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29138066
这是一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传奇故事
一个古老的诅咒
一个惊人的医学谜团
这也是一次深入世界*危险地带的一次探险之旅。
2015年3月2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一则传说中的“白色之城”(“失落的猴神之城”)重现人间的报道轰动了世界。在21世纪的今天还能找到一个不为人知的、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失落的世界”,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被誉为“21世纪*伟大考古发现之一”的“猴神之城”被洪都拉斯政府视为国家的新希望,其意义不亚于吴哥窟之于柬埔寨,为此,洪都拉斯政府总统数次亲临现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一直在跟踪报道此事,还拍摄了纪录片《失落的猴神之城》(The Lost City of the Monkey God)。
参与探险的道格拉斯·普雷斯顿所创作的《失落的猴神之城》,在出版当年就成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的畅销书,并获得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波士顿环球报》、《出版者周刊》年度*图书,《科学新闻》2017年*科学书籍,亚马逊书店2017年度百本图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也于2017年邀请洪都拉斯的考古专家做了专题报告。
众所周知,被视为世界上*危险地方的中美洲的热带雨林,因为古老的玛雅文明而充满神秘色彩。记录发生在雨林中的故事——《失落的猴神之城》*诱惑力的地方是,它是根据流传了500年的“猴神之城”传说找到真实遗址的考古纪实作品,且“一切都是真实的”——数百小时的采访、大量历史研究以及个人亲历体验。
喜欢探险题材作品的读者,在《失落的猴神之城》中可以看到前英国空勤团的成员与长达两米、毒牙能穿透*厚实的皮靴的剧毒毒蛇——矛头蛇的正面搏斗,了解在时常有倾盆大雨浇灌、成群的沙蝇和蚊子叮咬、剧毒红蚂蚁随时可能从树枝上掉落到脖子里的恶劣雨林中的生存技能,这*是未经彩排的《荒野求生》真实上演!
而创作了多部畅销悬疑小说的普雷斯顿,也在《失落的猴神之城》展示了他娴熟的写作技巧。普雷斯顿用故事性的语言再现事件*现场,极具视觉冲击和挑战冲动,前英国空勤团的伍迪斩杀两米长的矛头蛇的场景,真实得让人毛骨悚然。身份各异的人物如考古学家、淘金者、毒品走私犯、地质学家、文物大盗、商人甚至洪都拉斯总统的介入,为《失落的猴神之城》构建了一个更为立体、更为全面的故事背景,而环环相扣的悬疑叙事,也让这部严谨的非虚构作品拥有了惊悚小说般的阅读快感,让人欲罢不能。
喜欢文化探险、痴迷《夺宝奇兵》的读者的求知欲也会在《失落的猴神之城》中得到极大满足。普雷斯顿不仅详细讲述了“猴神之城”传说的来历,前赴后继的探险者的寻宝历程,揭秘了惊人的考古骗局,他还将更多的笔墨倾注在考古挖掘的内幕、考古新技术的应用、“猴神之城”是否真的存在、玛雅文明及这种神秘文明消失的原因等方面。读过《失落的猴神之城》,我们才会理解世界上谋杀率*的洪都拉斯何以会将寻找、发掘“失落的猴神之城”作为国之重任;了解了“猴神之城”的神秘诅咒,即使没读过《枪炮、病菌与钢铁》,也能更深入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史!
