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3095993
- 乔布斯主治医师,世界知名癌症专家大卫·阿古斯的展望新作!
大卫·阿古斯是美国伟大的医师和医学研究者。从普林斯顿大学获得本科学位,之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并致力于开发癌症新疗法。
- 从被动医疗转向精准医疗的里程碑之作!
之前的医学模式都是患者得病后医生再考虑如何治疗,但疾病的复杂性和治疗方法的不精准导致误诊等情况经常出现。而医学正在经历快速变化,未来将是精准医疗时代,现在我们惊叹的“医学奇迹”未来将是平常小事。在新的医疗时代,我们将充分利用高新医疗技术来定制治疗护理方法,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控制自己的健康。
- 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胡大一教授倾情作序!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仇子龙,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王一方,科学松鼠会人气科普作家薄三郎,196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圣塔菲研究所联合创始人默里·盖尔-曼联合力荐!
- 湛庐文化出品。
- 想象一下,你可以利用医疗领域里的高新技术:修改自己的DNA,延长生命;预防和控制诸如疼痛、抑郁症、高血压和糖尿病之类慢性病的症状;延长自然发育期,40多岁再要孩子;让外貌和感官上毫无衰老表象,体力充沛,仿佛年轻了10岁;把癌症转化为可控制症状的疾病,长期与健康相伴……
- 这本书阐述了如何利用当代的科技突破来帮助每个人延长寿命,提高生活品质,并展现了运用人体自然机制战胜病魔,以及通过修改内在基因来规避遗传性疾病的未来前景。
- 本书共分为两大部分。在前半部分,作者介绍了现代医疗的“四大武器”:生物医疗、延缓衰老、医疗大数据和精准医疗。在后半部分,作者列出了管理个人健康的“五种靶向药”:管理健康数据、辨别医疗信息真伪、掌握正确运动方式、认识行为对身体的作用以及提高健康直觉。
推荐序 医疗的幸运年代,我们恰逢其时(胡大一)
引 言 你的健康不只取决于医生是谁,更取决于医疗新技术 /001
PART 1 新兴的医疗技术与治疗手段
01 生物疗法:发掘就在你体内的治疗方法 /019
02 延缓衰老的新技术:找到衰老的原因,对症下药 /039
03 医疗大数据:改变看病就医的模式 /071
04 精准医疗:善用它的功效,合理规避风险 /099
PART 2 利用技术的力量来管理你的健康
05 如何有效测量并诠释自己的健康数据:两周数据统计法 /125
06 如何辨别医疗信息的真假:错误信息的危害 /153
07 如何运动才能促进你的健康:永不过时的辅助疗法 /185
08 睡眠、性、触摸如何影响你的身体:神奇的非药物治疗 /201
09 如何提高对健康的直觉和本能:用直觉规划未来的健康 /213
致谢 /225
医疗的幸运年代,我们恰逢其时
2019年12月,国外某科学杂志发布了一项科研成果,科学家们发现了DNA的寿命时钟:我们可以通过42个特定基因中DNA甲基化的发生位置来估算出脊椎动物的寿命。据测算,人类近亲黑猩猩的预期寿命为39.7岁,与现代人亲缘关系近的已灭绝的远古人类—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预期寿命为37.8岁。因此,从基因的角度来说,人类的“自然”寿命约为38岁。就在同一个月,一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论文称,只要改变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P62基因表达,就能将寿命延长20%~30%。据推算,人类的寿命预期将突破“海弗利克极限”(HayflickLimit),即120岁。
这两篇论文给出的科学结论的准确性还需更多研究的验证,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过去的200 年里,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类的平均寿命得到了极大延长。特别是在近几十年,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大量新知识与新技术涌入医学领域,我们的确迎来了“医疗的幸运年代”。
这种“幸运”到底幸运在哪儿?它能给普通人带来什么?我们如何拥有这种“幸运”?这些问题的答案,在《人人都需要了解的医疗新技术》一书中都可以找到。
