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20130788
从海员到演员 从台湾到大陆
从相声到话剧 从电影到电视
四十年精彩演艺生涯 六十载深情往事回忆
实力派表演大师李立群生活笔记全公开!
赖声川、蔡康永、崔永元力荐!
Chapter 1 演员的库藏记忆
3 回忆《那一夜, 我们说相声》
8 赖声川 ·“ 二十年一觉飘花梦”
13 情绪领导感官
16 感官记忆
20 欧阳锋是这样演的
25 一朵山花, 还会开
28 没有“ 规矩”, 才天真
32 松 · 开
36 如何让你笑
42 新闻变成连续剧
46 戏梦人生
50 说谎的艺术
55 演员要怎么干一辈子
60 演员, 老了
65 上海一九七六
70 姚老就像一盏灯
74 难忘老演员
79 春去春又回
83 莎士比亚来了
86 近老是不出汗
90 我与世界
93 没什么不快乐
97 我被莎士比亚杀了
Chapter 2 幕后人生
103 老师, 真有意思
108 练拳, 是一辈子的事
119 另一种黄昏
127 把这篇念给“ 她” 听
132 大姐的苹果
138 登陆艇中的海军回忆
147 愈活愈回去
152 上一代的眼神
157 台风算什么
161 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
164 海上花絮(上)
167 海上花絮(下)
Chapter 3 单口相声
173 喜马拉雅之旅
190 贺兰山下
195 回味啊, 人生
200 台湾怪谭
205 春暖花自开
210 “ 疯” 与“ 半疯”
214 枫树的春天
218 原来我是一个“ 塔利班”
222 我的馄饨摊
227 好酒
附录 《南方人物周刊》专访
233 我是不是观众叫不出名字的演员? 记者 余楠
这本书,
说起来是一本“ 演员的库藏记忆”, 其实就是一本“ 闲书”, 如果被你闲来翻翻, 也就顺便知道点“ 闲事”, 天下的闲书, 不胜枚举, 太多了, 能翻着的, 就算“ 有缘”, 算“ 神交”了, 谢谢。
有学问的人写书,
像安安静静的聊天, 却“ 掷地有声”, 我写的书, 不用人告诉我,
我早就知道, 是属于没学问这一边的,属于“ 囫囵吞枣” 型, 翻完了,
就翻不出什么来了。 那我还出书干吗? 到今天我也没明白, 人家建议我出, 我就出了, 就像演戏, 经常是人家要我演, 我就演了, 不挑戏, 不等戏,“ 戏” 来“ 戏” 去, 百味杂陈, 等一切都过去了, 才知道哪些是“ 陈芝麻,烂谷子”, 哪些是“ 挑战” 或“ 混战”。 大多是初具腹稿的即兴表演, 收放太自如, 自由得……自由得都被拘束了。
有的时候我真觉得,“ 坚强” 只不过是心里头飘过的一个词,或者是由人的手写出来的文字而已。 包括“ 浪漫”, 何尝又不是如此,“ 虚无缥缈” 还是“ 白纸黑字”。 走进还是待在外头?
自己明白。 在很多领域里, 真的在瞎逛、 瞎溜达的人, 其实也不多。这本闲书里, 如果还能感受到什么高明的词儿, 跟“ 思想”又沾边儿的, 都不是我写的, 是我多年来深爱的两本书, 叫《静
思手札》, 叫《省思杂记》, 听这名字, 好像比我这本书还闲,其实不然! 它们是有学问的人多年来慢慢存出来的、 长出来的“ 话”, 被我直接、 或者引申、 延伸地用了, 它们的作者叫“ 黑
野”, 其实他又白又胖, 这是笔名, 真名应该是台大中文系资深教授柯庆明, 他写了一堆书, 多半我看不懂,
就这两本, 深得我心, 深受影响, 像老朋友、 老师、 老哥儿们, 特别谢谢他。
2007 年 7 月 10 日于温哥华 李立群
?些花了好多时间, 积累的规规矩矩的东西, 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被你或我, 规规矩矩于其内, 游神洞心于其外, 自由自在地表演,
从心所欲, 而不逾矩呀?
