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20097838
他是CEO,也是父亲,但他不爱存钱,也不买基金,他和弟弟邱建勋医师,以及他们的家人,皆力行“旅行存折”的投资概念。
这是一份积攒十多年的“旅行存折”。
在南美洲遵循达尔文的《小猎犬号航行记》寻找激发达尔文思考进化论的奇特动植物;在圣地亚哥的黑岛之家寻找聂鲁达诗歌的源头;在南极根据司考特日记还原司考特上校孤寂而又悲壮的梦想之地;在尼罗河探勘摩西《出埃及记》的路线图;在波斯循着《倚天屠龙记》深入探访拜火教总坛;在古巴哈瓦那像海明威那样拖钓马林鱼;在西班牙亲身体验被人当作塞万提斯笔下“可笑的疯子”;跟着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发现浪漫的西藏……台湾骨灰级旅行名家邱一新携子壮游,将黄金屋从书中搬进现实,展开对经典作品的深层阅读与实地探访,发现经典探险家在旅行中如何观察、思考以及展现“非做不可”的决心和毅力,被誉为旅人梦想的文学壮游。
推荐序一 旅行文学家/李昂
推荐序二 不寻常的旅行/詹宏志
自序 不必为我难过,我富有极了
阅读的旅行
加拉帕格斯群岛巡航
寻找诗的源头
人在地球底端
人在世界边缘
站在尼罗河的源头
追踪高山大猩猩
要命的青藏公路
小说的旅行
追逐海明威的马林鱼
到西班牙寻访阿Q
《马可·波罗纪行》的大草原
在大漠挖恐龙蛋
想象的旅行
苏武牧羊的北海
跟着六世达赖游西藏
附录
带给作者旅行梦想的书
他把旅行经典与名家之作通过“行动今译今注”书写出来,产生一种难以言喻却令人向往的新创作,即使“不寻常的旅行”,也是“不寻常的文学”。
——詹宏志
这本历经十年方完成的书,确定了邱一新作为“旅行文学家”的定位!——一个读万卷书更行万里路、再以自己的观点来书写旅行的“旅行文学家”。
——李昂
推荐序一
旅行文学家
李昂
我和邱一新,刚好是两种最不一样的“旅人” 。
或者,我应该比较严谨地称邱一新作“旅行家”,因为他对旅行一直怀抱着远大的梦想与企图心。
先来谈谈我们彼此之间的不同吧!因为从我身上,可以更深刻地了解邱一新如何作为一个“旅行家”。
首先,邱一新拥有只有少数人做到的旅游经验,比如,环游世界两周;比如,跟着富豪去旅行。以及,由于工作上的便利,享受到了只有少有人享受得到的顶级梦幻之旅。
但邱一新不满足于这些,虽然写下旅行中的所见所闻,但他显然还有更远大的梦想。
于是,来到了“心”的开发。
首先,邱一新藉助了阅读。
我们都读书,这是我们写作的人必备的,可是,同样的,我相信少有人像邱一新那样,认真地读过如此多国内外的旅行书籍。
在此得先说明,这些旅行书籍并非资讯式的旅游工具书,告诉你如何搭火车、搭飞机到达,有什么景点,可以依自己的需要住什么、吃什么……
他读的是旅行者所写的书,那种我们大致上可以广泛称为“旅行文学”的书籍。
而且,很显然的,邱一新致力于这类“旅行文学”的写作,以师法这些经典名著为范例。
我和邱一新不同,我本身是个小说作者,虚构是我最先得具备的本事,实质的历史、地理资料,除非特殊原因,否则不是我关注的重点。
我是那种旅行前不特别翻找资料,尤其是影像资料,我绝不想做那种站在金字塔前再抱怨说:“怎么没有旅游频道介绍的那么好看嘛!”的人。
我希望能保有与旅行中的景物初次见面那种“一见钟情”的悸动。不过也许我得补充一下,我并非太“不学无术”,从小开始累积了大量阅读,我并非什么都不知道就去开始我的每一趟旅行。
而且,我是旅行回来再找书——也就是邱一新读的那类旅游文学家写的书——来读的人。
先交代这些,是要比较我们两人回来写出的风格完全不同的文章。
由于“旅行文学”并非我所追求,我的旅行重点,归根究柢,在于有助我的小说创作,是偶一为之的旅行。写作,除非有特殊目的,否则多年只以个人观点见闻为主,在作为“旅行文学”的文类上,便难成主流。
邱一新则不同,大量事先的阅读,使得他这本花了十年时间方结集成的作品,每篇皆十分扎实,充满了广泛阅读、深入体验,再仔细铺排书写成的深刻意义。
我知道邱一新极佩服詹宏志先生所言:“旅行文学是一种行动文学” 。在书房里读大量旅行文学,会是一种阅读上的享受,可是当走出书房,实际地进入旅行中,体会到的相信将有所不同/相同,相互印证又相互背离,充满了另一种更深切的发现与惊奇。
更何况,邱一新还将他旅行中的种种再写成文章,如此,我要“狗尾续貂”地将詹宏志的名言再加上一段:
“旅行文学是一种行动文学” ,而经由旅行文学出发实际体验再写成的旅行文学,便会是一种人生、生命体现的文学。古人不是也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吗?