本书作者大卫·阿古斯是世界著名的癌症研究与治疗专家。他专注于探索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并致力于开发癌症新疗法。由于在医学上的创新研究和对新技术的贡献,他在医学界备受赞誉。阿古斯还是史蒂夫·乔布斯患癌后的主治医生,通过基因解码技术,他帮助乔布斯多活了7年,这其中使用的医疗新技术功不可没。
本书共分为两大部分。在部分,阿古斯介绍了现代医疗的“四大武器”:生物医疗、延缓衰老、医疗大数据和精准医疗。在第二部分,阿古斯列出了管理个人健康的“五种靶向药”:管理健康数据、辨别医疗信息真伪、掌握正确运动方式、认识行为对身体的作用以及提高健康直觉。可以说,如果你想了解现代医疗的水平与发展方向,想对自身的健康水平和未来可能达到的预期健康水平与寿命长度有所了解,想对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自身健康有所了解,那你就要读读《人人都需要了解的医疗新技术》。
我已经从事临床医学工作50年了,与患者们一起,共同见证了医疗技术的进步与飞速发展。曾几何时,我们对疾病的认识仅限于疾病本身,解决方法也囿于临床医学的种种手段。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全世界范围内,大家的认识越来越相同了—很多医学问题不仅仅是医学问题,还是心理问题、社会问题,甚至是世界问题。1995年,我率先在中国提出了“双心医学”的治疗理念:“双心”指的是心脏和精神心理,强调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不能仅仅关注甚至迷信生物技术,还要关注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社会、心理和环境因素。这何尝不是当时的医疗新技术呢?
阿古斯在书中还强调了全社会所有人都应加入大型医疗保健体系的必要性,每个人都应成为“共同防病抗病者”和自身健康的责任人,这让我想起了读大学期间和毕业后扎根农村的那段时光。那时,我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总体指导原则就指出,要实现医疗的公平可及,一定要考虑到广大的农村和贫困人口。截至2018年,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统计,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超过13.5亿。毫无疑问,我国在实现全民健康保险覆盖方面发展迅速,这也与世界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不谋而合。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随着人类对基因技术的突破性研究,随着“云数据库”的使用,我相信未来的医疗新技术一定会发展得更快,患者一定会因为医疗新技术的应用而获益更多。更重要的是,要想受惠于医疗新技术,不在于个人经济水平的高低,而是需要准确认识医疗新技术的价值。你只有了解了医疗新技术的知识,才能真正从中受益,才能真正参与共同决策,与医生一起,对自己实施安全有效的健康干预。
胡大一
2020 年1月12日
在这本《人人都需要了解的医疗新技术》中,阿古斯医生回顾了一些当前非常重要的医疗技术新进展,并从几个大众关心的医学问题与健康问题入手,介绍了我们应该知道的医学常识,可以说这本书是现代人的随身医学宝典。阿古斯医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给我们上了一堂现代医学通识课,我会把这本书推荐给我认识的每一位亲人和朋友!
——仇子龙,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基因启示录》作者
21世纪是幸运的时代,高新医疗技术纷至沓来,这本书就为读者呈现了这些医疗新技术。从循证医学到精准医学,从生物疗法到再生技术,选择更多,机遇更多,个性化更强。医者和患者都需要更高的生命智慧,并且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娴熟地驾驭高新技术,真正受惠于高新技术。
——王一方,医学人文学者,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
这本书让我们了解到,生活在“医疗的幸运年代”是多么幸运!医学技术的进步大幅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延长了人们的寿命。医疗大数据、精准医疗、生物疗法……人类掌握了规划自身健康所必需的大部分信息。张开怀抱,打开心扉,做自己健康的主要责任人,主动拥抱新技术带来的健康理念变革,测量和管理身体数据,与这幸运年代共舞!
