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3494277
唯有了解老城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才能真正领会这座城市的精髓。
本书全面讲述老北京旧城风貌、市井文化和百姓生活。从亲历亲睹的角度,分别描绘了老北京城当年的皇城旧影、名寺古刹、节庆习俗、馋嘴美食、京腔京韵、戏曲杂谈、五行八作、把玩养宠……用片段小文生动有趣地展示了老北京曾经辉煌的市井文化,鲜活地再现了老北京城及老北京人的生活。唯有了解京城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才能真正领会这座城市的精髓。本书对了解北京的历史、人文都很有价值。
辑 皇城旧影,细数老北京内九外七的故事
赵迅:天坛,明清皇家祭天祈谷之所
贾永琢、姜为田:日坛,明清皇家的祭日之地
郑振铎:太庙,早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
许地山:上景山
张恨水:自北海想得来
郑振铎:中南海本亦为公园
侯仁之:圆明园的兴建
田炳义:恭王府旧貌
陈平:醇亲王府与宋庆龄同志故居
黄继佑:涛贝勒府与辅仁大学
黄继佑:庆王府与奕劻
冯其利:顺承郡王府的沧桑
林勤:东西公主坟
金继德:天安门广场忆旧
疆园:新华门的开辟
左笑鸿:冯玉祥开和平门
沈忍庵:复兴门、建国门的命名
常人春:地安门,繁华的闹市区
朱海北:正阳门改建史话
许地山:祭祀先农神的先农坛
戴式增:先农坛体育场里的蚊子比苍蝇还要大
石继昌:顺天府“我愧包公”大堂悬
阎严:溥仪敕令庄士敦主管颐和园
王彬:北京门楼的砖雕
第二辑 尊贵与大气,晕染上民国印记的名寺古刹
王国华:关庙遍京华
郎深源:国画名家爱佛门
张必忠:溥心畲与广化寺
常锡桢:崇效寺的牡丹
傅长青:华住持两救东岳庙
董宝光:白云观里摸铜骡
郎深源:京城西郊碧云寺
朱自清:住潭柘好,还是住戒坛好?
刘殿凯:祭灶神的灶君庙
王守宪:东西花神庙
潘惠楼:京西窑神
刘仲孝:五显财神庙
常锡桢:过街楼的传说
成善卿:广济寺“七绝”
徐双春 王彬:妙应寺白塔
陈寿泉:西红门清真寺
石继昌:西四牌楼迤北的当街庙
刘季人:义和团包围北堂
关续文:“靖国神社”里的供奉
第三辑 北京老礼儿,民国既有的节庆习俗
老舍:腊月二十三祭灶
老舍:端午节吃粽子
刘叶秋:过小年“请”灶王像
老舍: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
王铭珍:洗三
刘殿玉等:见面礼与待客礼
文仰辰:王府里的“接三”礼
常人春:抓周儿
孙福熙:清明节感受新鲜景象的力量
姚二林:端午节与逛水磨
叶祖孚:腊八粥分馈亲友,不得过午
孙伏园:带“福”还家
翟鸿起:“财运亨通”图的就是这句吉祥话
张恨水:大街上的年景
李善文:娶亲的程序
白凤岐:满族婚俗
韩文蔚:新式婚礼
唐有诗:丧葬的排场
李宗度 邢大安:拴娃娃
张恨水:七月十五这一天
付幸:中元节烧法船、放河灯
金受申:涤除旧污迎新年
张淑媛、张淑新:二闸泛舟驴儿拉纤
石继昌:六月廿三祭马王
宋家玲:卖金鱼
第四辑 馋嘴美食,汤汤水水都有宫廷味
纪果庵:“嘎嘎儿”味
崔小旺:仿膳饭庄清官风味的糕点
季廼时:雪香斋的螃蟹
老舍:美国的橘子遇到北平的玉李
张恨水:风飘果市香
杨奎昌:全聚德的烤鸭外焦里嫩肥而不腻
李连邦:王致和臭豆腐——“中国的起司,味道不错!”
王永斌:都一处的马连肉、晾肉
张恨水:松柴烤肉——“掌柜的,来两碟!”
季臣阁:吃烤肉,好是自烤自吃
王孟扬:西来顺的爬四白和鸭泥面包
刘文治:全素刘的素菜
靳麟:名不副实话小吃
刘九如:喝豆汁儿
刘东生:清真豆腐脑
金受申:土法冰棍儿
常锡桢:特色小吃“羊霜肠”
李庆堂:白水羊头
袁祥辅:谭家菜
第五辑 说唱叫卖,听的就是那一嗓子京腔京韵
闻国新:“大书”和“小书”
侯宝林:次说相声
高凤山:八不语
翁偶虹:义务戏
蓝士林:“辣菜”当头炮,夜唱“干烧酒”
蓝士林:举“财神爷”,肩扛“傀儡戏”
张夙起:乡村叫卖声——“贱买贱卖喽!”
