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2787074
1、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十部重要著作之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推荐***书目。校园经典彩绘版,科普插画穿插在文本中,更适合学生读者群体。
2、《三体》作者刘慈欣灵感来源,为本版撰写独家推荐语。“这是环境保护的开创性著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我们对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警觉,对地球家园生态脆弱性的认识,以及现在关系到人类未来的伟大的环保事业,都是从这本书开始的。”
3、收录精美科普插图,自然科普与审美教育相融合。
以科普插图为桥梁,挖掘青少年对生命的好奇心,唤醒年轻一代的环保意识。插画由微观到宏观呈现生命多样性,从*基本的单位——细胞,到微生物族群,以及昆虫,鱼类,鸟类,直至由多种动植物共同构成的庞大生态系统。
4、名家导读,拓宽视野。收录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环保活动家梁从诫,以及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宋明炜撰写的导言,帮助青少年读者更深入地阅读本书,提升认知。
《寂静的春天》是现代环境保护运动肇始之作,被公认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十大重要著作之一。作者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在本书中以扎实的数据资料,*次向人类提出警示,化学合成制剂通过污染食品、空气和水,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由于内容的经典和声誉,《寂静的春天》已被列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书目。校园经典彩绘版为中小学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身定做,契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及兴趣点:收录精美科普插画,将自然科普与审美教育相融合,唤醒年轻一代的环保意识。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为本版撰写独家推荐语。本书同时收录名家导读: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环保活动家梁从诫,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宋明炜所撰写的三篇导言。
彩绘版导言/宋明炜
中文版序/梁从诫
原版引言/阿尔·戈尔
致谢
一 明天的寓言
二 忍耐的义务
三 死神的特效药
四 地表水和地下海
五 土壤的王国
六 地球的绿色斗篷
七 不必要的大破坏
八 再也没有鸟儿歌唱
九 死亡的河流
一〇 无人幸免的天灾
一一 超越波吉亚家族的梦想
一二 人类的代价
一三 通过一扇狭小的窗户
一四 每四个中有一个
一五 大自然在反抗
一六 崩溃声隆隆
一七 另一条道路
译者后记
寂静的,还将是人类
宋明炜