——薄三郎,科学松鼠会资深成员,人气科普作家
在《人人都需要了解的医疗新技术》一书中,我们这个时代极度有趣的医学作家之一大卫·阿古斯,以一种富有感染力、教育性极强的方式,阐述了当今世界即将改变我们生活质量的医疗健康革命。
——默里·盖尔-曼(Murray Gell-Mann),196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圣塔菲研究所联合创始人
阿古斯博士为我们描述了一系列科学突破是如何延长和改善每个人的寿命的。在未来,我们身体的自然机制可以用来对抗疾病,我们的基因可以用来消除不良的遗传基因。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愿景。
——拉里·埃利森(Larry Ellison),甲骨文公司联合创始人兼执行主席
有时候,只有天才才能在医疗健康界的喧嚣中分辨出什么对我们是好的、什么是坏的。谢谢大卫·阿古斯,谢谢你是这个天才。
——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戴尔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人人都需要了解的医疗新技术》让我们对新的医学突破和新技术有了一个全新的、明智的看法。更重要的是,它解决了许多棘手的问题,同时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延长寿命、提升生活质量。
——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乔布斯*正式授权传记《史蒂夫·乔布斯传》作者
欢迎来到“医疗的幸运年代”
我们的确生活在一个“美丽新世界”,但这个世界并非赫胥黎在其名作中所描绘的那种反面乌托邦。
人们有机会实现梦寐以求的长寿,并生活得更加快乐——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有了血浆输入疗法等返老还童的方法,还源于医学领域涌现出大量的新知识和新技术。科学家们正在研发药物,以抵抗心脏病等一度致命的疾病,同时还在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控制方法,并通过这种方式攻克癌症顽疾。他们正在开发计算机软件,帮助我们定期跟踪人体各项关键性的生理指标,如血糖、睡眠质量、心率、血压、耐力、情绪,甚至抑郁症和癌症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有史以来,我们次掌握了规划自身健康所必需的全部信息。简而言之,生活在21世纪的人类是有史以来幸运的一代。这就是我称之为“医疗的幸运年代”的原因所在。
如果你还不到15岁且生活在高收入国家,那么恭喜你,你在60岁以前患乳腺癌、心脏病、肺癌或白血病并因此死亡的概率将会大大降低。尽管在美国和其他高收入国家中,肥胖和缺乏运动的人群比例较高,但由于低价而有效的预防、早期的检测、管理、治疗工具及方案,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脏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及糖尿病)造成的夭折和瘫痪率已大幅下降。虽然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但如果能做到三件事,就能成功解决衰老问题:相信衰老不是必然的,规划未来,立即行动。
几千年来,“医疗的幸运年代”一直是我们人类的命运,但享受这一新时代的有利因素需要满足一些先决条件。无论是作为个人,还是作为社会中的群体,我们都站在历史的分岔路口。只有那些学会思考、行动和以特定方式生活的人,才能从这些医疗技术革命中获得机遇并享受利益。
安迪·格鲁夫(Andy Grove)曾任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也是我早期的核心导师之一。他曾提到技术开发过程中的一个拐点—进度时间曲线的某个关键时刻,以往的理论不再奏效,新的必要技术随之诞生。有能力适应这一变化并运用新技术的个人或企业,往往会获得成功,而其他人或企业则难免失败。
