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1140293
研究中国古代社会阶层流动的经典之作
探究家庭教育秘诀的教科书
学习古代学霸的宝典
立志成才的故事精编
译者徐泓先生,中国台湾地区暨南国际大学荣誉教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客座教授,其翻译专业准确。尤其难得的是,徐先生同时添加了长达万言的译者注,详细查对史源,列举并评介过去几十年间涉及明清时期社会阶层、结构与流动的各种论着,这对于广大读者理解何先生英文原著提供了重要参考。
中译本自序
原著第二版自序
原著初版自序
译者序:何炳棣教授及其《明清社会史论》
前言
章 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分层化
节 基本反论
第二节 社会分层化
第三节 教育与财富同为决定社会地位之主要因素
第二章 社会身份制度的流动性
节 法理上缺乏对社会流动的有效阻碍
第二节 明代特殊身份进士的统计
第三节 社会文学所见身份制度的流动性
第四节 社会为儒家意识形态所渗透
第三章 向上流动:进入仕途
节 史料的简要评述
第二节 统计分析
第四章 向下流动
节 抽样的家谱记录
第二节 人文环境
第三节 竞争激烈的考试制度
第四节 有限度的荫叙
第五节 财富的减少
第六节 家庭制度
第七节 小结
第五章 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
节 科举与官学
第二节 社学与私立书院
第三节 帮助举子应试的社区援助机制
第四节 宗族制度
第五节 出版印刷
第六节 战争与社会动乱
第七节 人口与经济因素
……
第六章 科举的成功与社会流动的地域差异
第七章 概括与结论
附录 社会流动的案例选
本书系哥伦比亚大学认识近代东亚社会科学学术著作系列的本,作者何炳棣先生是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他的这部大作,大部分为1958年至1959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完成,并运用了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典藏丰富的明清时期图书文献。
过去20年以来,我看到对中国社会与经济史兴趣的日益增长,在此只提何教授两种近出版具有开拓性的著作:《扬州盐商:十八世纪商业资本的研究》(《哈佛亚洲研究学报》第17卷,1954年6月)与《中国人口史论1368-1953》(剑桥,麻州:哈佛大学出版社,1959),使他成为开拓现代的中国史研究领域的一位领导人物。
长久以来,历史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关注中国社会流动的性质与程度,因为解答这些问题可使我们对中国社会性质有深入的了解。这些问题有很强的政治性寓意,过去20年已经有相当多的论争。我们可以大胆地断言:何教授的明清社会流动的研究是至今详尽的,它涵盖的时间跨度超过差不多500年,有系统地探究的中国文献之多远超过研究这一论题的其他学者。
何教授关注社会现实,他相信中国法制文本常常不能反映真实的社会情况,因此还参究所讨论时期各种形式的当代文献;其中他所运用哥大特藏的家谱、墓志和纪念文集,就是很少为人运用的文献。
虽然这部著作集中讨论社会流动,但对制度史的贡献也不小。在何教授发掘的许多社会现实论题之中,还包括明代的家庭身份户籍制度、明清科举制度的一些少为人知的面向、社学与私立书院的运作,及资助前途看好举子应考旅费的地方金库的起源。这些讨论与研究系根据地方志及其他地方文献,而这些资料是全国性文献无法提供的。对制度及其落实时产生的区域差异之详细的背景知识,是注释数字资料的先决条件。
何教授能聚集为期500年的大量统计数字资料,可能会震惊研究欧洲史的学者,因为类似质量与数量的资料,在19世纪以前的任何欧洲社会,可能都不存在。
有趣的内容
1. 采用近100种科举关键史料,1万5千名明清进士,晚清2万5千名举人和贡生;其中,有名有姓的状元达15名(吴宽、焦竑、商辂、胡广、徐元文、张懋修、曾棨、申时行;潘世恩、汪鸣相、翁同龢、彭定求、彭启丰、张謇、毕沅)。
2. 古代的超级学霸(进士)是怎样炼成的?影响他们学业成功的因素有哪些?他们又是如何进入政府官员上层的?本书根据大量数据进行了理论分析。
3. 一个科举鼎盛的家族,是如何保持成功秘诀的?书中抽样分析了新城王氏家族十四代,就是王士祯家族,一共出了进士22个、举人19个,其中第六代一下子产生9个进士、1名举人。
4. 熟练使用耳熟能详的史料,如《儒林外史》的范进中举、《醒世姻缘》中的“晁思孝”故事,来分析古代读书人是如何“学而优则仕”。
5. 同时列举27个典型人物的案例,来描述明清时期人们是如何通过奋斗改变命运的,有成功也有失败,涉及的著名人物有徐光启、彭玉麟、胡适、张謇、齐白石等等。
中外学者对该书的评价
1.书的评价之一:《明清社会史论》,自1962年出版至今虽已半个世纪,此期间这个研究领域虽有上述的发展,但无论在论题的开创,运用史料与统计分析方法的精到,获致结论的坚实,仍是其他相关著作不可伦比的。《明清社会史论》可说是一本中国史研究、社会史研究与东亚史研究及社会科学界誉为划时代之经典巨著。尤其在科举与传统中国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研究史上,其地位迄今仍是屹立不动的。
——台湾著名学者徐泓
2.书的评价之二:第三个是何柄棣写的、徐泓教授译的《明清社会史论》,这本书讨论的,表面上好像只是中国的科举制度问题,但实际上讨论的是一个中国古代社会的阶层流动性问题,它的阶层之间能不能流动,而这种能不能流动跟欧洲比较起来,为什么欧洲能形成这样的社会,而中国从古代就形成这样的社会,对这些做一个比较。
——复旦大学教授葛兆光《*等的题目和*等的书》
3.书的评价之三:这是一部辉煌的著作,与同一作者所写《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1368-1953》均为英文读者提供了在所有文字中z精要的明清社会经济史纲。此书作者之所以能达到*liu水准,由于他能兼通中国传统学问与近代西方史学之长,且具充沛的原创想像力,并能以敏锐的眼光写出动人的案例。
——主编《剑桥中国史》的杜希德(Denis C. Twitchett)
4.书的评价之四:何教授的明清社会流动的研究是至今z详尽的,它涵盖的时间跨度超过差不多500年,有系统地探究的中国文献之多远超过研究这一论题的其他学者。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韦慕庭(C. Martin Wilbur)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