自西班牙殖民者赫尔南•科尔特斯时代以来,欧洲就有传言说中美洲洪都拉斯内陆某处隐藏着一座财富遍野的失落之城,原住民称之为“白色之城”或“猴神之城”。据原住民说,他们的先祖曾为躲避西班牙侵略者到过那里,他们警告说,任何闯入这座圣城的人都会受诅咒而死。1940年,记者西奥多•A.莫德从雨林中带回了数百件文物和一个动人的故事,之后未透露该城的位置就自杀身亡了。
可怕的诅咒和传说,未能阻止前赴后继的探险者闯入雨林。四分之三个世纪后,纪录片导演、探险家史蒂夫•埃尔金斯组织了一个科考队对失落之城展开搜寻活动。通过激光测绘技术,穿过危险重重的茂密雨林,他们找到了一座古城废墟,一个神秘的失落文明……但“猴神诅咒”还是降临了,回到文明世界的探险队队员惊恐地发现自己染上了一种可怕的疾病。
本书不仅讲述了一个充满悬疑的探险纪实故事,它还探讨了考古探险的伦理、人类对雨林的破坏、新技术的应用以及考古对原住民的影响等值得反思的问题。
目录
章 地狱之门 8
几个世纪以来,莫斯基蒂亚成了世界上悠久、吸引人的传说的诞生地之一。
第二章 美洲某处 14
我只能告诉你,它在美洲的某个地方。
第三章 魔鬼杀死了他 18
魔鬼杀死了他,因为他竟敢窥视这片禁忌之地。
第四章 险恶丛林 26
一片人类无法靠近的深山中的险恶丛林。
第五章 所剩无几的谜团 32
我要回到“猴神之城”,试着去揭开这个西方世界里所剩无几的谜团。
第六章 黑暗深处 45
我们乘独木舟进入黑暗深处。
第七章 小鱼吃大鱼 58
他们的所作所为影响了这个国家的发展,培养出了一个腐败且的权贵资本主义政权,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不惜颠覆国家政权。
第八章 丛林激光 65
激光雷达是一场“科学革命”和“考古学范式转变”。
第九章 亘古未有 70
考古学正在与森林盗伐做斗争。
第十章 世界上危险的地方 79
那条河我再也不去了,那是世界上危险的地方。
第十一章 未知领域 92
那是一片未知领域,你只能靠自己离开那里,离开那无名之地。
第十二章 绝非巧合 108
这里有一座大型城市。
第十三章 矛头蛇116
矛头蛇毒液的射程超过了1.8米。
第十四章 不要摘那些花儿 127
这真是一个失落的世界,这里不需要我们,我们也不属于这里。
第十五章人为的痕迹142
这片地方,这里看得见的一切,都是人为的。
第十六章我在往下沉151
我的腿一点儿也动不了了。我在往下沉。
第十七 章一个充满魔力的地方 163
他们说,那是一个非常非常古老的地方,一个充满魔力的地方。
第十八章 困境 173
这曾是一个被遗忘的地方,但它再也不会被遗忘了!
第十九章 争论 184
这曾是一个被遗忘的地方,但它再也不会被遗忘了!
第二十章 发光头骨之穴 196
连接美洲的关键。
第二十一章 死亡的象征 212
象征着死亡和向灵界过渡的秃鹫,被放在了中间。
第二十二章 他们让花儿都凋零了 220
对于曾经辉煌一时的文明来说,这个地窖可谓是一个悲剧性的纪念碑。
第二十三章 白麻风病 234
四名探险队队员病了,症状一样。
第二十四章 国立卫生研究院 249
脑袋像是着了火似的。
第二十五章 与世隔绝的物种 259
它们只是要跟你的免疫系统喝杯茶。
第二十六章 美洲豹之城 270
对于广阔的原始森林来说,我们的营地就像是一个小小的伤疤。
第二十七章 我们变成了孤儿286
我们就这样变成了孤儿,哦,我的孩子们啊!
