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2668929
★ 对我们此岸洞若观火的一本“爱情奇书”——
木心散文小说系列之《温莎墓园日记》,收入木心晚年编订的多篇小说,并配有作家影像、创作手迹等。木心有言,他的短篇小说可说是一种叙事性散文,就像音乐上的叙事曲,而在在表现着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与轻。循着小说集里的末篇“温莎墓园”,看罢温莎公爵和公爵夫人的“爱情回顾展”,犹居尘世的男男女女都不免想起自己,自己的痴情,自己的薄情。木心说,这分明是*通俗的无情滥情的一百年。
★ 木心定稿×首次布面精装——
木心手写文章,就像手工一样,看上去一气呵成,其实通常改六七次,好文章是磨出来的。甚至从1986年《散文一集》在台北出版,这是木心开山之作,到2006年新编为《哥伦比亚的倒影》在中国大陆首亮相,也还在推敲字句。从此,木心晚年定稿系列均交理想国完成出版。今“木心全集”汇齐15种文字著作(含讲稿《文学回忆录》《木心谈木心》),一字一句,悉从木心生前的定稿(及陈丹青听课笔记),素雅设计,由设计师陆智昌担纲,均首次布面精装。
“有人抑制不住惊叹,难道爱情真是,真是可能的吗……”
木心散文小说系列之《温莎墓园日记》,经过年近八十的作者手订,小说集删去了原来繁体字版《出猎》一小节,把“我”隐得更深,实际上是更耐人琢磨了。小说集收入《美国喜剧》《一车十八人》《夏明珠》《两个小人在打架》《SOS》《完美的女友》《七日之粮》《芳芳NO.4》《魔轮》《温莎墓园日记》等,每一篇都在尝试新的视角,“从彼岸回来的人”,原来是这么了解人世的酸楚,生活没有“退息”,他对此岸洞若观火。
循着小说里的“温莎墓园”,看罢温莎公爵和公爵夫人的“爱情回顾展”,犹居尘世的男男女女都不免想起自己,自己的痴情,自己的薄情。木心说,这分明是*通俗的无情滥情的一百年。
序
美国喜剧
一车十八人
夏明珠
两个小人在打架
SOS
完美的女友
七日之粮
芳芳NO.4
魔轮
月亮出来了
个美国朋友
寿衣
静静下午茶
五更转曲
此岸的克利斯朵夫
西邻子
温莎墓园日记
今天,我一再提醒我的陈述必须保持克制。我只是他的学生,不是一位有资格评价文学的人。当此向大家介绍先生,我实在做不到像他的文字那样精确而恰如其分。我不敢说在座的朋友中没有一位读过先生的文章。人不能单凭一篇文章认识作者,尤其是像木心先生这样丰富、深沉而多变的作者;然而有时一段词语、一句话,就能透射光芒,直指人心,先生正是这样的作家。前天,当我接到印刷厂送来的册木心散文集,翻阅那些我在二十多年前就阅读过无数次的散文,再次感到先生是一个无解的谜——他来路宽阔,但没有师承,他秉承内在的意志,但没有同志,他与文学团体和世俗地位绝缘,他曾经长期没有读者,没有知音,没有掌声……这是他所追求的吗?多年来庞大的中国文学群体之外,我看见,这个人自始至终单独守护着、同时从不受制于五四开启的价值、精神与世界观,凭一己之身、一己之才,持续回应并超越五四那代人远未展开的被中断的命题——譬如白话文如何成熟?譬如传统汉语在当代文学的命运与可能性,譬如中文写作与世界文学的关系,譬如在世态与时代的种种变幻中怎样以文学挽救文学……我们或许会说,几代文学家都在寻索实践同样的命题,但现在有了比较的机缘:一端,是我们历来所见的庞大的中文写作;一端,是木心先生的书。我们会看见,前者所有的,木心先生那里半点无有,前者所无有的,请在木心先生书中见——我所谓的“有”与“无有”,是指什么呢?