身临其境的体悟,果真与阅读中的想象仍有差别,而从阅读出发、经由旅行再回来作成的书写,对我来说,是当在地球上要有“新发现” 、 “探险”都不再容易时,从阅读出发来完成的另一种发现、探险。
这,或许不失为是现代旅行文学最佳的展现方式之一 。
如此,我相信读者会和我一样,由这本邱一新历经十年方完成的书中,确定了邱一新作为“旅行文学家”的定位!——一个读万卷书更行万里路、再以自己形成的观点来书写旅行的“旅行文学家”。
推荐序二
不寻常的旅行
詹宏志
邱一新是台湾的“旅行狂人” ,他不但耽读各种旅行经典与名家之作,并且把它们当做“旅行灵感”的来源,又真的天涯海角“按图索骥”去旅行,去到许多不可思议(只会出现在我们梦中)的地方。
如今他又把这些旅行经典通过“行动的今注今译”书写出来,产生一种难以言喻却令人向往的新创作,既是“不寻常的旅行” (Lesvoyages extraordinaires),也是“不寻常的文学”。
自序
不必为我难过,我富有极了
朋友问我,你曾做金融投资吗?我说没有,他们难以置信,这个社会竟然还有像我这样完全不懂理财的“金盲”存在。
但我也很惊讶,他们侃侃而谈投资标的,对政经情势了若指掌,却从没去过?我才明白,他们看到的地球和我看到的不一样,他们的世界是平的,而我的世界仍然是圆的,因为,我是一个旅行者。
以“金砖四国”的巴西为例,他们谈起各项经济指标如数家珍,而我所能谈的却是我如何闯荡亚马逊雨林、如何混入森巴舞学校、如何偷窥黑奴巫术……或现任总统卢拉如何能言善道——众所周知,他因一句“给南美国家一个机会”,为里约赢得二一六年奥运主办权,但我更佩服他以另一句“你可以不支持我,但你不能不支持基督”,鼓舞巴西人拼命在网路上灌票,支持里约小山上的一座钢筋水泥耶稣基督像,使之成为世界新七大奇景,与长城、马丘比丘等古代文明遗产相提并论,实在荒唐,却令人不得不佩服——我这才发现,旅行让我在看待一个国家时,与别人多么不同!
于是,我安慰自己,我不是没有投资,只是投资型态不同。他们买基金,我买旅行;他们增加银行存折的金额,我则将存款变成回忆,存在世界各地——因此,我将这个投资概念称为“旅行存折”。
基本上,这本书就是一本累积十多年的“旅行存折” ,但比较特别的是,这本存折里的旅行皆与文学有关,包括了“阅读的旅行” 、“小说的旅行” 、“想象的旅行”三部分。
自从多年前,受到旅行先知詹宏志一句“旅行文学是关于行动的文学,一边是行动,一边是文学”之启发,我便常常阅读某本文学作品后就出发去旅行了;或者说,文学让我产生向往——尤其是他从过去两百年作品中精选出来的西方“旅行与探险经典文库”,导引了我的旅行方向。
我从这些探险经典里看到探险家在旅行中如何观看、思考,甚至改变了自己,但最令我动容的,还是他们所展现的那种“非做不可”的决心和毅力(这种特质在艺术家和创业者身上也常看到)。所以阅读他们的书,要极小心他们所散发的催眠力量,一不小心就可能变成“书房梦游者”而不愿出门了。
由于世界已经无险可探,心怀壮志的现代旅人只好另辟蹊径,寻找新的途径和旅行方式,于是产生了各种“壮游”,有的因行动而壮,有的因路线而壮,但我自认没因行动而壮的本事,只好退而求其次寻找路线,所以,灵机一动,干脆以文学作品作为旅行路线,因为它们往往就是一条壮游路线。
例如《小猎犬号航行记》,即促使我去了两趟南美洲,寻找当年激发达尔文演化思考的奇特动植物。我犹记得和我儿在加拉帕格斯群岛之间巡航,看到一种因翅膀退化而忘了怎么飞的弱翅鸬鹚时,我立刻以广告界前辈孙大伟所说的“一只鸡,只要有飞的梦想和勇气,就是鸟;一只鸟,放弃了飞的念头,就是鸡”期许他,没料到,他竟无厘头地回答:“我不想当鸡也不想当鸟,我要当达尔文,观察它们,看看哪一种好吃。”
我哭笑不得。的确,达尔文记载了不少野味体验,如象龟、陆鬣蜥、南美鸵、犰狳、雀鸟等,说是美味大纪行也不为过,若从这个观点来看,这本上下两大册的游记读起来可“津津有味”了。
对我而言,旅行就像阅读,阅读就像旅行。本书中的《加拉帕格斯群岛巡航》、《寻找诗的源头》、《人在地球底端》、《人在世界边缘》、《站在尼罗河源头》、《追踪高山大猩猩》、《要命的青藏公路》等篇,都是因阅读而产生的旅行,其趣味在于当年探险家或书写者的观察与我今日之观察的对照——而且,容我小小偷懒,透过他们的旅行叙述,我这个行色匆匆的现代旅人,得以迅速穿透一个地方。