郑建山、常富尧:运河号子
石继昌:京华遥忆吆喝声
靳麟:听戏听轴子,听书听扣子
石继昌:说书与听书
靳麟:说书人嘴里得有词,脸上得有戏
马铁汉:湖广会馆里唱京剧
翟鸿起:卖木炭打的鼓像唱大鼓书的鼓
张恨水:北平的小贩吆唤声
第六辑 戏曲杂谈,追忆民国红尘往事
刘荻:京剧大评选
梅兰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尚长春:严厉的尚小云
齐如山:梅兰芳义演
沈祖安:盖叫天
夏长贵:程砚秋隐居青龙桥
王叔养:孟小冬的爱情
侯宝林:我的童年
高盛麟:坐科
高盛麟:不打不成材
齐如山:早期的戏园
石继昌:京剧票友出名门
朱家溍:恭王府堂会
翟鸿起:京剧与电影
张伟君:荀慧生上演“改良戏”
石继昌:梅花大鼓柔媚脆
靳麟:说书先拜师
徐元珊:京剧新乐器
刘荻:昆曲兴衰
石继昌:滑稽大鼓成绝响
靳麟:听书人
第七辑 五行八作,老北京人的老行当
齐如山:饭铺的类别
傅惠:老北京城外的野茶馆
刘半农:饭庄的买卖
马祥宇:东来顺的兴起
邹祖川:东兴楼
王质如:张一元茶庄
王永斌:便宜坊的由来
齐如山:大、中、小饭馆
李彩萍、尚鸿:“瞎眼功”的荷包
邵宝元:北京饭店
海洪涛:驼户
冯亦吾:什刹海晓市
侯凯:荣宝斋与名仕
李紫宸:四处飘香的花木业
张恨水:北平旧书铺(上)
张恨水:北平旧书铺(下)
白凤鸣:北有王麻子
叶祖孚:内联升鞋店的“履中备载”
乐松生:同仁堂货高价出头
高叔平:当铺的建置
雷大受:三善水会
金继德:旧京的杠房业
齐如山:镖局
唐友诗:没有组织的乞丐
翟鸿起:换洋取灯儿
常人春:地安门的古玩行
胡道生:算卦的把戏
杨纤如:开设公寓迎客户
孙洵侯:北平的车夫
第八辑 把玩养宠,消遣娱乐中再现民国风貌
徐金生:养金鱼的学问
成善卿:斗袖狗
金受申:放纸鸢
王子威:路边的腥赌
刘衡玑:斗蛐蛐
金受申:盆景
马珍:象棋高手傻贝子
马珍:象棋攻擂赛
陈迹:打灯虎
张次溪:皮影戏
石继昌:猜谜语
石继昌:猜谜分南北
杭思源:赛马
王世襄:打鹰
王世襄:熬鹰
王孟扬:摔跤
金受申:养鸟儿
岳超:耍狗熊
尚鸿:“耍货”
金受申:溜冰
杨启明、沙伯泉、韦景贤、王席儒:集邮
石继昌:杂耍
张恨水:养菊花
第九辑 老北京的人,老北京的事儿
单士元:故宫博物院的来之不易
刘半农:故宫的门票
李丙鑫:团河行宫的衰败
张凤鸣:刻刀张与齐白石
马廷奉:马甸羊市
叶祖孚:鲁迅与琉璃厂
宋北风:邵飘萍采访新闻轶事
金受申:陈师曾居京轶事
黄延复:“两个半人”
贾永琢:“虎痴”张善子
傅光明:太太的客厅
单士元:故宫沦陷
蔡礼:燕子李三
张次溪:齐白石的“心病”
董善元:重建东安市场
朱伟武:贱卖的明清档案
宗超泉:天桥的变迁
刘锦涛:劝业场的两次火灾
谢子英:西单商场的创建
刘建斌:北京门联忆趣
王统照:“晓月”陪衬“碧草卢沟”
刘半农:希望首都南迁之说可以实现
沈信夫:崇文门外骑驴
靳麟:薛笃弼改名齐政楼为明耻楼
靳麟:东交民巷有个六国饭店
吴逸民:东交民巷内的各国使馆
于永昌:国会议场原来明代驯象所之一部
朱湘:真实的北京,真实的胡同
余一生:“卑贱”的胡同名
第十辑 黄城根下,说不完的一年四季景儿
周作人:北京的春天太慌张
张恨水:一望而知的春天
张恨水:五月的北平是碧槐的城市
郁达夫:北平的夏天比南方的夏天来得凉爽
老舍:北平的夏天是很可爱的
张恨水:和重庆比,北京简直没有夏天
废名:北平的雨
郁达夫:北平的秋才是真正的秋
郁达夫:北平冬天的神秘