一九五八年二月,蕾切尔•卡森给当时在《纽约客》杂志担任散文编辑的E. B. 怀特写信,建议他写篇文章来谈谈杀虫剂的危害,她已经关注这个问题十几年了,认为杀虫剂正在毁掉自然、毁掉人类。以两部童书《精灵鼠小弟》和《夏洛的网》闻名天下的怀特,先前在《纽约客》上刊发过卡森另一本书《环绕我们的海洋》的选段,他建议卡森自己来写一篇文章,并以《纽约客》丰厚的稿费支持她的写作。一九六二年,卡森写成近十万字的长文,分三期在《纽约客》选载(1962年6月17,23,31日),完整的版本在九月出版成书。
书的标题《寂静的春天》,取自济慈的诗句 “湖中的芦苇已经枯了,也没有鸟儿歌唱。” (La Belle Dame sans Merci, 《无情的妖女》,查良铮译。) “鸟儿歌唱”也是奥威尔《一九八四》中的一个关键“旋律”,主人公温斯顿因“思想犯罪”被捕之前想到鸟儿歌唱的世界,或许是一个有未来的人间。和《一九八四》一样,《寂静的春天》引起的人类思维改变和自我反省,是二十世纪后半期以来当代思想的基石之一,它告诉人们,平常视之为理所当然的行为,有可能是在以减损我们的利益来为资本和权力服务。怀特在一九六二年便预言:“《寂静的春天》是一本像《汤姆叔叔的小屋》那样的书,它将改变时代的潮流。” 怀特的预言没有落空,《寂静的春天》是本明白无误地警告人类行为正在毁掉自然环境的书,此后六十年间从环境保护主义到今天揭露生态危机的纪录片运动,到警告第六次大灭绝的“人类世” (Anthropocene)预言,莫不发端于此。
怀特在《寂静的春天》写作背景和语境中的意义,值得更进一步研究。在五十年代从纽约搬到缅因州乡下居住的怀特,在世纪中叶能体现建立在新英格兰文人传统基础上的“美国精神”——简朴人生,热爱大自然,在伦理和信仰上纯真的美国生活:《夏洛的网》里面那个孩子和小猪、蜘蛛友爱相处的农庄世界。这也是默默抵抗制度化、系统化的生产方式与现代生活,后者发展的终目标是技术化管理对生活以及生态实现全面管控。怀特延续了爱默生对自然富有神性的阐释,人与自然应该融合一体,像爱默生描述的梭罗:“他知道怎样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成为他身下那块石头的一部分,一直等到那些躲避他的鱼鸟爬虫又都回来继续做它们惯常做的事,甚至由于好奇心,会到他跟前来凝视他。”(《梭罗的一生》,张爱玲译。)近年来受到后人类理论影响重新阐释十九世纪美国文学的学者——如麻省理工学院的罗萨玲•威廉斯教授(Rosalind Williams)——往往注意到康科德超验主义哲人以及梭罗、麦尔维尔等作家逾越人类中心的想象视野,这与他们同时代的英国大诗人丁尼生对铁路、汽船、工业社会繁荣景象的赞美构成对比(参看丁尼生诗作Locksley Hall,《洛克斯力大厅》)。
卡森本职是海洋生物学家,她的早三本书(即“海洋三部曲”)结合了科学与诗,特别是《环绕我们的海洋》的写法极具诗意,文字动人,从中不难看出爱默生的影响。《寂静的春天》更多像是“抗议文学”,有着急切的正义诉求,写作方法则是后来所说的报告文学;它要平白无误地展现给我们看,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社会以进步的名义对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怎样的伤害——在这个意义上,它也是科普文学。但是如果不仅将《寂静的春天》作为科普作品,而是也作为文学作品来阅读,它的意义更具有启发。卡森所描绘的世界中,就如同对于十九世纪美国作家和二十世纪中期的怀特来说,大自然不是位于辽阔的海外殖民地,像大英帝国那样,也不是现代科学理论构想出的虚拟宇宙景观,而是为直接的经验,即融合身体和精神经验的家园本身。鸟儿不再歌唱的寂静春天发生在本乡小镇,自家后院,身体感受的切近经验中。