但请不要误会了,阅读式旅行,可不是旅游指南书里的tour,如果一味仰赖指南书,只会使人堕落,失去探索力,最后连观察力和思考力都丧失了。
请容我借用大侦探福尔摩斯在《波宫秘史》(A Scandal inBohemia)又译《波西米亚丑闻》。中所言:“你看见了,但是你没有观察。”(You see, but you do notobserve.)来点出现代旅人的盲点:缺乏观察力,以致所见只有风景。
在本书中,我也收录了几趟“小说的旅行”——因阅读《老人与海》、《堂吉诃德》、《射雕英雄传》等小说而产生的旅行。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旅行经历,跟着小说中的角色去游历真实存在的世界,是我从《环游世界八十天》得到的启发,所以,也才会有《追逐海明威的马林鱼》、《到西班牙寻访阿Q》、《在大汉挖恐龙蛋》等文。
其实,“小说的旅行”滥觞于我小时候读《一千零一夜》,但直至三十多年后梦想才成真。我循着阿里巴巴的足迹,闯荡了巴格达,还到处叩问辛巴达住哪座豪宅,这种“寻梦”过程很阿Q,但奇妙极了,各位不妨试试。
更进一步,我也进行了好几趟实验性质的“想象的旅行”,如本书中《苏武牧羊的北海》和《跟着六世达赖游西藏》,前者假设北海在今日的贝加尔湖,后者则将达赖六世仓央嘉措以诗寄情的西藏风光,当作景点来玩。
这里必须稍加解释一下。“想象的旅行”是从“小说的旅行”再细分出来的,按我自己私下的定义,两者最大的不同是,前者的地理位置隐晦不明,必须靠阅读者的想象或假设来定位,后者却有迹可寻,甚至有真实存在的地理位置。
事实上,我在十多年前曾带着《圣经》去追寻摩西出埃及路线,沿途揣摩的几处圣迹,如上帝在火中显现圣颜的那棵火烧树、命令摩西脱鞋觐见的位置、摩西初遇老婆的那一口井,都是凭藉《圣经》想象而来,我最后还攀登了《圣经》中记载摩西获得十诫的西奈山(东正教假设的圣山)。那是我进行“想象的旅行”之始。
后来我又陆续进行了希腊神话之旅,将希腊当地传说的地点套入神话之中,以假乱真,玩起来也相当有趣,例如冥王地府就在某座地下钟乳石洞,里头有一条溪流穿梭而过,划舟人被我诠释为冥王哈得斯的船夫卡隆,负责引渡死者过冥河。试想,如果没有神话加持,没有想象,那个钟乳石洞还有何意义呢?这一个写作计划尚在进行中,我玩在其中已无法自拔。
“想象的旅行”之所以迷人,即在于它带来误入桃花源式的乐趣,更确切地说,我们是在作者的头脑迷宫中旅行。早些年,我曾想去智利外海的“鲁宾逊岛”朝圣(后因故改去复活节岛),即是受到《鲁宾逊漂流记》的蛊惑——本书系笛福(DanielDefoe,1661—1731)根据一位滞留无人岛四年四个月的苏格兰船员亲身经历而写,但笛福太厉害了,让那座荒岛变成了想象之岛,影响了日后许多真假难分的地理小说问世,进而突破地表限制,挺进到地底、海底、火星、其他星系,甚至超时空、扭曲时空等“科幻之地”。
这些地理小说、科幻小说,提供了许多“想象的旅行”路线,就看旅人如何发挥想象力去追寻了。多年前,我去伊拉克寻找巴比伦帝国的空中花园、巴别塔,不要说废墟,连片瓦片砖都找不到,只有空荡荡的遗址,不靠想象又如何能穿透历史看到它们的辉煌呢?
有位朋友指出,本书中的旅行皆有“壮游”(GreatJourney)色彩,但说来惭愧,我只是追寻前人的足迹而已,充其量只能称之为travel——我对此字严肃看待,它有“困难”、“苦劳”、“折磨”等多重含意,所以,不累人的旅行,哪叫travel?
回想本书中横跨十多年的行旅,带给我许多意想不到的机缘和人生乐趣,因此,我想趁机在此与年轻朋友分享一个人生观念:初入社会不要急于存钱(存一些小钱绝不会变成“好野人台语,指有钱人。”),也不要冀望别人或公司投资你,自己要懂得投资自己,而阅读和旅行就是最好的投资,不仅可开拓视野,亦可加强人生的能量。
我和弟弟邱建勋医师,以及我们的家人,皆力行“旅行存折”的投资概念——“把存款变成回忆,把回忆存在世界各地”,以致没什么积蓄。但是你们不必为我难过,我的心灵富有极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