
二、丙位十一内酯
三、丁位癸内酯
四、香豆素
第十一节合成檀香
一、合成檀香803
二、合成檀香208
三、“爪哇檀香”
四、合成檀香210
五、黑檀醇
六、特木倍醇
七、聚檀香醇
八、超级檀香醇
九、檀香醚
十、芬美檀香
十一、万索尔檀香
第十二节人造麝香
一、葵子麝香、二甲苯麝香与酮麝香
二、佳乐麝香、吐纳麝香与莎莉麝香
三、大环麝香麝香105、麝香T与十五
内酯
第十三节含氮、含硫与杂环化合物
一、吲哚
二、异丁基喹啉
三、邻氨基苯甲酸甲酯
四、柠檬腈
五、二丁基硫醚
六、呋喃酮
七、吡嗪类食用香料
八、噻唑类食用香料
第三章天然香料的香气特征与应用
第一节动物香料
一、麝香
二、麝鼠香
三、灵猫香
四、龙涎香
五、海狸香
六、水解鱼浸膏
第二节植物香料
一、茉莉花浸膏与净油
二、玫瑰花浸膏与净油
三、墨红浸膏与净油
四、桂花浸膏与净油
五、树兰花浸膏与树兰叶油
六、赖百当浸膏与净油
七、鸢尾浸膏与净油
八、玉兰花油与玉兰叶油
九、玳玳花油与玳玳叶油
十、依兰依兰油与卡南加油
十一、薰衣草油
十二、香紫苏油与紫苏油
十三、香叶油
十四、丁香油与丁香罗勒油
十五、甜橙油与除萜甜橙油
十六、柠檬油与柠檬叶油
十七、香柠檬油
十八、山苍子油
十九、桉叶油
二十、茶树油
二十一、松节油
二十二、芳樟叶油
二十三、香茅油
二十四、柠檬桉油
二十五、檀香油
二十六、柏木油
二十七、广藿香油
二十八、香根油
二十九、甘松油
三十、亚洲薄荷油与椒样薄荷油
三十一、留兰香油
三十二、橡苔浸膏与橡苔净油
三十三、安息香浸膏
三十四、芳樟叶浸膏与樟木脂素
三十五、沉香和沉香油
第三节美拉德反应产物
一、美拉德反应机理
二、美拉德反应的影响因素
三、肉类香味形成的机理
四、美拉德反应的应用
第四节微生物发酵产物
一、微生物发酵生产烟用香料的生物学
基础
二、微生物发酵生产烟用香料方法实例及
加香实验
第五节“自然反应”产物
第四章评香与调香理论基础
第一节早期的评香与调香理论
第二节香料香精的三值
一、香比强值
二、黄金分割法
三、头香、体香、基香的再认识
四、留香值
五、香品值
六、香料香精实用价值的综合评价
第三节香气表达词语和气味ABC
第四节混沌数学、分形与调香
第五节香气的分维
第六节香气共振理论
第七节香料、香精与香水的“陈化”
第五章日用香精及其应用
第一节日用香精常用香型
一、花香香精
二、果香香精
三、木香香精
四、青香香精
五、药香香精
六、动物香香精
七、醛香香精
八、复合型香精
九、幻想型香精
第二节环境用香精
一、空气清新剂香精
二、蜡烛香精
三、熏香香精
四、动物驱避剂
第三节香水香精
一、女用香水香精
二、男用香水香精
第四节化妆品香精
第五节洗涤剂香精
第六节芳香疗法香精
一、健康、亚健康与抑郁症
二、常用的芳香疗法精油
三、精油疗效表
四、配制精油
五、正确认识精油
六、复配精油
七、精油的使用方法
八、精油直接用于日用品的加香
第七节香精的再混合
第八节微胶囊香精
一、微胶囊香精简介
二、微胶囊香精的制作
三、微胶囊香精的应用
第六章食用香基和调味料
第一节食用香基常用香型
一、水果香型
二、坚果香型
三、熟肉香型
四、乳香型
五、辛香型
六、凉香型
七、菜香型
八、花香型
九、其他香型
第二节食用香基的应用
一、配制食用香精
二、用作或配制日化香精
三、其他用途
第三节调味料
第七章酒用香精
第一节酒的制造和分类
第二节酒的勾兑
第三节酒用香精的调配
一、白酒用香精
二、仿洋酒香精
第四节酒用香精配方
第八章牙膏漱口液香精及其应用
第九章饲料香精及其应用
第一节饲料香精的作用机理
第二节饲料香精的种类及添加方法
一、饲料香精的产品特性
二、微胶囊香精的产品特性
三、甜味剂的产品特性
四、饲料香精的添加方法
第三节饲料香精的功能
一、饲料香精对动物食欲和生产性能的
影响
二、饲料香精对饲料异味和调整饲料配方
的影响
三、饲料香精对动物采食行为和诱食的
影响
四、饲料香精促进动物消化腺的发育和
养分的消化吸收
五、饲料香精对缓解动物应激的影响
六、饲料香精对饲粮商品性的影响
七、天然饲料香精有望解决抗生素的滥用
问题
第四节饲料香精对不同动物的影响
一、猪用饲料香精
二、牛用饲料香精
三、其他家畜用饲料香精
四、鸡用饲料香精
五、鱼用饲料香味剂
六、宠物饲料香味剂
七、其他动物用饲料香精
第五节饲料香味剂配伍
第六节饲料加香的实验方法
一、并列实验法
二、反转实验法