致谢 299
参考文献302
《失落的猴神之城》是对探险考古学黄金时代的回归,讲述的是一群探险家穿越地球上*危险的雨林,寻找失落之城的真实故事。普雷斯顿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他让你感受到了洪都拉斯这片失落荒野的黑暗之心。
——约翰•桑德福德,普利策奖得主,《纽约时报》畅销书《猎物》系列小说作者
如果你要去探索一个存在了500多年,充斥着秃鹫、毒蛇、沙蝇和洞穴的失落之城,那你能想到的同伴就只有道格拉斯•普雷斯顿。这是一个毛骨悚然的探险故事,每一个转折点都让人揪心期待,在出人意料、让人心跳加速的结尾更是如此。
——斯泰西•希夫,普利策奖得主,《女巫:塞勒姆,1692》《埃及艳后》作者
道格拉斯•普雷斯顿是当今美国文坛*冒险精神的人之一。他直面毒蛇和致命病原体,创作了融合科学、历史、吸引人的小说情节、令人着迷的人物和激动人心的瞬间的探险故事,解开了强大的文明的神秘面纱。更令人吃惊的是,如此精彩的《失落的猴神之城》,从头到尾都是真实的。
——汉普顿•塞兹,《纽约时报》畅销书《冰雪王国》作者
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探险故事。道格拉斯•普雷斯顿不仅让读者享受到了阅读的乐趣,还揭示了哥伦布到来前的美洲和我们文明的脆弱。
——大卫•格雷恩,《纽约时报》畅销书《迷失Z城》作者
第三章 魔鬼杀死了他
魔鬼杀死了他,因为他竟敢窥视这片禁忌之地。
神圣的陛下:……我得到可靠情报,向您汇报一个地域广阔的富有省份,以及一些手握重权、统治此省的酋长……经查明,从特鲁西略城到达那个地方需要8到10天的时间,约五六十里格(1里格约为4.8千米)。有关该省份的报告非常精彩,毫不夸张地说,它的财富甚至超过了墨西哥,其城镇村庄的面积、人口密度和居民政策等都不逊于墨西哥。
1526年,赫尔南·科尔特斯(Hernan Cortes)在停泊在洪都拉斯海岸外的特鲁西略湾船上,写下了这份报告,这是他写给查尔斯五世的著名的“第五封信”。这份报告写于科尔特斯征服墨西哥的6年后,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认为,该报告为“白色之城”或“猴神之城”的神话播下了种子。“墨西哥”(即阿兹特克王国)有着惊人的财富,其首都拥有至少30万居民,但他关于新大陆比阿兹特克王国更大的断言是值得注意的。科尔特斯写道,印第安人称这片土地为“古老的红土大陆”,在他语焉不详的描述中提到此地位于莫斯基蒂亚的山中。
但在当时,科尔特斯被卷入了一场阴谋,他忙于镇压下属的叛乱,所以无暇探索这片“古老的红土大陆”。即便在遥远的海湾处也清晰可见的崇山峻岭让他心生畏惧。但是,就像在南美流传数百年的黄金国故事那样,他的故事有了自己的生命。在科尔特斯写下“第五封信”的20年后,一个名叫克里斯托巴尔·德·佩德拉萨(Cristóbal de Pedraza)的传教士被任命为洪都拉斯的任大主教。他宣称在艰苦的传教之旅中,曾经到过莫斯基蒂亚丛林深处。在那里他见到了令人震惊的景象:从高高的悬崖俯瞰下去,下方是一座散布在河谷中的巨大而繁荣的城市。他的印第安向导告诉他,那片土地上的贵族吃饭用的是金盘子和金杯子。然而佩德拉萨对黄金不感兴趣,故而没有进入山谷,只是继续前行。但他在随后写给查理五世的报告中提到了这个传说。
