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290762
第一部分关于幼儿育养法 /1
·1.尊重:育养自信宝贝的关键 /2
基本原则 /3
幼儿育养法的实践 /7
·2.幼儿育养法的诞生 /11
首批“皮式宝宝” /12
洛克齐孤儿院养育健康宝宝的实践 /13
早教示范计划:幼儿育养法在美国的实践 /14
幼儿育养中心的创立 /18
第二部分低幼宝宝的育养:从出生到迈出第一步 /19
·3.你的新生宝宝 /20
学会观察 /20
建立联结 /24
和宝宝说话 /25
放慢节奏 /29
家庭环境 /30
婴儿喂养 /35
睡眠问题 /36
高质量陪伴 /40
哭是婴儿的语言 /43
预防婴儿猝死 /52
不要溺爱 /53
·4.新手父母 /54
寻求支持 /54
多做不如少为 /55
要有耐心 /56
听懂宝宝的哭声 /56
父母的自我修养 /58
偶尔超脱 /60
给彼此空间 /61
幼儿育养法对你的帮助 /62
尊重自己 /64
·5.几个月大的婴儿 /65
提升你的观察能力 /66
和孩子说话 /68
喂奶也是高质量陪伴的时间 /72
出牙也是婴儿生活的一部分 /73
哭泣变得更有目的性 /74
帮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77
让你的生活更轻松 /83
孩子的生活 /85
安全永远第一 /87
游戏环境 /88
玩耍:孩子天生的能力 /91
行为示范 /100
童年经历与家庭环境的影响:幼儿育养法家庭现身说法 /101
关于特殊儿童 /105
保护孩子的真诚 /109
·6.选择育儿者 /111
请亲戚照顾 /111
雇保姆 /112
选择养育小组 /114
幼儿育养法的育儿中心如何工作 /119
·7.你的孩子更好动了 /129
里程碑很重要吗? /129
确保家庭环境安全 /132
孩子的哭声 /135
和孩子交流 /137
帮助孩子发展语言能力 /142
提升你的观察和干预的能力 /143
玩耍的环境要简单化 /147
耍杂技可以吗? /148
一起玩耍的孩子 /149
分离焦虑是健康的 /154
怕见生人 /156
断奶 /156
让孩子用小桌子小椅子 /157
这个阶段的睡眠问题 /163
多点耐心,慢慢来 /165
第三部分孩子长大了——学步期儿童的挑战 /167
·8.活泼的学步期儿童 /168
痛苦的分离是成长中有益的一课 /169
继续建立基本信任 /170
强烈的欲望:我要,我要 /171
好奇心是创造力的一部分 /175
我需要教孩子什么? /176
安全方面的新问题 /178
学步期儿童适宜的玩耍环境 /179
学步期孩子的玩耍 /184
适度干预 /196
不!不!不! /199
幼儿育养法家庭的一个典型的晚上 /202
发脾气:安泰的故事 /205
撞头、摇晃,以及其他的重复性动作 /207
植根于内心的规则才能长久地坚持 /207
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 /217
孩子的恐惧 /219
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 /221
学步期孩子的哭泣 /225
饮食习惯的变化 /226
学步期儿童的出牙问题 /228
生活中要鼓励孩子配合 /228
学习使用马桶 /229
兄弟姐妹间的竞争 /231
父母不必苛求完美 /233
带着幼儿育养法的理念一路前行 /234
参考书目 /235
如今我已经有了曾孙辈的孩子,但我仍然清楚地记得当年,身为年轻妈妈的我,养育两个女儿时的感受——困惑、不安,偶尔感觉要崩溃。通过五十年的早教工作和研究,我逐渐发现了早期教育的一个要旨:尊重,在养育过程中非常重要。基于这种认识,我创办了幼儿育养中心(简称RIE),来帮助0~24个月大的宝宝和他们的父母学习如何互相尊重。
怎样做才算“尊重”?本书将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你从孩子出生就用尊重的方式来养育他,这将非常有助于孩子自信心的养成和良好判断力的形成,并为他埋下伴随一生的安全感的种子。他将学会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和他人建立联系,如何真实地认识和接纳这个世界,而不是主观地、盲目地看待所处的环境。