这一理论常用于商业圈,但也适用于医疗保健行业。医疗行业的进度时间曲线变化很快,我们都必须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动,充分利用“医疗的幸运年代”所带来的机遇,攻克各种顽疾。因此,“医疗的幸运年代”就是目前医疗行业正在发生的拐点,其中孕育着技术革命的萌芽。我们一旦错过这个机遇,就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实际上,尽管过去20年里有大量的信息指导人们提高生活品质,但人类仍然饱受慢性病、身体衰弱以及各类原本可以预防却日渐年轻化的疾病的困扰。作为一名抗癌医生,我每周都会目睹患者离世,这类情景实在令人难以接受。目前所涌现的各种机遇令我欣喜异常,但我同时也担心,很多人由于缺乏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工具,无法从医疗技术革命中受益。同时,我们还需要社会持续不断地快速构建相关的框架,完成资源分配,以进一步促进各种技术变革。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帮助大家做好这一点。
新技术和不断涌现的数据孕育了精准医疗的时代或者个性化医疗的时代。精准医疗仍然只局限于治疗模式,主要用于准确地对症治疗,目前尚未达到疾病预防的层次。但疾病预防必定会实现,而导致目前医疗行业价值扭曲的不完善之处也会随之摒弃。例如,享誉全球的业内刊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5年刊登的一份报告指出,DNA检测结果可能存在重大偏差。这种对个人DNA进行的基因分析,常用于评估患者罹患各类疾病的风险,包括癌症、心脏病和阿尔茨海默病。
读者或许会觉得此类筛查直接而明确:“你患乳腺癌的风险较高,因为你的BRCA基因存在缺陷。”但在面对同一检测结果时,医生们的理解各不相同。对于相同的基因缺陷,有的说患某种疾病的风险较低,也有的说风险较高。只可惜,并非所有的基因变异都是一样的。变异往往伴随着不良反应和有害性,但也不能一概而论。一些基因变异可能大大增加了患病概率,而另一些变异可能对风险系数没有影响,甚至根本没有临床意义。我们目前对多数基因变异都还没搞明白,尚不明确它们的意义,这给患者和医生带来了更大的难题。而且更复杂的是,大多数基因变异不具备共通性,因此区分哪些变异是有意义的并认定其影响力成了一道更大的难题。美国联邦政府虽然帮助融资和建立了基因变异数据库(ClinVar),供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采集匿名的基因检测数据,但并未对其实施监督,也没有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实际上,许多医疗新技术缺乏监管,这可能会使其难以发挥效力,甚至会发生误用和滥用的情况。就DNA筛查而言,企业纷纷检测出大量的突变基因,其中很多尚未经过科学验证,尚不明确其揭示的患病风险。
关于基因变异数据库,《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已经以此为基础发布了评估报告,该项目纳入了由近2.3万种基因发展出的17.2万种变种。这虽然只是已知存在的数百万基因变种数目的零头,但至少反映了部分较常见的变种。其中大约有12万个变种会产生患病风险。几家检验机构分析了其中10% 以上的变种,并将分析结果加以对比,但对于不同病例变种的意义无法达成共识。报告称,部分已认定的变种会增加患病风险。但也有学者称,同一变种要么不会产生影响,要么产生未知的影响。目前人们对于400多个基因变种的解释各异,涉及制定医疗决策所依赖的基本信息,比如胸腔是否应植入除颤器以降低心脏性猝死的风险,或者是否需要摘除特定的健康器官以降低某些癌症的患病概率,如乳腺癌和卵巢癌等。
我有一位亲人就曾受此类致命疾病的困扰。她当时接受了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风险检测,基因筛查结果表明其患该病的风险高于普通人。于是我这位亲人在这一心理阴影下生活了两年。后来她再次经过测试,在体内发现了另一变异基因,能够让她避免罹患阿尔茨海默病。
还有一个类似的例子,我有一位50岁的病人罹患了转移性肺癌。他的癌症初源于肺部,后来转移到了其他器官。此类病例的预期存活率通常很低。我要求为他实施首次肺部手术的医院安排一次肿瘤基因序列测试,当时的检测结果认定,他没有可以通过药物对症治疗的变异基因。我又安排了另一家检测机构进行测试,结果显示他存在可以对症治疗的变异基因。多亏当时我们发现了目标,并运用药物减缓了癌细胞的扩散,4年后的今天,他还活着。
在本书的后续章节中,我会详细介绍此类测试,并细致地解释基因变异及其对患者生命造成的影响。这里的关键在于,有时候不做检测比检测错误更好,人们不应该忽视二次检测的价值。但在未来,此类检测将会更加准确和可靠,降低二次检测的必要性。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