此后的300年间,中美洲废墟城市的故事在地理学家和旅行者之间广为流传。19世纪30年代,一个名叫约翰·劳埃德·史蒂芬斯(John Lloyd Stephens)的纽约人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要寻找这些藏身中美洲雨林深处的古城。他设法争取到了一份外交任务,去短命的中美洲联邦共和国任大使。1839年,正当洪都拉斯共和国陷入暴乱和内战之际,他抵达了洪都拉斯。在混乱中,他找到了一个独自探秘神秘废墟的机会(尽管这也是个危险的机会)。
与他同行的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英国艺术家弗雷德里克·凯瑟伍德(Frederick Catherwood)。弗雷德里克带着一个描像器,准备用它记录下他们发现的每一个细节。在当地向导的陪伴下,二人追寻着这座伟大之城的传说,在洪都拉斯艰难跋涉了几周。深入丛林后,他们终来到了一个既贫困又不友好且蚊子猖獗的村庄,这个名叫科潘(Copán)的村庄沿河而建,靠近危地马拉边界。当地人告诉他们,河对岸确实有一些古代庙宇,但现在那里只有猴子。他们在河岸边,看见对岸矗立着一堵石墙。他们骑着骡子涉水过河,爬过一段台阶进了那座城。
“我们踩着巨大的石阶拾级而上,”史蒂芬斯后来写道,“石阶有的还很完整,有的则被裂缝中长出来的树木顶开了。之后到了一个平台上,这个平台的整体构造看得不太清楚,因为厚厚的树木层层覆盖在了它上面……向导用砍刀开辟出一条路,沿着这条路我们发现了一个方形石柱……柱子的正面雕刻着一个男人的形象,他的穿着怪异而华丽,面部的特写表情庄严甚至严厉,让人不由心生畏惧。柱子背面的图案则完全不同,和我们之前见过的东西都不一样,而柱子的另外两侧则刻满了象形文字。”
在这一废墟被发现之前,大多数北美人心中的印第安人,就是他们在书上读到或是偶然在边疆地区碰到的狩猎-采集部落那般。在大多数人看来,新大陆的原住民就和半裸的野蛮的印第安人差不多,他们所创造的东西和文明一点儿边也沾不上。
史蒂芬斯的探索完全改变了这种看法。这是历史上的重要时刻,它让世人意识到了美洲曾创造过自成一体又令人瞩目的文明。他写道:“这座丰碑的意外发现,瞬间将我们对美洲文物的怀疑一扫而空……它就像新出土的历史文献那样,证明美洲大陆原来的主人并非野蛮人。”这个被称为“玛雅人”的种族建造了这座金字塔和庙宇纵横交错的城市,并在纪念碑上刻满了他们的象形文字,他们所创造的文明和其他古代文明一样先进。
史蒂芬斯是个极其有魄力的美国人,他立刻用50美元从当地地主手中买下了科潘的遗址,并计划(后被放弃)将这些建筑拆卸下来,装船运到美国,然后打造成景点用于吸引游客。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史蒂芬斯和弗雷德里克二人继续前去探索,绘制并记录下从墨西哥一直延伸到洪都拉斯的玛雅古城。但是他们一直没有冒险进入莫斯基蒂亚,或许是因为那里的崇山峻岭和雨林看上去比他们在玛雅王国所遭遇的所有困难都更加吓人吧。
他们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中美洲、恰帕斯和尤卡坦纪闻》(Incidents of Travel in Central America,Chiapas,and Yucatan)一书,分两卷出版。书中记载了许多关于遗迹、土匪、艰难的雨林之旅的故事,还配有丰富的插图,这些插图都是弗雷德里克绘制的精美版画。他们的书很快就成为整个19世纪畅销的非小说类书籍之一。美国人被彻底震撼到了,美洲新大陆竟然拥有能与旧大陆匹敌的、与埃及金字塔和古罗马辉煌相媲美的城市、庙宇和巨大的文物古迹。史蒂芬斯和弗雷德里克的作品激起了美国人对失落之城的向往之情,并且让人们意识到,中美洲丛林一定还有很多秘密有待发现。