卡森的这本书,在文学的经验层面上,容易引起切实的共鸣。这与一般科学知识建立的世界模式不同。如果仅仅是根据科学理论说出这样一些断言,如人类不居于宇宙的中心,或人类在危害整个行星的环境,这种认知并不能得到人类本能感知的支持,例如今天还有很多人拒信“气候变暖”。当代哲学家唐娜•哈拉维(Donna Haraway)提出在经验层面上的“后人类”,构想我们的时代并不是“人类世”,而是“克苏鲁世”(Chthulucene)。克苏鲁原来是另一位新英格兰作家洛夫克拉夫特(H.P. Lovecraft)在一九二九年发表的短篇小说《克苏鲁的呼唤》中设想的神秘海底生灵,克苏鲁的历史和智慧都超过人类的时代,这个神性的形象与大自然结合,令人敬畏,本身即是对现代技术社会发生的一种神话学反思。哈罗维进一步发挥这个想象,提出一种万物互依共存的生态景观,即克苏鲁世的后人类世界。这是一个已经被人类毁坏的世界,人类必须依据身体和感官的直接经验,重新学会与灾难共存:人以怪兽(其实也是人类自身)的形态,与作为怪兽的满目疮痍、暗影重重的大自然融合一体。这个被损毁的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自身,如《寂静的春天》告诉我们的,杀虫剂已经污染了水、土壤、昆虫、鸟类和所有我们熟知的生物,杀虫剂也在我们的身体里,已经进入我们的细胞里面,在破坏着基因、器官、情绪以及我们整个的存在。
可以说《寂静的春天》在为我们进行灾难的预演,在二十世纪中期,卡森告诉我们,人类除了用核武器毁灭世界,还可以用杀虫剂,以迟缓的暴力,让人类的世界灭亡。
《寂静的春天》也进入了科幻小说——这个与我们的未来关系为密切的文学想象类型。与卡森同时代的作家弗兰克•赫伯特的《沙丘》即构想了环境危机笼罩下的异星世界,而此后至今的科幻小说和电影中,无论是局部的环境恶化,还是由生态危机而引发的灭绝性事件,构成了科幻灾难思维的主体。在这方面,陈楸帆的小说《荒潮》是极为优秀的中文作品。小说以生态危机为主题,着力表现的是现代科技产品对环境和人体的污染,这也包括电子垃圾对人类神经系统的污染和变异。值得一提的是,《荒潮》也和现实中的环保运动息息相关,小说所写的电子垃圾场如今已经不复存在。在这个意义上,《荒潮》在文本伦理和正义诉求上都实现了《寂静的春天》相似的效果。
在卡森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出版了《三体》,小说原稿的第二章标题就是《寂静的春天》,写主人公叶文洁目睹兵团在大兴安岭以“人定胜天”的战斗豪情对原始森林乱砍滥伐。就在她对人类道德发生怀疑的时候,她读到了卡森的《寂静的春天》,并扪心自问:“还有多少在自己看来是正常甚至正义的人类行为是邪恶的呢?”小说中接下来告诉我们,正是这个想法决定了叶文洁的一生。在一个更深层的地方,这个想法可能也决定了三体宇宙:零道德的宇宙与智慧生物之间的黑暗森林。《三体》所展现给我们的,是宇宙尺度上的灭绝事件。
就在《三体》问世的同一年,那时才二十出头的科幻作家迟卉发表了一个短篇小说《雨林》,写到植物界对人类发起报复性战争,结局是人类战败;后的人类战士,赛博格少女叶芪,将自身融入到了如同怪兽的雨林。这个故事展现了寂静的春天所蕴含的末日景象。寂静的春天之后,寂静的,还将是人类。但放弃自身、融入植物之中的少女战士,也孕育着一种新的姿态——与我们的灾难共生,以此创造新生。
2020年12月27日
这是环境保护的开创性著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我们对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警觉,对地球家园生态脆弱性的认识,以及现在关系到人类未来的伟大的环保事业,都是从这本书开始的。
——著名科幻作家,《三体》作者 刘慈欣
一九六四年春天蕾切尔•卡森逝世时,人们已经明白她的声音是不可能被淹没的。她唤醒的不只是我们国家,还有整个世界。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美国前副总统 阿尔•戈尔
只有当多数中国人懂得了环境保护对自己和子孙后代的重要意义时,中国才有可能期盼一个绿色的明天。在这方面,卡森女士的《寂静的春天》将是我们向公众普及环境意识的一个*有力的、经典的读本。
——环保活动家 梁从诫
