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8153669丛书名: “民国人物传记”丛书
编辑推荐
作为孙中山先生的长子,身披“太子”光环的孙科在民国政坛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他曾两度出任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副主席,还担任过立法院院长、铁道部部长、财政部部长、交通部部长等要职。但囿于多种原因,对这样一个重要人物,世人知之甚少。因此,本书就是能给读者打开一个认识孙科、了解孙科之门。
本书摘取孙科一生中的几个重要片段和篇章,通过理性的叙述、客观的分析和合理的评价,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现一个真实的孙科。
全书十一章20余万字;另配有数十幅图片,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本书摘取孙科一生中的几个重要片段和篇章,通过理性的叙述、客观的分析和合理的评价,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现一个真实的孙科。
全书十一章20余万字;另配有数十幅图片,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内容简介
他三任广州市市长,有何政绩值得彪炳?
身披“太子”荣光的他,在国民党派系倾轧中究竟扮演了何种角色?
争斗抑或合流,他与蒋介石的关系到底如何?
竞选副总统,他缘何不敌李宗仁?
寓居海外十数载,晚年的他为什么又回到台湾任职?
身披“太子”荣光的他,在国民党派系倾轧中究竟扮演了何种角色?
争斗抑或合流,他与蒋介石的关系到底如何?
竞选副总统,他缘何不敌李宗仁?
寓居海外十数载,晚年的他为什么又回到台湾任职?
目 录
目录
**章 延续:生命乐章的奏响
一 先辈足迹/ 00
二 异国之旅/ 00
三 崭露头角/ 00
第二章 变革:全新理念的实践
一 一夜草就/ 0
二 初任市长/ 0
三 旧貌新颜/ 0
四 成绩斐然/ 0
第三章 悲喜:初次组阁的非命
一 宁汉对立/ 0
二 同流合污/ 0
三 东山再起/ 0
四 二度下野/ 0
五 走马上任/ 0
六 短命内阁/ 0
第四章 理想:宪政之花的凋零
一 力主宪政/ 0
二 遭之责难/ 0
三 “宪草”出台/ 0
四 面目全非/ 0
第五章 正气:顺应时代的心声
一 挽救危亡/ 0
二 关注国是/ 0
三 公道自在/ 0
四 卓有见地/ 0
五 亲苏和共/
六 政协会议/
第六章 争斗:惜败竞选的遗憾
一 “国大”选举/
二 骁将参选/
三 蒋介石助阵/
四 幕后争斗/
五 功亏一篑/
第七章 痴情:被逼无奈的选择
一 二度组阁/
二 土崩瓦解/
三 无奈出局/
四 推卸责任/
第八章 迷惘:人生终极的逆转
一 浪迹海外/
二 波澜又起/
三 歧路彷徨/
四 为情所困/
第九章 追随:不归之路的梦幻
一 执迷不悟/
二 频繁出镜/
三 重披官服/
第十章 结局:褒贬毁誉的定位
一 革新主张/
二 时不利兮/
三 立场多变/
四 内外之困/
第十一章 人生:见微知著的德行
一 书生本色/
二 孝道表率/
三 见微知著/
四 浪漫之情/
五 直面其人/
参考资料/
**章 延续:生命乐章的奏响
一 先辈足迹/ 00
二 异国之旅/ 00
三 崭露头角/ 00
第二章 变革:全新理念的实践
一 一夜草就/ 0
二 初任市长/ 0
三 旧貌新颜/ 0
四 成绩斐然/ 0
第三章 悲喜:初次组阁的非命
一 宁汉对立/ 0
二 同流合污/ 0
三 东山再起/ 0
四 二度下野/ 0
五 走马上任/ 0
六 短命内阁/ 0
第四章 理想:宪政之花的凋零
一 力主宪政/ 0