三、单一投放实验法
第七节饲料香精中香料的研究方法
第八节饲料香精的研究概况
第九节饲料香精配方
第十节饲料香精的防腐、抗氧化作用
第十章烟用香精及其应用
第一节吸烟与健康
第二节影响卷烟焦油产生量的因素
第三节烟草加香
一、花香型香料
二、非花香型香料
第四节烟用香精配方示例
第十一章经济调香术
第一节天然香料与合成香料
第二节国产香料与进口香料
第三节香料下脚料的利用
第四节溶剂的选用
第五节巧用香气强度大的香料
第六节自制一部分香料和溶剂
第七节电脑帮你算细账
第八节关注香料行情
第九节大胆使用新型香料
第十节“两高一低”与“两低一高”
香料
第十二章日用品加香实验与评香
第一节日用品制造厂的加香实验室
第二节香精厂的加香实验室
第三节感官分析
第四节人的嗅觉
第五节现代评香组织
一、嗅觉的基本规律
二、评香的类型
三、评香员的选择与培训
四、评香实验环境
五、评香分析常用方法
六、电子鼻评香
七、其他加香产品的评香
第十三章仿香与创香
第一节气相色谱条件
第二节气相色谱分析取样方法和初步
仿香
第三节天然香料色谱图
第四节固相微萃取与顶空分析法
第五节天然香料和外来香精的剖析
第六节气相色谱双柱定性法仿香
第七节气质联机仿香
第八节高效液相色谱法协助仿香
第九节在仿香基础上创香
第十节创香和香精取名
第十一节仿香与反仿香
第十四章电脑调香
第一节调香软件
第二节自动试配装置
第三节与“电子鼻”等结合仿香
第四节电脑创香
参考文献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计划是几年内在全国培养大约50000个不同级别的调香师,按照这个思路,有人估算一下,“理想”的“金字塔”应该是:初级调香师45000个,调香师4500个,高级调香师500个——目前美国知名的调香师也是500个左右。实际上,中国真正需要的是这数百个有创新能力的高级调香师,其他的初级调香师、调香师是他们的助手,主要工作是仿配一些常用的“技术含量不高”(没有创新)的香精、做加香实验和组织评香,他们也要学习调香术,就像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经过小学、中学阶段才能进入大学学习一样。
优秀的调香师既是科学家、工程师,更是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他们的艺术作品——香精和加香产品应当满足普通民众和“贵族”们的物质与精神文化需求,以潜移默化、寓教于乐、“声东击西”的特殊方式对人的思想感情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审美教育,净化和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作为艺术家,调香师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实际推动作用越大、积极性越高、技术先进性越强,对人类精神文化活动的贡献越大,其存在价值也就越高。调香师用万千种香料奇妙的组合和各种各样的加香方式创造出具有美学价值和其他社会功能的加香产品,记录下同时代人们的思想、情感、愿望和理想以及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所以,不同时代的加香产品就是那个时代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具体体现。同其他艺术家一样,调香师的作用也是“发觉过去,展示现在,畅想和引领未来”。
居于此论,更重要的是时代快速的发展、世界香料香精行业和加香产业日新月异的进步,这次再版的内容增加了:中外调香史记,早期的评香和调香理论,香料香精的固相微萃取和顶空分析法,电子鼻参与评香和仿香,香气分维的拓展分析,全自动智能调香机的设计等。根据出版社的意见,“剪切”下前两版内容中部分色谱图表和数据表,它们有的将被收入著者另外编写的《精油色谱指纹图表》中,敬请期待。
相对于本书第二版来说,第三版篇幅更加紧凑,理论方面的内容则更加丰富、开拓,让读者视野更加广阔,走在这个“香味世纪”的最前列。
此次再版前收到国内外读者大量来信来电,其中有独到见解的、中肯的、热情洋溢的意见和建议都被尽量采纳于本书中,使得再版增色不少,在此谨向这些读者致谢!