许地山:上景山
无论哪一季,登景山,合宜的时间是在清早或下午三点以后。晴天,眼界可以望到天涯的朦胧处;雨天,可以赏雨脚的长度和电光的迅射;雪天,可以令人咀嚼着无色界的滋味。
在万春亭上坐着,定神看北上门后的马路(从前路在门前,如今路在门后),尽是行人和车马,路边的梓树都已掉了叶子。
不错,已经立冬了,今年天气可有点怪,到现在还没冻冰。多谢芰荷的业主把残茎都去掉,教我们能看见紫禁城外护城河的水光还在闪烁着。
神武门上是关闭得严严的。讨厌是楼前那支长得很的旗杆,侮辱了全个建筑的庄严。门楼两旁树它一对不成吗?紫禁城上时时有人在走着,恐怕都是外国的旅人。
皇宫一所一所排列着非常整齐。怎么一个那么不讲纪律的民族,会建筑这么严整的宫廷?我对着一片黄瓦这样想着。不,说不讲纪律未免有点过火,我们可以说这民族是把旧的纪律忘掉,正在找一个新的咧。新的找不着,终究还要回来的。北京房子,皇宫也算在里头,主要的建筑都是向南的。谁也没有这样强迫过建筑者,说非这样修不可。但纪律因为利益所在,在不言中被遵守了。夏天受着解愠的熏风,冬天接着可爱的暖日,只要守着盖房子的法则,这利益是不用争而自来的。所以我们要问,在我们的政治社会里有这样的熏风和暖日吗?
初在崖壁上写大字铭功的是强盗的老师,我眼睛看着神武门上的几个大字,心里想着李斯。皇帝也是强盗的一种,是个白痴强盗。他抢了天下,把自己监禁在宫中,把一切宝物聚在身边,以为他是富有天下。这样一代过一代,到头来还是被他的糊涂奴仆,或贪婪臣宰,讨,瞒,偷,换,到连性命也不定保得住。这岂不是个白痴强盗?在白痴强盗底下才会产出大盗和小偷。一个小偷,多少总要有一点跳女墙、钻狗洞的本领,有他的禁忌,有他的信仰和道德。大盗只会利用他的奴性去请托攀缘,自赞赞他,禁忌固然没有,道德更不必提。谁也不能不承认盗贼是寄生人类的一种,但可杀的是那班为大盗之一的斯文贼。他们不像小偷为延命去营鼠雀的生活,也不像一般的大盗,凭着自己的勇敢去抢天下。所以明火打劫的强盗恨的是斯文贼。这里我又联想到张献忠。有一次他开科取士,檄诸州举贡生员后至者妻女充院,本犯剥皮,有司教官斩,连坐十家,诸生到时,他要他们在一丈见方的大黄旗上写个“帅”字,字画要像斗底粗大,还要一笔写成。一个生员王志道缚草为笔,用大缸贮墨汁将草笔泡在缸里,三天,再取出来写。果然一笔写成了。他以为可以讨献忠的喜欢,谁知献忠说:“他日图我必定是你。”立即把他杀来祭旗。献忠对待念书人是多么痛快。他知道他们是寄生的寄生。他的使命是来杀他们。
东城、西城的天空中,时见一群一群旋飞的鸽子。除去打麻雀、逛窑子、上酒楼之外,这也是一种古典的娱乐。这种娱乐也来得群众化一点。它能在空中发出悦耳的响声,翩翩地飞绕着,教人觉得在一个灰白色的冷天,满天乱飞乱叫的老鸹的讨厌。然而在刮大风的时候,若是你有勇气上景山的处,看看天安门楼屋脊上的鸦群,噪叫的声音是听不见,它们随风飞扬,直像从什么大树飘下来的败叶,凌乱得有意思。
万春亭周围被挖得东一沟,西一窟。据说是管宫的当局挖来试看煤山是不是个大煤堆,像历来的传说所传的,我心里暗笑信这说的人们。是不是因为北宋亡国的时候,都人在城被围时,拆毁艮岳的建筑木材去充柴火,所以计划建筑北京的人预先堆起一大堆煤,万一都城被围时,人民可以不拆宫殿。这是笨想头。若是我来计划,好来一个米山。米在万急的时候,也可以生吃,煤可无论如何吃不得。又有人说景山是太行的终一峰。这也是瞎说。从西山往东几十里平原,可怎么不偏不颇,在北京城当中出了一座景山?若说北京的建设就是对着景山的子午,为什么不对北海的琼岛?我想景山明是开紫禁城外护城河所积的土,琼岛也是垒积从北海挖出来的土而成的。