二 遭之责难/ 0
三 “宪草”出台/ 0
四 面目全非/ 0
第五章 正气:顺应时代的心声
一 挽救危亡/ 0
二 关注国是/ 0
三 公道自在/ 0
四 卓有见地/ 0
五 亲苏和共/
六 政协会议/
第六章 争斗:惜败竞选的遗憾
一 “国大”选举/
二 骁将参选/
三 蒋介石助阵/
四 幕后争斗/
五 功亏一篑/
第七章 痴情:被逼无奈的选择
一 二度组阁/
二 土崩瓦解/
三 无奈出局/
四 推卸责任/
第八章 迷惘:人生终极的逆转
一 浪迹海外/
二 波澜又起/
三 歧路彷徨/
四 为情所困/
第九章 追随:不归之路的梦幻
一 执迷不悟/
二 频繁出镜/
三 重披官服/
第十章 结局:褒贬毁誉的定位
一 革新主张/
二 时不利兮/
三 立场多变/
四 内外之困/
第十一章 人生:见微知著的德行
一 书生本色/
二 孝道表率/
三 见微知著/
四 浪漫之情/
五 直面其人/
参考资料/
在线试读
**章 延续:生命乐章的奏响
一 先辈足迹
世事沧桑,命运多舛,历史无情,岁月有痕。顽强的生命,总是在磨难中,一代又一代地延续着。
孙中山的先祖出自河南陈留。明永乐年间,其后世子孙几经动迁,到了广东紫金县落户,为粤之该族始祖。康熙年间,又迁徙至香山县涌口门村,是为香山孙家之肇始。又过了两代,才移居到翠亨村安家。
在这数百年的迁移中,孙氏一族,从中原至两浙,再从江西到福建,*终落户于广东。孙中山的祖父敬贤,生有三子,其中长子达成娶同邑隔田乡杨腾辉之女,又养育三子:长子德祐,早丧;次子德彰;三子德明,即孙中山。
地处今日广东中山市的翠亨村,本是一个偏僻的山村,若不是有成大器的伟人为之作注脚的话,它就是广袤大地上的一分子,毫不起眼,不为人知。翠亨村之所以能遐迩闻名,因为从这里走出了一位20世纪的伟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
一听到翠亨村这名字,似乎马上就联想到生命之绿,眼前顿时浮现一片葱郁。翠亨村正是如此,背负犁头山,三面临海,山清水秀,树木苍翠,佳景天成,宛若画中之画。
按照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在这封闭的小乡村中,过着桃花源式的渔耕生活,生儿育女,和和睦睦,倒是一种令人为之向往的生活景象。可现实生活中却偏偏相异,翠亨村青山绿水,但土地贫瘠,不宜耕种,这对于靠土地生活的农民来说实是一种不幸。生活没着落,无奈之下,许多人只得背井离乡,到外地去谋生。尤其是近代以来,广东沿海得风气之先,许多人远赴海外闯荡。
俗话说,有一弊就必有一利。香山县因土质不好无田可作,这本来是致命的,却因此成全了许多人。如果他们固守家园,或许连基本的生计都无法维持,但他们纷纷出洋谋生,虽说辛苦,但几代下来,不少人都在当地立足,生活得还行,有的甚至还很富足。当然,尽管移居海外是改善家境可供选择的一种尝试,但毕竟冒很大风险,而发财者还是少数,许多人都客死异乡。
孙中山的家乡附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840年爱国军民抗击英国侵略者,就是从这里肇始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领导人,也是在这一地区形成了他们的革命思想。反清斗争的革命,在这块土地上从未间断。
西风东渐,西方的社会、政治思潮*先涌向这里,因此这片土地上涌现了不少学术上、政治上的著名人物。香山县*有名的学者,当属清末著名的洋务派人物郑观应,他著有《盛事危言》一书。稍晚一点的容闳,是*早留美并获学位的中国人,他的现代化思想和教育兴国计划,对当时的中国也曾产生不小的影响。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孙中山自然受到熏陶,这对他后来的成长和思想观念的形成有很大帮助。
