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801565655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运用中医学理论和诊治方法研究骨、关节及周围组织损伤与疾病的课程。本教材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召开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与制定的教学大纲,并结合七年制教学的特点和实际需要进行编写。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系统学习中医学各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了解与掌握中医骨伤科的基本理论和常见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法,从而为从事中医或骨伤科临床与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较扎实的基础。全书系统地论述了有关中医骨伤科学的基本内容,共十三章,分总论与各论两大部分:总论介绍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简史、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损伤辨证、临床检查、治疗方法、创伤急救、骨伤科实验、骨伤生物力学基础;各论包括骨折、脱位、筋伤、内伤及骨病。在章、节或疾病之后大多附有相关的“古籍选萃”,对正文起补充、说明作用。
使用本教材应理论联系实际,既强调中医学术的系统性,又要突出骨伤科的学术特点,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方法并使其掌握中医骨伤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临床实践能力。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现代诊断设施及现代教学设备进行启发式形象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以造就新一代高素质的能适应医疗、教学、科研及产业需要的现代化中医骨伤科人才。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系统学习中医学各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了解与掌握中医骨伤科的基本理论和常见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法,从而为从事中医或骨伤科临床与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较扎实的基础。全书系统地论述了有关中医骨伤科学的基本内容,共十三章,分总论与各论两大部分:总论介绍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简史、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损伤辨证、临床检查、治疗方法、创伤急救、骨伤科实验、骨伤生物力学基础;各论包括骨折、脱位、筋伤、内伤及骨病。在章、节或疾病之后大多附有相关的“古籍选萃”,对正文起补充、说明作用。
使用本教材应理论联系实际,既强调中医学术的系统性,又要突出骨伤科的学术特点,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方法并使其掌握中医骨伤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临床实践能力。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现代诊断设施及现代教学设备进行启发式形象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以造就新一代高素质的能适应医疗、教学、科研及产业需要的现代化中医骨伤科人才。
目 录
总论
第一章 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简史
第一节 中医骨伤科学的起源
一、远古时期(远古~1.8万年前)
二、原始氏族社会时期(1.8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三、奴隶社会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
第二节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理论的形成
第三节 中医骨伤科学诊疗技术的进步
第四节 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
第五节 中医骨伤科学的兴盛与危机
一、中医骨伤科学的兴盛(公元1368~1840年)
二、中医骨伤科学的危机(公元1840~1949年)
第六节 中医骨伤科学的新生
一、社会变革促进了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
二、建国后中医骨伤科学的新成就
第二章 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
第一节 损伤的分类
第二节 损伤的病因
一、外因
二、内因
第三节 损伤的病机
一、皮肉筋骨病机
二、气血病机
三、津液病机
四、脏腑病机
五、经络病机
第三章 损伤辨证
第一节 损伤的症状与体征
一、全身情况
二、局部症状与体征
第二节 骨病的症状与体征
一、全身症状与体征
二、局部症状与体征
第三节 骨伤科四诊
一、望诊
二、闻诊
三、问诊
四、切诊
第四章 临床检查
第一节 骨与关节检查
一、测量
二、摸法
三、骨伤科特殊检查法
第二节 神经功能检查
一、感觉检查
二、肌力检查
三、反射检查
四、周围神经检查
第三节 影像学及其他检查
一、X线检查
二、CT检查
三、磁共振成像(MRI)
四、放射性核素
五、造影检查
六、肌电图检查
第五章 治疗方法
第六章 创伤急救
第七章 骨伤科实验
第八章 骨伤生物力学基础
各论
第九章 骨折
第十章 脱位
第十一章 筋伤
第十二章 内伤
第十三章 骨病
附方
第一章 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简史
第一节 中医骨伤科学的起源
一、远古时期(远古~1.8万年前)
二、原始氏族社会时期(1.8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三、奴隶社会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
第二节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理论的形成
第三节 中医骨伤科学诊疗技术的进步
第四节 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
第五节 中医骨伤科学的兴盛与危机
一、中医骨伤科学的兴盛(公元1368~1840年)
二、中医骨伤科学的危机(公元1840~1949年)
第六节 中医骨伤科学的新生
一、社会变革促进了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
二、建国后中医骨伤科学的新成就
第二章 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
第一节 损伤的分类
第二节 损伤的病因
一、外因
二、内因
第三节 损伤的病机
一、皮肉筋骨病机
二、气血病机
三、津液病机
四、脏腑病机
五、经络病机
第三章 损伤辨证
第一节 损伤的症状与体征
一、全身情况
二、局部症状与体征
第二节 骨病的症状与体征
一、全身症状与体征
二、局部症状与体征
第三节 骨伤科四诊
一、望诊
二、闻诊
三、问诊
四、切诊
第四章 临床检查
第一节 骨与关节检查
一、测量
二、摸法
三、骨伤科特殊检查法
第二节 神经功能检查
一、感觉检查
二、肌力检查
三、反射检查
四、周围神经检查
第三节 影像学及其他检查
一、X线检查
二、CT检查
三、磁共振成像(MRI)
四、放射性核素
五、造影检查
六、肌电图检查
第五章 治疗方法
第六章 创伤急救
第七章 骨伤科实验
第八章 骨伤生物力学基础
各论
第九章 骨折
第十章 脱位
第十一章 筋伤
第十二章 内伤
第十三章 骨病
附方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