两次再版书中“常用香料三值表”里的数据改动得都比较多,改动后的数据均由各地调香师们提出来的意见综合而成,尽量做到客观、“公正”,应用时更切合实际,让这些数据发挥的作用更大一些。读者在使用这些数据时(包括应对各种考试)请以本书第三版为准。由于数据庞大,由丁玲同志将其制成随书赠送的光盘,以飱读者。
著者
2013年5月于厦门
第二版前言
我闻故我思
笛卡儿有句名言“我思故我在”,调香师会联想到“我闻故我思”——闻到“前所未闻”的香味时,就有“仿香”和“创香”的冲动,想在实验室里把它再现出来,或者创作一个“更好”的香气让世人共享。希望在香精领域里“干一番大事业”的年轻人刚刚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更是充满着这种欲望,希望有朝一日调出一个“划时代”的香精作品出来,“一鸣而天下知”。可是一次次地试验、一次次地失败,有的人“急流勇退”了,有的人想起“拜师”,想起“入学”,或者买来“天书”自学,期望像“鲁班学艺”一样,把所有的“模具”拆了重装,熟练了自然也就成了“大家”。
可惜的是,靠书本培养不出调香师,学校也培养不出调香师,即便有了硕士、博士头衔也不行——这样说肯定伤了不少人的心,但现实就是这样残酷——学校里只是教给你一些基础的香料香精知识,真正可用来指导调香的理论至今几乎是“一片空白”,国外也是如此。学习调香如同学习中医一样,学校培养不出老百姓认可的“中医师”。高明的中医师是在丰富的临床经验中获得真知,他的随机应变、因人而异、因时而化、因地制宜的个性化、他的“望闻问切”、他的“辨证施治”等学问是他的弟子们花一辈子的努力也不一定学得到的。相对来说西医要“简单”多了——从医学院毕业出来就可以“开业”看病,老百姓不会因为他的年轻、“经验不多”而“不敬”。现代人的浮躁使得德高望重的、真正的中医师越来越少,后继乏人,究其原因就是“学校培养不出中医师”。调香师也是这样。
世间一切带有艺术的技术都是个人的亲身感悟和实实在在的体验,难以明明白白地传授给他人。能传授的只是知识或者技术层面的东西。而智慧与悟性是难以“言传”的。然而最有价值、最需要传承的恰恰是这种不好传承的东西,它是生命力之所在、万物真谛之所在。比如绘画、构图、造形、渲染皆易学,而笔墨之外的“神韵”则不是可以学得来的。书法、雕刻、作曲、戏剧、舞蹈、摄影、文学创作等无不如此。
庄子曰:“斋以静心,以天合天”,以道合道、自然而然是道家的做事原则。在《齐物论》中,庄子把声音之美分为“人籁”、“地籁”、“天籁”三种。“人籁则比竹是已”,即箫管之类,属下等;“地籁则众口是已”,即风吹口穴之声,属中等;“天籁”则“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即决然自生的自然之声,为上等。在《天运》中,庄子还论述了“天籁”的特点:“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苞裹六极。”如果我们把上述文字中的“籁”、“声”改为“芳”,那么香味之美也可分为“人芳”、“地芳”和“天芳”三种,“人芳”即人造的香气,“地芳”即人工提取的“精油”香气,“天芳”才是真正的大自然香气,人力很难达到这种“嗅之不闻其芳”、“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苞裹六极”的程度,但人类的活动就是为了“逐步达到”这种境界,否则还要“调香师”们做什么呢?