2004 年 7 月
追寻梦想既迷人又费力,我们往往能由追求梦想者的回忆点滴中,嗅到梦想的甜美气息,以及追梦者淋漓的汗水味。李立群先生追求梦想的回忆点滴,既精彩又实在,一定能让有梦的人,见识到为梦想而燃烧的温暖光芒。
——蔡康永
喜欢李老师对“雄浑”二字的体解,正如其人其戏其文,以大雄之志游戏人生,浑然不露锋芒,令晚生叹服渴仰。
——崔永元
没有“规矩”,才天真
我的小孩所上的小学, 有选修表演课。 他现在五年级, 前两天校庆, 老师邀请他表演一段《堂吉诃德的时光宝盒》,
剧本的含义是由老师来架构的, 相当好的故事, 小朋友们也都熟悉这个人物, 台上台下没什么陌生的或者不懂的东西。 我的老三负责演堂吉诃德, 在台上五秒钟之内要由青年武士走几步路就要变成“ 愈老愈好” 的武士, 光是这一段戏, 对一个在表演上刚开始
牙牙学语的小孩子来说, 多半是带着游戏和家家酒的成分去表演的, 但是只要在舞台上, 灯光再一打,“ 戏”, 也就算上演了, 看得台下的家长和小孩, 人仰马翻、 笑声连连。
像这样简单而有效果的演出, 自古以来就在各种不同的民族、 社会、 时代, 或任何一个生活中的角落里不断地发生。
小孩子, 对表演这回事刚刚开始理解, 其实对什么表演理论、 规矩都还不懂, 就是出于游戏的一种心情, 好玩为目的, 透过老师们的逻辑, 环环相扣, 便可有些看头了。什么原因让这么没经训练的表演可以这么讨好呢?
就是因为他们还不懂什么叫“ 规矩”, 没有“ 比较”, 没有太多约束, 好玩, 愈玩愈体会到一种“ 扮演” 的趣味! 因为还没有被太多规矩锁着, 所以处处可能流露出“ 天真” 和“ 违反常态” 的效果, 将来, 如果这孩子正儿八经地学了一些表演之后, 说不定还没现在演得好看了。
但是, 规矩迟早还是要学的, 没有规矩, 干什么都不行, 有了规矩, 干什么都“ 像不像三分样”。 但是看到小孩子们想哭就可以哭、 想笑就笑、 想说就说的自然行为,
有时真舍不得去随便教他们一些规矩。 比方说,“ 你在台上声音要大啊”,
比方说“ 说台词时别背对观众啊”, 比方说“ 排戏是很重要的, 不可以不认真” 之类的话, 总觉得太早跟他们说这些,
会坏了他们表演的心情, 他如果只想“ 涂鸦”, 你就还不能急着教他如何“ 勾脸”, 但是他也有好强心啊! 也知道这是在人前表现啊! 他小小的心眼儿里,
如果真来劲儿了, 你得告诉他点什么才好啊!
难哪! 我演了一辈子戏了, 身上还扛着一大堆“ 规矩”, 还经常都不知道手该放哪, 眼该看哪儿呢!“ 规矩” 对我来说, 来得不早不晚。 二十一岁开始学习, 接触戏剧表演, 一头就扎进去
了, 无比用功, 满身、 满脑子, 绑了一些书上看来的、 别人指点的、 同学商量出来的一些“ 规矩”。 可是戏演得就是不好看, 好的赞美, 也不过就是“ 嗯! 你演得很认真”, 或者是“ 你演得很小心, 看得出来”。
我就不能演得不小心一点吗? 我就不能把那个“ 要好心切” 的东西丢掉一下吗?
能, 当然能, 但是, 得先把规矩学对了, 如果学错规矩了,可能演了一辈子戏, 也只能停留在“ 自我感觉良好” 上, 或者停留在“ 失之交臂” 上了。
但是, 经常的“ 自我感觉良好” 和“ 失
之交臂” 的表演, 也会被不少人称许甚至津津乐道一番, 你说奇怪不奇怪? 是不是因为观众的心情好了,
看什么都好, 心情不好了, 看什么都没味?
人生如戏, 戏如人生, 何谓人生, 何谓戏? 里头的事烦着呢? 吔! 你还不能烦, 每一出破戏都有它的甘苦谈;
每一出好戏, 肯定也有它的未尽之处。 倒是那些花了好多时间, 积累的规规矩矩的东西, 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被你或我, 规规矩矩于其内, 游神洞心于其外, 自由自在地表演,
从心所欲, 而不逾矩呀?
2004 年 7 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