从亭后的栝树缝里远远看见鼓楼。地安门前后的大街,人马默默地走,城市的喧嚣声一点也听不见。鼓楼是不让正阳门那样雄壮地挺着。它的名字改了又改,一会是明耻楼,一会又是齐政楼,现在大概又是明耻楼吧。明耻不难,雪耻得努力。只怕市民能明白那耻的还不多,想来是多么可怜。记得前几年“三民主义”“帝国主义”这套名词随着北伐军到北平的时候,市民看些篆字标语,好像都明白各人蒙着无上的耻辱,而这耻辱是由于帝国主义的压迫。所以大家也随声附和,唱着打倒和推翻。
从山上下来,崇祯殉国的地方依然是那棵半死的槐树。据说树上原有一条链子锁着,庚子联军入京以后就不见了。现在那枯槁的部分还有一个大洞,当时的链痕还隐约可以看见。义和团运动的结果,从解放这棵树发展到解放这民族。这是一件多么可以发人深思的对象呢?山后的柏树发出幽恬的香气,好像是对于这个地方的永远供物。
寿皇殿锁闭得严严的,因为谁也不愿意努尔哈赤的种类再做白痴的梦。每年的祭祀不举行了,庄严的神乐再也不能听见,只有从乡间进城来唱秧歌的孩子们,在墙外打的锣鼓,有时还可以送到殿前。
到景山门,回头仰望顶上方才所坐的地方,人都下来了。树上几只很面熟却不认得的鸟在叫着。亭里残破的古佛还坐在结那没人能懂的手印。
张恨水:自北海想得来
编辑部第五十次聚餐会,移到五龙亭。叨光在百忙中得逛了一次北海。躺着藤椅上四周一望,绿油油的树林,起了一重碧城一般,围着这一湖荷叶,就有些画意。东南角上的景山,在碧城外突立起来,盖着一层蓬松的绿树。三个半露的亭子,斜阳一抹,越发是可爱了。就是正对面的琼岛,巨塔之下,楼台亭阁,一层层半藏半露在树木山石里,也有他的丰致。我赏玩之余,因此,联想到北京城里挖湖堆山,这是何等大的工程?前清的皇帝老佛爷,做这个三海,真也会受用。转身又一想,做皇帝是不能到处跑的,哪能像一品大百姓,可以赏鉴真山真水呢?他要不是有几座花园,三百六十天,都坐在宫里,真与坐牢无异了。再说:这地方,我们来个二三十次,也就有点腻,皇帝却终其身如此而已也就不甚希奇了。四海之大,什么好景没有,咱们老百姓爱上哪儿上哪儿,皇帝能够吗?于是倒觉得做百姓之自由。(?)
郑振铎:中南海本亦为公园
出了北海的前门,向西走,便是金鳌玉桥。这座白石的大桥,隔断了中海和北海。北海的白日,如画映在水面上,而中南海的万善殿的全景,也很清晰的可看到。中南海本亦为公园,令则又成了“禁地”。只有东部的一个小地方,所谓万善殿的,是开放着。这殿很小,游人也极冷落,房室却布置得很好。龙王堂的一长排,都是新塑的泥像,很庸俗可厌。但你要是一位细心的人,你便可在一个殿旁的小室里,发现了倚在墙角无人顾问的两尊木雕的菩萨像。那形态面貌,无一处不美,确是辽金时代的遗物;然一尊则双臂俱折,一尊则膈部只剩了半边。谁还注意到他们呢?报纸上却在鼓吹着龙王堂的神像的塑得有精神,为明代的遗物。却不知那是民国三四年间的新物!仍由中南海的后门走出,那斜对过便是北平图书馆,这绿琉璃瓦的新屋,建筑费在一百四十万以上,每年的购物费则不及此数之十二。旧书并合了方家胡同京师图书馆及他处所藏的,新书则多以庚款购入。在中国可称是的图书馆。馆外的花同,邻于北海者,亦以白色栏杆同隔之;唯为廉价之水门汀所制成,非真正的白石也。
(节选自《北平》)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