不久,玛雅文明就成为新大陆上被研究得为深入的古代文化之一,对它们感兴趣的不仅仅是当时的科学家。根据1830年出版的《摩门经》(The Book of Mormon)记载,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宣称玛雅人就是以色列失落部落中的一个——拉曼人。拉曼人在公元前600年左右离开了以色列,乘船来到美洲;《摩门经》中有耶稣在新大陆的拉曼人面前显灵,让他们皈依成为基督徒的故事,书中还讲述了很多欧洲人到来之前这里发生的故事。
20世纪,为了证实这些故事,摩门教资助了很多考古学家前往墨西哥和中美洲考察,试图通过考古发掘来证实这些传说故事。虽然这催生了一些有价值、高质量的研究,但这也让这些考古学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面对与摩门教历史观相悖的明确证据,一些考古学家终因丧失信念而终止研究,还有一些人因为发出质疑声而被逐出了教会。
玛雅王国从墨西哥南部一路延伸至洪都拉斯,它的尽头似乎就是科潘。科潘东部巨大的丛林山脉,尤其是莫斯基蒂亚地区的密林,看上去是如此荒凉和危险,以至于几乎没有人来此地探险,更不用说进行考古了。人们在科潘东面找到了前哥伦布时代的非玛雅文明,但消失的玛雅文明仍然难以捉摸,研究得也很少。玛雅人的影响究竟波及科潘东部和南部的什么地方,很难说。在与世隔绝中,这些诱人的传说被演绎得愈加丰富多彩。更大、更富庶的城市(可能是玛雅人的,也可能不是)隐藏在密不透风的丛林中,这样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考古学家和寻宝者。
到了20世纪初,这些故事和谣传融汇成了一个有关神圣的禁忌之城“白色之城”的传说,一处尚未被发现的丰富的文化宝藏。“白色之城”这个名字可能是源于莫斯基蒂亚的佩赫印第安人(也被称为帕亚第安人);人类学家从佩赫印第安人那里收集到了很多关于卡哈卡玛萨的故事。据说,在两河源头处的山口之外坐落着一个“白色宫殿”。一些印第安人将之描述成了一个难所,他们的萨满为了躲避入侵的西班牙人,曾经躲进了那里,从此再也没有出来。还有一些印第安人说,西班牙人实际上进入了“白色之城”,但是他们受到了神的诅咒,后或死于非命,或在丛林中失踪了,永远地消失了。然而,在其他印第安故事里,这里被描述成了一座遭遇一系列灾难打击的悲剧之城;因为目睹了神的怒火,居民们便遗弃了这座城。在那之后,它就变成禁忌之地,任何进入该城的人,不是病死了就是被魔鬼杀死了。关于这个传说还有一个美国版本:许多探险家、地质勘探者和早期的飞行员都曾说过,在莫斯基蒂亚中部的某个地方,透过层层叠叠的丛林,他们都曾瞥见过一座废墟城市的石灰岩城墙。所有这些故事——本地版、西班牙版和美国版的故事加起来,似乎就构成了“白色之城”或猴神传说的基础。
虽然随着埃尔金斯发现的曝光,有很多探险者也到访过中美洲雨林,但几乎没有人敢冒险前往莫斯基蒂亚这片令人生畏的地区一探究竟。20世纪20年代,卢森堡民族学家爱德华·康西莫斯(Eduard Conzemius)成为早探索莫斯基蒂亚的欧洲人之一,他乘着独木舟沿普拉塔诺河深入密林。在这次旅行中,他听说“在20至25年前,一个橡胶割胶工人在普拉塔诺河与保拉亚河之间的灌木丛中迷路了,偶然发现了一些重要的遗迹”。康西莫斯写道:“这个人用迷人的语言描述了他所看到的景象。那是一座十分重要的城市废墟,里面的建筑是用类似白色大理石的材料建成的,城市四周的城墙也是用同样的石材建成的。”割胶工说出他的发现后不久就失踪了。有个印第安人告诉康西莫斯:“魔鬼杀死了他,因为他竟敢窥视这片禁忌之地。”康西莫斯试图雇一位向导带他去“白色之城”,但印第安人都装糊涂,他们害怕一旦他们暴露了禁地的位置,他们就得死(当地人是这么告诉他的)。
