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5746817
★ 传记类畅销书作者桑妮,历时三年,深情书写张爱玲的传奇人生
★ 前半生繁花似锦,后半生光景凄凉,却在惊艳与苍凉中谱写传奇,作者桑妮捕捉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真实而又炽热的张爱玲
★ 《且以优雅过一生:杨绛传》《你是生命的远行客:三毛传》《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张爱玲传》,女性传记类畅销书作者桑妮“深情三部传”。
★ 双封,印银 专色印刷,文艺又别致精美,是一本可读性强,又值得珍藏的张爱玲传记作品
张爱玲是一个传奇,在诸多描述张爱玲的书中,作者桑妮侧重书写她的生活:她煊赫的家族、她洒脱的母亲、她落寞的父亲、她眷恋的姑姑、她憎恨的继母、她美丽懦弱的弟弟、她与胡兰成爱情、她与赖雅的婚姻、她生活过的地方……作者一一详细解剖,毫无遗漏。在研究过张爱玲自身及她身边每一个人、精读张爱玲的每部作品、探访张爱玲故居后,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完整、生动的张爱玲,不单讲情感也不单讲作品,一个食人间烟火的民国女子、一个敏感地脱去传奇的面纱、在苍凉之后回眸的张爱玲。
引序
序篇
章 蹉跎慕容色,煊赫旧家声
重门深深,华丽苍凉
传奇艳艳,贵族风华
蹉跎慕容色,煊赫旧家声
盛必有衰,贵胄绝唱
新旧难融,姻缘断章
第二章 深宅大院,蕴满哀伤
家,橙红色岁月
母亲,鸢尾一般
父亲,由爱生恨
继母,亦可怜之人
姑姑,一生的眷爱
弟弟,疏离的亲情
第三章 深艳才情,浮世悲观
其人如天,天赋才情
一个人的“盛大”
母亲的“家”,不复柔和
香港岁月,终究过客
一跃而起,惊艳文坛
第四章 倾城一恋,半生缘灭
一见钟情,尘埃花开
岁月静好,缘定今生
现世安稳,爱之相悦
乱世纷扰,爱之背叛
千疮百孔,独自萎谢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第五章 比烟花寂寞的岁月
桑弧,亦不是她的男主角
上海,惘惘的威胁
香港,别他的城
美国,再度“放逐”
第六章 凡俗里绽放幸福
她之艳艳,岁月潋滟
执子之手,与子成家
羁绊有哀,相伴有暖
第七章 褪尽铅华,隐没于市
离群索居,安之若素
与世隔绝,心如止水
千帆过尽,皆成过往
尾篇
附录
我用“高山仰止”般的心倾慕着她
友人曾不止一次说过,我是个寡淡至极的人。常常,我不予否认。
诚然,于我,真的很难喜欢一个人、一个东西、一件事情。但是,一旦心生了欢喜,就会变得难以停止。譬如,我喜欢张爱玲。
从情窦初开的年纪,到如今而立之年。经年岁月里,她如同祖母留存下来的银镯子般亮闪闪地印在我的心尖。
我曾将关于她的所有文章逐字逐句阅读,不厌其烦,不知困倦,且常读常新。
我曾将她描摹过的穿着一一照仿。然而,笨拙的手工,不算冷傲的眸子,总是让我独异于人群。
我曾不止一次前往上海,她那座朱门深掩、弥漫着个人气息的公寓。晨昏日暮,流连忘返。
如是说,于张爱玲,我是这般的长情。
我不喜欢的胡兰成曾如是说:“世上但凡有一句话、一件事,是关于张爱玲的,便皆成为好。”这个伤了张爱玲的男子,却说中了我的心坎。
但是,我依然厌烦他至极。我想,这便是所谓的“爱屋及乌”吧。
对于张爱玲,我自始至终都怀着一份“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之向往”的心仰慕着她。而今,我将斗胆以一支笨拙的笔写她那片雾霭桃花,真真是心胆俱颤啊。
我亦曾说服自己放弃,只用心默默与之私语,足矣。然而,内心时常如有一只小鹿般上蹿下跳。那些与其相语的话,不诉不快;她的气息、她的点点胭脂红,让我清澈地看到她生命的质地,以及那枝丫末端丝丝缕缕的皱褶和阴影。
如此,我便无论如何都说服不了自己。
长长久久的时日里,她如同一块磁石,附着在我身体的内里。
我以记忆的方式,将她的过往一点一滴地呈现。煊赫旧家声里的稚幼孩童,孤单地立在苍凉天空下的小女孩,写就森然《炉香》的才情少女,低至尘埃开出花朵的情窦女子,遭遇爱情背叛的孤寂少妇,以及乱世之中独自生存的、颠沛流离的、与赖雅相伴的、孤独终老的妇人……
她多舛的人生,如同她那支锐笔下的故事,某些苍凉和痛,皆是那么直指人心。
然而,我亦知,张爱玲这三个字当中的粉红骇绿。
深得她衣钵的香港女作家李碧华说过:“张爱玲是一口掘之不尽的苦井,而且大方,谁都可以来淘,但谁也淘不尽。”她又说,“每以鹤姿仰视,冷静、自信、独立,而且毒辣。我们永远见不着她顶上的朱红。”
一语下,人仿若尽见了张爱玲从稚嫩、蜕变、繁茂,直至荒凉的过程,真教人为“她的顶天立地,世界都要起六种震动”而心惊肉跳!