如果不仅将《寂静的春天》作为科普作品,而是也作为文学作品来阅读,它的意义更具有启发……鸟儿不再歌唱的寂静春天发生在本乡小镇,自家后院,身体感受的切近经验中。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宋明炜
《寂静的春天》精彩书摘
一 明天的寓言
从前,在美国中部有一个城镇,这里的一切生物看来与周围环境相处得很和谐。这个城镇坐落在像棋盘般整齐排列的欣欣向荣的农场中央,庄稼地遍布,小山下果园成林。春天,繁花像白色的云朵点缀在绿色的原野上;秋天,透过松林的屏风,栎树、槭树和桦树闪射出火焰般的彩色光辉,狐狸在小山上吠鸣,鹿群静悄悄穿过笼罩着秋天晨雾的原野。
沿着小路生长的山月桂、荚蒾和桤木,以及巨大的蕨类植物和野花,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使旅行者目悦神怡。即使在冬天,道路两旁也是美丽的地方,那儿有无数小鸟飞来,在雪层上露出的浆果和干草的穗头上啄食。郊外事实上正以其鸟类的丰富多彩而驰名,当迁徙的候鸟在整个春天和秋天蜂拥而至的时候,人们都长途跋涉来这里观鸟。也有些人来小溪边捕鱼,这些洁净又清凉的小溪从山中流出,形成了绿荫掩映的生活着鳟鱼的池塘。野外一直是这个样子,直到许多年前的一天,批居民来到这儿建房、挖井和筑仓,情况才发生了变化。
从那时起,一个奇怪的阴影遮盖了这个地区,一切都开始变化。一些不祥的预兆降临到村落里:神秘莫测的疾病袭击了成群的小鸡,牛羊病倒和死去。到处是死亡的阴影,农夫述说着他们家人的疾病,城里的医生也愈来愈为他们病人中出现的新的疾病感到困惑。不仅在成人中,而且在孩子中也出现了一些突然的、不可解释的死亡现象,这些孩子在玩耍时突然倒下,并在几小时内死去。
一种奇怪的寂静笼罩了这个地方。比如,鸟儿都到哪儿去了呢?许多人谈论着鸟儿,感到迷惑和不安。园后鸟儿寻食的地方冷落了。在一些地方仅能见到的几只鸟儿也气息奄奄,战栗得很厉害,飞不起来。这是一个没有声息的春天。这儿的清晨曾经荡漾着知更鸟、猫鸟、鸽子、樫鸟、鹪鹩的合唱,以及其他鸟鸣的音浪;而现在一切声音都没有了,只有一片寂静覆盖着田野、树林和沼泽。
农场里的母鸡在孵窝,却没有小鸡破壳而出。农夫抱怨着他们无法再养猪了——新生的猪仔很小,小猪病后也只能活几天。苹果树开花了,但花丛中没有蜜蜂嗡嗡飞来,所以苹果花没有得到授粉,也不会有果实。
曾经一度是多么吸引人的小路两旁,现在却仿佛是火灾浩劫后残余的焦枯的植物。被生命抛弃了的地方只有一片寂静,甚至小溪也失去了生命;钓鱼的人不再来访,因为所有的鱼已经死亡。
在屋檐下的雨水管中,在房顶的瓦片之间,一种白色的粉粒还露出稍许斑痕。在几星期之前,这些白色粉粒像雪花一样,降落到屋顶、草坪、田地和小河上。
不是魔法,也不是敌人的活动使这个受损害的世界的生命无法复生,而是人们自己使自己受害。
上述的这个城镇是虚设的,但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都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上千个这种城镇的翻版。我知道并没有一个村庄经受过如我所描述的全部灾祸;但其中每一种灾难实际上已在某些地方发生,并且确实有许多村庄已经蒙受了大量的不幸。一个狰狞的幽灵几乎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袭来,这个想象中的悲剧可能会很容易地变成一个我们大家都将知道的活生生的现实。
是什么东西使得美国无数城镇的春天之声沉寂下来了呢?这本书想尝试着给予解答。
短书摘
童话中富于魅力的森林已变成了有毒的森林——这儿昆虫咀嚼一片树叶或吮吸一株植物的津液就注定要死亡;它是这样一个世界,在这里,跳蚤叮咬了狗,狗就会死去,因为狗的血液已被变为有毒的了;在这里,昆虫会死于它从未触犯过的植物所散发出来的水汽;在这里,蜜蜂会将有毒的花蜜带回蜂房里,结果也必然酿出有毒的蜂蜜来。
——《死神的特效药》