尊重是双向的,作为父母的你,也需要得到尊重,这也很重要。父母是世界上最难的职业,一天24小时在岗,不论你生病与否、心情好坏,都要拿出你最大的热情和精力。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这份工作的难度也不会有一点降低。回首过去时,大多数父母都会有很多遗憾:“如果从一开始我就那么做就好了……”
如果能够发自内心并始终如一地坚持我所说的尊重的养育方法,新手父母们可以在最初也是最手足无措的一两年里,更轻松、更有预见性地处理孩子的各种问题。我会让爸爸妈妈们把复杂的情况变简单,并且学会判断何时应该参与并指导孩子的活动,何时应该静静地观察,节省精力来应付更重要的问题。我希望爸爸妈妈们也能把合理节省下来的时间与精力,用于自我的改进和完善。
本书中,我会使用“育养者”(educarer)这个词。这是我自己创造的一个概念,它结合了教育孩子的人和抚养孩子的人两种角色。“育养者”意味着要在哺育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完成教育行为。比起另外两个词——“带孩子的人”(caregiver)和“看孩子的人”(caretaker),我更愿意使用“抚养人”(carer)这个词,因为一个抚养人,要做的远不止“带”和“看”。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我会使用“带孩子”(caregiving)这个词,比如特指一些带孩子的工作的时候,为了不与“爱孩子”(caring)发生混淆。[英文中caring既是care(照顾)的现在分词;也是形容词,表示关爱的、同情的。译者注]
一个抚养人,应该把对孩子的爱贯穿在行动中。你对待孩子的方式,就是孩子感受到你的爱的媒介。每天照料孩子的各种活动,如喂奶、换尿布等,本身就是大人与孩子之间爱的交流,也是教育的过程。正确的日常活动,日积月累就构筑了育养与尊重的牢固基石。
与其揠苗助长地激发和训练孩子,不如让他们在成长中自发地学习,这是幼儿育养法的基本原则。其实自从孩子出生的那天起,他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如果我们能克制住自己教孩子点什么的欲望的话,孩子的学习完全可以通过亲身体验来实现。我们要做的就是退后一步,不要打扰孩子,让他的学习行为自然而然地发生。孩子必须学会的,其实只是适应他的家庭环境。
当年在匈牙利,我还是个年轻妈妈的时候,我幸运地认识了儿科医生艾米·皮克勒博士,她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很愿意讲讲那段故事。
一天,我六岁的大女儿玛约生病咽喉疼。正好我们日常联系的儿科医生那天也生病了,玛约建议我给她同学的妈妈打电话,她也是位医生,当时医生们都可以上门诊病。于是皮克勒博士就来到我家,给玛约看病。当我正要开口说话时,皮克勒博士摆手示意我先别说话。然后,她问我女儿:“何时开始咽喉疼的,现在感觉如何?”女儿的回答清晰准确又有礼貌,这让我大吃一惊。然后,她先问玛约:“你愿不愿意看看我的喉咙?”之后,她才请玛约允许她看看玛约的喉咙。“张大嘴巴,”她对玛约说,“我不会用压舌板的。”接下来,她又请玛约回到自己的房间,这样她就可以和我单独谈话了。
这次治疗对我产生了巨大的触动,所以我决定请皮克勒博士当我们的儿科医生。相比她的医术,更让我感触良多的,是她那种我从没见过的,诚恳而尊重地对待孩子的方式。结识皮克勒博士之后,我有了第三个孩子,是男孩,从他出生开始,我就试着借鉴皮克勒博士的理念来养育他。
这次偶然的相识,开启了皮克勒博士和我持续多年且成果颇丰的合作。在她的鼓励下,我在布达佩斯考取了早教专业的硕士学位。1945年起,我作为皮克勒博士的助手,在国立婴儿抚养教育研究院工作,这家机构通常因其所在的街道而被人们称为“洛克齐”。最初设立“洛克齐”是为了收养那些父母在二战中死亡或重病的孤儿们。但从那时起,“洛克齐”逐渐成为全球闻名的高质量抚养和教育婴儿的范例。
1957年,我们全家移居美国,我在加州的杜布诺夫学校上班,这里专门接收情绪障碍儿童,我从事的工作包括难度最大的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和治疗。我很喜欢这项工作,有时我可以和那些自闭最严重,没人能够接近的孩子建立起关系。学校的校长贝尔·杜布
评论
还没有评论。