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8041838
《如何欣赏建筑》以古今中西十七座经典建筑为例,带领读者认识、理解,进而欣赏建筑之美。《如何欣赏建筑》以游记式的轻松笔调,将这些建筑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又层层剖析它们的内涵深意,是一部具有典范性的建筑美学普及读本。
前言
莱特:西塔里生的感动
凝固的音乐:廊香圣母堂
典雅的台湾博物馆
台南的武庙与大天后宫
精致的火柴盒:剑桥国王学院教堂
凡·德·罗:钢骨玻璃之美
霍尔:罗耀拉纪念教堂
颠覆现代主义美学:哥伦布小镇上的消防站
陈其宽(或贝聿铭):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
泰姬玛哈陵:世上最美的坟墓
高迪:游戏、幻象与美感
金门王宅:窄巷的天际线
巴黎群贤堂:圆顶建筑与都市空间
徽式建筑:宏村的自然错落之美
悉尼歌剧院:令人难忘的国家地标
京都平等院:像振翅待飞的凤凰
洛韶山庄:白色的几何雕塑
二〇〇八年,当时任《人本》杂志主编的黄怡小姐要我为该杂志写一个专栏。她是我的忘年交,很喜欢我的文章,特别是我所写有关建筑的普及性的文章。她也了解我对国民美育的浓厚兴趣,所以建议我把我认为值得介绍给广大读者的建筑物,用一种导览的口气,陈示在大家面前,让读者们可以多认识些建筑,进而欣赏建筑的美。她希望我每期介绍一个作品,集到一定数目,可以出书,以广流传。这样的邀约,我一口气就答应了。
开始下笔,选择建筑物并不困难。由于是每月专栏,次序无关紧要,想到哪里就可写到哪里,只要是我认为重要的作品就可以了。但是在介绍的过程中,不免想到空间与时间的分配。在空间上,白欧美澳等西方国家,到中日等东方的国家;在时间上,自古代、现代,到当代,都要有代表性作品。我们在台湾推行美育,当然在可能范围内,多介绍几座当地的建筑。值得我们欣赏的建筑是不分空间与时间的。建筑有民族与文化背景的分别,有时代的特色,但自审美的观点看,其价值是相同的,不应有偏见。
……
最自然的空间是山洞
我们把车子停在远处,慢慢走来,西塔里生像伏在地面上的蜥蜴,完全融合在地景之中,走到可以照相的距离,感觉到屋顶的水平线对后方山岭天际线的尊重。这座木与石造的建筑,显示了人类文明改造自然的力量,同时也从自然中寻求和谐的美感,维持人与自然之均衡。
为了谦卑,西塔里生没有莱特习用的斜屋顶,所以远远看去,只有几条木造的水平线,搭在石砌的台基上。在莱特心目中,建筑是空间;最自然的空间是山洞。在炙热的沙漠中,山洞是阴凉的,安全的。因此,西塔里生是一座人工的竖穴,上面覆以木架,供人类躲风吹日晒之苦。然而它不是假造或模仿自然物,不让人误为天然竖穴,要显示人类的科技与美感。
前文说过,西塔里生是莱特的住宅与学校,当然也是建筑设计的工作室,再加上一些集会与休闲使用的空间,其面积远远超过普通的住宅。他的建筑向来不注重大门的气派,所以我们把车子停下来,向建筑走去,实在不知是走向建筑的何方,多少有些神秘的感觉。
欢迎我们的,是一些大石块,随意地摆在水泥地坪上,我们拾级而上,看到的是两侧富于雕塑构成意味的低矮石壁,感受到莱特把建筑固着在大地上的强烈意志。
在莱特心目中,建筑是一棵树……
西塔里生基本上是以大石块为骨材,用模板倒水泥铸成石壁所建成的。我一时揣摩不透它的施工方法。看平直的壁面,知道是模板造成,但为什么大石块很像石板,完整地露出壁面?其施工法实难推测。石块是附近地面上取得的,可以保证与自然环境相配合。石块的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颜色有赭、红、黄等多种,似为刻意的安排,形成具有装饰意味的壁面。
这种使用石块的方法是莱特所独创,可以看出他的艺术家的风范。是大石块创造了石穴的感觉,充分结合了自然的风貌与现代科技的精神。
要了解这座建筑的构成,欣赏它的美,就要走到三角形游泳池边的草地上。莱特的建筑不太分得出正面与背面,这里是西塔里生最常被曝光的一面。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大石砌成的微微内倾的坚实壁面,牢固得似自地面长出来,上面搭建着的则是轻快的红木框架,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莱特心目中,建筑是一棵树,下面是根是干,上面是枝是叶,这就是有机建筑的真义所在。
由于亚利桑那州天气干燥,莱特在这里使用木架为上部结构,建造了唯一的一座以帆布为屋顶的建筑。这是以学生们的画图室为主的建筑,画图室需要明亮、均匀、柔和的光线。他想出用帆布过滤天然光的办法,因此创造了在世界上几乎独一无二的空间经验。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