“以天合天”的原意是“掌握事物的自然规律,利用其规律把事情做好,可以达到最高水准(所谓‘合乎天’)”。调香也是这样,如果充分了解各种香料的理化指标、香气特点和各香料之间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即配伍性),了解各种常用香精和世界各地新开发的香型特征,善于应用自己的鼻子和所有对调香有帮助的仪器,加上长时间的“仿香”和“创香”实践,又能不断地从大自然中捕捉“灵感”,调出来的香精便能从“人芳”、“地芳”逐步提高到“天芳”的水平。这便是“以芳合芳”、“以天合天”。
拙著《调香术》出版目的是为了让读者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逐步达到”所谓“天芳”的境界。第一版问世后,有许多读者来信、来电表示阅读此书受益良多,每次翻看都觉得真的是“开卷有益”,对自己的调香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一位在国内知名度甚高的香精制造厂调香室主任曾对笔者说:“我们公司的调香师们每次讨论时都会讲到香气的吸引子;一提到香精的‘成本’,立即会冒出‘两高一低’、‘两低一高’这句话,我看我们对‘混沌理论’和‘三值理论’的理解可能比你还要‘深刻’。”其实这正是作者的期望——一个新的理论,就是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检验、充实,尽量达到“完善”,它的价值才能充分体现出来。也有读者希望本书再版时内容更丰富些,理论也可以更深一层,让国内整体调香水平进步更快一些。为此,笔者又尽了最大的努力,这一版《调香术》中三值、气味ABC表里“常用香料”的品种已增加到4000多个,几乎囊括了目前国内外调香师们“手头”上所有的包括最近几年来使用的新香料,并把它们全部收进由厦门牡丹香化实业有限公司编制的调香软件中。这样,读者随便一个香精配方都可以通过本书里的数据加上电脑或者手工计算把它的“三值”和“气味ABC”标示出来;或者反过来读者要调配一个香精,也可以利用电脑或本书的数据表很快地查出可以用哪一些香料、用量大概需要多少,并通过计算“预测”调出的香精大概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此次再版的内容增加了各种常用香料的“香气特点”和应用知识、加香实验和评香、仿香与创香等章节,尤其是“调香理论基础”一章内容增加了不少,“香气的分维”一节算是初步建立了一个气味的数学模型,为“气味学”的创建打下了基础,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本书的篇幅比第一版增加了一倍,相信它带给读者有益的知识将不是简单的“乘以2”而已。
林君如、葛淑英、何丽洪、周艳香、戴玲玲、张文璋、童迎春、林凌龙、江崇基、赵娟、简冬梅、肖莉、刘晖、骆菊青等同志参与了此次再版资料和数据的校对、验证等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编著者2007年10月于厦门
第一版前言
国外有一种说法: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与他们人均使用香料香精的量成正比。专业人士会说,这句话里的“香料”二字可以去掉,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香料是不直接使用的——需要把它们调配成“香精”。“调香”就是把香料调配成香精的技艺,在我国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在国外历史也不算长。
随便到书店看看,有关香料的书籍不少——这几年几乎每年都出新书,与我国十几年来香料生产的数量“成正比”。这些香料书里或多或少也会提到“香精”,有的还列出一些香精配方,但专门论述调香的书却难以寻觅,除了上海轻工业专科学校编写的讲义《调香术》(内部资料)之外,书店里买得到的只有张承曾、汪清如1985年编写的《日用调香术》一本;国外也是有关香料的书多,调香专业的书极少,近年来译成中文出版的只有美国D?P?阿诺尼丝著的《调香笔记——花香油和花香精》一书,内容有限。国内数万名香料工作者以及数量更多的用香技术人员迫切希望看到一本新的介绍这十几年来调香理论与实践的专业书,以适应迅速增长和变化着的香料香精工业,与国外“技术接轨”。
作为一名专职调香师,笔者有幸经常与国内外著名调香师一起探讨如何把目前还是“经验第一”的调香技艺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把这些知识同20世纪建立起来并将在21世纪更加蓬勃发展的各门前沿科学(如量子力学、混沌学、心理学等)结合起来,希望像光学、声学一样,“气味学”也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了唤起民众,扩大这支队伍,笔者利用各种报纸杂志,发表了大量有关香料香精的科普文章,并把它们汇编成书——《闻香说味》出版;在有关的专业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逐渐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调香理论(即“三值理论”),可以让初学者一进入调香这个领域就有“数”与“量”的概念,从而对“调香术”有了更多的科学思想;对现在已经是“靠鼻子吃饭的人”来说,原来丰富的调香经验现在又多了一条线索可以把它们串联起来。掌握了这套理论以后,今后对每一次的调香活动都会更加充满信心、思路更加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