不过,我亦知她吃五谷杂粮,着明艳衣衫,谈世间情爱;虽不浸红尘雾霭,却亦可在那浮生中一片姹紫嫣红、纸醉金迷中,自顾自地高贵静默着。并且,丧乱的国度、意乱的家庭、离乱的世相,一一都被她在那“少年诗赋动江关”的文字中排遣开来。
由是,再拒人千里之外的心境,亦有了让后人有迹可循的痕。
你若慢慢循,循到深处、内里,便会惊觉,这个旷世才女,骨子里仍只是个女子,一个委曲求全容易受伤的女子。那一刻,你便觉得和她近了。于是,对有着如烟花般灿烂又寂寞人生的她的怜悯、心疼,都油然而生了。
遂,爱她,仰慕她。
重门深深,华丽苍凉
1920年秋天的上海,张爱玲出生在重门深掩、帘幕低垂的张公馆。
这时的历史舞台上,还上演着民国那些旖旎悱恻的故事。虽然,高楼已经林立,西式建筑亦充斥着上海滩,但是一个个弥漫着封建历史尘埃的家族仍在。即便他们住着或哥特式的建筑,或奢华的欧式风格建筑……他们骨子里,却仍存留着遗少贵族的气派。
由是,那时节,在现实之外,人们透过那深掩的朱门,看过去感受到的仍旧是一派浓稠得化不开的奢逸风光。
然而这一年,张家确确实实地正从繁华走向没落。
而我,在时光之外,隔着100多年的时光,拨云抹雾地看到这座青砖高墙、亮晃晃透明玻璃的西式洋房的内里,满清遗少、姨太太、家庭破败、鸦片、种种残缺、颓废……
从那边厢传出她微弱的婴儿啼哭声,仔细辨,还能听出一丝荒凉来。接下来的日子,她将以“美丽而苍凉”的姿态,来体验这座豪门深宅内的生之岁月。人说,“一进豪门深似海。”说的是拼却性命、有着俊俏红颜只为进豪门的那些烟花般美好的女子。然而,对于出生于没落豪门中的张爱玲,未免不是这般“深似海”的凄冷感受。
有人将那时的张公馆比作遍身散发着冷冷光泽的青花瓷,冷而大空,不见一点儿温暖的肌理。我自认这比喻再精准不过。
那座透着荣华富贵的西式洋房,地处当时公共租界,近温婉的苏州河。是那声明赫赫的大臣李鸿章留给后代的财富。当年,作为张爱玲祖母的陪嫁留存在了张家的地盘里。试想,其时的气派何等羡煞世人眼。
然而,费力地推开那扇掩着的朱门,你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混浊的世相。
封建家庭的衰败、没落,世态人情的炎凉,生命交错的起伏与哀伤,以及那些属于遗老、遗少的病态的人、事……如是等等,渐渐腐蚀了成长着的小张爱玲的心灵,并日趋成为吞噬撕咬着她的切肤之痛。于是,我们看到了她令人眼湿的句子:“有阳光的地方让人瞌睡,阴暗的地方有古墓的清凉。”
这是她对童年记忆的叙述。
由此,我们亦知,生在那样的家庭里她的不幸与失落。
而她在多年后,和好友苏青的某次分别后,还一个人在黄昏的阳台上如是感慨着:“晚烟里,上海的边疆微微起伏,虽没有山也像是层峦叠嶂。我想到许多人的命运,连我在内的,有一种郁郁苍苍的身世之感。”“身世之感”通常总是带有自伤、自怜的意味吧,但我想是可以有更大的解释的。
我想,某些时候她是刻意回避这样的家世。然而,她不知,这样显贵、煊赫的家世,早已影响着她的灵魂深处,并点点滴滴沉淀到她的骨子里,和她浑然一体。要不,在百年之后的今天,人们还给予她这样的独特评价 —— “旧上海后一个贵族”。而在100多年前,她爱的那个男子亦曾如是说过:“和她相处,总觉得她是贵族。”
只是,她浑然不觉。
其实,回转身来看张爱玲的身世,亦是为她欣喜。虽然那深深朱门下掩藏着的全然是灰暗的一片云雾。然而,溯源而上,经见的那一层缨世族下的深琬底蕴,却赋予她一种无人能及、无人能挡的放恣的才华与爱悦自己的娇宠,使得她无论是气质,还是才情,都跃然人上。
正如此,她那宛若金针的笔,才能在纸端清婉流畅地描龙绣凤出字字句句刺人心坎的美文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