到了20世纪30年代初,甚嚣尘上的传说引起了美国考古学家和一些主要机构的注意,他们认为玛雅王国边境尚未被发掘的山区丛林中可能真的隐藏着一个废墟城市,它甚至可能是一个失落的文明。*它可能是玛雅文明,也可能是某种全新的文明。
20世纪30年代早期,史密森学会的美国民族学局派遣了一位专业考古学家去科潘东部考察,想看看玛雅文明是否延伸到了莫斯基蒂亚险峻的丛林地带。威廉·邓肯·斯特朗(William Duncan Strong)是位高瞻远瞩的学者,在工作上他少言寡语,对待工作认真而谨慎,不喜欢引人注目和张扬。他认为莫斯基蒂亚里居住着一个古老的、不为人知的族群,他们不是玛雅人。他也是早得出这样结论的人之一。1933年,斯特朗耗时五个月横穿洪都拉斯,乘独木舟沿着帕图卡河及其数条支流探险。他写了一本带有插画的日志,该日志现收藏于史密森学会。这本日志包含许多探险细节,里面有很多关于鸟类、手工艺品和风景的精美插图以及细节图。
斯特朗发现了一些重要的遗址,在日志中他对这些遗址进行了详细描述,并绘制了下来,还对其进行了几次试挖掘。这些遗址包括弗洛雷斯塔土丘(the Floresta mounds)、万基比拉(Wankibila)古城、杜斯·奎布拉达(Dos Quebradas)古城和棕色遗迹(the Brown Site)。在旅程中,他也遇到过危险:有一回他的手指被子弹打中了(具体情况尚不清楚,也可能是他自己不小心枪走火了),他还得和大雨、昆虫、毒蛇和密林搏斗。
斯特朗立刻意识到,这些古城并不是玛雅城市:玛雅人爱用石头建城市,而在这一区域中,到处都是巨大的土丘,显然这是一种独立而复杂的文化。这是一种全新的文化。然而,尽管斯特朗的研究显示,莫斯基蒂亚不属于玛雅王国,但他的发现所引发的问题却远远多于答案。这些人是谁,他们来自何方,为什么没有留下任何记录?他们究竟是如何在如此恶劣的丛林环境下生存和耕作的?他们和强大的玛雅邻居关系如何?这些的土丘带来了另外一个谜题:这些土丘下面是埋藏了建筑物或坟墓,还是出于其他原因建造的?
虽然斯特朗发现的古代奇观有很多,但在他听到其中的废墟“白色之城”的故事时,他只是将之视为“可爱的传说”。当他坐在莫斯基蒂亚密林深处的力拓河河畔时,一个向导跟斯特朗讲述了下面的故事,他将之记在了日志里,并取名曰“禁忌之城”。
他在日志里写道,这座失落之城坐落在北方群山深处的湖岸边,白色的城墙周围环绕着一片果树林,有柑橘树、柠檬树和香蕉树。如果有人吃了禁忌之果,那他将永远迷失在山林之中。“传说是这样的,”斯特朗写道,“但我还是决定像向导的父亲那样,沿着河流走,当河流开始变成在黑色石头和树林之间蜿蜒的涓涓细流时,就必须掉头回来。那座城市仍然会以这种方式存在。就像‘白色之城’那样,禁忌之果也依然会长久地吸引着好奇的人。”
所有谣传、传说和故事都为下一个阶段奠定了基础:一方面,运气不太好的探险队仍在狂热地寻找失落之城;另一方面,严肃的考古研究也在这一地区展开。二者都有助于我们揭开“白色之城”的神秘面纱。
*如今的考古学家不喜欢使用“文明”这个词,因为文明意味着优越性,他们更倾向于使用“文化”。但我还是继续沿用“文明”一词吧,我所说的“文明”没有价值判断的意思,它只是指一种内容复杂、广泛传播的文化。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