孙中山生于1866年11月12日,他呱呱坠地之时,家庭和社会并没有向他展示瑰丽的色彩,他的童年是在闭塞的乡村度过的,与贫穷、落后和苦难为伍。
苦涩的童年,给了孙中山以深刻影响。一方面磨炼了他坚强意志,另一方面也使他隐约感到社会不公,在他幼小的心田里,常常溅起不满现实的浪花。但那只是孩提时的童心,他尚未能真正懂得这罪恶之源。
青年时期的孙中山,曾抱定学医救人的理想,但*终还是选择了“医国”之道。种种不平等现象,终使他认识到封建制度的没落和腐朽,而只有彻底消灭这封建肌体,国家、百姓才有希望。孙中山正是抱着这种信念,开始了他的革命征程。
孙中山的一生,筚路蓝缕,备尝艰辛,他身怀拯救中国的迫切心情和坚强信念,勇往直前,虽屡败屡战,仍执着如初,努力践履他的远大抱负和理想。正因为如此,他是公而忘家,更谈不上过问自己的孩子。
孙科出生的1891年,正是孙中山积极寻求救国真理、探索中国的出路之时。由于当时革命尚未展开,人们尚未觉醒,所以那是他*为艰难的一段时光。他的革命言论,往往被认为是大逆不道,人们根本不敢接近他。于是,在孙中山的脑海里,整天考虑的都是如何开展革命,怎样才能使民众接受。至于孩子的成长,他根本无暇过问。他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了革命事业。因此,孙科的童年,是没有太多的父爱,在他记忆的词典里,父亲是可望而不即,模糊而遥远的。孙科是在母爱的伴随下成长的。
孙科的母亲卢慕贞是珠海市金鼎镇外沙村一个普通农家的女子,在她的身上,集中了中国劳动妇女那种正直、善良、勤劳、贤惠的品德。卢慕贞是长女,自小勤快,素以“孝敬贤淑”而闻名。1885年,19岁的卢慕贞由父母做主,与比他大两岁的孙中山在家乡成亲。当时孙中山正在香港中央书院读书,婚后,继续在港求学。其后,孙中山在外读书、工作及为革命奔波40多年,卢慕贞承担起教养子女和侍候婆母的责任。孙中山年轻时的衣服和鞋,大都出自卢之手;而孙中山在40年间经历的无数风险,卢慕珍也为之分担,使孙中山可以安心革命而无后顾之忧。孙中山冒着随时都有可能掉脑袋的生命危险,她也因此承受着随时成为寡妇的不幸,但她毫无怨言,悉心照料全家,几十年如一日,始终理解和支持孙中山的革命工作。她一生为孙中山养育一子二女,这就是儿子孙科和女儿孙蜒、孙婉。
孩子是孙中山的血脉,卢慕珍无力在革命的**线与丈夫共赴国难,只能在家里悉心照料孩子,她把对中山先生的爱,全部倾注在孩子身上。
一 先辈足迹
世事沧桑,命运多舛,历史无情,岁月有痕。顽强的生命,总是在磨难中,一代又一代地延续着。
孙中山的先祖出自河南陈留。明永乐年间,其后世子孙几经动迁,到了广东紫金县落户,为粤之该族始祖。康熙年间,又迁徙至香山县涌口门村,是为香山孙家之肇始。又过了两代,才移居到翠亨村安家。
在这数百年的迁移中,孙氏一族,从中原至两浙,再从江西到福建,*终落户于广东。孙中山的祖父敬贤,生有三子,其中长子达成娶同邑隔田乡杨腾辉之女,又养育三子:长子德祐,早丧;次子德彰;三子德明,即孙中山。
地处今日广东中山市的翠亨村,本是一个偏僻的山村,若不是有成大器的伟人为之作注脚的话,它就是广袤大地上的一分子,毫不起眼,不为人知。翠亨村之所以能遐迩闻名,因为从这里走出了一位20世纪的伟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
一听到翠亨村这名字,似乎马上就联想到生命之绿,眼前顿时浮现一片葱郁。翠亨村正是如此,背负犁头山,三面临海,山清水秀,树木苍翠,佳景天成,宛若画中之画。
按照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在这封闭的小乡村中,过着桃花源式的渔耕生活,生儿育女,和和睦睦,倒是一种令人为之向往的生活景象。可现实生活中却偏偏相异,翠亨村青山绿水,但土地贫瘠,不宜耕种,这对于靠土地生活的农民来说实是一种不幸。生活没着落,无奈之下,许多人只得背井离乡,到外地去谋生。尤其是近代以来,广东沿海得风气之先,许多人远赴海外闯荡。