它被称做“天鹅??”,因为当它划过湖面荡起微微涟漪时,它的身体低低浮在水面,而白色的颈和黑亮的头高高仰起。新孵出的小鸟附着浅褐色的软毛,仅仅在几个小时之内就跳进了水里,还乘在爸爸妈妈的背上,舒舒服服地躺在它们的翅膀羽毛之中。
——《地表水和地下海》
在我们所有的自然资源中,水已变得异常珍贵,绝大部分地球表面为无边的大海所覆盖,然而,在这汪洋大海之中我们却感到缺水……人类忘记了自己的起源,又无视维持生存起码的需要,这样,水和其他资源也就一同变成了人类漠然不顾的受难者。
——《地表水和地下海》
没有哪些研究能比探知生存于黑暗的土壤王国中生物的巨大数量问题更令人迷惑,同时也更易于被忽视的了……土壤中的生命包括从细菌到哺乳动物的全部生物。其中一些是黑暗地层中的永久居民,一些则在地下洞穴里冬眠或度过它们生命循环中的一定阶段,还有一些只在它们的洞穴和地面世界之间自由来去。
——《土壤的王国》
这个土壤综合体是由一个交织的生命之网所组成,在这儿,一事物与另一事物通过某些方式相联系——生物依赖于土壤,而反过来只有当这个生命综合体繁荣兴旺时,土壤才能成为地球上一个生机勃勃的部分。
——《土壤的王国》
我们对待植物的态度是异常狭隘的。如果我们看到一种植物具有某种直接用途,我们就种植它。如果出于某种原因,我们认为一种植物的存在不合心意或者没有必要,我们就可以立刻判它死刑。除了各种对人及牲畜有毒的或排挤农作物的植物外,许多植物之所以注定要毁灭仅仅是由于我们狭隘地认为这些植物不过是偶然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长在一个错误的地方而已。
——《地球的绿色斗篷》
严寒的高原,紫色的三齿嵩残体,粗野而迅捷的羚羊以及松鸡,这一切就是一个完美平衡的自然系统……它展现在我们面前就如同一本打开的书,我们可以从中读到为什么大地是现在这个样子,为什么我们应该保持它的完整性。然而现在,书本打开了,却没有人去读。
——《地球的绿色斗篷》
如今在美国,越来越多的地方已没有鸟儿飞来报春;清晨早起,原来到处可以听到鸟儿的美妙歌声,现在却只有异常的寂静。鸟儿的歌声突然沉寂了,鸟儿给予我们这个世界的色彩、美丽和乐趣也在消失,这些变化来得如此迅速而悄然,以至于那些尚未受到影响的地区的人们还未注意到这些变化。
——《再也没有鸟儿歌唱》
是谁有权力做出决定,认为一个无昆虫的世界是至高无上的,甚至尽管这样一个世界由于飞鸟耷拉的翅膀而变得黯然无光?这个决定是一个被暂时委以权力的独裁主义者的决定;他是在对千百万人的忽视中做出这一决定的,对这千百万人来说,大自然的美丽和秩序仍然具有一种意义,这种意义是深刻而极其重要的。
——《再也没有鸟儿歌唱》
这些喷药运动的目的是消除东北各州的吉卜赛蛾和美国南部的火蚁。这两种昆虫都不是当地土生土长的,但是它们在这个国家已存在了许多年,并没有造成非要我们采取无情措施对付的灾害。然而,在一种只求结果而不择手段的思想指导下,人们对它们采取了武断的行动。
——《无人幸免的天灾》
一个活的细胞就像火焰一样,通过燃烧燃料去产生生命所必需的能量。这一比喻虽然很有诗意,但精确性不足,因为细胞仅仅是在产生人体维持正常体温所需适当热量的条件下完成它的“燃烧”的。于是,千千万万个这样温和地燃烧着的小小火焰产生出了生命所需的能量。
——《通过一扇狭小的窗户》
所有这些小小的生命都在工作着——在晴天时,在下雨时,在白天,在夜晚,甚至当隆冬严寒使生命之火被扑灭得只留下灰烬的时候,这些小生命仍一直在不间断地工作着。不过在冬天时,这种生气勃勃的力量仅仅是冒着烟,它等待着,当春天唤醒昆虫世界的时候,才重新闪耀出巨大活力。
——《大自然在反抗》
任何一门科学都像是一条河流。它有着朦胧的、默默无闻的开端;有时在平静地流淌,有时湍流急奔;它既有枯竭的时候,也有涨水的时候。借助于许多研究者的辛勤劳动,或是当其他思想的溪流给它带来补给时,它就获得了前进的势头,它被逐渐发展起来的概念和归纳不断加深和加宽。
——《另一条道路》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