这一层意思,在诸位阅读木心之前,在诸位获得各自的心得——或没有心得——之前,我应该缄默……
- 精彩书摘
木心《温莎墓园日记》选摘——
初是陌生的无名墓园,每周一二次漫步其间,几年过来,季节的换景就不再惊讶,也未曾遇见人,渐渐信赖这是个废区,可占为孤独者的采地,踯躅在环形的泥径上,就都是苍翠的树苍翠的树,因为十四座墓碑全位于泥径的外缘,其内细草铺汇成偌大的圆坪,乔木和亚乔木分别耸立着,已经是一个不小的幽林,只有居中而偏西的那块黑岩,巨象之背般伏在蒿莱丛中,容易引起如果憩息其上的意欲,并非有所困倦,都只宜于坐着卧着浏览高处纷纭的杈桠,其实是满天明绿的繁叶,无不摇曳颤动萧萧作声。
那年夏季常来大风,暴雨比风还大,墓园里有树折倒了,折倒了一棵,也位于西北角,过后锯成许多段,曝在原地,日光照着肉黄的鲜明的横断面,年轮可估百数,蛀空了的缘故,近地面那截被什么虫长久营巢,倒下来的时候,似乎没有连累别的树,而因为是夏季,墓园的整部浓荫,唯独西北角就敞亮得异样,可知这棵树曾有多少多少叶子,直到秋季,秋深,缺失感才不再显着,段木全运走,翌年的夏季,除非想起那时折倒了一棵树,此外不会觉得墓园有什么缺失。
(这些或者写入给桑德拉的信)
黑岩是很大一块,方位犹如管弦乐队的指挥所在处,这个慵懒的指挥兀自坐着吸烟,僭占整园叶子的混合碎声,总是这样起始满怀愉悦荣耀,任凭亿兆树叶的碎声供养一尊,将自身喻作薄巧的纸舟,树叶的碎声诠释为淼淼的水,水的浮力裕然载托纸舟……
叶子的碎声撩动耳蜗的纤毫,风给发肤以清凉柔润,而肉体何止是这些,它大着,被忽视弃置,于是它欠伸了,健全的肉体在黑岩上作瘫痪状为时已久,它欠伸,四肢应和着改换姿态,徐徐平定下来。
肉体要离开黑岩,离开黑岩那么何往,肉体又勿明去向,它只是不能过久保持一宗姿态,其实它过敏于畏惧死,一宗姿态久了,它以为邻近死,肉体随时以动作自证,疑虑于类似死或与死无差别的状况,只有疾病和睡眠,才使肉体宁息,它知道但求疾病瘥愈睡眠满足,方能继续自证存在,康复和苏醒之后,肉体又讳忌静止,每有较长的静止,它会以筋骨的酸楚,肌肤的痹痒来咨照,如果不得理会,伎俩就更趋狡黠,它伪装徇从,安谧不动,情绪悄悄从底层乱起,感官迟钝了,树叶的混合碎声,不再是荣悦的供养,守在黑岩上亦是枉然。
为何漫步宜沉思,就因肉体有肉体的进行,心灵有心灵的进行,心灵故意付一件事让肉体去做,使它没有余力作骚扰,肉体也甚乐意,无目的,不辛劳,欣然负荷着心灵,恣意地走,其实各种沉思中,很多正是谋划制服肉体的设计,乃至隳灭肉体的方程演绎。
(以上的,寄给桑德拉,不会,她不会抱怨故意把信拉长。)
★ 陈丹青(木心美术馆馆长)——多年来庞大的中国文学群体之外,我看见,这个人自始至终单独守护着、同时从不受制于五四开启的价值、精神与世界观,凭一己之身、一己之才,持续回应并超越五四那代人远未展开的被中断的命题——譬如白话文如何成熟?譬如传统汉语在当代文学的命运与可能性,譬如中文写作与世界文学的关系,譬如在世态与时代的种种变幻中怎样以文学挽救文学……
★ 陈向宏(木心故里乌镇的总规划师)——木心先生是*的。
★ 铁戈(木心在上海时期的忘年好友)——现在人们看到的木心,都只是他露出水面上的冰山一角。
★ 陈村(作家)——毫不夸张地说,木心先生的文章在我见到的依然活着的中文作家中*是优美、深刻、广博。
★ 何立伟(作家)——意外之人,意外之文。
★ 骆以军(作家)——木心先生是一位全方位的艺术家,他的小说很早就碰触西方现代小说常探讨的议题,包括辜负、遗憾、忏悔及追忆,也讨论人如何站在现代荒原中,仍能保持文明人的尊严。
★ 孙郁(学者)——读几册木心作品集,像一番奇遇,自叹天底下还有这样的文字在,似乎是民国遗风的流动,带着大的悲欣直入人心。
★ 陈子善(学者)——虽然姗姗来迟,毕竟还是来了,现在是到了木心先生的散文“墙外开花墙内红”的时候了。
★ 巫鸿(学者)——在当代中国艺术家中,木心有两点与众不同:其一,他在中西文学和哲学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也能同样娴熟地将这些知识融会于写作和绘画之中。在这一点上,他可以和*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高行健比美。高行健也是一位相当执着的画家,但是我认为在绘画风格的细腻和作品题材的丰富两个方面,木心都要胜过一筹。
★ 童明(学者)——木心风格不是“一脉相承”,而是“多脉相承”。他的精神气脉既系于春秋、魏晋、汉唐的华夏文化,又源于古希腊的悲剧精神,而思维特征和艺术格调却又是西方现代派的,且与近三十年来*深思熟虑的西方人文思想息息相关。
★ 陇菲(学者)——木铎声声,我心摇曳。
★ 春阳(学者)——木心,长途跋涉的归真返璞。
★ 李静(学者)——木心寻返久经失落的古典词语,借以拓展思维、感受和想象的边界,由此,他创造了一种真正成熟、华美、丰赡而高贵的现代汉语。
★ 梁文道(“看理想”主讲人)——木心像是从一个从来没有断裂的传统中出来的,他能够用文字把你整个儿抓进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