俗话说,有一弊就必有一利。香山县因土质不好无田可作,这本来是致命的,却因此成全了许多人。如果他们固守家园,或许连基本的生计都无法维持,但他们纷纷出洋谋生,虽说辛苦,但几代下来,不少人都在当地立足,生活得还行,有的甚至还很富足。当然,尽管移居海外是改善家境可供选择的一种尝试,但毕竟冒很大风险,而发财者还是少数,许多人都客死异乡。
孙中山的家乡附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840年爱国军民抗击英国侵略者,就是从这里肇始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领导人,也是在这一地区形成了他们的革命思想。反清斗争的革命,在这块土地上从未间断。
西风东渐,西方的社会、政治思潮*先涌向这里,因此这片土地上涌现了不少学术上、政治上的著名人物。香山县*有名的学者,当属清末著名的洋务派人物郑观应,他著有《盛事危言》一书。稍晚一点的容闳,是*早留美并获学位的中国人,他的现代化思想和教育兴国计划,对当时的中国也曾产生不小的影响。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孙中山自然受到熏陶,这对他后来的成长和思想观念的形成有很大帮助。
孙中山生于1866年11月12日,他呱呱坠地之时,家庭和社会并没有向他展示瑰丽的色彩,他的童年是在闭塞的乡村度过的,与贫穷、落后和苦难为伍。
苦涩的童年,给了孙中山以深刻影响。一方面磨炼了他坚强意志,另一方面也使他隐约感到社会不公,在他幼小的心田里,常常溅起不满现实的浪花。但那只是孩提时的童心,他尚未能真正懂得这罪恶之源。
青年时期的孙中山,曾抱定学医救人的理想,但*终还是选择了“医国”之道。种种不平等现象,终使他认识到封建制度的没落和腐朽,而只有彻底消灭这封建肌体,国家、百姓才有希望。孙中山正是抱着这种信念,开始了他的革命征程。
孙中山的一生,筚路蓝缕,备尝艰辛,他身怀拯救中国的迫切心情和坚强信念,勇往直前,虽屡败屡战,仍执着如初,努力践履他的远大抱负和理想。正因为如此,他是公而忘家,更谈不上过问自己的孩子。
孙科出生的1891年,正是孙中山积极寻求救国真理、探索中国的出路之时。由于当时革命尚未展开,人们尚未觉醒,所以那是他*为艰难的一段时光。他的革命言论,往往被认为是大逆不道,人们根本不敢接近他。于是,在孙中山的脑海里,整天考虑的都是如何开展革命,怎样才能使民众接受。至于孩子的成长,他根本无暇过问。他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了革命事业。因此,孙科的童年,是没有太多的父爱,在他记忆的词典里,父亲是可望而不即,模糊而遥远的。孙科是在母爱的伴随下成长的。
孙科的母亲卢慕贞是珠海市金鼎镇外沙村一个普通农家的女子,在她的身上,集中了中国劳动妇女那种正直、善良、勤劳、贤惠的品德。卢慕贞是长女,自小勤快,素以“孝敬贤淑”而闻名。1885年,19岁的卢慕贞由父母做主,与比他大两岁的孙中山在家乡成亲。当时孙中山正在香港中央书院读书,婚后,继续在港求学。其后,孙中山在外读书、工作及为革命奔波40多年,卢慕贞承担起教养子女和侍候婆母的责任。孙中山年轻时的衣服和鞋,大都出自卢之手;而孙中山在40年间经历的无数风险,卢慕珍也为之分担,使孙中山可以安心革命而无后顾之忧。孙中山冒着随时都有可能掉脑袋的生命危险,她也因此承受着随时成为寡妇的不幸,但她毫无怨言,悉心照料全家,几十年如一日,始终理解和支持孙中山的革命工作。她一生为孙中山养育一子二女,这就是儿子孙科和女儿孙蜒、孙婉。
孩子是孙中山的血脉,卢慕珍无力在革命的**线与丈夫共赴国难,只能在家里悉心照料孩子,她把对中山先生的爱,全部倾注在孩子身上。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